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学习,是老师的问题吗?


孩子不喜欢学习,是老师的问题吗?理论上的答案应该是三个——是,不是,或不全是;实际上的答案应该是——不是,或不全是。

孩子不喜欢学习,有三方面的原因:孩子自身的原因,家庭影响的原因,学校教育的原因。老师代表学校原因,只是三个原因之一,而且一个现象产生,往往是综合原因起决定作用,所以,不分析具体情况,一股脑儿把孩子不喜欢学习的责任推给老师,是不合理的。

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孩子是否喜欢学习,首先是自身兴趣、爱好、习惯等决定的,这是家庭和学校教育起作用的基础。如果孩子天生不爱学习,即便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不一定百分百改过来;如果孩子本来就喜欢学习,后来却不喜欢了,这就要在家长和老师身上找原因了。如果是老师教育手段不当造成的,那老师责无旁贷,我们可以把孩子不喜欢学习的责任加在老师身上,给予相应的处理——这种情况应该比例极低,因为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老师怎么会使他不爱学习呢?没有理由;如果孩子本来就不喜欢学习,有可能是完全是他自身原因,也可能是家庭原因,也可能是二者共同的责任。这就不能怪罪老师把孩子带坏了。这种情况下,老师是没有责任的。

看看原生家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职业、兴趣爱好和责任感等,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因为孩子从小在家庭的影响下生活,父母的言行从婴幼儿时期就无形地熏陶着孩子。如果父母言行粗野、不爱学习,也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到上学时,孩子爱不爱学习的心理基本定型,先入为主啊,即便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他们也很难融入;老师也很难或很难在短期内把他们扭转过来。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责任有,但微乎其微了。教育界领导前几年爱讲一句名言——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如果用于教师自责自励,没有问题,但如果是领导以此为据苛责教师,我们只能遗憾地说:你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从本质上说,这和五十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放卫星”口号是同样的不切实际。

综上所述,孩子不爱学习,老师可能有引导不力的责任,但只是一种可能,更大的原因在孩子自身和家庭教育身上。不要打错了板子哟!


一江山


第一点,有可能是老师的问题。因为现在当老师的门槛也很低,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个别老师疏于学习,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学生的教育缺乏耐心、缺少方法,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不愿意学习。所以,对待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要多点耐心,多点鼓励,多点赞赏。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表扬,及时鼓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萌发出学习的动力。

第二点,极有可能是学生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不知道到底为何学习。没有正确的人生导向,缺乏学习的动力。再加上现在电子产品极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天只想着上网、打游戏。以至于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第三点。更有可能是学生和老师的综合因素形成的。因为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缺乏学习的兴趣,以至于成绩极差。再加上上课捣乱,不遵守纪律。这样会导致老师更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就有可能在语言上、行动上对这样的学生造成打击,更加使得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是哪一个方面的因素。有可能是老师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学生的问题,或者是综合因素形成的。不能把棍子只打在老师一个人的身上。




微尘2030


学生不喜欢学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家庭教育缺失;二、学生生性顽劣;三、教师教育方法不当。

所以说,学生不喜欢学习老师有30%的责任。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老师的教育方式无可挑剔,那就要和家长充分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有细节。为老师制定下一步的教育策略,提供有力的依据。

如果老师竭尽所能的让学生感觉到无私真挚的爱,即使学生不爱给自己学习,也会给老师学习的。


冶德平


这个可以写一篇文章了,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厌学是一个很难过的问题。

孩子不喜欢学习,原始出发点,在于父母,第二原因,在于老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厌学是一个缓发的过程,而且根据爸妈在孩子心目中的能力的强弱,厌学的时间也不一样,极少部分会出现断崖式厌学。

为什么会这样?

父母爱学习的,孩子大抵爱学习,因为言传身教,父母不爱学习的,不怎么管孩子的,孩子自律性比较好,一般很少出现厌学情绪。父母不爱学习,又希望孩子能学的好的,大部分都会出现厌学。

小孩有一段特别配合期,这段时间内,孩子不会拒绝父母要求,即使有拒绝,只要父母坚持一下,孩子就马上顺从了。厌学的种子,大抵在这个阶段种下的。这个时间段,因为对孩子未来的关心和对当下自身现状的不满,父母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来为孩子进行补课,这时候父母会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也不会关注孩子的情况,一切以自己知道的为主。而这种形势,会让孩子早早的对学习有了厌烦的情绪,目前还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等他有一天能自己把握以后,便出现了厌学现象。

那怎么办?不管孩子了?

不管肯定是不行的,这个毋庸置疑,这里可能更多的需要用到两个词,一个是影响,一个是倾听。影响和管的不同在于一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一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倾听,则是认真的关注孩子的需求,把孩子当一个平等的人对待,不过度保护,也不过度放纵。

孩子的学习管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补课,也是不容易的!

对于已经厌学的孩子,建议带孩子去找一下心理咨询师,或者学校的老师,好好的倾听一下孩子的感受,停止责备,责备和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是因为课程压力过重的可以针对性的请家教进行补课,这部分也是有一些学问的,以后有机会写一下。

大致就是这样,希望对你有帮助


甲小呆


我一直觉得孩子喜欢和不喜欢学习,是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现在很少有孩子说是喜欢学习的,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都是比较好的,而且很多诱惑,至少都比学习要好很多,所以很少有孩子会说我喜欢学习。但是在不喜欢中依然有很多孩子能学好,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能不能学好,这个首先看家庭引导,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第一任老师没有引导好的话,孩子其实一直是深受影响的。无论喜欢或者不喜欢,他能学得好,或者学的快乐这个就是父母最大的功劳或者说是最大的成就。

而老师对于孩子的引导仅仅在于这门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个是有很大道理的。

有孩子因为会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课,并且会学的很好,因此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师是可以起到很好引导的。但是大人交往都是不能说喜欢每一个人的,老师一样教,同样也不能让每个孩子喜欢。有的时候更多的时候,能遇到一个让孩子喜欢的老师,进而让孩子喜欢这门课,也是真的很不容易的。所以孩子喜不喜欢,能不能学好,真的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肯定不能全部放到老师身上。


冰鱼妈妈


孩子不喜欢学习是多方面的问题。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耐心地去教导,一点一点的去纠正。比如:我们班的大麻——小文同学,现在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坏毛病一直存在。分析了他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毅力,贪玩儿。那么我们老师就要多花时间监督他慢慢完成。当然能让他喜欢你这位老师,或者激发他的学习动力,那就更好了。




思子老师


老师与家长都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因为孩子厌学,家庭教育方面肯定出了问题。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在学校的老师也要在教学中多想办法,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英语小技巧


孩子不喜欢学习?那就先让孩子喜欢上他的老师吧!

最近,邓超作为导演和主演的处女作《银河补习班》上线了,昨晚刚看完,还是很有感触的,今天看到了这个问题,正好来一起探讨一下。


排去剧中部分夸张的情节,主旨还是很好的,虽然有一些理想化主义,但不可否定这样的父母确实存在,剧中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因为父亲曾犯下的错误遭人排挤,在压迫的教育环境下一度面临被退学的危机,而小男孩的父亲作为一个高学历且有自己想法的工程师,用几乎违背整个社会的观念,培养了一个航天员的故事。他教育孩子孩子尽情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而学习则是一生的习惯,并不是一个任务。

我们再回归这个问题,我们讨论如何让孩子对一门学科感兴趣,喜欢上学习?最开始我们的矛头不应该直指老师,而是从根本上,从孩子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现实社会中,没有剧中那么理想,我们能做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喜欢他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他不喜欢自己的老师,那么他就很难爱上这门学科。这在心理学上叫作“投射”。


那么,家长该怎么办呢?但凡有孩子不喜欢自己的老师,我告诉你: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作为家长要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每天和孩子接触,有没有传递给孩子指责、批判、挑剔、只看负面这样的习惯和模式?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挑刺、喜欢批判、喜欢看负面的人,那么你就要去改变了。当你改变自己用手指指人的习惯,改变自己喜欢挑刺、批评的毛病,让自己进入一种感恩状态,让感恩充满你全身的时候,孩子就学会了对老师的感恩。当一个孩子感恩老师的时候,他就会静下来,喜欢上老师,不再挑剔、指责老师。


一个老师对孩子无论做什么,家长要尽可能看一件事能给你的孩子带来的好的方面。比如,老师经常提问咱家孩子,那你就赶紧去谢谢那个老师,去对老师说:“谢谢你。”为什么?因为他在点拨我们家孩子。让孩子体会老师对他付出的一切,记录老师的每个好的地方,放弃掉那些所谓的不好,孩子就会慢慢的喜欢上他的老师,从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事物都有两面性,用一种更积极的方式、更积极的思维去想这个问题,那么迎接来的必然也是最好的结果。


康英勇


孩子不喜欢学习,是老师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这就好比一个鸡蛋,鸡蛋有一个适当的温度可脬化成一个鸡仔,可没有肧胎的鸡蛋,即使有适当的温度也不可能脬出小鸡来,这个蛋只会成为一个嗅蛋。而有肧胎的鸡蛋,若没有适当的温度,这个鸡蛋也不可能脬出小鸡来。鸡蛋的脬化给人们提示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