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依然以储蓄为主,占比高达88%,对此你怎么看?

淡淡禅风


截至19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187.57万亿元,存款总量大。其中,住户存款达78.42万亿元,这与我国居民储蓄率高有很大关系;非金融企业存款达58.08万亿。



为什么我们的储蓄率如此之高,而且还居高不下?

一方面储蓄是国人的传统,很多人之所以存钱,也是因为觉着只有存钱才是最大的保障;

另一方面,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1%。很多老年人有钱不舍得花而且也花不完,他们还有存钱的好习惯。这也是国人的储蓄率远超过西方国家的主要原因。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太难了!总在为未来焦虑,总是希望在现在攒够未来的钱。

实际上,家里是有储蓄的,但同时国人现在存款没那么多,因为这几年储蓄存款是在走低的。所以,我们储蓄还是占比较高,但大家存的钱实际上越来越少了。


这又是为什么?即便储蓄率占比较高,但是我们很多人存款并不多,原因主要在于消费支出过大。

首先,房贷、车贷掏空积蓄。我们的房价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在疯长,2016年下半年,我国楼市的价格直接翻了一倍。其实很多人已经买不起房子了,但无论是父母为了孩子结婚,还是孩子为了自己有个居所,即使掏空6个钱袋子也要买下一套房。虽然现在国家房价调控力度空前,但大多数人买房仍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还谈何攒钱?当然,但除了房贷之外,还有车贷这个“大担子”。


其次,大量消费透支“存款”。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经达到711.48亿元。而在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76.89亿元,相当于8年翻了8倍! 当下,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信用卡消费、某呗消费,这确实给大家提供了便利,但都是提前消费。也不是说这样不好,但很多其实都并非刚需。

而除了正常的提前消费之外,很多的消费贷更是让国人背上了新的负担……如此,还怎么存钱?


郭一鸣


最近,权威部门公布数据,房地产占中国居民家庭财富的77%,另有23%是属于金融资产。而在这仅有的23%的金融资产中,家庭储蓄却占到了88%。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存款达到70万亿,人均储蓄接近5万元。也高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万元的1.7倍。

对此,专家们指出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占比降不下来,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方面,勤俭持家,积谷防饥,乃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对于很多人来説存钱是对未来的一种保障。另一方面,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于是2.1%。很多老年人有钱不舍得花,还有存钱的好习惯。这也是中国人的储蓄率远超过西方国家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前些年中国储蓄率是逐年下降的,从2012年的49.69%下降到2018年的44.91%。但最近一二年储蓄率却又有小幅度回升,这主要是什么样的原因呢?

首先,很多居民存钱是为了买房、买车。随着现在房价越来越高,首付款的数额也越来越大,本来买套房首付只要几十万的,现在动辄也要上百万。很多城市居民家庭把钱存在银行里,并不在意利息多少,而是想要在城市里买房置业,凑够首付款。当然,还有人存钱是以备不时之需或者突发事件需要用钱。

再者,国内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比只有38.8%,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交纳养老保险,那么这些人老了怎么办呢?要么买份商业养老保险,要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是更多的人,还是选择趁自己年轻时多多储蓄,等年龄大了的时候,再拿出来一点点使用。现在很多国人都害怕 “未富先老”的结果。

最后,国内的投资渠道不畅,导致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之前国内储蓄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大量储蓄资金为了追求高收益率,都去买了线上线下的各类理财产品,也有人买了银行理财产品,结果线上线下理财产品不断爆雷,导致血本无归。同时,银行理财产品也已打破刚性兑付。这让很多投资者又想起了银行存款的安全性。此时,银行方面又恰好推出了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创新型储蓄品种。于是,大量资金又开始回流银行存款领域。

我国居民存款达到70万亿,人均储蓄接近5万,家庭储蓄却占到了金融资产的88%。专家们惊呼,中国居民家庭储蓄率又回升了。其实,这样的储蓄率的回升也是迫于无奈,由于线上线下理财产品都已经打破刚兑,投资高收益产品风险开始上升。一些厌恶投资风险的资金开始逐步回流储蓄市场,这就是导致我国储蓄率开始逐步重新回升的根本原因。


不执著财经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确很高,但是说占比高达88%,这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从2010年开始,我国居民的储蓄率是逐年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储蓄率约为46%,最近两年时间,不太可能上升到如此高的程度。

全球储蓄靠前的5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瑞士、瑞典、墨西哥和德国,英国储蓄最低。

为什么储蓄这么高呢?

1、经济增速放缓,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GDP将维持中低速增长,在科技没有质的突破之前,居民才增长的速度跟不上CPI速度,迫使人们储蓄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2、退休养老压力大,国家虽然年年在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但是提高的幅度有限,这也促使民众储蓄。

3、居民缺乏有效的、合理的投资渠道。目前居民投资的渠道主要集中在股市,房地产,债券等方面,没有更多的选择。而现有的投资渠道坑太多,套路太多,居民谨慎情绪下只有选择银行储蓄。

4、居民消费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需要进一步加强供给侧改革。居民部门不是原因消费,而是当前的结构不适合居民的消费,换言之,企业家应该转型升级。

5、居民储蓄高,有利于我们整个社会的创新,只有足够的储蓄,人们才可能静下心来进行创新和发明创造,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质变也就水到渠成,大国也就顺势崛起。

总之,储蓄高即是好事,也是坏事,主要视看问题的角度。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溯源归一


我国居民存款达到了70万亿,人均储蓄接近5万,高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万元的1.7倍。相比于美国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4万美元,可是让他们突然拿出4000美元可能都是困难。

我国的这种高储蓄到底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传统观念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来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切都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存钱更是一种保障;

其二,我国的社会福利体系远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完善,而且他们大多数市民都参与社会保险。美国的养老金基金是世界上最大的基金,规模达到了GDP的120%。也就是接近24万亿美元的养老金储备。可是我国多年来一直是养老金空缺,跟西方国家的平均值相比也至少空缺了10万亿美元以上。采用现收现付制使得结余还不到2、3万亿,只够一二年的养老金支付。也就是需要存钱防老,这也是银行储蓄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是抓住储蓄不放。

其三,我国投资渠道太过狭窄,除了投资房地产,要不就是股票,产业投资的成功率太低。而股票又是成为了割韭菜,房地产很多家庭都已有了居住房产。而且几万元、十几万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也只能放在基金和存入银行,甚至连基金也是风险不小。

按照我国股票市值50万亿,其中个人投资估计只有30%不到,个人的市值在10多万亿。相比于70万亿的存款,还真的只有20%不到在股票金融市场,而大部分都是在银行和银行基金里。


鞅论财经


高储蓄率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啊!这样的高储蓄率才是我们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这样的高储蓄率也才能够让我们整体拥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而居民的抗风险能力也很强。

1

高储蓄率是我们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

我们的高储蓄率是我们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依然以储蓄为主,占比高达88%,这样的高储蓄率可以说是我们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

现在我们的高储蓄率之下,居民在银行存款很多。这样的话,银行就能够有充足的储蓄资金去放出贷款,这样好多实体企业在经营中就能够在银行进行贷款,实体企业通过贷款就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产业。这样以来,银行贷款就能够很好的支撑我们国家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高储蓄率可以说是我们经济稳健发展的一个基础。

2

居民抗风险能力较强

高储蓄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抗风险能力较强。根据2018年的人民银行数据,我国存款余额总共是72.44万亿元,人均存款是5.17万元。而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人均支出是19853元。

也就是说,我们的个人存款5.17万元,按照2018人均消费支出19853来算,平均个人存款能够花2.6年才能够花完。

也就是说,我们的居民抗风险能力是非常强的,平均来说,如果失去工作的话,大概2.6年才能够把存款花完。

因此,总体上来说,我们的居民抗风险能力是很强的。

3

这样的模式很好

这样的高储蓄率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很好的,很稳定的。在高储蓄率的情况下,银行能够获得充足的存款进行贷款,企业贷款以后能够发展的更好,而企业发展好了,经济发展好了,居民的工资也会上涨,然后就会存更多的钱,这样我们的经济就能够更好的发展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

睿思天下


大家好,我是信贷员焦斌,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依然以储蓄为主,占比高达88%,主要动因是家庭预防性储蓄主因;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家庭存款激增,储蓄率也从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反弹。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是背后的主因。


目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单一,依然集中于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接近九成。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等预防性需求是家庭储蓄的重要因素。超过六成受访者属于风险厌恶型。


较高的预防性需求,推高了储蓄比例,降低了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份额。从调查结果来看,全国家庭储蓄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占48.19%,“为养老做准备”占36.78%,“为子女教育做准备”占23.97%,“其他原因”占20.57%,“不愿承担投资风险”占13.82%。城乡家庭储蓄的主要原因先后位次基本一致。为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预防性储蓄成为储蓄的主要动因.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以降低居民对预防性储蓄的需求。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导致金融资产结构单一化,同时也不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发布:家庭人均财产超20万,房产占比仍居高不下

房产占比偏高、金融资产结构单一;导致较高的预防性储蓄等都与扩大内需背道而驰,导致国内需求增长乏力。单一的资产结构更加难以抵御资产风险,不利于居民财产稳定增长。较大的财富差距对劳动供给、生产投资也有不利影响。鉴于此,需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切实改变资产配置不合理、财富差距加大的现状,转变居民的投资预期、缩小财富差距。


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分布依然集中于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高达88%,接近九成。在有数据可查的35个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仅有8个国家的存款和现金占家庭金融资产比例超过了50%,这一比重超过60%的国家只有3个国家;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比较广的北欧国家中,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的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所占家庭金融资产比重分别为19.34%、19.95%、31.14%和38.75%,均处于较低水平。单一的金融资产结构不利于居民家庭平衡资产风险,而且难以实现保值增值。


信贷员焦斌


太正常了。这个数据应该不包括房产投资,如果将自有住房或投资住房都算入之内,那么比例将大幅下降。为什么德先生专门讲房产呢?因为后面还会将他提及。

这个88%的定义是:在居民可以投资的金融性资产中,例如互联网理财、股票、基金,理财产品,银行存款等等,发现银行存款类产品占比最高,可以达到88%。其实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主要原因就是被各类投资品种出事或者暴雷给吓的,除了银行存款外,其他品种都不敢过多的参与:

1.在可供理财的居民家庭中,这两年出事的互联网理财平台就已经有了几百万户。损失的资产上万亿吧。

2.证券市场在2019年开始才有了一些好转的迹象,在之前参与,那简直就是走上了不归之路。

3.基金产品不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到期违约跑路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如果是证券类基金产品,折价50%以上的也是非常之多。

4.理财产品,不论是保险理财产品还是信托理财产品,拒绝兑付,延期兑付,这两年也是高危高发地带。看一看招行同钱端产品的案例,就知道购入理财产品,即使小心慎重,也是防不胜防啊。

5.民间借贷,现在借钱容易收款难,这是一个不容驳斥的现实。

这就是这几年投资的面临的危局和困境,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形势不明确,向上的趋势还不明显。另外,互联网的发展过快,政府的监管跟不上,所以产生了大量的道德风险事件和违约事件。对于大部分都是非投资专业的居民来说,在这种外部环境风险极其大的情况下,最佳的方法,那就回归最保守最可靠的投资方式,那就是储蓄方面,这也是我们看到家庭剩余资产储蓄率大幅增高的主要原因。

另外就是房产、房产。房产吸纳了大量的居民家庭资产,很多只家庭因为购置了房产之后,再没有可以投资的任何资产,同时即使有了余钱,也只敢做最保守的银行储蓄,因为随时会面临着逐月房贷还款的压力。房贷压力是上中下三个阶层都面临的压力,自然将居民家庭资产的储蓄率大幅提升。

同时因为有了房产和房贷的存在,是从宏观指标来看,我国居民储蓄率是逐年下降的。从2012年的49.69%下降到2018年的44.91%。

这个比率的下降就意味着居民家庭被掏空了存款。那么谁掏空了存款呢?

1.房产和房贷。房产只要购置就面临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背负着房贷压力,那么可储蓄的资产就越来越少。

2.消费的支出增长。消费观念确实是逐渐改变,即使有钱没钱也敢去做适当的超前消费。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更加超前,负债消费那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认可思想。

3.各种各样的理财方式,各种各样的上当方式。“高端人群陷于私募,中产阶级忙于屁/凸/屁,基础人民被网贷催收”。这几年新起的各种各样的理财方式大量吸金,造成了居民财富的集聚流失。

所以目前展现出来的就是两个看起来对抗,但其实合理的指标。一方面居民的总体储蓄率在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居民可供支配的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等储蓄方式又高达88%的占有率。

这几年居民的手头不富裕啊,看看这些指标就明白了。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匀枫财技大兜底


这个数据准确吗?是那个结构统计的?依稀记得招行和贝恩发行的一份报告中,储蓄比例没有这么高。CEIC网站上,公布的总储蓄率也只有45.7%(2018年的数据,2019年9月更新)。所以,我认为,在家庭金融资产中,储蓄的比重肯定是在下降的,金融资产的大概率在上升,招行和贝恩咨询发布的数据于实际感觉更吻合。


相比其它金融资产,储蓄是最稳健的理财工具,在中国当下的金融环境,风险很低几乎可以认为是0风险。但是,考虑到当下的存款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如果都是存款,那实际收益率就会是负数,资产会持续缩水,无法弥补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从这个角度,为了资产保值,还是应该适当地考虑一些收益更高一点的理财产品,以提高资金的效率。


高储蓄率能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不过在衡量时,不能仅仅只看储蓄率,而时应该结合家庭的资产负债率来看,或者说,同时还需要关注家庭净资产中存款的占比。否则,虽然有很高的储蓄率,但同时也有很高的资产负债率,那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仍还是很低。

同样,从整个国家来看,整体性风险也于居民的储蓄率息息相关,高储蓄率能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更大的调控空间。很典型的如当年索罗斯狙击英镑,英国政府在应对时,就因为当时居民的房贷比例很够,不能轻易地使用货币政策的工具,也就给了索罗斯更多的机会。


康愉子


家庭金融资产以储蓄为主且占比高达88%这个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家庭财产观念

家庭,顾名思义,和自然人是不一样的,至少有两个人,而对于家庭财产如何管理,依然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意愿。

当其中一人赞成投资理财而另一个人觉得风险过高最好选择储蓄的时候,那么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要将大部分资产放在储蓄上,因为资产是家庭成员共有的,支配当然需要家庭成员统一观念。

国人大部分人还是比较保守的,对于家庭财产,毕竟是要用来养家糊口的,所以储蓄是比较稳妥的方式。

精力有限

早知道投资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很多家庭每天忙于奔波赚钱,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理财产品,所以将钱存在银行是最简便快速的方式。

举个例子。上大学的时候校门口有一对卖烤冷面的夫妇,两人每天晚上七点多出摊,摆摊到晚上十一点,白天还要在别的地方做小工,用叔叔的话来说,去银行都要挤时间去。

而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国内收入水平低的人占比不低,越是挣的少的人可能越忙碌,这也是精力不足导致将资产放在银行的原因。

身边人或亲身经历过上当

现在理财产品可以说鱼龙混杂,缺乏判断能力的人可能会上当受骗。

很多人一开始看中的高收益实则就是个陷阱,最后本金也折损进去,鸡飞蛋打。

有此经历或者身边人有类似经历,会让人觉得投资理财不靠谱,还是存银行稳妥,毕竟银行还有柜台在,不太可能出现像P2P跑路的情况。

结论:

总之,家庭资产管理以储蓄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所以占比高很正常,说明大部分保守的财产观念。


关注小小投资客,投资不迷路。欢迎点赞评论交流。


小小投资客


首先,我对这个储蓄占的大比例数据持怀疑态度。当前我国居民家庭仍然以储蓄作为主要的金融资产去配置这个是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

据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发表《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指出, 1.家庭总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高达77.7%,金融资产配置仅占11.8%,家庭总资产配置中,股票占比不到1%。2. 金融资产配置中,42.9%为银行存款,股票仅占8.1%,基金则仅有3.2%。

我个人认为在2015-2016年在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背景下,居民手上的储蓄快速减少,转为房地产和负债, 储蓄占比当前在金融资产配置中仅为42.9%。

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居民理财观念还不普及,多数居民仍然愿意用最低收益的储蓄方式去作为金额资产配置方式;另外,说明股市在监督管理方面确实还存在机制不全的地方,多数人都没有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仅有少数具有专业理财技能的居民愿意主动配置股票资产。

    随着股市监管制度的完善,居民理解观念的普及,在广大的年轻人观念中理财观念将快速发生变化,将来股票、基金、保险、黄金等金融资产的占比一定会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