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博士後,回國發展,目前月薪3萬以上,但是很迷茫為什麼?

歲月如歌留聲機


看得出題主還是關心這個朋友的,那就多開導開導她吧,從幾個角度入手:

第一,當時決定回國是為了什麼目的,現在還在這個目的還存在嗎?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題主提到這個女生之前在芬蘭,後來又是在英國做了博士後,應該是離開中國挺長時間了。既然決定回國(還是隻身回國),是為了感情?為了國內市場大機會多?還是純粹出於愛國之心?無論是哪種目的或動機,只要依舊存在,就不應該輕易放棄,而是要積極去向著目標努力。

第二,自己對自己的專業熱愛嗎?既然是選擇了音樂專業,而且做到了博士後,應該在專業水平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建樹。不管現在在做什麼,即使只是簡單的教人彈琴作為生計,有沒有在專業方面自己繼續的堅持學習和提高呢?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果今後想去學校,那麼在理論研究和教學水平方面就應該下工夫去打磨,如果是想走商業化路線的,就應該去接觸市場,摸索各種盈利模式,從自己的專業出發尋找機會。

第三,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形成差異化競爭呢?比如專業的優勢,語言的優勢等等,是個人的長板。而對於潛在的短板,比如商業頭腦、對中國國情缺乏瞭解等等,則需要主動的在翻爬滾打中彌補。總之儘量去尋找那些可以發揮自己優勢的機會,而且要耐心要吃得起苦,沒有人可以隨便成功的。

很多海歸都會犯的一個毛病就是不接地氣,總是拿國外的環境和經驗來套國內,然後評頭品足,抱怨連連。如果是在外企還好,一旦到了民企或者在社會上混,人家會覺得你格格不入,忘本了。之前參加過一次某個海歸俱樂部的線下活動,好多人都在發各種牢騷,數落這個不規範那個有問題,看得我心裡想笑。沒錯現在國內大環境就是如此,的確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既然選擇回來了,是你去適應這個社會,還是指望社會來適應你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江南漁夫


中山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生,怎麼就成了英皇博士後?月薪3萬算是很高收入了,還想怎樣?是想說博士後就要月薪十萬嗎?那你一開始就別幹這個,去做生意,開廠,做外貿,說不定你已經月薪幾十萬了。想要實現人生目標?可以啊,你都博士後了,還是英皇這麼硬的,不可能做跟文憑不符的工作。能學到這個份上,還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這個博士後怎麼學出來的??

我認識的其他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伯克利的,倫敦音院,維也納音院,巴黎音院的。雖然不是博士後這麼牛逼,都是學士畢業或者碩士研究生畢業,都做得非常不錯,教學也好,演出也好,都做的很棒。跟他們聚也都能感覺到他們工作的熱情和目標的清晰,人生道路的明確。

當然,還得看你是什麼專業博士後,你工作對口了,說不定收入更好。不對口的話,你只能接受現實。就像神級的木匠師傅讓你去做鐵匠工一樣。

工作,學習,如果不是因為自己喜歡的,沒有人不迷茫。像我就不迷茫,每個月沒那麼高工資。但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帶著學生,做著音樂製作的工作,都是我喜歡的事情。如果人可以不吃飯不睡覺,除了家裡的事,我真願意把所有時間投到工作上,不停工作,只要能做音樂的工作,心裡面就特別特別充實,特別特別開心,特別特別幸福。會有煩心,鬧心的時候,但是從來沒有覺得生活怎麼不好,怎麼迷茫。我即便遇到偶爾偶爾迷茫的時候,我也始終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反正我不能理解有什麼好迷茫的。


混音師天職TimChan


教一個人學,不如開個培訓學校教一個學校的人學,開一個培訓學校不如用學識教會一代人(互聯網時代)……經驗積少成多,財富積少成多,機遇積少成多,成就積少成多,海歸博士已經成功了一半,不急不躁,做好自己能把握的,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慢慢去積累人脈和人氣。有方向這樣就不會迷茫,有忙碌的事情做就不會空虛!!!加油,doctor!



威諾律師譚談


音樂學院博士後?不理解,沒聽說過。


柳下風3


沒有人生目標,要思考為什麼活著?尋找答案。外在的一切再好,無法解決內在的問題。


遲弘


找個有房的結婚你就有住的了,這麼高的學歷可以進高校當老師呀!現在國家下文要求高校要開展音樂必修課、正好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搞不好還給你安家費呢。不要迷茫、前途一片光明。


北黔粵姐


去歐美髮展吧,掙西方的錢,那裡人錢多,中國人窮。


用戶9565084562362


是不是抑鬱症了,外人一般看不出來


蘿蔔師叔1


我配回答您嗎😂


TwGg


如果你讀某個專業目標是為了錢你就不應該讀,如果讀了某個文憑為錢,你也不該讀,如果你回國的目的是因為你擁有某專業的某文憑就可以拿高工資,那你也不該讀。人的價值不是自我價值,是你對這個社會的貢獻價值有多大,你根植於社會,社會自然回饋你!但不一定停留在金錢,或許在得到金錢回報同時,給予你更多的社會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