劉據,漢武帝最看重的兒子,為什麼起兵反叛成為“戾太子”

導語:儲君作為權力金字塔未來的接班人,與一向以稱孤道寡和高處不勝寒來自我形容,身在權力漩渦中心的皇帝是如何處理他們之間關係的呢?對於皇帝來說扶持還是扼殺,對於儲君來說是順是反,都將是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劉據,漢武帝最看重的兒子,為什麼起兵反叛成為“戾太子”

寡人是指寡德之人


儲君的地位

秦王嬴政盡滅六國,在全國實施郡縣制,以萬民為黔首後,自認為德高三皇,功蓋五帝,所以為新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皇帝,這一年為公元前221年。

但是太子的出現卻要遠遠早於皇帝。太子即儲君,下一任王或皇帝的繼任者,為了政權的順利交接和早日培養下任的執政的能力,早在遠古時期已經具有了儲君的雛形,堯年老時已經選定舜為接班人,舜年老時同樣選定禹為接班人,禪讓制體現的正是不具有血緣關係王與儲君的關係。

到了夏朝建立時,家天下的出現也令儲君成為我們所熟知的那樣,必須具有血緣關係才有資格繼承權力。

作為繼承人,太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好的繼承人會將國家治理得蒸蒸日上,而一個不學無術的繼承者同樣會很快坐吃山空,所以歷任皇帝對太子的培養十分重視。

秦始皇時期雖然沒有立儲君,但是多數人都認為公子扶蘇是秦始皇心目中的繼任人選,也正是出於對這個兒子的重視,所以即便扶蘇在“坑儒”一事上明確表示反對,但是作為父親,秦始皇為了培養扶蘇,依然將他送往北方蒙恬軍團名為監軍,實為培養與軍隊之間的感情。嬴政病重時下令,扶蘇趕回咸陽治喪繼位,可是事不遂人願。由於秦始皇時期沒有預立儲君,所以漢高祖劉邦的嫡長子劉盈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名正言順的皇太子。

劉據,漢武帝最看重的兒子,為什麼起兵反叛成為“戾太子”

劉盈: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太子


皇帝與太子之間除了繼承與被繼承的關係外,還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係,這也導致了皇權與儲君之間關係的撲朔迷離。唐“玄武門兵變”之後的李淵的退位和請康熙時太子胤礽的數度廢立無不在訴說著父子關係的複雜性。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是歷史上另外一對相愛相殺的著名父子,漢武帝和他的兒子劉據。

《資治通鑑》曾這樣介紹劉徹父子的親密關係:

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

劉徹認為性格穩重好靜的兒子劉據將是自己常年對外征伐之後,以文守國的最佳人選。

太子每諫征伐四夷,上笑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

劉據每次勸阻父親四處征伐時,劉徹總是以自己受累,兒子安心享受的話語安慰他。

“上每行幸,常以後事付太子,宮內付皇后。有所平決,還,白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

劉徹每次外出巡幸,都將國事交給劉據來處理,碰到需要親自處理的事情,一般也按劉據的意思辦理,可見劉徹對自己的這個兒子是多麼信任。

但是到了徵和二年(前91年),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漢武帝劉徹懷疑有人用巫術詛咒他,於是命令江充等人進行調查。之前就與皇太子劉據有隙的江充擔心武帝去世後,劉據會秋後算賬,於是將禍水引向了太子及其母親衛子夫皇后。

劉據,漢武帝最看重的兒子,為什麼起兵反叛成為“戾太子”

比較貼近史實的劉據


劉據大怒之下,抓住江充親自監督將其斬首,而後擔心父親降罪,鋌而走險開始起兵反叛。

消息傳到正在甘泉宮,正在養病的劉徹命令丞相劉屈氂率軍平叛,劉據兵敗後逃到湖縣,自殺身亡。

劉據死後,武帝特修建思子宮和歸來望思臺來以表思念之情。

但歷史就像一個任人打扮的姑娘,劉徹感慨的是兒子的死還是其他呢?我們今天就跳過叛亂的詳細過程分析巫蠱之禍後深層次的東西。

先來看看巫蠱之禍前夕發生了些什麼呢?

禍根

公元前128年,已經生育了三個女兒的衛子夫終於為劉氏皇族誕下一名男嬰。跟有十四個皇子的父皇景帝相比,劉徹已經落後太多,因為今年他已經二十九歲。大喜之下,劉徹冊立衛子夫為皇后,併為長子起名劉據,元狩元年時,年僅七歲的劉據被立為太子。

到了前91年時,太子劉據已經是37歲的壯年人,而劉徹依舊如年輕時一般喜歡遊山玩水,每當他巡遊天下時,劉據便以太子身份進行監國。

上以為道遠勞苦,又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壽王與待詔能用算者二人,舉籍阿城以南,盩屋以東,宜春以西,提封頃畝,乃其賈直,欲除以為上林苑,屬之南山。——《漢書.東方朔傳》

為了培養太子的見識眼光,漢武帝專門修建博望苑,供他廣納四方賓客,於是劉據的身邊聚集了大量的三教九流,這一類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受武帝重用而期望通過太子來飛黃騰達。

而武帝劉徹作為漢朝最為開拓進取的皇帝。他為了自己的文治武功可以得到有效實施,在排擠以丞相為首的外朝的同時,重用聽命於自己的中朝力量,由此各種大將軍、驃騎將軍、郎、大夫聚集到了了皇帝身邊,而這類人又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折不扣得貫徹皇帝的意志。江充作為這類人中酷吏的代表,以陷害為能事而獲得劉徹的重用。

劉據,漢武帝最看重的兒子,為什麼起兵反叛成為“戾太子”

江充(孫海英飾)


“趙虜!亂乃國王父子不足耶!乃復亂吾父子也!”——《漢書.江充傳》

從小被父親要求學習儒學的劉據自然對這些父皇手下的猛人酷吏反感至極,所以當他處理朝政時,便經常為那些冤假錯案進行平反,而江充等人自然對劉據也是耿耿於懷,一旦抓住太子的短處便大肆宣揚,漸漸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一次,劉據派去甘泉宮問候的使者,乘著馬車在馳道上行走被江充發現,於是江充毫不留情地將其扣押起來。劉據屈尊跑去向江充道歉求情,江充不聽,仍然向皇帝告發。

劉據對江充等人也是如鯁在喉,不除不快。

就算劉徹年老昏花,作為一位掌握政權整整五十年的帝王,他對於太子與大臣的爭鬥不會一概不知,所以皇帝傾向於哪一方,哪一方便會獲得優勢。劉徹會幫助自己的繼承人還是得力干將呢?再來看看下面這些事。

後色衰,趙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寵,皆早卒。後有尹婕妤、鉤弋夫人更幸。——《漢書.外戚傳》

隨著年齡的增長,衛子夫皇后年老色衰漸漸失去了劉徹的寵愛,先有王夫人、李夫人,後有尹婕妤、鉤弋夫人等人紛紛大受寵幸,劉徹也樂於與年輕漂亮的嬪妃在甘泉宮流連忘返,皇后與眾子們經常見不到皇帝本人,而國事經常由江充等人來處理。

而皇后的母家卻連失大員,數出匈奴,統帥大軍的大將軍衛青與外甥霍去病,雖然為大漢江山立下汗馬功勞,一同被封為大司馬,但都早早離世。皇后母子在後宮越發形單影隻,時時擔憂自己地位不保。

皇后、太子寵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資治通鑑》

萬幸衛青之後,衛家還有一個依靠,那就是丞相公孫賀。公孫賀從劉徹為太子時就擔任太子舍人,一直深受劉徹信任,而在娶了衛子夫的姐姐衛君孺之後,又多次隨衛青出征匈奴,衛青對他也是多有照扶,雖然沒有立下大功,但是擔任丞相的他無疑是皇帝與皇后之間絕佳的一個調和劑。

但是不久前,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因挪用北軍錢財而被抓捕下獄,公孫賀為替兒子建功贖罪,自告奮勇抓捕通緝犯朱安世,被抓的朱安世卻反咬一口汙衊公孫賀利用巫蠱詛咒皇帝,公孫賀父子冤死獄中,被判處族滅。

而接替公孫賀擔任丞相是武帝的侄子劉屈氂,這位新丞相除了劉氏族人之外還有一個身份,他還是李廣利的兒女親家,而昌邑王劉髆是李廣利妹妹李夫人與武帝的兒子,劉據的潛在對手。不出意外的話,劉屈氂也是很樂意看到劉據垮臺的。

劉據,漢武帝最看重的兒子,為什麼起兵反叛成為“戾太子”

劉屈氂像


內外勢力盡失,影響大不如前,失去爪牙的太子很快就成為群狼獵食的目標。

與太子不和的江充擔心武帝百年之後,自己會被清算,搶先出手,向皇帝報告宮中有巫蠱邪氣。武帝下令江充開始調查,而江充藉機將禍水引向了皇后和太子,皇后和太子宮中相繼被掘出詛咒用的桐木小人。

劉據面對江充的栽贓陷害,也毫不示弱開始反擊,但是卻顯得措手不及和漏洞百出,太子向甘泉宮派去的使者被江充擋了回來之後,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假傳聖旨

萬石君石奮從侍奉文帝時就因恭敬謹慎,而被文帝立為太子太傅,景帝即位後,甚至因堪他的拘謹而派他去做諸侯國地相。也正因有著溫良恭儉讓的家風,石家父子相繼擔任儲君的老師,劉據被立為太子時,石奮的兒子石慶為太子太傅,如今劉據的老師是石慶的兒子石德。

(石奮)無文學,恭謹,舉無與比。——《漢書.卷四十六》

如今的石德卻早已丟失了祖輩的小心翼翼,擔心自己會受到牽連被皇帝誅殺,他建議太子假傳皇帝的命令將江充等人抓捕,劉據採納老師的建議。

擅殺大臣,無視皇帝權威

江充是奉了劉徹的命令前來調查,無疑代表了皇帝的意志。就算宮中挖出了桐木人,茲事體大,江充也沒有逮捕和處決皇后太子的權力,他必須將案情呈交給皇帝,由皇帝來定奪如何處理。

同樣,太子也沒有擅自抓捕江充等人的權力,那將是對皇帝權威的侵犯,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會容忍的。可劉據不但抓了,他還將父親派來的江充、韓說等人全部斬殺。

子弄父兵

無論在哪個朝代,軍隊都是皇帝最為看重的武器,也是唯一不能容許別人染指的逆鱗所在,即便是太子也不行。

斬殺江充等人後,劉據派人前去聯絡母親衛子夫,皇后下令取出武庫的武器,派出長樂宮的衛隊前去支援太子,劉據趁勢帶兵攻進丞相府,劉屈氂棄印而逃。一國丞相竟然在都城被軍隊攻擊,這樣駭人聽聞的事情竟然發生在自己手裡。

漢武帝大怒,他立刻集結軍隊,命丞相為將軍開始平息叛亂。面對皇帝的優勢兵力,劉據不敵之下落荒而逃。

可以說,江充主導下的“巫蠱之禍”成為了太子及衛氏家族的催命符,那麼漢武帝又在裡面扮演了什麼角色呢?真是史書中記載的“慈父”嗎?

非也,若他認為劉據真是無辜的,為什麼之後又不為其平反呢?劉據身死後,又為什麼不優待他的孫兒劉病已呢?

劉據,漢武帝最看重的兒子,為什麼起兵反叛成為“戾太子”

巍巍皇權背後究竟隱藏了多少陰謀


答案很簡單,太子黨恰恰是在漢武帝的主動打擊下被迫進行反叛而被誅滅的。那漢武帝又為什麼要削弱太子本來就不強大的勢力呢?筆者認為本質原因有二。

第一,為了防止外戚的繼續壯大,劉徹剛剛即位時就曾面臨相當強大的外戚干涉,竇太后的黃老思想不僅影響了文景二帝,甚至對他實施建元新政也造成干擾。

事發前夕,以皇后衛子夫為中心的衛氏力量已經成長到了可以左右朝堂的地步,前有衛青霍去病,後有衛伉(衛青之子)、公孫賀等人。劉徹在世時尚可以對其進行壓制,倘若他離世之後,誰都不能保證衛氏會不會成長為如呂氏一般的龐然大物,威脅到劉氏的統治。

第二,皇權與儲君天然的矛盾。劉徹在十五歲時已經登基為帝,而此時的太子劉據已經三十七歲,說正值壯年的劉據不想君臨天下,恐怕誰都不會相信。

即便身為漢武大帝,他也沒有辦法處理這種畸形的關係,歷史還從來沒有退位讓子的先例,更況且雖然已經年老,劉徹卻沒有絲毫要放權的想法。

如果再過數年,伴隨著自己的老去,朝臣不可避免地投奔下一任君王,自己將面臨被架空的危險,他對於太子的忌憚不可謂不深。

結言

人本無罪,懷壁其罪”,劉據並沒有反叛的意圖,但是太子儲君的位置卻令他不得不走上了這條路,不得不說劉據的死著實冤枉。或許這也是他的孫兒宣帝為其定諡號為“戾”的原因吧。

諡法解曰:不悔前過曰戾。

劉據本無過又何來悔字一說,一個戾字不僅濃縮了宣帝對於武帝的怨,更道出了一個權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