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在農村種東西都不賺錢了,還要繼續種下去嗎?

新農大黃蜂


種地現在都是一種情懷,建議能種就種吧,何況現在外面買的東西都不健康,為了自己能吃一口安全的飯菜, 還是吃自己種的更可靠。


清風33641358


這點我比較熟悉,因為我家也是農村的,如果家裡地多的話可以種蔬菜水果的話還可以。如果地不多的話,種糧食的話,沒多大意義只能說解決溫飽。犁地,旋地,種子,化肥,打藥,收割都是機械化。一畝地產量好的話也就一千多斤!按照一年兩季算的話也就2000斤。玉米小麥價格不高,大米價格可能會高一點!那我們家來舉例。我家三畝地,玉米今年幾毛錢一斤!一年下來也就幾千塊錢!有時趕上颳大風下大雨,乾旱的話,每畝地也就幾百斤!所以沒意思!我家地包給別人了!每畝地一千一年。出來工作一個月就把一年的收入掙回來了!個人見解!



南蘇江雪


這樣的問題我已經回答多次了。

自古以來到現在,除了天災人禍的特殊情況以外,種地,尤其是種糧食,歷來是微利產業,因為糧食是最基礎,最廣泛,技術含量最低的產品,人人都得吃糧食,價格高了,會有人吃不起,會餓死人,會引起社會極大的不穩定。因此,種地,尤其是種糧食,都是微利產業。

要想微利產業賺錢,必須擴大面積,擴大規模,只種三畝五畝,十畝八畝,除經濟作物以外,種什麼都不會賺錢的。只有擴大面積,擴大規模,才能微利積累,才能賺錢。

比如我們吉林琿春的農村,每家都有幾垧地(一垧地等於十畝等於1萬平方米),全部機械化的操作,種地收入還是可以的。每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3萬元左右。而種糧大戶李松哲,承色3000畝水田,每年扣除化肥,農藥,人工,機械等各項成本以外,純收入30萬元左右,是靠種地發家致富的。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每個農業勞動力,在完全機械化的操作之下,耕種二三百畝土地,是完全可能的。因此,種地要想賺錢,必須擴大面積,規模耕種,機械化的操作,產供銷一條龍,才能微利積累,聚少成多,才能賺錢。

如果具備上述條件,可以繼續種地。如果達不到,只能跳出農門,進城打拼,尋求其他致富道路。


琿春徐飛768


我老家農村,皖西南丘陵地區,田地都很少,平均到每個人頭上不足3分地。儘管這樣,老家還是有很多被荒廢的天地,有些都被毛竹“侵佔”了。

一直以來,印象中我們那裡從土地上賺錢的機會都很少,我們小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種出來的糧食能填飽肚子,但是基本很難,所以那時候糧站是我們那最紅火的單位。

現在老百姓土地利益最大化是種植茶葉,因為現在基本每個自然村都有茶葉廠,每每到三四月份,是採茶最忙碌的時候,這對種植茶葉的茶農也是真正收穫的季節。

這些種植的茶葉基本都是五六十歲的人在打理,過幾年等到這批人年齡一大,如何處理是問題。

我家現在還有極少數水田,老爸只是用來種植糯稻,每次跟他說糯稻也不用種,超市可以直接買到,他就是不聽。

想到他種田都40多年了,時節一到,就把早早買來的稻種用水浸泡,平整好育苗的稻田,然後撒種,施肥等等繁瑣的事,他乾的那麼從容儘管有些事做起來有些吃力。

當種田成為這些老農民的寄託時,已經超出種田賺錢不賺錢這個問題本身了,老爸明年準備還要種田,儘管他已經70歲,我們都沒有阻擾,我準備帶我3歲的女人看看他爺爺是怎麼育苗,怎麼除草,怎麼收割的。至於賺錢,那是別人的事情。


十八線城鄉生活


種下去,因為對土地有了濃厚的感情,手中有糧心不慌,年年有收入,比較穩定!每個地方都有賺錢的,都有不賺錢的,只要堅持你會賺到錢,比別人做得好你會賺到錢,現在互聯網發達,你可以通過互聯網把你種的傳播出去,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式和方法,通過多渠道多發展,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加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e87000490aad0cf3a5d\

燒氣大俠


第一,生產生活習慣和對土地的感情。農村許多老百姓,種了一輩子地,過慣了農村生活,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喜歡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日子,雖然一年收入也不多,但他們依然珍惜每一寸土地,精耕細作,年復一年,從事自己熟悉的農業生產。

第二,無私奉獻的胸懷和責任擔當。過去常說“無農不穩",從中就可以看出,農業的作用是填保國人的肚子,保證人民能吃飽飯,手中有糧心不慌,才能穩穩當當建設祖國,為了他們的責任和擔當,他們在堅持。

第三,為了生存。農民種糧是為了填飽全國人民的肚子,但也首先是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掙不來錢沒多大事,餓肚子就不行了,所以農民必須種地種糧食,首先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第四,年老農民別無選擇。反過來講,農民不種地能幹什麼?出去打工,各企業公司只要年輕力壯的青壯年,年老農民種了一輩子地,沒有其它技術,在外很難找到活幹,不能出去打工,他們別無選擇,只有種地,然後把糧食通過餵豬養雞等措施轉化成錢,雖然收入少,但總歸有點收入,如果他們不種地,口糧怎麼辦?他們別無選擇,種地是他們唯一選項!事實上,農村也就是一群年老人群在堅持種地!

從大方面講,種糧賺不賺錢,還得種,而且必須種,與是否賺錢無緊密的關係。農民種糧不賺錢,就必須想辦法,讓農民得有錢賺,糧食不夠,就必須採取各種措施提高糧食產量,包括種糧的積極性、種糧技術的改進、地力的培肥、品種的改良、方式的改變等。




大斌說遊


如果現在還有收益的情況還是可以堅持的。個人意見[微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49bba88131f49a899f16d19aec95327\

壯壯晶


要種。不種東西吃什麼?



蔣共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相信每個讀過書的人都無比熟悉。這首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中的第二首。而第一首 :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很多人對這首詩則知之甚少,也是因為太過負面沒有被引進教材,連第二首的詩名也改做《鋤禾》,而不是用《憫農》,第二首讓大家知道盤中餐,桌上的美味是農民伯伯在烈日當空下的田間辛勤勞作種出來的糧食,要懂得珍惜,要懂得憐憫艱辛付出的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不懂先生老羅我今天也不是很有閒情跟大家在這裡吟詩作對。哈哈哈!我這人只有這麼一點點冷幽默!請大家不要見怪,下面回到正題。

我們大中華是擁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到現代,農業一直都是國家的立國之本,無論是夏、商、周、這些比較原始的年代開始,還是到了秦朝統一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再到近代唐、宋、元、明、清。數千年間,解決吃飯問題一直都是立國的基本,農民吃飽肚子就不會造反,封建統治者就能牢牢的坐穩他的王位跟江山。而憫農第一首的意思就是即使春天播種,秋天豐收,四海之內沒有一塊閒置的農田,還是有很多農民被餓死。這就是歷代農民,莊家漢的真實寫照,因為太過真實,容易引起負面影響,所以並不推崇上半首詩。

但是,到了我們新中國,推翻了封建社會,打倒了帝國主義。又可以在短短數十年,就解決了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還讓十幾億人過上了小康生活。這麼偉大的成就,數千年曆史上的統治者沒有做到的,也是無法做到的。我們社會主義新中國卻做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那裡不是豐衣足食。而食不果腹,路有凍死骨的年代已是歷史。所有的大環境下是很積極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畢竟我們大中華人口眾多,根基薄弱,數十年能發展到這個高度,比西方國家幾百年所做的事情還要多,甚至有一些領域還超越西方國家很多,難道中間的一些小問題我們不能解決嗎?

說到這裡,應該很多人都能靜下心來看待題主的問題了。社會在發展,我們也要與時俱進,不能老是停留在過上個世紀的老思想,老方法面前懼不前行。現在是什麼年代,是大數據,是信息共享,是網絡數據共享的超高速年代。你在深山野嶺裡種出的無汙染,純天然農作物跟一些水果,只要你是純天然,沒有不值錢的,也不會不暢銷。只要在網絡上打出品牌,做三農達人,打造你的純天然,綠色,環保的農產品,在網絡時代,一秒就可以讓你揚名四海。你的產品就會供不應求,到時你還會說種東西不值錢嗎?現在網絡上爆火的東西多得你無法統計,在抖音,在頭條,還有在阿里巴巴的平臺上,火得一踏糊塗產品數不勝數,難道大家都沒有目睹嗎?

在這個最好的年代裡,只要你用心付出,努力去做,找對方向,是沒有什麼事是不能做,做不好的。換個角度,集思廣益。腦袋要開竅,思想要是通了,路也就通了。思路通、道路通,你腳下的道路則通達天下。


不懂先生老羅


在農村不管你是種什麼?那都還得繼續種,很多東西不是因為賺錢而種的。當然這個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農村必須種的東西,一個是商業化種植。

在農村有很多植物是必須種的,蔬菜水果,糧食作物這些,不管它賺錢不賺錢都得種下去,因為老百姓要生活,一年四季的口糧那當然得種下去了。

在我們大山裡一般常見的農作物,有玉米土豆,各種菜疏和大豆,可以說一年下來種的東西根本沒有賣過,也根本不值錢,買的人都很少,那麼這些東西都是老百姓一年要吃的,那肯定還得繼續種下去啊。以前還會人種一些水稻,一年種的水稻也夠自己吃了,可是最近幾年都不種了,為什麼不種了呢?是不是因為不吃大米了呢?不是的。因為最近幾年的種植成本加大,一年種水稻的錢還不如自己去買大米吃划算,而且種水稻也是很麻煩的事情,需要精心的照料,如果因為自然災害或者沒有照料好,那麼這一年的糧食就打水漂了,所以現在村裡很多人都不自己種水稻了。

商業種植的東西都是根據情況而種的,在農村一般值錢的東西都是藥材種植,那麼像這種東西那就是有種植價值才種,每年藥材價格都不同,在最近前年我們村的烏藥種植量比較大,因為烏藥的價格都還可以,可是最後跌價了,就沒有人種了,因為不值錢了。那麼村裡人就選擇種其它的藥材了,大黃和天麻在目前來說價格還是很不錯的,那現在很多地裡也都種上了大黃和天麻。

所以在農村不管種什麼農作物都是根據情況而定的,糧食作物是必須種的東西不管賺錢不賺錢都得種。而需要拿來賺錢的東西那都是視情況而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