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要抄曹府,曹府犯了什么罪?

我爱吃八宝饭


三个“慎之”,四个“万嘱”,四个“小心”,五个“留心”,康熙和曹寅是铁打的莫逆之交,但最终还是被雍正抄家法办,康熙早就警告过曹寅,但曹寅也实在是无法弥补亏空。

到了雍正一朝,曹家家道中落,这真的是雍正心黑手狠么?其实未必。

三“慎之”

关于曹家的没落,曹寅本人恐怕要承担最大的责任,他的确为康熙帝解决了很多资金问题,他也的确与康熙帝“亲如兄弟”,甚至在康熙晚年,有感时日无多,特地密件曹寅,警告他关于补款的问题“慎之、慎之、慎之”,康熙帝当然不是让曹寅提防自己,他俩的关系,康熙有生之年都不会法办曹寅,康熙要他抓紧补上亏空,让他当心,一旦自己哪天“交差”归天了,继位的皇帝恐怕不会放过你。

五“留心”

“风闻库帑亏空者甚多,却不知尔等作何法补完?留心,留心,留心,留心,留心!”

四“小心”

曹寅初任监察御史,对康熙感激流涕,想到北京谢恩,康熙说:

我身体好着呢,你不必来北京。我明年春天想去南方转转,但行程未定,你有事,可以写密摺给我,密摺可别让别人代写呦······一旦有事,影响甚大,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四“万嘱”

如果三个“慎之”,四个“小心”,五个“留心”还不能表现出康熙与曹寅的莫逆关系,咱们再看看4个“万嘱”。咋回事呢?

曹寅病危,向康熙求药,康熙赐药金鸡纳,啥都没说先赞了一记:

“尔奏的好,朕欲赐驿马星夜赶去······”

注意事项:“疟疾若未转泄痢,还无妨,若转了病,此药用不得!”

抒发感想:“南方庸医,每每以补剂伤人者不计其数······”

分析病因:“今得此病亦是从人参中来······”(康熙对人参非常不屑,他是不吃人参的,一辈子不吃。他一生也不饮白酒,只在晚年被胤礽气出心悸的毛病以后,经人建议,每天一杯葡萄酒。)

如何服用:用二钱末,酒调服······

治疗效果:连吃二服,可以出根(除根)。

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须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万嘱!

可惜曹寅没有等到康熙的救命药就撒手人寰,慎之慎之对他来说已无意义。

曹寅死后康熙给予的特殊照顾

人死账未清,曹寅任职江宁织造期间,共亏共30多万两白银(已经补上至少百万两了,弹劾的折子上估算为300多万两,已经没钱可补,曹寅死后,家人公职私贪的另外算。),康熙也很无奈,为了保全曹家只能让曹寅的儿子继续担当此职,以便继续弥补亏空,换外人是不行的,旧账翻出来的话,曹家当时就完了,这是康熙对曹家的特殊照顾,不但如此,康熙还安排李煦巡视两淮盐务,这是捞银子的肥差,巡视一年后将银两都补给曹家填补亏空。

雍正心黑手狠不念旧情?

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雍正继位后整饬吏治,追缴亏空,仅仅雍正元年就有几十人被法办,而这些人中却没有曹頫(曹寅嗣子)的名字,因为雍正特批曹家可以三年内补完,补齐则既往不咎,曹家的亏空雍正都心知肚明,大部分是康熙南巡所用。

曹頫对此非常感激,表示省出一分则还上一分,三年补清。雍正批复,你要心口如一,真能如此,你也算“大造化人了”。


不仅如此,雍正还以铁杆兄弟允祥给曹頫撑腰

曹頫只说尽力去补,他可没说必定能补上,现实是,曹頫自己的亏空都补不上,更何况曹寅的老账了,快被逼疯了的曹頫上下打点寻门路,想要走后门,让事情有所转机。

雍正是最讨厌这套了,所以警告曹頫,你不做坏事,允祥才能照拂你。如果你有不法之事,谁也救不了你,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除了允祥,你也别求别人了,反倒变成自己的拖累,你们想来混账惯了,有人恐吓你,因为亏空讹诈你的话,你直接找允祥做主,我知道怡王疼你,但是再败坏我名声,我必重重处分,怡王也救不了你。

表面是斥责,其实雍正说话就这样,他把关系公开化,让怡王公开保护曹頫。

而曹頫对雍正则是一骗再骗

对蝗灾,面对大灾,曹頫竟然说“人心慰悦,太平无事”,雍正下旨公开斥责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雍正四年,曹頫督造布匹质量不达标(偷工减料,涉嫌贪污)被罚俸一年。不久又查出,还是曹頫督造布匹掉色,又罚俸一年,即便被雍正红人噶尔泰告密弹劾,雍正气得大骂曹頫“不是一个东西”也还是没有法办曹頫。

三年弥补亏空的时限到了,雍正特地让曹頫押送贡品入京,曹頫为了弥补自家亏空竟然沿途索贿,不久遭人告发,雍正大怒,对于钦差索贿的情况,雍正曾经严令禁止,着内务府和吏部查实具奏,没想到曹頫骨头太软,本来就是查索贿的事,曹頫把自己转移资产的事儿也和盘托出,这下曹家时运算是泄尽。

曹頫倒霉自不必说,连他的家人也都被捕到案,到雍正六年曹家家产全部抄没,家人也都押解到北京,至此曹家败落。

归罪于雍正心黑手狠有失公允

曹頫足够死罪,但雍正并没有杀他,曹頫的家人全部迁往北京,雍正还特地开恩给他家留下六个仆人伺候,人口虽多但也分了17间房,如果下手狠些,别说北京分房了,估计得全部发配宁古塔。

最重要的,负责这件事的是怡亲王允祥,这是雍正特地交代的,康熙帝南下允祥作陪多次,和曹家关系极好,说是负责抄家,其实就是该法办法办,该保护保护。

即便曹家败落,也还是有人“递条子”,否则内务府不敢触雍正霉头,没来由的上报提醒雍正-曹頫尚在枷号,这绝对是有人指使,内务府也恨曹頫,因为贡品的问题,内务府倒过大霉,如果不是能绝对压制内务府的皇亲,根本指使不动。

雍正十三年,曹頫被特赦,之前内务府上报后不放,无非就是风头未过,两年太短,现在7年已过,曹家也完了,放出来也没人说什么,勒索驿站的银子也被雍正免了。

曹家获罪的原因和罪名

倒霉的原因,一是悭贪,二是能力低下,尤其是曹頫。

罪名:亏空公款,管理不善(渎职),贪污索贿(在皇供上做手脚,沿途索贿),转移资产(欺君罔上,他曾对雍正承诺,省一分补一分,其实就是骗),其他都是道德类“罪名”,比如奢靡成风,年少无才,行为不端等等。

很多朋友觉得康熙时期风光无限的江宁织造,一到雍正朝就家道中落,肯定是因为雍正的铁腕政策,其实雍正深知亏空的由来,已经对曹家有所照拂,他一生最恨别人欺骗,但是曹頫惹他那么多次也没有痛下狠手,足足忍了曹頫5年,如果曹頫不敲诈勒索、转移资产的话,未必就会倒霉,宽宥数年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实在太令雍正失望了,而且曹頫能力低下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以倒霉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今通史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可不是一般人,他出生于当时的南京第一豪门曹家,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很多人都认为曹雪芹本人就是小说中贾宝玉的原型,而现实中的曹府跟小说中的贾府一样落得了一个被抄家的下场。那么,历史上曹家到底犯了什么罪,被雍正皇帝给抄家了呢?可能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



历史上曹家的发家史要从曹家的一个女人说起,这个曹家的女人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这个女人可大有来头,她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成了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来担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受到康熙皇帝的极度圣眷。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雍正五年,那一年曹雪芹虚岁才13岁,曹家被雍正皇帝抄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走向了没落。关于曹家被抄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站错了队伍,后果很严重。曹家因为康熙皇帝的恩宠而发家,因此曹家一直以来都站在康熙皇帝这一边,可谓紧跟领导的步伐。但是在九龙夺嫡大战中,曹家并不看好四阿哥胤禛,反而跟八爷党有些眉来眼去,这可是上台后的雍正皇帝万万不能忍让的。

二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曹家因康熙皇帝而兴起,但他们却不是雍正皇帝的亲信,对于江宁织造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雍正皇帝岂能交给一个外人呢?因此,随着康熙皇帝的离去,曹家注定是走向了尽头。

三是曹家自身就是一个大黑洞,遇到严打必然玩完。曹家可不干净,在江宁织造这个肥得流油的差事上干了58年,贪污腐败,造成了巨大的亏空。康熙皇帝在世的时候,亏空已经显现,但是由于康熙皇帝的庇护,没有东窗事发。在康熙死后,雍正皇帝打仗急需用钱,清查钱粮,追补亏空。在这样严打的环境下,雍正皇帝很容易就查出了曹家亏空的大窟窿,于是盛怒,将曹家的家主曹頫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被革职入狱。



由于曹家无钱补上亏空这个大窟窿,于是乎,雍正皇帝将曹家抄家,曹家全家迁回北京。为了补上亏空,曹家只好继续变卖在北京的财产,但又遇到家仆骗钱,更有贼寇入室盗窃,最后曹家以典当度日。乾隆元年(1736),曹雪芹二十二岁,乾隆皇帝下旨宽免曹家亏空。随后,曹雪芹在官府担任一些不起眼的小职务,养家糊口。他在闲暇时刻,搞搞创作,最终写成了巨著《红楼梦》,也不枉那如梦人生!


密探零零发


曹雪芹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由他所著。

他本是名门望族,后因家道中落,沦为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书生。他命运的转折点即是雍正抄了他的家,而雍正帝以务实闻名,他为何要抄曹府呢?曹府到底犯了什么罪?

曹府被抄发生在雍正五年(1727)十二月二十四日,当时雍正下了道圣旨:“江宁织造曹,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有违朕恩,甚属可恶!”

由此可见,曹府犯了三个错:

一是行为不端、款项亏空;

二是不顾皇恩、没有及时将亏空补全;

三是转移财产、企图蒙蔽。

这三项皆是杀头的大罪,曹家几代为官,岂能不知其要害?那么他们又是如何一步步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呢?

首先款项亏空还真不能只怨他们,康熙六下江南,四次住在曹家,消耗巨资。当时曹家甚得康熙宠爱,因曹寅从小伴在康熙身边且他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娘。可以说君王下住臣子家中乃天大的荣耀,故而曹家怎敢怠慢。为了让康熙与相随的妃嫔们吃好、住好,他们将宅院几经翻修且每日供应之物皆为贡品。虽说江宁织造是个肥差,但也经不起如此奢侈消耗。几次南巡下来,江宁织造入不敷出,亏空严重。

对此,康熙心知肚明,只叫曹家将亏空填补。然而这个窟窿太大,曹寅到死都没有完成。他死后康熙命其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继续填补亏空,但可惜的是两年后曹颙就病逝了。于是康熙又将曹寅阿弟之子曹頫过继其名下继任江宁织造,直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这笔账才算补全。

然而没过多久曹家又出现了亏空现象,而这次亏空是越补越大,至雍正即位已然无法忽视。况且雍正采取求真务实的治国方略,面对曹家挪用公款的腐败现象他绝不姑息。

雍正抄曹府实际是在大力整顿吏治,不过他深知曹府的亏空根源,所以起初并没有直接抄曹府。后来江宁织造上贡的织物因走水路褪色便改道陆路,但陆路花费甚多,这使节俭的雍正龙颜大怒。另外曹頫任由管家监工,其解送织物上京时不断骚扰驿站、勒索钱物,还企图转移资产。除此据说曹家于九子夺嫡时支持雍正的死对头八阿哥。

这种种原因聚集在一块儿,就引发了曹家的倒台。尽管雍正最终下旨抄了曹府,但念及曹寅与康熙旧情,不仅宽免其欠银,还将北京一处住宅(崇文门外蒜市口曹雪芹故居)和三对奴仆赐予曹寅遗孀度日。

总而言之,曹府的兴衰乃封建社会荣辱兴衰的照应,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想当年康熙允诺曹家“大清不灭,保你永世华荣”,可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


读否


雍正六年,雍正皇帝下旨查抄曹府,其根本原因因为亏空国库银两不还。但是让雍正对曹家痛下杀手的还包括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雍正五年,曹頫押送雍正穿的龙衣进京,途经雍山东长清县,因正“于勘内外,多索夫马、程仪、骡价等项银两”骚扰驿站,被山东巡抚塞楞额参奏。

按理说,曹家往京城押送贡品,一般都走水路,又快又方便。但因前一年送往宫中的一件龙袍掉色,雍正大怒,下令彻查,曹家人诚惶诚恐查找原因,发现可能是走水路布料过了水汽导致掉色,所以第二年,也就是雍正五年,曹頫再次押送龙袍进京时,就改走旱路。然而,从未走过旱路的曹頫,第一次赶路就碰到枪口上了。



第二,曹頫暗中转移财物。

雍正登基后,为了充实国库,加大了对亏空官员的追缴。但因曹頫亏空数额较大,雍正恩准三年补完,并多次恩上谕要曹頫节俭,不要太奢靡。

几年过去之后,曹頫非但没有堵上亏欠,而且还传出暗中转移财物,真正犯了雍正大忌。




于是雍正下令“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有违朕恩,甚属可恶!著行文江南总督范时绎,曹頫家中财物,固封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严拿;家人之财产,亦著固封看守,俟新任织造官员绥赫德到彼之后办理。伊闻知织造官员易人时,说不定要暗派家人到江南送信,转移家财。倘有差遣之人到被处,著范时绎严拿,审问该人前去的缘故,不得怠忽!钦此。”


那么曹頫到底转移家产没有呢?我认为应该是有的,从抄家结果来看,曹頫家的现金少的可怜,最为奇怪的是值钱的物品,比如古董居然没有,其他如金银首饰也没有,让负责官员不得不把旧衣服给报了上来充数。

我平时也看《红楼梦》。在红楼梦中,甄家抄家之前,把财产转移到贾府,我认为这是曹公在映射雍正六年曹頫家被抄前,其很多家产都运往京城亲戚家的真事。就是红楼梦中的甄家抄家时把财产转移到贾家。


小郭襄


曹府被抄家的原因:


1、巨额亏空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的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颙,曹寅的继子曹,三代四人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


江宁织造和两淮盐务都是出名的肥差,曹寅身兼这二职,怎么会亏空呢?

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妈,曹寅自幼做过康熙伴读,十六岁时曹寅又入宫当了康熙的御前侍卫。曹寅与康熙,从小时的玩伴到少年君臣,两人有深厚的感情。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非常信任他。


因为信任,康熙二十九年曹寅任苏州织造,两年后移任江宁织造,曹寅妻兄李煦为苏州织造。康熙四十二年起与李熙隔年轮管两淮盐务,总共四次。

2、不知感恩图报,没有对新皇尽心效力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曹家对康熙皇帝尽心效力,可却忘了现在当政的是雍正皇帝。不仅欠巨款亏空没还,又骚扰驿站,根本不把皇帝的话当回事,更没有“感激朕成全之恩”、没有“尽心效力,感恩图报”。



这些彻底惹毛了雍正,雍正六年,他下旨抄了他们家。


3.就是因为被隋赫德发现江宁织造府中竟然找出来赛斯黑胤禟交给曹頫的高近六尺的镀金铜狮一对


这是帝王之制才能使用的,胤禟因何会有?又为何交给曹頫存放?总之隋赫德吓坏了,赶紧上奏雍正,这才是曹家的灭顶之灾的因由。

按理说,曹家往京城押送贡品,一般都走水路,又快又方便。但因前一年送往宫中的一件龙袍掉色,雍正大怒,下令彻查,曹家人诚惶诚恐查找原因,发现可能是走水路布料过了水汽导致掉色,所以第二年,也就是雍正五年,曹頫再次押送龙袍进京时,就改走旱路。然而,从未走过旱路的曹頫,第一次赶路就碰到枪口上了。

曹府本来是有罪,但罪不致死。且曹府是康熙的心腹,雍正一直都不想去动他。


历史上,抄家曹府的理由是亏空欠银。


可是曹府除了亏空欠银并没有其他罪名。并且,亏空欠银的原因雍正也明白,那就是康熙下江南南巡的时候,曹府从江宁织造府报销的部分费用,从理论上来看,康熙是雍正的老子,这曹府掏钱给雍正的老子花钱,然后曹府欠了钱,雍正不允许人家补上。却还抄末人家家产。于情于理,雍正都是觉得亏欠曹府的!


个人认为主要是政治因素:


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即位,雷厉风行地清算国库,追缴欠款。大力推行自己的政策方针,树立权威。而曺家挡着道,所以这个锅只能由曹家来背,责任由曹家来负。查抄曹家,来震慑众人。不然以后的事怎么办?


路之意


曹府犯了一条普天之下最荒唐的罪,钱多多罪!由于曹府有钱,雍正缺钱,在非常时期,雍正只能用抄家曹府这种牺牲小家来拯救大家的方式来维持清政府的统治!这件事在雍正眼里一直都是耻辱,这也是导致后来雍正杀允禟的主要原因!

曹府本来是有罪,但罪不致死。且曹府是康熙的心腹,雍正一直都不想去动他。历史上,抄家曹府的理由是亏空欠银。可是曹府除了亏空欠银并没有其他罪名。并且,亏空欠银的原因雍正也明白,那就是康熙下江南南巡的时候,曹府从江宁织造府报销的部分费用,从理论上来看,康熙是雍正的老子,这曹府掏钱给雍正的老子花钱,然后曹府欠了钱,雍正不允许人家补上。却还抄末人家家产。于情于理,雍正都是觉得亏欠曹府的!

曹府是一个官商结合的典例,曹府掌家曹演是康熙的心腹,而曹家在江宁有大片丝绸产业,利用这片关系,曹府赚了大笔钱,否则也无法承担康熙多次南巡的花费。到了雍正年间,曹府的资金链还没恢复过来,钱不算很多,但是旗下还有大批产业。雍正就是把这些产业收来转卖,以筹集军饷!


优己


曹家的倒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712年,曹寅去世,留下巨额亏空,但曹家在康熙的眷顾下并未因此崩塌。

等到曹頫掌舵曹家时,圣恩明显淡薄,曹頫多次因工作问题受到康熙批评。有一次,曹頫为皇室办差,要将包括将烧珐琅之类的器物运送至京城,但瓷器不翼而飞。康熙在批语里面严厉苛责,表明对曹家的容忍已经到尽头。

1722年,雍正上位后立即免去李煦苏州织造的职位。李煦是曹頫的舅舅,他的去职对曹家是一个不祥的预兆。雍正纪律严明,办事不留情面,认为织造“不过采听风闻入告”,这样的用人策略与处事风格表明了旧秩序将会发生改变。三大织造的雍正初年的多灾多难,就是新皇帝除旧布新的典型。

一封密折打响第一枪

雍正为了掌握百官和民间动态,授予许多小官密折之权。当年曹家也用密折上报过类似的事情,只是这次风水轮流转,同样的“小鞋”传到曹家身上。

对曹頫而言,更不幸的是上密折的官员是雍正的宠臣噶尔泰。1727年2月8日,噶尔泰上折子给雍正,给了曹頫一个差评:

“访得曹頫年少无才,遇事畏缩。织造事交与管家丁汉臣料理。臣在京见过数次,人亦平常。”

雍正在这段文字的两处进行批示:在曹頫的名字旁边写道“原不成器”,在“人亦平常”旁写道“岂止平常而已!”雍正的批示已经表明皇帝对曹頫并不认可,曹頫的仕途一片黑暗。

1728年1月,曹頫遭到革职,给出的官方理由是亏空。这些亏空到底是曹寅遗留的,还是曹頫自己未将银两及时上交户部,抑或被曹頫挪用,都未做详细说明。

曹頫遇到雍正皇权集中的局面,而集中皇权往往要通过整顿原有的大臣来实现。曹頫适应不了雍正的时代,也没能力迎接新挑战,以致家道中落。

曹家与八爷党来往密切

雍正对结党营私极其反感,对八爷党更加深恶痛绝。雍正上位后,不遗余力地整肃胤禩、胤禟等人。负责查抄曹家的隋赫德在密折中提到,发现曹家与胤禟勾结的证据。

“江宁织造衙门左侧万寿庵内,有藏贮镀金狮子一对……系塞思黑与1716年谴护卫常德到江宁铸就”

这份奏折说明,在康熙年间,九子夺嫡最激烈的时候,曹家上了八爷党的船。站错队伍,与八爷党一伙的人,在雍正朝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关于曹家被查的原因,从《红楼梦》中或许也能得到一点暗示:家族成员犯下重大过错,一边官司失败,一边牵连地方几家富户。

曹家靠着皇帝的荫庇,曾枝繁叶茂,集功名利禄与一身,辉煌七十余年。但他所依靠的这颗大树并不牢固,全看帝王脸色。世态炎凉转瞬间,曹雪芹借秦可卿之口说道:

“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年,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曹寅有康熙做靠山,曹家可以兴盛;曹頫失去靠山,曹家只能没落。


秋媚读史


不请自来,大家都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吧,电视剧第30集:彼时国库空虚,西北年羹尧正在平叛,雍正为筹措不到军费而发愁,他也担心恐日久生变,与群臣说起各级官吏拖欠钱粮一事,有大臣奏曰:江宁织造曹寅之侄曹頫、苏州织造李煦两家拖欠官银达数百万两之巨,雍正一听,立马嗨起来了,问题解决了,竟然有人敢顶风作案,当即下旨抄家。

这是曹府被抄的直接诱因,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接下来聊一聊皇室与曹府的爱恨情仇。大家都知道曹雪芹,他的曾祖母孙氏是康熙帝的奶妈,爷爷曹寅是康熙幼时的伴读,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好的如同穿一条裤子,皇家无亲情,因此康熙格外珍惜与曹家的关系。康熙亲政后,曹家因此鸡犬升天,曹寅多次担任江宁织造和两淮盐课监察御史的官职,不仅如此,曹家后人还得以袭任,前后长达60多年,可谓恩荣无双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住在曹家,皇帝住的地方能差吗?作为康熙的行宫,每年都要花大笔银子维护,还要养一大波左右仆役,这都是要花钱的;四次南巡,康熙叮嘱不许骚扰百姓,每次接驾耗费巨大,又不能动用国库,只能走江宁织造的小金库,每天的花费动辄如流水,曹家哪能负担这么多的花销,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卯吃寅粮,亏空相当之大,举报曹家的密折从未断绝。加之在九子夺嫡中,曹家站错队伍,被迫卷入皇子之间的争斗。

雍正登基后,严厉打击国库亏空,因此大老虎、小老虎说打就打,第一只大老虎就是曹家,查抄曹頫家产时,有一条罪名就是“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用了就弃之如履。最终曹家 “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局面。


喜欢就关注我,三藏说史,与你一起做有趣的事。


小格格爸比


雍正六年(1728年),曹頫因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家产等罪革职抄家,举家迁回北京。

曹頫在任期间累年亏空,雍正皇帝一上台即严加催逼欠款,于是曹頫四处托情跑门路以求减轻罪责,但他的做法更加加深了雍正的猜疑和憎恶。雍正五年(1727年)底,曹頫被参劾骚扰驿站,雍正立即下旨交部严审,随后又将其革职。几天后,雍正得到密报,曹頫在离职受审期间竟然秘密将家产偷运出去,寄存在亲戚家里以及自家的北京老宅。因此雍正皇帝龙颜大怒,在雍正六年(1728年)正月下旨抄家,圣旨内容如下:

“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有违朕恩,甚属可恶!着行文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頫家中财物,固封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严拿;家人之财产,亦着固封看守,俟新任织造官员隋赫德到彼之后办理、、、、、、”

曹家世系:

祖先: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

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

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因镇压山西叛乱有功,康熙二年监理江宁织造至卒。其妻子孙氏,是康熙的乳母。

孙:曹尔正,原任佐领。

曾孙: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曾孙:曹宜,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

曾孙:曹荃,原任司库。

元孙:曹颙,原任郎中。1712年曹寅病故后,其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妻子马氏,生下其遗腹子曹雪芹)

元孙:曹頫,原任员外郎。(1715年,23岁的曹顒病逝后,在康熙皇帝的亲自过问下,曹荃第4子曹頫被过继为曹寅遗孀李氏嗣子,并补放江宁织造。)

元孙: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

元孙:曹天祜,原任州同。


元来大


乾隆年间,一本书名叫《红楼梦》的小说在京城知识分子中间悄悄流传开来,小说作者据传叫曹雪芹。

曹雪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曹玺受到康熙帝的赏识与攫拔,被派往江南任江宁(今南京)织造郎中。织造郎中是专门负责给皇家办理、采买丝染服饰和其他昂贵日常生活用品的差使,官阶虽不高,地位却很特殊,油水也不小,是一个让人眼红垂涎的肥差。

据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康熙帝玄烨是由同一个奶妈哺育喂大的,少年时又是康熙的伴读,因此曹玺死后,康熙命曹寅接替其父,还给他升了一级,职曰江宁织造。

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后来又接班做这个官职。史载,曹家三代人前前后后干了60多年的织造官,积攒下泼天也似的家私,是名闻江南的第一大豪门,称得上富可敌国。康熙皇帝好游历,和他的孙子乾隆一样,他在位期间也曾经六下江南,曹家负责接待过好几次,哪次不是花钱如流水,渐渐地有些捉襟见肘、拆东补西了。

曹家为接待康熙南巡,几乎将一座金山掏空,不得已还欠了许多外债,早已不复往日风光。雍正帝继位后,曹家因债务问题被人告官,曹頫后来又不慎卷入一桩经济大案,曾经炙手可热的曹氏一族渐渐失宠了。雍正帝下令抄了曹府,还撤了曹頫的江宁织造官职。曹頫无法,只得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京城老家栖居。

原来,雍正念曹家与其父康熙之旧谊,加上其所欠巨额外债也是逼不得已,于是没有赶尽杀绝,其京城旧宅和若干僮仆还是有意替他保留住了。

曹雪芹幼时过了一段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抄家时刚满10岁,开始渐渐懂事。家庭所遭遇的巨大变故、生活一落千丈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一生都难以愈合的创痛。后来其父曹頫病故,曹家本就困窘不堪的生活变得更加雪上加霜。祖屋已变卖干净,他只好搬到北京西郊一个荒僻的小山村里居住。全家蜗居在几间破烂不堪的旧屋子里,没有经济来源,有时靠雪芹卖画换点钱,再买米熬点稀粥果腹,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从含着金汤匙出生、居于巍峨豪宅、坐拥家财万贯的贵公子,陡然跌落到三餐不继的底层草根,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虚伪冷酷和炎凉世态以及世事无常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认识,而正是这种巨大的苦难促逼他化茧为蝶,促使他用一枝如椽之笔写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章回体小说——《红楼梦》。

【欢迎探讨 剽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