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馆外观古朴,竟隐有大明皇帝恩师之牌坊,徐州人,君知其名否

民俗馆位于徐州城中户部山之上,原称户部山古民居。民居依山造势,错落有致,布局巧妙,别具匠心。户部山者,顾名思义,明朝户部分司署主事张璇为避水患,曾将司署迁往此山而得名。

民俗馆外观古朴,竟隐有大明皇帝恩师之牌坊,徐州人,君知其名否

民俗馆大门

据史载,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曾于此山顶端修建戏马台,遂成为徐州第一胜迹。因此山北靠巍巍城池,东临浩浩黄河,待户部分司迁走,官宦之家与富贾豪门便纷至沓来,争相趋居此山,遂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之说”。其山既有余家、翟家、郑家、刘家等诸家大院分居其上,又有李蟠状元府、崔焘翰林府等错落其间,鳞次栉比,和谐统一。自外观,围墙院落古色古香,青砖黛瓦,仿似朴实无华;进门去,则见雕梁绣柱,碧檐朱甍 ,则顿呼其妙。其建筑风格将北方之浑厚与南方之灵秀两相揉合,展徐州千年文脉,呈古彭深厚底蕴,别具匠心,极具徐州特色,故有“一座户部山,半个徐州城”之誉。

民俗馆外观古朴,竟隐有大明皇帝恩师之牌坊,徐州人,君知其名否

伴云亭

新绿黄叶流转着一年年的光阴,公元二千年,徐州以户部山原古民居诸大院为基础,拓修民俗博物馆。该馆占地六千余方,明清古民居近二百间。展出颇具徐州特色生活的用品及民俗文物近两千件,且辟有生产生活、婚嫁生育、民间艺术、地方曲艺、民俗民风以及国家非遗等展厅,次第排列,琳琅满目。

徜徉于清悠的巷道,轻抚着斑驳的古墙,品明清古韵,感岁月沧桑。砖墙皆留窗,或为砖雕,或为木棂,花鸟虫鱼,人物故事,虽历经几百年风雨浸蚀,仍栩栩如生,幽幽地,向今人述说着这些豪门商贾昔日的故事,默默地,为游人展示着曾经的辉煌。巷道纵横交错,有直有曲,直曲有序,或拾阶而上山,或曲径通幽处;有宽有窄,宽窄相济,有苍苔小巷仅容一人,有宽阔大道横达数米。

民俗馆外观古朴,竟隐有大明皇帝恩师之牌坊,徐州人,君知其名否

一步巷

庭院深深深几许,推门入院,则如置身江南名园:房屋脊凸檐翘,雕梁画栋;院内,青竹影墙繁花放,疏木盆景亭榭旁,春可园中赏花,夏坐亭下纳凉,秋日银杏香满院,冬天踏雪寻梅芳。赏云看雾“伴云亭”,“馨园”内外醉丹香;“听雨轩”外植几棚花架,可观紫藤盛开景,可听雨打芭蕉声;“龟叶池”内蓄一泓碧水,芙蓉盛开,颇有“流水细浸阶,凿池招月来,画栋频摇动,荷蕖尽倒开”之妙境……移步换景,引人入胜。

民俗馆外观古朴,竟隐有大明皇帝恩师之牌坊,徐州人,君知其名否

其间,馆藏文物建筑以余家大院为代表,乃大清康熙年间徽商余氏兄弟买下户部分司旧衙署改造而成。余家大院由中、东、西三进院落与两座花园组成,共有房屋一百多间,占地五千余平方米,中轴对称,气势恢宏。余家大院与别家不同,除严格按礼制设诸多客厅卧室厨房之外,竟于院内设有学堂、医馆与戏园,学堂藏书丰富,药房面积广阔。医馆名为“积善堂”,以示主人积德行善品行高尚之意。各房间均置有原主人精雕细琢之明清家具,形态俊美之梅瓶花几,皆为几百年之文物。院子颇大,花木扶疏,以石榴为主,石桌石凳参差妙置,静坐院中,顿觉心灵放空,安详宁静。

民俗馆外观古朴,竟隐有大明皇帝恩师之牌坊,徐州人,君知其名否

余家积善堂

若以书香门第论,当属崔氏翰林府。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嘉庆、道光年间扩建,有三个相对独立大院,即下院、上院与客屋院。崔氏世代书香,诗礼人家,科甲鼎盛,两翰林五进士,从政者达十三人之多,为官一方,清正廉明。明清时,贡生以上方可立旗杆,崔氏一门明清两朝走出两位翰林,故门口立有两大旗杆。过影壁,转过邸,绕祠堂,穿粮仓,马号凉亭依次过,拾阶而上,可达上院。上院有崔氏专设家学,依山而筑,小巧玲珑。牌坊高耸,花厅横梁之上雕有龙凤、牡丹图案,精雕细刻,寓意深远。厅前有游廊,设有圆门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神韵。鸳鸯楼建于北高南低山坡之上,上下叠加,且内无楼梯,楼之上下各开一门,朝向相背,此为鸳鸯。巧妙解决了因地面落差较大给设计施工所带来的难题,错落有致,独具匠心,堪为古代建筑学之奇迹。斯人已去,岁月留痕,数百年古宅,一砖一瓦皆述说着那时乾坤。

民俗馆外观古朴,竟隐有大明皇帝恩师之牌坊,徐州人,君知其名否

崔家鸳鸯楼

民俗馆东北隅,有一权氏宗祠,乃是近年由徐州统一北街迁徙至此。院落不大,但牌坊颇为巍峨,此即权谨牌坊,又称“权氏宗祠”,是现今徐州唯一保存下来的宣扬忠孝名人的标志性建筑物。

民俗馆外观古朴,竟隐有大明皇帝恩师之牌坊,徐州人,君知其名否

权谨牌坊

据史载,权谨乃唐朝文学家权德舆之后人,儿时随父权衡(经考证,为史学名著《庚申外史》作者)迁至古彭,遂为徐州人。是徐州唯一载入《明史》、《明通鉴》、《大明志》的“孝义”典范人物,《彭城志》、《徐州府志》等更是对其不吝笔墨,大书特书。

权谨奉母至“孝”。“板舆迎母,远就禄养”,母病求代,“躬侍汤药,朝夕拜祷,寝苫枕木,形容憔悴,祝告弗辍”(注释:见:《明﹒宋骥﹒正统彭城志﹒权谨传》))母九十而终,权谨朝夕哭奠,常如初丧,负土成坟,庐墓三年,竟致有“泉涌兔驯”之异,乡人皆以为其孝感所致。

民俗馆外观古朴,竟隐有大明皇帝恩师之牌坊,徐州人,君知其名否

权谨画像

权谨对国至“忠”。因孝出仕,被举荐为山东青州乐安县令后,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其“廉明仁恕”居山东六郡邑之首;永乐八年。明成祖朱棣“亲征北寇”,权谨“两给饷于沙漠,三督军于青社”,因功迁光禄署丞后,“奉职唯谨。”明仁宗时,拜为文华殿大学士及太子太傅,寻扈太子监国南京,勤勤恳恳,“启沃为心,辅导己任,日侍讲读”。

权谨为人至“贤”。辅佐宣宗皇帝继承大统六个月后,即急流勇退,“以老乞辞”。归彭城后,虽年老体衰,仍不忘为乡人谋福,怜贫恤弱,排难解纷。参与编撰《彭城志》(徐州现存最早的一部正统郡志史书,手抄本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并为之序,以使“徐郡千百年故实显于世”;为镇守徐州宣武将军徐州卫指挥武勘作墓志铭,以扬其风;重修云龙山兴化寺,以教化百姓等……“养德敦厚”,“老而不倦”。“每值晴风暖日,则与二三好友悠游林泉,观者以为香山洛社复见于今日……”

民俗馆外观古朴,竟隐有大明皇帝恩师之牌坊,徐州人,君知其名否

听雨轩

权谨从“孝子”到“帝师”到“乡贤”(见:《明﹒宋骥﹒正统彭城志﹒乡贤》),其传奇般的人生历程,不得不令人击木称颂。其本身所获荣宠,在明初之彭城,无人能及!不仅宣宗皇帝多次予以嘉奖,赐“牛羊首、果饵、脯醢”及“白金、文绮、朱衣”等,且仍“敕礼官旌其门曰:“孝子权谨孝行之门,”永蠲其全家徭役。又,“特下旨建坊,旌其所居之门为‘忠孝堂’”,彭城权氏“忠孝堂”号便始于此。这还不够,又在牌坊上“御赐金字匾”,圣旨曰:“钦赐权孝公坊”,“天朝元辅”,“忠孝名臣”“中原文献”,予以旌表,权谨牌坊“配飨黉宮”。黉宮,文宣文庙,祭祀孔子等先贤的祀庙。“配飨黉宮”者,指每年徐州府春秋大祭,权谨受到和孔子一样的拜祭规格。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幽深长巷,斑驳青墙,逝者长已矣!试问,今人谁还记得权谨此人?又有几人尚识得忠孝牌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