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啥意思?今年二月有九嗎?

農夫老嶽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在農村有很多關於節氣的俗語,主要是藉助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和當地的一些氣象農諺俗語來預判天氣變化情況,就比如“春打六九頭”、“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那麼這裡說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究竟有何道理呢?

首先,這裡說的二月並不是陽曆,而是農曆二月,“九”指冬天裡最冷的階段,共有81天,每隔九天算一個“九”,那麼我們所說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意思就是說,如果今年冬天冬至三九寒冷的日子提前結束,並沒有延續到來年的農曆二月份的話,那麼家裡的豬和狗就會被餓死,形容來年的收成可能不會太好,顯然“餓死豬狗”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用來警示人們,在古代還是有很大的借鑑作用的。

農曆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發明,不知道多少人先後投入到農曆的制定工作中,最後才得以形成這樣一套獨立的記時體系,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習慣用農曆紀年。今年是2020年,根據農曆記載今年的農曆二月是有九的,所以家裡有天地的朋友大可放心,不必擔心收成。

其實話說回來,現在農民種地早已經不是古代那種看天吃飯的日子了,現在農村機械化已經普及,乾旱了能抽水澆地,實在不行還能進行大面積人工降雨,病蟲害嚴重了有各種藥物治理,所以現在即便天公不作美,老百姓一般也能有好的收成。


魯西印象


有這個農諺,但經過我多年的觀察在我們當地不是很準。我的探討,今年是個旱年,需要再觀察春甲子是否下雨。有農諺:春甲子有雨旱過千里,夏甲子有雨遍地行船,秋甲子有雨活頭生耳,冬甲子有雨凍死牛羊。這個比較準確。謝謝!


夢中晴雨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我國農村長期流傳的一種諺語,也是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對農耕社會的經驗總結。

“九”,即數九的意思。每年從二十四節氣的冬至當天開始數九,從“一九”數到“九九”,一共八十一天。期間由寒轉暖,寒消暖長,過了九九八十一天,就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這兒所指的二月是農曆二月,並非陽曆二月。

大家知道,我國曆史上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和二十四個節氣是密切相關的。在我國北方有“清明蜀黍(即高粱)穀雨谷”的說法(即在清明前後種高粱,穀雨前後播穀子),而我國的南方也進入了稻穀插秧的季節。如果在農曆二月底之前“數九”就結束了,那就說明春天來的比較早。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不單單是萬木爭榮,百花爭豔,而且地裡的害蟲也會早早的繁殖。對農作物來說,最害怕遇上“倒春寒”和蟲災。假如遇上“倒春寒”或蟲災蟲害,農作物必然減產,糧食欠收,人都吃不飽肚子,也就捨不得再把口糧用來餵豬餵狗了。

今年是庚子年,農曆的二月十八是“九九”的第九天,二月十九就出“九”了,離春分節氣還有八天;農曆的三月十二才是清明節氣。

今年的春天結束的比較晚,自然不在此諺語的經驗之談之列,應該又是個豐收年,無需多慮。


中華文化傳播人


這句俗語的意思很簡單:如果一月(農曆)將“九”過完的話,那麼二月份(農曆)就會沒“九”了。一旦二月份沒“九”了,那麼,當年的糧食收成會很差,連豬狗都會餓死。


那麼,“數九”應該怎麼數呢?

“數九”是從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共九個“九”、八十一天。一般情況下,人們為了容易“數九”,就會把“冬至”這一天當做一“九”的第一天而每年的冬至日,時間都在農曆的十一月份,但具體日期難以確定。不過,冬至一般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那麼,哪一年的農曆二月沒有“九”呢?

我查閱了萬年曆,2018年的農曆二月就沒有“九”!當年的數九開始日為農曆(公曆2017年12月22日)的十一月初五,結束日為農曆的正月二十五(公曆2018年3月12日),因此,2018年的農曆二月就沒有“九”!

那麼,2018年的糧食收成又如何呢?

據相關資料表明,2018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為65789萬噸!按照全國14億人口計算,平均一個人也有近500斤糧食!這麼多糧食怎麼會“餓死豬狗”呢!?況且,人們除了食用糧食之外,還會食用大量的副食品或水果、蔬菜呢!


當然,這句俗語來自於古代。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大都靠天吃飯,別說二月無“九”,就是有“九”,糧食產量也不會太高,也一樣會有“餓死豬狗”的風險呢!


我小時候聽我爺爺說過,在風調雨順的年景裡,我們家的小麥產量也不會超過300斤!全家種四畝小麥,總產量一千來斤,要供七八口人吃飯,能吃飽嗎?因此,在舊社會,豐年也是“歉年”!

不過,現在好了。縱然年年有自然災害,但自然災害都是局部現象。總有地方的糧食收成會非常好,況且,大部分地區都有餘糧。根本不用擔心餓肚子的情況出現。因此,關心二月有沒有“九”就是多餘的!還不如關心如何致富呢!

最後,我要告訴你:今年的農曆二月有“九”!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這句俗語來自於古代的說法。對於今天來說已實無意義!況且,僅僅靠二月有沒有“九”來預測當年的收成純屬片面之詞。為何要相信這些呢?


老胡說三農


在這麼長時間的歷史中,古人對於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都總結出了諺語。在這麼多諺語中,有一句俗語叫做“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19年的2月有“九”嗎?

首先,這裡這個二月,值得不是陽曆二月,而是農曆二月。農曆是根據月球圍繞地球的時間來計算的。但因為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算下來一年只有355天左右,和365天差了10天。為了彌補農曆的不足,古人就有了24節氣。在農村的諺語俗語中的年月都是值的農曆,因為從事農業生產都是以農曆和二十四節氣為參考。

這句諺語中的這個九指的就是“數九”中的九。說到數九,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我們小學的時候,可能就在課本上學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歸一九,耕牛遍地走”這就是說,從冬至那天開始數,數完九九八十一天後,就可以開始下地幹活了,人們也就開始了一年的農耕生活。

二月沒九,就指的是節氣比較靠前,春天來早了,氣溫回溫過早,會使病蟲害的卵和蛹早早孵化長大。而這時候莊稼苗還處於幼苗階段,抵抗不了病蟲害的侵蝕,這樣一來就會影響莊稼的生長和收成。如果這時候再碰上一個倒春寒,莊稼就更沒有收成了,豬狗也就沒吃的了。所以用餓死豬狗來形容,還是很形象的。

那麼這句諺語準不準呢?我們拿2018年來說,2018年的冬九是從2017年12月22日到2018年3月12日,在3月12就已經“出九”。而2018年的農曆二月卻是從3月17日開始,也就是冬九結束四五天後才是農曆二月。在這一年,三四月份甘肅等地區遭受了倒春寒,使正在開花的果樹受災嚴重,甚至絕收。並且2018年的倒春寒很是厲害,有點地區四月還出現了下雪降溫,導致夏收小麥時很多地區嚴重減產。並且,當年秋季玉米的收成也是不如上一年。從這一角度來說,這句諺語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的。

那麼2019年有沒有“九”呢?我們來算一算。2019年的冬至是陰曆的十一月十六日,臘月加正月六十天,十一月有九的日子是十四天,也就是說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三個月一共有九的日子加起來是七十四天,這樣算來,過了年的二月肯定還有九,大家就不用太擔心了。

不過,我們現在的生活比古人那時候還是有一定的改進的。對於過去種地的人來說,一旦遇到了糧食歉收,那一年的日子一定不會太好過。但是現在,科技不斷進步,加上農業生產的影響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大了,即使真的出現了糧食減產的現象,也不會像諺語裡說的那樣,對農戶的影響那麼大,以至於豬狗都會餓死了。




地中海老狐狸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一句“二月沒九,餓死雞狗”呢?也許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很多人都會猜測是不是在講二月二十九號呢?其實並不是這樣理解的,這裡所講的就是老人家們經常所說的“一九”、“三九”等數九寒天,若是在農曆二月份還沒到的時候這數九寒天就結束了的話,那麼就說明今年的天氣轉暖的時候是比較早的,而這樣的天氣是容易對農業生產造成很大的傷害的,因為到時候害蟲和雜草期都會提前。

農作物減產了,自然到時候可收穫的糧食就比較少了,農民們自己都吃不飽,哪來的給家裡的牲畜吃的呢,所以就出現了“餓死雞狗”的說法。這是形容到時候受傷害嚴重的情況。

不過雖然有些俗語在說法上是誇張了一些,但是卻也是說的是實實在在的道理,從這些俗語中體現出了我們偉大的勞動人民的智慧。甚至從現在來看的話,很多對生活經驗的總結的俗語的準確性是非常高的,就算是運用現代科學的知識都是能夠解釋得過來的。雖然在現在的話都有專門的天氣預報這樣的信息系統來幫助我們預測近期的天氣情況,但是對於很多一輩子紮根在偏遠地區的農村老農們來說的話,還是更願意根據古人留下來的這些生活諺語來指導自己進行農業生產。


清泉225901826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字面意思好理解,即在陰曆二月裡,從上年冬至日數起,數到九九八十一日還不到二月,就是二月沒九。二月沒九是因,餓死豬狗是果,意即在二月沒九的年紛,天氣會有異常,影響農業收成,人都缺糧受餓了,顧不上餵豬狗了,就會有餓死豬狗的現象。其意在說這年份,天氣有異常,會影響農耕,要重視,要預防,未雨綢繆,有備無患。這是古人預測,未必有準,現今社會,科技進步了,農業佔比輕了,不算最重要了,但引起警覺是有必要的,做到防患未然最好。

上年是十一月二十七日交冬至,今年正月小,數到正月廿九才得六十三天,七九六十三,八九,九九都在二月內,所以今年二月必有九,而且有兩九,不是二月沒九。

如果上年冬至是在十一月上旬即初九前交,就會出現二月沒九的現象,在中旬交冬必有一九,在下旬交冬會有二九。二月有九沒九一看冬至在十一月上中下旬交就清楚了。


樹德漢碩


這句諺語中的這個九指的就是“數九”中的九。說到數九,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我們小學的時候,可能就在課本上學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歸一九,耕牛遍地走”這就是說,從冬至那天開始數,數完九九八十一天後,就可以開始下地幹活了,人們也就開始了一年的農耕生活。

二月沒九,就指的是節氣比較靠前,春天來早了,氣溫回溫過早,會使病蟲害的卵和蛹早早孵化長大。而這時候莊稼苗還處於幼苗階段,抵抗不了病蟲害的侵蝕,這樣一來就會影響莊稼的生長和收成。如果這時候再碰上一個倒春寒,莊稼就更沒有收成了,豬狗也就沒吃的了。所以用餓死豬狗來形容,還是很形象的。


A劈裡啪啦


對於我國的節氣,或者是天氣情況的農村俗語非常的多,這些農村屬於對於農業的生產或者是人們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至少這些農村俗語是祖祖輩輩經過長時間的農業生產或者是天氣觀察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夠預示著未來天氣的變化狀況,儘管不是千篇一律的事情,但是概率性發生是非常大的。畢竟過去沒有現在高科技的天氣預報,只能夠靠人們長時間的經驗觀察總結留給後人作為參考的依據,或者是指導農業生產的依據。



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從字的表面意思不是特別的好理解,因為這裡面有一個九字,一般不知道這個字是啥意思?是指的哪個九?其實這裡的2月是指的我國的農曆的2月份,這裡的酒就是指的數九天氣的那個九。這樣就是大家就理解了,如果農曆2月份沒有數九天氣,那麼就會出現狗豬會被餓死的現象。

大家都知道“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就是說了,三九年寒田是最冷的天氣。我國的數九的天氣不一定是從冬至那一天開始,作為一九的第1天,以後每隔9天就是一個九。我國有一個朗朗上口的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桃花開。”從這個數九歌裡就可以知道到了哪九的天氣的寒冷的狀況。

數九天氣總共是九九八十一天,根據這個時間的推算,從冬至開始到2020年九九的最後一天為農曆的2月18日,就是說今年2020年農曆的2月份有九。如果說農曆2月份沒有數九天氣的話,立春的日子就非常的早,也就是春天來的非常的早。這樣就會出現倒催寒的現象非常嚴重,一旦倒退寒的現象持續時間長,這使得農作物開花發芽受到凍害非常嚴重,以至於造成農作物減產。



如果說農作物大面積減產或者出現絕收的現象,這樣就會使得豬狗沒有糧食吃了那就會被餓死的現象非常普遍。當然,這種現象指的是過去的人們比較貧窮的社會才出現的這種現象。所以那個時候農業技術非常的差,沒有現在的科學種植技術造成了糧食的畝產量非常的低,一般每年生產的糧食還不夠人類消費的那個時候,尤其是在冬天好多人都挨餓受凍,更別說豬狗能有吃的東西了。

對於現在社會農業科學種植非常的發達,尤其是農藥、化肥、種子使得農作物的畝產量非常的高,也就是現在社會上糧食出現了供過於求的行情,造成了糧食價格非常的低廉。所以現在即便是一年內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也不會出現過去挨餓受凍的現象,也不會造成豬狗會被餓死的現象。

2018年2月份就沒有數九的天氣,結果春季遇到了嚴重的倒春寒,造成了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特別是水果減產力度非常的大,以至於2019年春季水果、蔬菜價格大幅度的上漲。2019年2月份有數九的天氣,結果2019年水果、蔬菜、糧食出現了大豐收,這也使得秋季的水果、蔬菜、糧食價格非常的便宜,好多出現了滯銷的行情。



總之,對於農曆2月份沒有九隻是說明了春天來的非常的早,以至於造成倒春寒的現象非常嚴重,也使得農業會出現減產的現象,最終會造成豬狗沒得吃餓死的現象。當然,現在社會這句俗語只是一個形容而已,描述了農曆2月沒有九會出現的嚴重的自然災害。今年天氣總體上來說也不是太好,畢竟2019年冬季是一個暖冬的現象,會造成今年春季倒春寒發生的概率非常的大,而且會出現病蟲害也是非常嚴重的。一句農村的俗語需要根據當時的現實情況來決定,並不是千篇一律的,因為氣候的變化每年是不固定的,尤其現在的社會大氣汙染比較嚴重,造成了氣候變暖,以至於天氣變化無常。


三農一姐


剛剛喝酒,還沒醒酒。帶酒回答問題卻實不準確,寫錯字事小,說錯話事大。春節,年之首。人們認為它決定一年的好壞,人們也設法去探尋個究竟,產生了許多小說法,通常叫妖道令,比如正月初七是人日子,吃麵條纏人腳等等。還有除夕夜煮餃子時放個秸稈,裡面放十個黃豆粒,根據澎漲程度判斷旱澇。還有去摸耕牛,能在牛身上摸出五穀之一,即認定收此穀物。凡此種種是人們無法撐握自然科學,又想預知年成如何所採取的解心疑的辦法,十分可笑。不管二月有九無九,都無所謂。做為七十多歲的老農認為,年成的好壞,大方向上,不是人力所能為;人定勝天,是願望,是精神,人必須與大自然做鬥爭,做好防範,降低損失,爭取最大收穫。年成的好壞,取決於播種,田間管理,降水、日照、積溫等。如果老朽的經驗有七成可信,今年(庚子),農業種植沒問題,應該是好年成,地,你認真種。按科學方法下種管理,保你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