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跳槽很正常!我當正教授後就跳了一所著名大學!你為何跳槽?

京都靜源教授


大家好,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關注高校人才的成長和發展。

做了多年的人事人才工作,教授跳槽來學校或離開學校的情況也遇到過很多了。正常的人才流動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一個學校總是有教授跳槽離開,那是這個學校的悲哀,如果一個教授總是跳來跳去,那是這個教授的悲哀,也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一個學校如果總是有教授這個層次的人才離開,基本上說明這個學校走向衰落。當然,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因為領導無方,學校內部人文環境惡劣,那換一個領導說不定能有所改觀。而如果是因為地域經濟、自然環境等原因,那恐怕很難有回天之力,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必須拿出強有力的措施才緩和的可能。

一個教授如果總是跳槽,像題目說的,換了三個高校,首先說明這個人師德品質有問題。做學術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穩定,只有保證研究方向穩定,團隊穩定,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成果。如果不能保證穩定,那多半是出不了成果的。明知道出不了成果還跳槽,這個教授的出發點多半是有問題的。一般來說,高校引進教授,都會簽訂聘期合同,聘期4年或者5年。如果一位教授跳槽3次,那差不多就浪費了十五年的時光,這樣的教授,不值得信任。

所以,進一步說,如果一位教授連續跳槽,還有高校願意接受,這也是高校的一種悲哀。很多高校就是為了一個人才稱號,引進一些教授,但實際上,這些人要麼是為了圈錢,要麼是為了養老,高校是拿著納稅人的錢來掙一個無用的政績。我堅決不同意這種做法。

總結一下,高校教師,跳槽可以,但頻繁跳槽就不可取了,希望國家能出臺一些政策,限制人才頻繁跳槽,讓那些唯利是圖的人沒有地方可去,沒有槽可跳。


高校人才真經


據我瞭解,大學教授跳槽己愈演愈烈,其原因大致有:

一、晉升問題。一些教師評上教授後就希望有個平臺即所謂職務,或處級幹部或校級幹部。有的多年副處未被轉正職也心有不甘。這些人容易調走。

二、經濟問題。中西部高校普遍收入偏低,不少教授確實也想調入東南部收入較高的學校。而且高額科研經費與住房補貼也能讓部分教授心動。

三、人際關係問題。部分教授與領導或同事關係不夠融洽,特別是因某事與領導關係鬧僵後,往往被冷落,調走就變成必然。

四、配偶編制問題。目前一些學校編制較緊,一些教授的配偶因學歷專業等問題屬人事代理,存在隨時尋找能解決編制的可能。

當然,調走也還存在其他原因,如小孩就學、照顧父母等。

從調走人的情況看,有極少數高端人才的能力得到了充分施展。但大多數普通教授往往只在經濟方面有所改善外,其他方面混得卻不盡人意。有的只好頻繁調動,成為調動專業戶。時下不少高校己意識到對頻繁調動之專業戶亦不歡迎。

一個教授,只有長期根植於某個學校、某個團體,其研究才能得以持續深化。若頻繁調動,恐不利於自身成長,對原學校亦是一種傷害。


老教授全知道


我跳了一次槽,從原來的某大學跳槽到現在的大學。

為何會選擇跳槽呢?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專業發展和學術前景考慮。

原來的大學,專業基礎力量非常弱小:最初只是一個基礎課部,負責全校大學語文等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工作。後來慢慢發展成中文系,但也只是人文學院大類下的一個小系,是學校的邊緣學科。學校不重視,專業難發展,人才引進困難,晉升高級職稱的指標很少,老師們倍感前景渺茫,跳槽或消極怠工狀態成為常態……整個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發展的態勢。我2006年跳槽出來,迄今為止已經有10餘年,這20餘年,這個小小的中文系依然在“原地踏步”,除了在中文系增設了一個新聞專業,其他幾無發展。



而我目前就職的學院,是天津市的重點學科,10幾年來一直保持穩定發展態勢:碩士點,博士點,天津市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中心等不一而足。個人所處的大平臺很重要,一個好的,蓬勃發展的平臺可以為個人的發展助力,比如這10餘年,我在這個平臺上評副教授,拿國家項目,評教授,評博導等都比較順利,這是好平臺帶來的福利,如果留在原來的半死不活的系,可能我現在早沉淪了也未可知。我留在原來學校的同事目前事業都是停滯不前的狀態,有的好多年評副教授教授都未果。



第二、工作氛圍考慮。

如果一個地方人事關係複雜,派系林立,勾心鬥角,打小報告成風,搞得每個老師都人人自危,你被迫得拿出很多精力來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如果你不願意沆瀣一氣,希望有更高一點的追求,這個時候你就容易產生跳槽的想法。這是一種糟糕的工作氛圍所導致的辭職模式:人生苦短,沒有必要把寶貴的時間犧牲在無謂的人際內耗上。與其蠅營狗苟,不如換一個地方重新開始,即便這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和節奏的大變動和大調整。



第三、工作收入計。

這是眾所周知的原因,但這個原因我覺得是要排在最後的。因為比起金錢,職業前景和工作氛圍是更根本的東西。因為你走著走著可能就會發現,我們的奮鬥,終極目標其實不是錢,而是與奮鬥聯繫在一起的那種滿足感,被認同感,成就感,獲得感,後者是奮鬥更終極的意義所在。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跳槽,多數是有眼前利益,長遠看來,得失參半吧。

大學同學中,我算是喜歡變化的,從軍工研究所到大學,再到深圳企業,現回北京企業。

現在來看,其實這就是選擇生活方式,取決於個人性格和人生目標。

同學及早期同事,一個單位堅持下來的,一步一個腳印,現在高職起碼,所長、院長也有,成功,是需要資源積累滴。

我哪,也不算全無成就,但最大成就就是過了一個多彩人生。


SmileyWalker


這個問題想一想,感覺到,大學教授跳槽和明星離婚差不多,有新鮮刺激華麗的挑戰一面,也有副作用存在。比方說,一個人,一生從開始成人了,成家立業後,有過幾次婚姻變故,但也離不了多少次,如果能活到100來歲的,機會時間更多一些,一般的活70歲左右的,折騰不了幾次婚變。也有特殊的情況,英年早逝了。離婚的次數越多,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越短,即使曇花一現絢麗多彩,也不會是長久綻放的追求。就如同人們對於事業的追求,有的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也還感覺時間短暫了,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更多的事情。事業很難一蹴而就,短時間也很難成功。離婚頻繁的,家庭經營的時間短暫,難有好的結果。當然了,人的目的不同,價值觀也不同,取捨就不一樣。外人看不慣,也可以理解。無論是教授跳槽還是明星離婚,不同的名氣影響範圍有區別,明星為什麼要離婚?好多人不理解。教授為什麼多次跳槽?好多了也不理解。明星離婚或許是感情出了問題,教授跳槽也許是為了名和利。或為環境所不容,遇到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危機。這只是表面猜猜,具體情況怎麼樣還得看具體的人。就像明星離婚,或是男的出軌了,或是女的有了外遇等。不一定是單獨哪一方的事情。雙方都有問題。如果一個人多次離婚,不管男女,都是本人肯定會有問題。一個教授,三次跳槽,也難有什麼研究成果,教授的價值是什麼?價值在哪裡?但是現在教授更加對市場感興趣,對錢的追求越來越成為主要目標,教授更加缺錢了似的,更加需要財富積累。所以教授跳槽三次五次的,並不奇怪,就像明星離婚,離幾次,完全在於個人,條件具備了就離了或再婚了,這和普通人一樣,只是普通人更加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教授和明星,都在普通人之上,高於普通的人,但即使是財富,名氣,知識遠超於普通的人,道德良心等不見得好多少。普通人的毛病是自己達不到的境界往往崇拜成神了,比如成為明星成為教授這樣的事情,崇拜他們,就會盲目的追星,明星也會更加的與眾不同。這如同一個商人,成功了,財富無敵。就是是一個商人而已,比如馬雲與淘寶與網購,有的說好,有的罵他幾代。名人在社會上,社會其他的行業,只是因為一個明星教授商人的成功而改變他自己的特殊狀態。比如說,一個明星成功了,廁所難道就不臭了?就不需要環衛打掃保持清潔了嗎?教授就不跳槽了嗎?教授跳槽了,明星就不離婚了嗎?不可能。教授跳槽就跳吧?教授跳多少槽,明星離幾次婚,廁所有無臭味,這是一種現象,也是風氣,代表了一種趨向,一個行業,一種環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存在狀態體現。風氣正,民風好,才是王道,才能強大,歪風邪氣佔了主流,結果就不必說了吧。一個蒼蠅蚊子蟑螂鼠蟲遍佈的地方,也不會是什麼風水寶地。





Mrsong001


在中國大學教授跳槽不如外國教授頻繁,尤其是需要做實驗的教授,建立實驗室是需要長期投入和積累的,如果不是原來的環境特別差或者將來的環境和待遇特別好,一般教授很難下決心跳槽,所以中國的現狀是大部分教授基本上在一所學校幹到老。當然,現在很多人才計劃的教授回國之後,跳槽成了獲取高額利益的手段,之前就有新聞說某人才教授跳了幾次槽,每跳一次學校都給實驗室和住房,但是都是實驗室建了一般人就走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這並不利於個人科研的發展。


劉博士談教育


現在大學教授跳槽的很多,因為現在大學教授在西部的錢少,日子不舒服,人畢竟是不僅僅靠著情懷生活的,跳槽了三個大學,這個老鐵你是牛逼的不過本人覺得還是務實一點吧,這個變化太大對自己的未來也是不好的,以上就是個人的一點見解。


三溫暖隨時隨地分享


國家規定高校教師職稱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沒有所謂“正教授”一說。您所說的“正教授”應該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