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王維《山中示弟》中的“弟”?

戰神150624565


就是弟弟的意思啊!

依小弟之見,詩裡的“弟”就是王維最小的弟弟王紞。

我們來看全詩,第一聯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

冠帶就是冠禮之意,古時指及冠之年,大概就是20歲的樣子,可以取字了。

爾,就是你的意思。

成人,就是成年了。

這一句的意思就是,你行了冠禮,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可以泡妞打架當官嗨皮了唄!)

其實吶,第一句也是證據,說明王維在一直在山林中,而且還呆了很長時間,巧的是,這段時間王維還真就給他的弟弟寫過詩。詩的名字是《林園即事寄舍弟紞》。

如果再細分析一下,王紞20歲,那麼王維就是20多歲,翻看他的履歷就知道,應當是在公元732年以後到安史之亂爆發,或者是736年出塞之前,那段時間他在京城效區蓋了一個院子(真他孃的有錢!)所以這首詩應當就是當時所作。

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莫學嵇康懶,且安原憲貧。

山陰多北戶,泉水在東鄰。緣合妄相有,性空無所親。

安知廣成子,不是老夫身。

第二聯(因為是此詩為排律,所以按聯來計算),嵇康形容的是自己,因為他當時確實比較懶,至於為什麼懶可能是喪妻,可能是被包養,可能是當官不順。原憲是告訴弟弟一定要努力上進陽光啊!

第三聯,王維開建的別墅是在山上,而且還有天然溪水,所以這一聯是寫的自己居住環境。

第四聯是說心境,王維熱衷佛學,喜歡清靜,性情淡泊,過著禁慾系的生活。這也是妄相有,和無所親的具體解釋。緣合就是隨緣隨心,性空就是不繫於物,不縈於心,反正都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人生態度。

第五聯說自己修身養性,廣成子就是一個仙人,也是隱居之人。

王維這是受了太多的傷,所以避世了。


亦有所思


謝謝邀請!

《山中示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五言詩。

詩中的“弟”就是王維的弟弟。王紞。

詩人的《山中示弟》是這樣的:

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

莫學嵇康懶,且安原憲貧。

山陰多北戶,泉水在東鄰。

緣合妄相有,性空無所親。

安知廣成子,不是老夫身。

吾喪我:指自我。冠帶:指仕宦。

緣:佛語。性空:虛幻。

廣成子:是黃帝時期的人,住崆峒山上,是道家創始人,具傳廣成子活了1200歲後昇天。

相:事物的相狀。緣合:虛妄。

原憲:孔子的第子,家貧困。

詩人王維通過他的這首《山中示弟》借自然之”空”表達佛學禪意,

空乃佛學中之精髓,追求終極覺悟。





芬芳隨筆


問題:如何理解王維《山中示弟》中的“弟”?

本人認為指的是傳人或傳承者,是弟子的意思。此詩講的是王維的“悟道”。

前言

王維的《山中示弟》是一首五言律詩:

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莫學嵇康懶,且安原憲貧。
山陰多北戶,泉水在東鄰。緣合妄相有,性空無所親。
安知廣成子,不是老夫身。

從詩中所指可以看出,這首詩應該是寫給自己親弟弟的。如果是表弟會寫“從弟”,例如《贈從弟司庫員外絿》、《送從弟蕃遊淮南》。


一、王維的弟弟們

王維少年時曾有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黃少一人。

王維另有《山中寄諸弟妹》

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城郭遙相望,唯應見白雲。

很明顯是寫給自己的弟弟妹妹,與弟子無關。

據說王維有四個弟弟兩個妹妹,弟弟分別是王縉、王繟、王紘、王紞;王縉做過兩次宰相,王繟官至江陵少尹。 王紞官至太常少卿,王紘似乎沒有做過什麼官。

其中和王維交集比較多,成就比較大的是大弟弟王縉。

二、相互提攜的兄弟

1、王縉削籍為王維贖罪

安史之亂時,王維深陷長安,被迫接受偽職。長安收復後,大批的偽官被處罰,有的甚至被處死。

高適有兩句名言“ 天地莊生馬,江湖范蠡舟”。這是贈給宰相陳希烈的一首詩中的句子, 兩京收復後陳希烈被朝廷賜死。

王維不但留下一條命,還作了太子中允。一個原因是深陷敵窟時作了一首《凝碧池》以表心志: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另一個原因就是在安史之亂中立下功勞的弟弟王縉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因此免於處罰,後來遷中書舍人,官終尚書右丞。

2、王維推薦王縉

公元761年王維去世,去世前寫了一封奏表,懇請解除自己職務,將貶謫在蜀州的弟弟王縉換回京城。這篇《責躬薦弟表》中拿自己與弟弟相比,展示了兄弟情深的一面:

竊以兄弟自比。臣弟蜀州刺史縉,太原五年撫養百姓,盡心為國,竭力守城。臣即陷在賊中,苟且延命,臣忠不如弟一也。
縉前後歷任,所在著聲,臣忝職甚多,曾無裨益,臣政不如弟二也。
臣頃負累,系在三司,縉上表祈哀,請代臣罪。臣之於縉,一無憂憐,臣義不如弟三也。
縉之判策,屢登甲科,眾推才名,素在臣上。臣小言淺學,不足謂文,臣才不如弟四也。
縉言不忤物,行不上人,植性謙和,執心平直。臣無度量,實自空疏,臣德不如弟五也。
臣之五短,弟之五長,加以有功,又能為政。顧臣謬官華省,而弟遠守方州,外愧妨賢,內慚比義,痛心疾首,以日為年。臣又逼近懸車,朝暮入地,闃然孤獨,迥無子孫。弟之與臣,更相為命,兩人又俱白首,一別恐隔黃泉。

文章中列舉了弟弟的五個長處和自己的五個短處,懇請將弟弟調回長安。

王縉還在回程的路上時,王維就去世了,同年,唐肅宗也駕崩,唐代宗即位。王縉調回長安後,受到唐代宗的重用,作了多年的宰相。

三、王維寫給弟弟王縉的詩

我們先看一首肯定是寫給王縉的一首,《留別山中溫古上人兄並示舍弟縉》:

解薜登天朝,去師偶時哲。豈惟山中人,兼負松上月。宿昔同遊止,致身雲霞末。開軒臨潁陽,臥視飛鳥沒。好依盤石飯,屢對瀑泉渴。理齊小狎隱,道勝寧外物。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髮。荊扉但灑掃,乘閒當過歇。

這首詩題目中寫明,是“並示舍弟縉”的,所以沒有什麼爭議。

此詩作於公元735年,從詩中所指可以看出,這首詩應該是寫給自己表哥和弟弟的。溫古上人是王維同輩的宗兄,舍弟是指王縉,當年在崇高(登封)做官。

可見不僅僅是王維、王縉兄弟信佛,他們王氏一族中有不少信佛之人。

731年年,唐玄宗開元十九年(一說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王維狀元及第 )。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張九齡執政,王維官拜右拾遺,辭別宗兄時 ,寫了這首詩。

四、《山中示弟》是哪個弟弟?

《山中示弟》應該是寫給自己弟弟的詩,但是寫給哪個弟弟呢?

冠帶爾成人,冠禮,是古人的成人禮,按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冠帶,有仕宦之意,不過這裡,應該是成人的意思。這個弟弟已經二十歲了。

那麼王維當時多大了呢?要看“山林吾喪我”是王維的什麼階段了。王維大於20歲左右中第,天寶三載(744年)后王維買下輞川別業的時候,已經44左右。當時曾有詩云: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優婁比丘經論學,傴僂丈人鄉里賢。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如果弟弟那年20歲,即大約724年左右生人,比王維小了24歲,似乎年齡差距過大。

不過王維有“山林吾喪我”的思想之時,可能遠遠早於天寶三載(744年)。王縉僅僅比王維小了1-2歲,他的這個過成人禮的弟弟,可能是比較小或者最小的弟弟 。

王維有一首《林園即事寄舍弟紞》:

寓目一蕭散,銷憂冀俄頃。青草肅澄波,白雲移翠嶺。後浦通河渭,前山包鄢郢。松含風裡聲,花對池中影。地多齊後瘧,人帶荊州癭。徒思赤筆書,詎有丹砂井。心悲常欲絕,發亂不能整。青簟日何長,閒門晝方靜。頹思茅簷下,彌傷好風景。

這首詩明確寫給小弟王紞(dǎn)的 。

結束語

《山中示弟》是寫給弟弟表明自己心志的一首詩。

我在山林中半官半隱,已經出於忘我的境界,你呢,剛剛過了成人之禮。可以安心於原憲那樣的清貧,但是不要像嵇康那樣懶於上進(嵇康厭惡司馬氏篡權)。

後面王維都是說自己 ,我在山中悠哉遊哉,生活的不錯。 也能像廣成子一樣,過著神仙一般的生活。

山陰多北戶,泉水在東鄰。緣合妄相有,性空無所親。安知廣成子,不是老夫身。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山中示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五言詩。

詩中的“弟”就是王維的弟弟。王紞。

詩人的《山中示弟》是這樣的:

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

莫學嵇康懶,且安原憲貧。

山陰多北戶,泉水在東鄰。

緣合妄相有,性空無所親。

安知廣成子,不是老夫身


周雨璇


《山中示弟》全文:

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

莫學嵇康懶,且安原憲貧。

山陰多北戶,泉水在東鄰。

緣合妄相有,性空無所親。

安知廣成子,不是老夫身。

1,這兒的弟,即弟弟,泛指年幼的人。王維有四個弟弟。

2,吾喪我,指進入“自忘”的精神境界。

3,冠帶,指仕宦。

4,緣,佛教用語,即因緣;指事物得以產生和存在所依賴的原因和條件。

5,性空,謂諸濁之體性慮幼不實。6,廣成子,指道家創史人,位居道教“十二金仙”之首。

7,王維以此詩告訴弟弟們,無論做人做事,都要從根本做起,順其自然。

8,由此可見,這兒的弟,就是指弟弟。

從《山中示弟》的意思來說,此為五言律詩的用韻方式,即格律。

首句入韻仄起式,其韻腳是上平七虞,也可以“六魚七虞”通押(平水調)。

鄙人班門弄斧,如有不妥,敬請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