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每年给父母10万却从不回家,小儿子一直在父母身边、不怎么给钱,请问谁孝顺?

拾柒的男孩


不要去做比较,比较是没有结果的。都是自己生养的,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各尽所能。相比较挣钱不易,出力相对容易,但数年如一日的出力也不易,都珍惜吧。


春梦无痕59


问到这向题我讲有两个都不错的兄弟,到父母老了,他们之中谁对老人更实在,由你们自己来掂量!

我有一老朋,她去公园认识一老太很有教养气质很好,还写得一手好字和画,前来求书画的人众。退休前是高工,平日在公园里也不随便搭理人的,可能与我朋友两人物以类聚一来二去成了知心朋友无所不谈。

开始时我老朋告诉我,这老太也是有一个儿子出國,一个在家。她的大儿子是学霸早早就出國留学,在外工作生活条件很优裕,还常寄外汇回家孝敬她,老太讲起就以他为荣,而小兒子却相反,提起他就觉得很没面,书读不成,高中没毕业就去了厂里做工,工厂精简第一批下岗就有他。好在家中条件好,老太退休金高,还写得一手好字画不差钱,小儿子在家买菜煮饭打理家务及接送孩子上学,相比之下老太一向都看他不顺眼。

过多几年,老太身体衰老了,多病了,一日她对我老朋讲,老了才明白,孩子还是没那么本事的实在,才能留在身边。大仔是事业有成还常寄钱回来,但只能视频里相见,与画中人一样好看不实在。当有病了,总要有个人来斟茶递水,半夜掺扶着去掛号看急诊,回来煎葯煲汤煲粥,现在全靠小儿子鞍前马后一步不离殷勤照顾。几次大病都全赖有他在,我才康复得咁快。真系唔话得!〈这里是认为很满意,称赞他很好的意思)


小笙常谈


谁孝顺无法评说,有的父母喜欢钱认为给钱的孝顺,有的父母认为在身边的才孝顺,因为会随时的需要他们,在我家里我就是留在身边的,老大从没看过给公婆钱,老二给邮几千的,因为他们远,婆婆总说二儿媳妇好,脾气好,说我最傻,可是论付出还是身边的人付出的多,我妈妈也和我一个村,我日子没有他们好,可是该干的我们都干了,弟弟虽然不在家但是两口子很有孝心的,我虽岁给不了他们太多的钱,但是付出的也不少,妈妈却从来都说两个孩子都好,每个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一样,不管他们认为谁孝顺,只要自己做得问心无愧足以


明天更会好151271406


大儿子一年给父母10万,却从不回家;小儿子在家侍奉父母,不怎么给錢。哪个儿孝顺?

叫我说,两个儿都是孝顺的孩子,他们都在利用自身的客观条件来孝敬父母,是一对绝好的搭当组合,他们的父母能摊上这样的孩子,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是万里挑一的有福之人。

大儿子一年能拿出10万元来孝敬父母,确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能有这样的的收入,绝非等闲之人,应在大公司高管之列,象这样的职位平时难有闲暇之时,别说抽出时间回家探望了,人在其位,身不由己,虽然有孝心,但无法親自侍奉父母,只好多给父母点钱,表示孝心。

一年给父母10万,作为一个家庭来说数额确实不少,完全可以满足父母的生活需要,甚至节余不少,即使弟弟不给父母钱,也无关紧要。

小儿子能够在家侍奉父母,親力親为,早晚侍候父母,使父母不再寂寞,增添了生活乐趣,对两位老人的健康长寿是极为有利的。

两个儿子尽管尽孝的方式不同,但兄弟二人各尽孝心,相得益彰,是孝道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尽孝方式,父母不仅得到了物质生活上的保障,也获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这样的父母是世上最有福气的人。


闲客193223645


大儿子每年给父母10万却从不回家,小儿子一直在父母身边、不怎么给钱,请问谁孝顺?

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这父母还是十分幸福的。不是谁孝顺的问题,是这父母什么也不缺。


一、大儿子每年给父母10万却从不回家,小儿子一直在父母身边、不怎么给钱

有本事的子女不能面前尽孝,没本事的子女反而是来报恩。说得十分好。是的,事业忙的子女可以获得更多的钱财,但无空在父母身边;事业不忙反而可以膝下承欢,但可以能给父母的钱不多。这是十分现实的。


二、谁孝顺

我不觉得大儿子每年给父母10万却从不回家是不孝顺;“小儿子一直在父母身边、不怎么给钱”是孝顺,如果例子是真的,我觉得这对父母十分幸福了,大儿子负责提供金钱,小儿子负责安抚情感,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存在?

例子中两儿子都有尽孝,只是方式不同。


如果我们不能为父母提供更多物质,那么,我们就多回家看看、多点陪伴父母。


父母其实并不在乎子女多么辉煌腾达,只要你身体健康,过得好好的,就十分满足的了。


唐猫说情感


这种事情怎么能拿来比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是一样尽孝道呀?只要两兄弟自己心中没有隔阂就行。怕就怕有些儿媳妇在里面嘀嘀咕咕,挑拨是非……还房的彭老娘,那一年洗澡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股骨颈骨折,需要卧床三个月。大儿子是个服装店老板(以前卖服装很挣钱的,现在才不行了),有钱得很,于是老妈的所有医药费他都包干了,甚至于老妈这三个月的生活费他也全部出了,可惜服装店里太忙,因此大儿媳妇就没能来亲自伺候;小儿子是送快递的,小儿媳妇在家照顾上小学的孩子,所以有时间伺候婆婆,于是她就顺理成章地接过了这个担子……本来大家都相安无事,可惜一个月以后就是端午节,小儿媳妇仅仅是回了一趟娘家,回来之后就态度大变,罢起工来。原来她娘家人给她算了一笔账:老太婆的医药费五千块,生活费三个月三千块,大儿子拢共才出了八千块钱;而小儿媳妇伺候婆婆的工钱应该有九千块钱(娘家人算的是一个月三千块),这么算下来自己的女儿还倒亏了一千块……最后两个儿子儿媳吵了一架,老太婆也没人伺候了,还是老太婆自己的妹妹来伺候的😱


凤146983974


小儿子在身边不一定孝顺,他天天盯着兄长给的十万现金,吃穿用自己想怎么花就怎花,天天和爹娘呛着说话,肯定是逆子。若邦邦他父母解决生活上的不便,关心他们的冷暖才算孝。大儿子肯定是孝,年经父母十万,是因工作原因离不开,有了钱可解许多困难。


海浪139634508


这件事的描述实际上是一种极端假设!

想一想,一个每年给父母十万元的人能是不孝顺的人吗?孝顺的人能一直不回家看父母吗?除非他是研究原子弹的,另一方面,一直守着父母的,忙前忙后,吃穿住行都给父母满足了,陪伴本身就是大孝的体现,给老人钱做什么?

因此题主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不常回家在外边干事业,有成绩没时间的儿子和一个兢兢业业事业没有多大成绩一直陪伴在父母跟前的普通人的问题!

正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老人的两个儿子正好这两种人恰好做到了这两种人们希望做到的事情!那还有什么不知足不满意的呢?

这就是老人教育有方,两个儿子都孝顺,两个儿子也都是孝子,配合默契,让父母衣食无忧,身心快乐,这是我最崇尚的家庭!


陈庚子


“从不回家”?这无论如何都有点怪异!

以物质奉养父母,这是封建孝道倡导的,也是我们今天的法律制度所强制的。“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被儒家列“三不孝”之首;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赡养也是我们的法律制度强制要求的。题中老人的儿子,出钱的、出力的,可谓百事顺遂,但这长年不回家的儿子算不算孝顺?我疑之。

“从不回家”,这几个字颇为扎眼。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在今天固然是绝无可能的,但是“游而不归”以我们今天的观念视之也很觉不甚合适。因为要说忙得“从不回家”,我还是持怀疑态度,如果忙到无暇探望尊亲,这已属颇不仁道的职业了。经济愈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愈强烈,随着老人去日无多,他们或许更渴望与子女朝夕相处、畅叙离情,以享天伦之乐。越到晚年,这种心情大概越是强烈。再者,对子女来说,家乡、父母总是牵挂与召唤,金钱未必足慰高堂,膝前承欢、听其唠叨有时胜过金钱。我母亲90高龄了,身边也有姐妹照顾,可她隔三差五打电话,深情致问,“能不能抽空回来过几天?”知道我贪练书法,连忙建议,“你把纸笔带过来写字,不耽误你练字的。”其拳拳之心令我心恻!每一告别归来,又是殷殷叮嘱,“有空就来。”子女环绕便是她莫大的快乐!

给钱养老固然是极好的,但如果能回家看看父母才是真孝顺。人到老年,不唯需钱,更需精神慰籍,钱能带来衣食无忧,但不能取代亲情。给钱的、出力的,谁孝谁不孝,父母最知道。


玄真子桑


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分工不同,取长补短。都能想着父母都有孝心也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