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長痛,怎麼緩解?

jessica宣


生長痛確切的發生機制仍不明確,至今也沒有滿意的治療方法。

目前臨床醫師在兒童下肢生長痛的干預治療上同樣存在有較大的分歧。部分學者認為兒童下肢生長痛是暫時的,不必治療,疼痛時可採取局部按摩或轉移兒童注意力的方式處理,但一段時間後是否能完全自愈無法確定。

臨床上大多數學者則採用物理治療、補鈣止痛等藥物治療、鞋墊干預、行為認知治療等緩解症狀的方法治療,但干預效果目前還缺少臨床實驗結果的支持。

部分患兒採取局部使用溫水熱敷、局部微波治療等物理治療的方法緩解疼痛。

部分學者給予生長痛患兒尤其是低骨密度的患兒鈣劑治療生長痛,建議家屬在飲食中添加鈣及維生素D用以改善骨密度,如在實驗室檢查中發現缺乏微量元素後,鎂,銅和鋅也給予適當的補充,緩解生長痛。

少許學者將止痛藥物用於疼痛的症狀期,部分兒童採取使用撲熱息痛和非甾體抗炎藥來緩解疼痛。

部分學者研究發現生長痛兒童足放置的姿勢存在機械的不利因素,由於過度使用導致生長痛的發生,故常常採用矯形鞋墊或矯形器治療,干預措施主要是為了降低站立和步態時足旋前的程度。

常見的是利用行為認知治療來減少患兒對下肢生長痛的焦慮和恐懼,採取情緒疏導法鼓勵患兒表達出自已的情緒體驗,降低對痛覺的敏感性,減輕家長的心理負擔。

其它一些治療還包括肌肉的拉伸治療,通過改善家庭環境,糾正患兒對疼痛的處理態度,改變患兒的性格缺陷等方式提高生長痛患兒的生活質量。


兒科醫生鮑秀蘭


我不是醫生,關於小兒生長痛具體的原因我不太明白。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我兒子從5歲開始,經歷過三次生長痛。

第一次兒子喊膝蓋痛,看著不紅不腫,摸著也不疼,就帶他到醫院看看。

那一段時間因為兒子的支氣管炎經常到一位兒科中醫那兒看病,效果比西醫治療好,於是就帶兒子給這位中醫看看。

這位中醫說是生長痛,什麼藥也沒開,叫我買牛蹄筋和山藥,回家煲湯給孩子吃,豬蹄筋也行。沒事給孩子按摩按摩。

給孩子吃了兩頓牛蹄筋山藥煲湯,兒子就不喊膝蓋疼了。又接著吃了幾頓。

第二次第三次喊膝蓋疼的時候沒有去看醫生,就直接用牛蹄筋山藥煲湯給他吃幾頓,正常一兩天後就不疼了。

第三次大概在7歲左右,以後孩子再也沒有說過膝蓋疼。

我也不知道這種方法是不是對所有孩子都有效,有生長痛的孩子家長可以試一試。


秋駿說成長


生長痛是因為孩子的骨骼生長迅速,肌肉被牽拉,加上孩子好動,活動多,肌酸分泌,導致的肌肉性疼痛。但有些骨腫瘤,和生長痛非常相似,特別是早期!

具體表現:

1.大多是下肢疼痛

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爾會在腹股溝區,疼痛一般在關節以外的地方。

2.大多為肌肉性疼痛

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關節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無紅腫或發熱的現象。

3.疼痛大多發生在夜間

疼痛幾乎都在晚上發生。白天由於兒童的活動量比較大,感到不舒服,也可能因為專注於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覺。夜間身心放鬆,疼痛的症狀就會使患兒感覺不適,甚至難以忍受。

孩子發生生長痛,如何應對?

“生長痛”屬於肌肉性疼痛,出現“生長痛”現象時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疼痛發作時最有效的處理方法是為患兒作局部按摩、熱敷,減輕疼痛程度,使其心理得到關懷和安全感。

具體方法:

1.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讓患兒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媽媽可以用講故事、做遊戲、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來吸引患兒。對待患兒要比平時更加的溫柔體貼,因為家長的鼓勵和精神支持,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鎮痛良方。

2.局部熱敷、按摩

家屬可用熱毛巾對患兒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可緩和緊張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讓患兒在溫柔的撫摸下入睡。

3.減少劇烈運動

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患兒的活動,但如果疼痛比較嚴重時,應該注意讓患兒近期多休息,適當減少運動,讓肌肉放鬆,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4.補充營養

應該讓患兒多攝取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如牛奶、骨頭、核桃、雞蛋等。而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有利,可以讓患兒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骨腫瘤和生長痛很相似。兒童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以白血病居於首位,之所以被誤診為生長痛,是因為白血病的骨髓膨脹,使骨膜受到拉伸而引起骨骼疼痛,尤其是膝蓋的下方最為明顯,也常被誤診為關節炎。

祝您的孩子健康成長!






兒童骨科醫生邱俏峰


什麼是生長疼痛?

對於3-5歲和8-12歲的兒童,意外疼痛和劇烈疼痛是非常正常的。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感到腿部疼痛,特別是在大腿肌肉的前側,膝蓋的背部和小腿上。

通常,疼痛會出現在下午,晚上或夜間的前幾個小時,而且在早晨,它不會受到傷害。有時疼痛可能是輕微的,有時可能是強烈的,有些孩子在感到疼痛時可能會出現腹痛或頭痛。有時它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對孩子來說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只是名字上的痛苦增長可能會引起誤解。相關的醫學專家無法解釋為什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這些疼痛,但醫學專家發現,孩子在劇烈運動後似乎更容易感到疼痛。

然而,這種痛苦並不是要解釋孩子做錯事情或做得更慢的地方。孩子感覺疼痛是正常和健康的。事實上,25%至40%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會感到疼痛。與此同時,女孩可能比男孩經歷更多這種痛苦。

如何判斷是否有疼痛或其他疼痛?

這還沒有很好地區分。有時孩子的病情非常嚴重,但是爸爸媽媽會認為這是一種日益增長的痛苦。因此,如果孩子突然感到劇烈疼痛,父母應該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在正常情況下,生長疼痛僅持續10-15分鐘,並且通常在身體兩側感覺到疼痛,並且疼痛是相似的(偶爾在不同時間)。這種疼痛通常似乎在肌肉深處而不是關節。生長疼痛也是一種獨立的感覺,不會引起感冒,感冒,發紅,虛弱或關節疼痛。

當醫生進行檢查時,他或她通常會看到它是否會引起其他地方的疼痛,以診斷是否是生長疼痛。一些症狀代表更嚴重的病症,例如感染,骨折,腫瘤,白血病,幼年型類風溼性關節炎或其他關節問題。

1.疼痛發生在特定的時刻。 (醫生可以安排孩子進行骨掃描以檢查骨感染或骨折。

2,當孩子的腿受傷時,有感冒的症狀,難以理解的感冒就像流感的症狀。 (血液樣本測試可以看出它是否被感染。)

3,孩子的臀部,大腿肌肉或膝蓋特別疼痛——不能單腳站立,總覺得腿部沒有力氣(醫生可能會進行X線檢測,確定骨頭沒問題。)

孩子的疼痛持續了一天。

5.孩子不想觸摸或按摩疼痛部位。 (如果您有肌肉疼痛,按摩可以減輕疼痛。否則,觸摸該區域會更嚴重。)因此,如果孩子有身體疼痛,媽媽和爸爸應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是否是由生長疼痛或疾病引起的。


快樂小頑童


絕大多數孩子的生長痛都是—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是不需要進行特別的治療。

什麼是生長痛

生長痛是指兒童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生長痛是一種生理性疼痛,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沒有影響,家長大可不必擔心,是用不著吃藥打針的在兒童身高增長的時候由於身高增長迅速,就會使肌肉受到牽拉而產生的疼痛,疼痛部位沒有任何外傷史,活動正常,局部組織無紅腫、壓痛,檢查後無任何異常。多見於3-6歲的兒童,該時期的孩子骨骼生長髮育迅速,容易出現生長痛。

出現生長痛的三方面原因

一是因為小兒處在快速生長髮育過程,骨骼的生長很迅速,但是周圍神經、肌肉、肌腱、關節囊等的生長速度相對慢一點,跟不上腿骨的發育速度,就會引起對周圍組織的牽拉痛。

二是因為小兒活潑好動,有時候運動量過大,自己又不能準確的控制運動時間,一旦運動時間過長,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酸性代謝產物,如乳酸等一時排不掉,堆積在肌 肉組織裡,也會出現肌肉的痠痛或關節疼痛。

三是因為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腿部的肌肉力量很弱,小腿的脛骨會向內彎曲,膝關節往外翻。等到幼兒腿部的肌肉有足夠力量,能夠支撐身體的重量,使其能正常走路,那麼身體的這兩種畸形就會得到矯正。但還是會有少數幼兒無法適時矯正,這時幼兒就會經常無意識地繃緊腿部肌肉,生長痛也就隨之產生。

寶寶出現生長痛的時候該怎麼辦?

當寶寶出現生長痛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要讓孩子有充分的休息時間,不要讓孩子做一些劇烈的運動。家長可以給寶寶進行局部按摩、熱敷。按摩可以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按摩後局部熱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解除疲勞的作用,能有效的緩解疼痛。晚上睡覺前,用溫熱水給孩子泡泡腳,一邊泡腳,一邊用熱布對孩子的下肢、關節、肌肉等處作適當的按摩,使血液循環增快,帶走代謝的酸性產物。



如果寶寶在生長痛期間出現某一個特定的部位劇烈疼痛,長時間不見好轉,家長需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以排除是否骨頭感染或者腫瘤或者其它疾病。

歡迎在評論區中發表不同的觀點。更多育兒,懷孕,備孕,兒童健康知識等問題,可以關注我。我會為您一一解答!謝謝閱讀!


兒科醫生劉躍梅


導語:同事家的孩子總是半夜喊疼,同事帶他去醫院做了全身檢查,卻沒有發現任何疾病,醫生判斷是生長痛。

什麼是生長痛呢?

生長痛並不是一種病,只是孩子身體發育時期的一種現象。一般情況下,孩子無法明確地指出身體的痛點,疼痛突然發生,很快消失。而且,生長痛多發於晚上,孩子第二天起床也沒什麼異常,完全不影響日常活動。

如果孩子有生長痛,家長們應該怎麼辦呢?


1、仔細辨別生長痛。生長痛的疼痛感多半是又快又急的,而不是緩慢持久的。家長們要仔細觀察孩子喊疼的部位有沒有紅腫,按壓時有沒有疼痛感,如果有就說明不是生長痛,要及時就醫。


2、用物理療法緩解疼痛。如果確認孩子是生長痛,可以用按摩、熱敷、冷敷等辦法幫助孩子緩解疼痛,度過這段短暫的不適期。


3、關注孩子的體溫。生長痛不會引起發熱,如果孩子的疼痛伴隨著發熱,就要尋找其他引起發熱的病因。


4、配合醫生診斷。醫生一般會詢問孩子生長痛的歷史,身體局部是否有發炎的情況,一般不會進行抽血和做X光檢查。

生長痛一般多發於孩子2-12歲的兒童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如果孩子出現生長痛的情況,家長們不必擔心,因為這段時間會很快過去。


你好,我是萬博,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為朋友們提供最貼近生活、最科學實用的育兒方法。


今日討論:如何分辨生長痛和白血病的不同?


滿爸育兒經


寶寶出現的生長痛需要怎麼緩解?

孩子的成長髮育總會伴隨著很多特殊標誌,比如生長痛就是其中一個。當孩子出現腿部疼痛,而且發生時間多在下午和夜晚的時候,家長都會告訴孩子這是要長高的信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寶寶生長痛的哪些事吧~


生長痛的發生時間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會發生生長痛?

有25%~40%的孩子會在3~6歲發生生長痛;8~12歲的孩子也比較多見。

1、3~5歲的孩子,骨骼正在迅速生長,而四肢長骨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因而產生牽拉痛。


2、兒童的活動量大,在活動和發育過程中身體會產生的代謝物過多,而兒童的新程代謝慢,從而就會引起代謝物堆積,導致出現肌肉痠痛。

如何緩解生長痛?

說到生長痛,很多家長第一反應肯定是給孩子補鈣,而有的家長更為離譜,給孩子吃止疼藥!事實上生長痛和缺鈣並沒有多大的關係,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孩子白天玩的太嗨,導致晚上出現肌肉痠痛、小腿前側疼痛的情況。

1、熱敷、按摩:家長可以先用熱毛巾對孩子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然後再對疼痛部位按摩。按摩時一定要注意力度。


2、多曬曬太陽:事實上很多孩子都不缺鈣,缺乏的是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多帶孩子曬曬太陽,不僅可以補充維生素D,還可以幫助對鈣的吸收。

3、適量運動: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出現生長痛就要減少運動,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適量運動不僅可以鍛鍊體力還可以提高食慾、增強抵抗力。

4、轉移注意力:孩子出現生長痛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重視,而且要採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其正視生長痛是生長髮育必經之路!

俗話說得好“藥補不如食補”,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多給孩子食用富含鈣的食物,這樣不僅可以給孩子的生長髮育提供足夠的能量,還可以預防生長帶來的疼痛。


富含鈣的食物有:奶粉、純牛奶、酸奶;鯽魚、蝦、蝦皮、海帶、紫菜、蛤蜊、羊肉、雞肉、蛋類、黃豆、豆腐、豆腐乾(100g豆腐乾可補充200mg鈣)等。

初出茅廬的國家高級育嬰師,多平臺原創作者。一個集逗比與專業一身的媽媽,帶你瞭解更多孕期、育兒、產後護理知識。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慧說育兒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受邀回答你的問題。

先和爸媽說說什麼是生長痛,這是兒童生長髮育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一般來說發育正常的寶寶,3-12歲期間多發。

疼痛的部位嘛一般是膝關節,然後是大腿和小腿部位,或者是小腿骨前方。時間嘛一般是夜裡,沒啥規律,間歇性,可能幾分鐘也可能幾小時,不一定,看運氣。不過還好就是疼痛,不會有其他症狀,這也是生長痛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的最大區別。

緩解辦法如下:

1、 讓寶寶好好休息(小寶寶的話,爸媽還要想辦法轉移他們對疼痛的注意力)。

2、 如果寶寶說腿疼,就不要再讓他們做更多的劇烈運動了。

3、 睡前可以適當用熱水泡泡腳。

4、 可以局部熱敷、按摩。

5、 不需要特殊治療,一般會在青春期消失。

6、 適當補充一些營養素和維生素C。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一些學齡前兒童和青春期孩子常會感覺雙腿抽筋或疼痛。這種疼痛通常發生在晚下午或晚上的時候,特別是在大腿前部,後部小腿或膝蓋後面,腿部疼痛可能會使孩子感覺傷害,從睡眠中醒來。我們稱其為:生長痛。

生長痛通常始於童年早期,3-4歲左右,也往往會在8-12歲的時候再次發作。

由於強烈的童年活動包括跑步,跳躍和攀爬,可以磨損孩子的肌肉,成長痛可能只是肌肉疼痛。通常在孩子有一整天的運動後,生長痛似乎更常見。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不同的經歷。有些孩子會經歷生長痛,有些則沒有。大多數孩子不應該有疼痛。生長痛可以來去匆匆,他們可能會經歷數月甚至數年。大多數孩子在幾年內就會長大成人。它們通常不會影響孩子參加體育運動或活動的能力。

研究表明,有生長痛的兒童可能對疼痛更敏感,也更容易患頭痛和腹痛。

為了正確診斷孩子是生長痛,而不是其他問題,請務必去看醫生,以排除任何其他可能的疼痛原因,這一點很重要,以便不耽誤治病。

生長痛是否需要治療,取決於孩子有多少疼痛。以下方法可以緩解孩子不適:

1,按摩腿部。

2,伸展腿部肌肉。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可能有些難。

3,在疼痛的腿上放一塊溫暖的布或加熱墊。注意不要燒傷皮膚,不要在睡眠時使用。

4,如果疼痛沒有好轉,請尋醫解決。

如何診斷成長痛?

生長痛常發生於雙腿。如果僅在一條腿中疼痛,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徵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尋醫治療。

生長痛會影響肌肉,而不是關節,因此不應該引起跛行或發燒。

如果出現腿部疼痛並出現以下症狀:傷害、跌倒、發熱、食慾不振、跛行或行走困難、皮疹、紅腫發燙、疼痛、關節腫脹、疲勞感、虛弱、消瘦等,請立即尋求醫治。這些不是成長痛的症狀,需要去醫生那裡檢查確診。

總之,生長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也不會影響長高,隨著孩子長大,生長痛自然消失。這個年齡段孩子可以多吃些奶製品,豆製品,牛奶和豆漿,確保足夠鈣的吸收和蛋白補充。


珺亞一資深營養研究


說起生長痛,潘老師有著切身的感受。記得6、7歲時的一天晚上,潘老師關節痛,疼的在床上打滾,哇哇大哭,家裡人沒有辦法,只好將熱毛巾敷在腿上,哭了好久,最後都不知道怎麼睡著的。

後來閱讀了兒童營養方面的書籍,才知道這就是典型的“生長痛”症狀,原因很簡單——缺鈣。

很多人像潘老師的父母一樣,不知道什麼原因,說是關節炎,沒有腫脹,說不是的話,卻疼的哇哇大哭。這個就是我們常常見到的生長痛發作時候的表現。即使到醫院就醫,做各種檢查,也查不出來問題。

所謂生長痛,就是兒童在發育的關鍵階段,出現的以腿關節疼為表現症狀的一種生理現象。特別是在白天劇烈運動後,晚上生長激素分泌旺盛時,恰好身體又沒有足夠的鈣供應,就很容易出現生長痛。

解決辦法很簡單,及時補鈣。已經缺鈣了,就不要說什麼食補了,來不及。直接到藥店買瓶鈣片,疼痛嚴重的幾天,每天補充400毫克鈣,後面每天補充300毫克鈣就可以了。

有些人說,吃牛蹄筋和山藥,這個效果微乎其微,否則就不會出息第二次第三次生長痛。敷熱毛巾,對生長痛根本就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