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歷史上名醫,他們救蒼生於水火,拯黎民於危難

首先,致敬還在疫情戰鬥第一線的廣大醫者,所謂醫者仁心,他們殫精竭慮,在戰場上和看不見的敵人在鬥爭,從死神手裡搶下了一個又一個危在旦夕的生命。這裡我們的院士鍾南山先生的帥照鎮樓!


那些歷史上名醫,他們救蒼生於水火,拯黎民於危難

大家都知道,中國講究的是中醫,中醫是中國流傳五千多年的中華傳統醫學。與西方醫學的效率相比,中醫是陰與陽的和諧,雖短期見效甚慢,但是長期來說更加註重藥效的持久性,所謂的又治標又治本。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一樣,含蓄內斂,上善若水。中醫是值得發揚和繼承,今天在這裡和大家講講古代的那些名醫,他們救死扶傷,手到病除,妙手回春,為中醫發揚流傳至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那些歷史上名醫,他們救蒼生於水火,拯黎民於危難

醫祖扁鵲

扁鵲原名秦越人(公元前407—前310),春秋戰國時代名醫。扁鵲基本就是中國中醫的鼻祖人物了,無論是學習醫術,還是治病救人,扁鵲的一生都充滿著傳奇色彩。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我們後世知道的最多故事的還是《扁鵲見蔡恆公》。可惜,位高遭人妒,峰高招風怒,當時秦太醫李醯因為忌妒扁鵲醫術高明而派人刺殺,一代名醫辭世,誠為可惜。


那些歷史上名醫,他們救蒼生於水火,拯黎民於危難

外科聖手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華佗擅長的又內科,婦科還有兒科。對於針灸,他也是非常擅長各種各樣的針灸方法,他最擅長的一科就是外科了。他最出名的就是麻沸散的使用了,他是我國曆史上醫學史上最早的一個會全身麻醉的人。同時,他仿虎、鹿、熊、猿、鳥等禽獸的動態創作名為“五禽之戲”的體操,教導人們強身健體。後因不服曹操徵召被殺,所著醫書《青囊書》已佚。今商丘市有“華佗祠”等遺蹟。


那些歷史上名醫,他們救蒼生於水火,拯黎民於危難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張仲景的家族本是個大族,人口多達二百餘人,自建安初年以後,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死亡,其中死於傷寒的竟佔十分之七。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便辭去長沙太守職位,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認真總結前人的醫學理論和經驗,廣泛收集民間驗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這部不朽的醫學鉅著。《傷寒雜病論》是我國最早的理論聯繫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它系統的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辯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為紀念張仲景,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或店裡給人看病的醫生統稱為“坐堂醫生”。順便一提,小編覺得張仲景這個名字實在太好聽了有木有,有一種懸壺濟世,謙謙君子的感覺!


那些歷史上名醫,他們救蒼生於水火,拯黎民於危難

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孫思邈濟世活人為己任,對病人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他提出“大醫精誠”,要求醫生對技術要精,對病人要誠。他認為醫生在臨症時應安神定志,精心集中,認真負責,不得問其貴賤貧富,怨親善友,華夷愚智,一樣看待;治療中要不避危險,晝夜、寒暑、飢渴與疲勞,全心赴救病人,不得自炫其能,貪圖名利。這也正是他身體力行,躬身實踐的寫照。他曾親自治療護理麻風病人達600餘人。他的高尚醫德足為百世師範。孫思邈積一生醫學經驗,著成《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較全面地總結了自上古至唐代的醫療經驗和藥物學知識,豐富了我國醫學內容。


那些歷史上名醫,他們救蒼生於水火,拯黎民於危難

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鉅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被後世尊為 “藥聖”。李時珍於1593年逝世,享年75歲(虛歲為76歲);李時珍逝世後遺體被安葬在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竹林湖村。到今天為止,蘄州一帶的中醫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地朝拜,許多人常把墳頭的青草帶回家以消災滅病。


那些歷史上名醫,他們救蒼生於水火,拯黎民於危難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到這裡,泱泱大國,我們曾經有過那麼多的名醫聖人,他們為我們留下了那麼多寶貴的醫學財富。關於這次的疫情,有些東西躲過了今天,明天還是會面對。這只是歷史面對的一個劫,相信我們大家眾志成城,一定可以攻克難關,天佑我炎黃子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