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上幼兒園不哭不鬧?

楓梧簫楠


從這個問題當中可以看出來,父母已經開始焦慮孩子上幼兒園會不會哭鬧了。上幼兒園的孩子年齡為三歲,除了個別適應能力非常好的孩子以外,大多數孩子都是會哭哭鬧鬧,有分離焦慮的。不過父母也不用太著急,在這裡我可以給你一些好的建議。

現在離幼兒園開學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父母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讓孩子逐漸適應與爸爸媽媽分離的生活,減少他們的不安情緒。



一、父母可以提前帶孩子來幼兒園熟悉環境。

如果幼兒園離您家不是很遠的話,您平常就可以帶孩子來幼兒園看一看環境。給寶寶介紹一下大型玩具。在開學前幾天,也可以帶孩子來幼兒園看看小朋友做操和戶外活動。在我們幼兒園裡,新生入園的時間比老生入園的時間要晚一週。因此,在寶寶上幼兒園前還是有一週的適應時間。父母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週的時間帶寶寶來看看,適應一下。



二、父母在家裡可以給孩子做分離訓練。

父母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還有分離訓練?是的,提前讓寶寶做分離訓練,寶寶就不會因為突然一下離開爸爸媽媽而哭鬧不安。去具體做法如下:

1.媽媽可以逐步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

媽媽在家裡時,可以忙一點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刻意的一直陪伴在寶寶的身邊。比如:當媽媽在做家務時,要告訴寶寶,媽媽在廚房裡洗菜。但是等媽媽做完事,就會來陪你。在媽媽離開寶寶的時候,一定要對寶寶說清楚,媽媽幹什麼去了。出門的時候也要對寶寶說清楚,而不要一個人偷偷的溜走。那樣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



寶寶理解不了時間的長短,可以對寶寶說一件具體的事情。比如:等媽媽洗完菜,或者是等媽媽曬完這些衣服。媽媽離開寶寶的時間可以逐漸延長,比如以前離開寶寶的時間是20分鐘,現在可以延長到30分鐘或40分鐘。讓寶寶逐漸適應。

2.多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

寶寶滿三歲後,就要開始發展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了。寶寶只有與其他小夥伴一起玩時,才能更好的發展出他們的社會性。可以帶寶寶去公園或遊樂場去玩。當寶寶在玩的時候,是非常專注的。這個時候不會一直盯著媽媽,也不會一直要媽媽陪著。媽媽就可以逐漸放手了。但是,寶寶有時會用眼睛去找媽媽。媽媽不要離孩子太遠就行,要讓寶寶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當寶寶經常與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他們就會減少對媽媽的依戀程度。這個以後孩子進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打下基礎。



3.寶寶上幼兒園以後不要長時間哄他們。

很多爸爸媽媽都很擔心寶寶上幼兒園會不會哭很久,看著他們寶寶哭,心都碎了。於是,會長時間的哄他們,哭成一片。或是走出教室後趴在門外或窗底下不願走,偷偷看寶寶。當父母長時間哄寶寶的時候,會加重寶寶對父母的依戀感。因此,在寶寶入園以後,父母把寶寶交給老師後,哄幾分鐘後就趕緊離開。父母只需告訴寶寶,等媽媽下班以後就會來接他。



4.父母不要表現出過於焦慮。

父母的焦慮情緒是會影響孩子的。如果父母自己能表現的情緒平和的話,孩子慢慢也會感覺到,離開父母並不是那麼可怕。而且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聊一聊幼兒園的話題。比如今天在幼兒園玩了什麼玩具?做了什麼遊戲?老師說了什麼?唱的什麼歌曲等等。多和孩子聊一些有趣的話題,可以轉移他們焦慮的情緒。他們慢慢的會覺得幼兒園是一個好玩的地方。

無論您的孩子以後上幼兒園會不會哭鬧,現在都沒有必要太擔心。只要在家裡和寶寶做好分離焦慮的一些訓練,相信您的寶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感謝您給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新入園的寶寶總會有哭鬧現象,我們通常把它叫分離焦慮,寶寶入園環境、照顧者、作息制度等發生了變化,因此,哭鬧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寶寶哭鬧說明他與家人的親子關係建立良好。寶寶新入園不哭鬧反而反映了孩子的親子關係淡薄。

寶寶分離焦慮的時間的長短主要受家庭的和幼兒園的因素影響較大。 首先,家庭因素,家長是否注意從小孩子的獨立性,也就是要注意讓幼兒學習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慢慢培養,到幼兒園後就能很快適應沒有家人貼心照料的生活,如果平時家長不注意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很多事情都包辦代替,那麼寶寶在入園以後適應。家長要注意提前按照幼兒園的生活流程來要求幼兒,比如起床時間,吃飯時間,睡覺時間的安排等。除此之外,家長要讓幼兒對上幼兒園充滿期待,讓他期待到上幼兒園裡的遊戲生活。



幼兒園方面,除了物質環境要準備好以外,教師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對待幼兒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要愛每一個孩子,當孩子來園後要微笑著去接待孩子,親切的去和家長進行交流。對待孩子上要耐心,比如新入園的寶寶尿褲子,吃飯挑食,大便等,都需要老師耐心的對待。老師要讓孩子體會到愛。所以寶寶上幼兒園前一個周哭都是正常現象,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做以上方面,幫助他們順利地度過分離焦慮期。


父母育兒記


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感覺很多家長都非常擔心孩子的適應能力。

現在離九月份還有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家長們還有較長的時間可以提前做一下準備。

不管孩子是由媽媽一個人帶,還是媽媽和另一位老人輪流帶的,媽媽們可以從這些事情入手:

1. 給孩子讀幼兒園相關的繪本。

如《愛上幼兒園》《我愛幼兒園》《幼兒園裡我最棒》《幼兒園的一天》等主題繪本,我家小妞在讀了《幼兒園的一天》就對幼兒園很嚮往。書中講述了很多動物寶寶在動物園裡一天所要做的事情,裡面有分飯飯、睡午覺、小朋友做遊戲等場景。最後蝙蝠寶寶還遲到了,又把她給逗樂了。

通過繪本,激發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期待。

2. 提前帶孩子去幼兒園裡參觀,熟悉一下幼兒園裡的氛圍。

最好提前和老師預約一下,可以趁小孩子在上課的時段,帶孩子去體驗一下。讓孩子看一下其他小朋友上課是在做什麼的,小朋友們又是怎樣和老師做遊戲,做手工的。

親身體驗,孩子們會更容易接受這些變化。

3. 小區裡如果有孩子同齡的小朋友也讀同一個幼兒園,那就提前讓孩子找好朋友。

在陌生的環境裡,如果有個熟悉的朋友,孩子會更勇敢,也更願意先和熟悉的小朋友玩耍。

4. 媽媽或家長們要調整好心態,表現地平靜。能和孩子開心地講述幼兒園裡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好玩的事情。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先示範給孩子看,見到老師可以怎麼說怎麼做;見到小朋友又可以怎樣說怎樣做;同時也可以玩角色遊戲,讓孩子來扮演老師等。

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媽媽們需要認識到這點。在此基礎上,再給孩子提供他可能需要的指點和幫助。過度的焦慮是沒有必要的。

你在孩子上幼兒園前是怎樣幫助他的呢?歡迎留言互動。


樂活成長


孩子上幼兒園不哭不鬧,需要讓孩子客服分離焦慮和適應規則

快開學了,我身邊的家長們也都在聊,孩子入園前要做什麼準備。我家橙子幼兒園入園前,我們也是做了很多功課,請教朋友,看育兒書籍。入園前準備總算沒有白費,孩子幼兒園入園後的表現,比我們預計的好。

總結,各方面的得來的的信息。孩子幼兒園入園主要面臨兩個問題:分離焦慮和規則適應。

孩子入園前我們都做裡哪些準備呢?

1、激起孩子對幼兒園的嚮往。

我們特意帶橙子去幼兒園,接橙子表姐放學。還有報名前幼兒園組織的體驗課,我們也是積極陪孩子參加。看到幼兒園裡有很多同齡小朋友,還有色彩豐富的環境和娛樂設施,橙子非常向往,好幾次嚷嚷著她也要去上幼兒園。

兒童對同齡孩子非常有興趣,幼兒之間有他們獨有的交流和行為,它能給幼兒帶來極大的愉悅感。家長自己要相信孩子,對幼兒園是非常有興趣的。這個心理非常重要,可以影響到父母的很多言行,父母的正面言行,傳達給孩子是的幼兒園是有趣、美好的地方,孩子會更加嚮往幼兒園。

能激起孩子對幼兒園嚮往的方法很多,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興趣點去引導。

但切記,不要過度的去粉飾幼兒園的好。之前就有身邊的家長對孩子說:幼兒園裡有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點心、好玩的玩具,等等。

孩子歡天喜地的到幼兒園發現,並不是家長描述的那麼好,幼兒園孩子還有規則約束他。回家後哭鬧著不去上幼兒園。直說媽媽是騙子,這樣做的後果,既讓孩子對幼兒園失望,導致不去上學,又讓孩子不相信家長,破壞親子關係。

2、父母更應該客服分離焦慮

01、媽媽的分離焦慮

在孩子入園前,媽媽們的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媽媽們一想到孩子要獨自上幼兒園,自己腦海裡就各種想象:孩子看不到自己歇斯底里的哭,在學校被同學欺負,自己吃不飽飯。媽媽太多的焦慮表露於孩子面前,這些負面情緒。反而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恐懼。

為了孩子能更好的入園,父母一定要自己調整好心態。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要讓自己焦躁的情緒影響到孩子。

02、孩子的分離焦慮

從家庭到幼兒園的環境改變,幼兒的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幼兒與父母的分開產生了煩躁、憂傷、恐慌、不安的“分離焦慮”情緒。上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與父母分開,幼兒從出生起對父母形成的依戀,是孩子獲取安全感最重要的來源。幼兒對父母的依戀程度越高,分離焦慮情緒越嚴重。所以入園前對孩子的獨立能力培養和規則適應非常重要。


03、讓孩子自己去體會規則

我很珍惜報名時,幼兒園上體驗課的的機會,因為我希望孩子明白,幼兒園和家裡時不一樣的,幼兒園是有規則要遵守的。而且我希望這些規則是在體驗課中,通過孩子親身經歷的事情中,通過我提問的方式去思考,而不是通過我“講”,強行灌輸給她,讓她有被約束的感覺。

體驗課上孩子們第一次來體驗幼兒園,都非常興奮,教室裡非常吵鬧。我問橙子,大家這樣亂哄哄好?還是大家安靜的聽老師講好? 那什麼時候可以活潑點,大聲說話呢?

通過提問和親自體驗,通過孩子自己的思考,讓孩子明白在幼兒園需要遵守哪些規則,這些規則的目的,以及不遵守規則的後果。這也是慢慢的在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

我相信,有那麼一天,孩子在不正確的事情面前,無需旁人提醒,自己腦海中會迸出“NO”。孩子通過自己思考形成準則是“自律”,被迫服從的命令是“約束”。自律不正是我們教育的目標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