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流”一名起源略考

【“黃流”一名起源略考】
《樂東縣誌》"樂東村名拾趣”部分記載,“黃流村有一座古廟名叫‘玉廟’,前門有一對聯‘黃裔繁衍輝北闕,流風遠播鎮南疆’。記述黃流居民是黃帝的後裔,是從黃河流域遷來的,黃流村因而得名。”這一段文字,將“黃流”一名的來源繫於一幅“對聯”,並斷定黃流居民是黃帝后裔從黃流流域遷來,現在的黃流人的先祖從哪遷來,暫且不表,先就黃流村名的起源略作考證。


1999年印刷的《黃流村志》關於“黃流”一名的來源,與《樂東縣誌》大同小異,來自該志認為的黃流村最早居民黎氏族人所建玉廟門前的對聯,只是對聯略有不同:“黃胄繁衍輝北闕,流風遠播鎮南疆’”,對聯首兩字,《黃流村志》記為“黃胄”,樂東縣誌記為“黃裔”。
據這兩處記載所述,“黃流”一名來自一幅對聯的首兩字。這一論斷,顯然不太嚴謹。
首先,據《黃流村志》所述,該對聯來自黎氏族人的記載,除此之外,再無他證。即這是一個孤證。其次,無人得知玉廟具體的建廟時間,亦無人得知對聯具體寫於何時。就此亦可質疑,即便確實存在過這樣一幅對聯,究竟是先有“黃流”一名,再根據地名撰寫對聯,還是先撰寫對聯再由此得村名?
由於沒有其他證據證明後一種可能,前一種可能即先有地名再根據地名撰寫對聯亦是有可能存在的。
“黃流”一名,究竟起源於何時?中古時期,瓊南地區乃是蠻荒之地,文字記載缺失嚴重,只能從有限的典籍裡尋找證據。眼下可得的證據有二:
其一,南宋末期漢人邢夢璜於1274年所寫的《節錄磨室碑記》記載了當時官府鎮壓臨川“三巴陳大王”陳明甫、陳公發叛亂的過程,述及“明甫走黃流峒,總制親提兵至黃流”。這是目前可查最早記錄“黃流”地名的文字,期望今後可查到更早的記錄。

眾所周知,“峒”是黎族的聚居單位,如馬端臨《文獻通考》,“黎峒,唐故瓊管之地,在大海南,距雷州泛海一日而至。其地有黎母山,黎人居焉。”宋代時,官府對黎峒的管理仍處於鬆散狀態,並未置於王朝的建制系統裡統一管理。而到了明朝,黃流地區已是崖州“四廂、二鄉、一都、十四里”中的“黃流裡”。另外,《黃流村志》認為,黃流村最早的漢族居民是建炎年間(1127年-1130年)的黎克讓及其 族人,再考慮時至北宋,官府統計的人口(以漢人為主), 整個崖州也不過351戶,不超過2000人,至少一兩個平方公里才有一個漢人,即便到了南宋末年,黃流地區的漢族居民也是寥寥無幾的。由此可判斷,至早在邢夢璜所處的南宋末年年,黃流仍然可能是黎族聚居的“峒”。
也就是說,“黃流”一名,實際來源於黎族的語言。樂東文史研究者林芳華先生從黃流周邊地名對此亦有過考證並持此說。
其二,《宋史.地理志》說到延德軍的建制時,提及“崇寧五年,初置延德縣於朱崖軍黃流、白沙、側浪之間。”崇寧五年,即公元1106年。《宋史》是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時修撰,根據常例,所使用的地名應是所述時間點的地名,若修撰《宋史》的人員認為崇寧五年尚無“黃流”一名,所用的表達方式應是“現黃流”,由此亦可推斷“黃流”一名應早於《黃流村志》所認為的黎克讓遷居黃流的時間(1127年-1130年)就已被使用。

綜上所述,可以推斷:
1、《樂東縣誌》和《黃流村志》認為的“黃流”一名來源於玉廟門口對聯的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使用時間早於《黃流村志》認為的建廟時間)
2、“黃流”一名來源於黎族語言。(邢夢璜《節錄磨室碑記》提及“黃流峒”及邢芳華先生的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