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汉武帝最看重的儿子,为什么起兵反叛成为“戾太子”

导语:储君作为权力金字塔未来的接班人,与一向以称孤道寡和高处不胜寒来自我形容,身在权力漩涡中心的皇帝是如何处理他们之间关系的呢?对于皇帝来说扶持还是扼杀,对于储君来说是顺是反,都将是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刘据,汉武帝最看重的儿子,为什么起兵反叛成为“戾太子”

寡人是指寡德之人


储君的地位

秦王嬴政尽灭六国,在全国实施郡县制,以万民为黔首后,自认为德高三皇,功盖五帝,所以为新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取了一个全新的名字——皇帝,这一年为公元前221年。

但是太子的出现却要远远早于皇帝。太子即储君,下一任王或皇帝的继任者,为了政权的顺利交接和早日培养下任的执政的能力,早在远古时期已经具有了储君的雏形,尧年老时已经选定舜为接班人,舜年老时同样选定禹为接班人,禅让制体现的正是不具有血缘关系王与储君的关系。

到了夏朝建立时,家天下的出现也令储君成为我们所熟知的那样,必须具有血缘关系才有资格继承权力。

作为继承人,太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继承人会将国家治理得蒸蒸日上,而一个不学无术的继承者同样会很快坐吃山空,所以历任皇帝对太子的培养十分重视。

秦始皇时期虽然没有立储君,但是多数人都认为公子扶苏是秦始皇心目中的继任人选,也正是出于对这个儿子的重视,所以即便扶苏在“坑儒”一事上明确表示反对,但是作为父亲,秦始皇为了培养扶苏,依然将他送往北方蒙恬军团名为监军,实为培养与军队之间的感情。嬴政病重时下令,扶苏赶回咸阳治丧继位,可是事不遂人愿。由于秦始皇时期没有预立储君,所以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刘盈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名正言顺的皇太子。

刘据,汉武帝最看重的儿子,为什么起兵反叛成为“戾太子”

刘盈: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子


皇帝与太子之间除了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这也导致了皇权与储君之间关系的扑朔迷离。唐“玄武门兵变”之后的李渊的退位和请康熙时太子胤礽的数度废立无不在诉说着父子关系的复杂性。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是历史上另外一对相爱相杀的著名父子,汉武帝和他的儿子刘据。

《资治通鉴》曾这样介绍刘彻父子的亲密关系:

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

刘彻认为性格稳重好静的儿子刘据将是自己常年对外征伐之后,以文守国的最佳人选。

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刘据每次劝阻父亲四处征伐时,刘彻总是以自己受累,儿子安心享受的话语安慰他。

“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

刘彻每次外出巡幸,都将国事交给刘据来处理,碰到需要亲自处理的事情,一般也按刘据的意思办理,可见刘彻对自己的这个儿子是多么信任。

但是到了征和二年(前91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汉武帝刘彻怀疑有人用巫术诅咒他,于是命令江充等人进行调查。之前就与皇太子刘据有隙的江充担心武帝去世后,刘据会秋后算账,于是将祸水引向了太子及其母亲卫子夫皇后。

刘据,汉武帝最看重的儿子,为什么起兵反叛成为“戾太子”

比较贴近史实的刘据


刘据大怒之下,抓住江充亲自监督将其斩首,而后担心父亲降罪,铤而走险开始起兵反叛。

消息传到正在甘泉宫,正在养病的刘彻命令丞相刘屈氂率军平叛,刘据兵败后逃到湖县,自杀身亡。

刘据死后,武帝特修建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来以表思念之情。

但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姑娘,刘彻感慨的是儿子的死还是其他呢?我们今天就跳过叛乱的详细过程分析巫蛊之祸后深层次的东西。

先来看看巫蛊之祸前夕发生了些什么呢?

祸根

公元前128年,已经生育了三个女儿的卫子夫终于为刘氏皇族诞下一名男婴。跟有十四个皇子的父皇景帝相比,刘彻已经落后太多,因为今年他已经二十九岁。大喜之下,刘彻册立卫子夫为皇后,并为长子起名刘据,元狩元年时,年仅七岁的刘据被立为太子。

到了前91年时,太子刘据已经是37岁的壮年人,而刘彻依旧如年轻时一般喜欢游山玩水,每当他巡游天下时,刘据便以太子身份进行监国。

上以为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与待诏能用算者二人,举籍阿城以南,盩屋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乃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汉书.东方朔传》

为了培养太子的见识眼光,汉武帝专门修建博望苑,供他广纳四方宾客,于是刘据的身边聚集了大量的三教九流,这一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受武帝重用而期望通过太子来飞黄腾达。

而武帝刘彻作为汉朝最为开拓进取的皇帝。他为了自己的文治武功可以得到有效实施,在排挤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同时,重用听命于自己的中朝力量,由此各种大将军、骠骑将军、郎、大夫聚集到了了皇帝身边,而这类人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折不扣得贯彻皇帝的意志。江充作为这类人中酷吏的代表,以陷害为能事而获得刘彻的重用。

刘据,汉武帝最看重的儿子,为什么起兵反叛成为“戾太子”

江充(孙海英饰)


“赵虏!乱乃国王父子不足耶!乃复乱吾父子也!”——《汉书.江充传》

从小被父亲要求学习儒学的刘据自然对这些父皇手下的猛人酷吏反感至极,所以当他处理朝政时,便经常为那些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江充等人自然对刘据也是耿耿于怀,一旦抓住太子的短处便大肆宣扬,渐渐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一次,刘据派去甘泉宫问候的使者,乘着马车在驰道上行走被江充发现,于是江充毫不留情地将其扣押起来。刘据屈尊跑去向江充道歉求情,江充不听,仍然向皇帝告发。

刘据对江充等人也是如鲠在喉,不除不快。

就算刘彻年老昏花,作为一位掌握政权整整五十年的帝王,他对于太子与大臣的争斗不会一概不知,所以皇帝倾向于哪一方,哪一方便会获得优势。刘彻会帮助自己的继承人还是得力干将呢?再来看看下面这些事。

后色衰,赵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宠,皆早卒。后有尹婕妤、钩弋夫人更幸。——《汉书.外戚传》

随着年龄的增长,卫子夫皇后年老色衰渐渐失去了刘彻的宠爱,先有王夫人、李夫人,后有尹婕妤、钩弋夫人等人纷纷大受宠幸,刘彻也乐于与年轻漂亮的嫔妃在甘泉宫流连忘返,皇后与众子们经常见不到皇帝本人,而国事经常由江充等人来处理。

而皇后的母家却连失大员,数出匈奴,统帅大军的大将军卫青与外甥霍去病,虽然为大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一同被封为大司马,但都早早离世。皇后母子在后宫越发形单影只,时时担忧自己地位不保。

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资治通鉴》

万幸卫青之后,卫家还有一个依靠,那就是丞相公孙贺。公孙贺从刘彻为太子时就担任太子舍人,一直深受刘彻信任,而在娶了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之后,又多次随卫青出征匈奴,卫青对他也是多有照扶,虽然没有立下大功,但是担任丞相的他无疑是皇帝与皇后之间绝佳的一个调和剂。

但是不久前,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因挪用北军钱财而被抓捕下狱,公孙贺为替儿子建功赎罪,自告奋勇抓捕通缉犯朱安世,被抓的朱安世却反咬一口污蔑公孙贺利用巫蛊诅咒皇帝,公孙贺父子冤死狱中,被判处族灭。

而接替公孙贺担任丞相是武帝的侄子刘屈氂,这位新丞相除了刘氏族人之外还有一个身份,他还是李广利的儿女亲家,而昌邑王刘髆是李广利妹妹李夫人与武帝的儿子,刘据的潜在对手。不出意外的话,刘屈氂也是很乐意看到刘据垮台的。

刘据,汉武帝最看重的儿子,为什么起兵反叛成为“戾太子”

刘屈氂像


内外势力尽失,影响大不如前,失去爪牙的太子很快就成为群狼猎食的目标。

与太子不和的江充担心武帝百年之后,自己会被清算,抢先出手,向皇帝报告宫中有巫蛊邪气。武帝下令江充开始调查,而江充借机将祸水引向了皇后和太子,皇后和太子宫中相继被掘出诅咒用的桐木小人。

刘据面对江充的栽赃陷害,也毫不示弱开始反击,但是却显得措手不及和漏洞百出,太子向甘泉宫派去的使者被江充挡了回来之后,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假传圣旨

万石君石奋从侍奉文帝时就因恭敬谨慎,而被文帝立为太子太傅,景帝即位后,甚至因堪他的拘谨而派他去做诸侯国地相。也正因有着温良恭俭让的家风,石家父子相继担任储君的老师,刘据被立为太子时,石奋的儿子石庆为太子太傅,如今刘据的老师是石庆的儿子石德。

(石奋)无文学,恭谨,举无与比。——《汉书.卷四十六》

如今的石德却早已丢失了祖辈的小心翼翼,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被皇帝诛杀,他建议太子假传皇帝的命令将江充等人抓捕,刘据采纳老师的建议。

擅杀大臣,无视皇帝权威

江充是奉了刘彻的命令前来调查,无疑代表了皇帝的意志。就算宫中挖出了桐木人,兹事体大,江充也没有逮捕和处决皇后太子的权力,他必须将案情呈交给皇帝,由皇帝来定夺如何处理。

同样,太子也没有擅自抓捕江充等人的权力,那将是对皇帝权威的侵犯,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会容忍的。可刘据不但抓了,他还将父亲派来的江充、韩说等人全部斩杀。

子弄父兵

无论在哪个朝代,军队都是皇帝最为看重的武器,也是唯一不能容许别人染指的逆鳞所在,即便是太子也不行。

斩杀江充等人后,刘据派人前去联络母亲卫子夫,皇后下令取出武库的武器,派出长乐宫的卫队前去支援太子,刘据趁势带兵攻进丞相府,刘屈氂弃印而逃。一国丞相竟然在都城被军队攻击,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竟然发生在自己手里。

汉武帝大怒,他立刻集结军队,命丞相为将军开始平息叛乱。面对皇帝的优势兵力,刘据不敌之下落荒而逃。

可以说,江充主导下的“巫蛊之祸”成为了太子及卫氏家族的催命符,那么汉武帝又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真是史书中记载的“慈父”吗?

非也,若他认为刘据真是无辜的,为什么之后又不为其平反呢?刘据身死后,又为什么不优待他的孙儿刘病已呢?

刘据,汉武帝最看重的儿子,为什么起兵反叛成为“戾太子”

巍巍皇权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阴谋


答案很简单,太子党恰恰是在汉武帝的主动打击下被迫进行反叛而被诛灭的。那汉武帝又为什么要削弱太子本来就不强大的势力呢?笔者认为本质原因有二。

第一,为了防止外戚的继续壮大,刘彻刚刚即位时就曾面临相当强大的外戚干涉,窦太后的黄老思想不仅影响了文景二帝,甚至对他实施建元新政也造成干扰。

事发前夕,以皇后卫子夫为中心的卫氏力量已经成长到了可以左右朝堂的地步,前有卫青霍去病,后有卫伉(卫青之子)、公孙贺等人。刘彻在世时尚可以对其进行压制,倘若他离世之后,谁都不能保证卫氏会不会成长为如吕氏一般的庞然大物,威胁到刘氏的统治。

第二,皇权与储君天然的矛盾。刘彻在十五岁时已经登基为帝,而此时的太子刘据已经三十七岁,说正值壮年的刘据不想君临天下,恐怕谁都不会相信。

即便身为汉武大帝,他也没有办法处理这种畸形的关系,历史还从来没有退位让子的先例,更况且虽然已经年老,刘彻却没有丝毫要放权的想法。

如果再过数年,伴随着自己的老去,朝臣不可避免地投奔下一任君王,自己将面临被架空的危险,他对于太子的忌惮不可谓不深。

结言

人本无罪,怀壁其罪”,刘据并没有反叛的意图,但是太子储君的位置却令他不得不走上了这条路,不得不说刘据的死着实冤枉。或许这也是他的孙儿宣帝为其定谥号为“戾”的原因吧。

谥法解曰:不悔前过曰戾。

刘据本无过又何来悔字一说,一个戾字不仅浓缩了宣帝对于武帝的怨,更道出了一个权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