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是什么样的境界?

uustate


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里说的差别,其实也可以说就是对空的境界或者层次的解释。

空,从修行者来说,起于受,随着修行者觉知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空的境界,不固定的,那是因人而异。

从文字来解说空,也可以的,容易陷入人云亦云,不过要是没有实践,就会陷入思维欺骗里;只有通过实践来解说空的境界,那才是别具一格的,才真实的的,但是不一定是究竟的。

因此,空的境界,只有实践者知,除下此,说的都是相似东西。


蓝天61355


很有缘能回答这个问题。

“空”即是“空”性。而“空性”解释为“闻思空性”,是佛教的术语。得“空性”者则“细微如色”“如空如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遍布虚空法界。

空性即是“佛性”简明为“空”或名为“佛”。一切万物众生的觉悟是成佛之本,“空性”亦是佛的神力和智慧的本源。空性如水,能得入者,一切悉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今天是(阿弥陀佛)的圣诞日,愿六时吉祥,早日离苦得乐。





般若悟道



所谓空并不是指真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让自己成为一个石头一样,进入了完全的物的境界,那样的话就毫无意义了!更不是放空自己去修行以成仙成佛,你若想成仙成佛这不仅不是空,反而是最大的不空,你求的是人最大的欲望!心中有欲,何以有空!南辕北辙!

我们常常讲要放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根本的目的是不让自己为物所累、为心所困!那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真正的空是让自己心里不要装那些不合大道的东西,摒弃那些妄想妄念,让内心完全遵循自然之道而行。如果内心充满各种妄想妄念,那么就会寸步难行,处处不和谐,觉得满世界都在和你作对。最为简单的例子是:本来饿了要吃饭吃饱饭(这是本性),这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延续的,可是你却非要吃撑(欲望过了),那么不仅身体难受,久而久之还会得一身病。君不见如今通风、糖尿病人群比比皆是而且越来越年轻化,道理如是!

我们追求“空”的境界,不是要成仙成佛长生不老,而是为了勤而行之得其法,事上磨时倍其功,让生活幸福美满!


圣哲同学


空是什么样境界?

以人类感观认识而言,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以人类的物理视觉而言,空就是微粒子物质的大气空间,空就是没有微物质的宇宙真空。

若以超越人类视觉的究竟真实而言,空就是看似虚无的实有,空就是无相的实在,空就是永恒存在的灵魂无形之体。

人类所谓空的境界,就是人所思所言有无相互转化的根本所在。

空境无相,却能瞬间演化万千形象。空境无物,竟可瞬间显化陨灭宇宙万物。

因为,人类所谓“空”的境界,就是智能造化无限,生命永恒不灭的宇宙灵魂本体。

在造化给人类的所有语境中,空就是亘古所言的苍天、老天爷、盘古、伏羲女娲,空就是混沌一气的大道,空就是如来、弥勒、阿弥陀,空就是上帝、万物的造化主宰……

其实,空就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万物万象永恒不灭的究竟本质。

佛经所谓“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空无异,空色一体的说法,所谓“一合相不可说”的“一合相”,所指就是这个真真实实“一合于空相本质”的究极境界。


我乃天空


其实《心经》已作出解释,“诸法空相”,说了两个意思:第一,“空”是一种“相”,“相”又是什么呢?这在《楞严经》中说了,“相”是宇宙功能与人的感官意识相互作用形成的。第二,“诸法”是指人所认知的物理世界,包括自身。整个意思是人所认知的整个物理世界是宇宙功能与人的感官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空相”。

那么“空相”是什么含义呢?《心经》在下文中说了,既不是笼统的“无”,也不是非无即“有”。且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六不”,不就“有”这么一种“东西”,这“东西”,指的就是“水大”、“火大”、“土大”、“风大”,这“四大”,其中“大”字不可缺,且非大小的“大”,是指类似于水火土风这样属性的功能。用现代语言说,“宇宙功能中的物质(含固态和液态)丶能量和信息的属性”。这是不生不灭丶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要说有,就是这样的“有”,经文中随即讲了“无”,“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共三十三个“无”。请注意,这三十三个“无”都是发生在人身上的。为何说“无”呢?举列来说,你着闭上眼,你眼的视觉及影象意识不与外意发生作用,此时我们的头脑中就没有眼前的景象,这不就是“无”吗?

可见,“色即是空”中“空”的含义不是用现代汉语字曲去解释的,必须回到当时的语境。


白鹤排云


我们先来谈一谈,什么是空?空就是心经中所谈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空。空就是空性也就是法性,空绝对不是你认为的什么都没有的空。他是真空妙有。它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大智慧的心。更不是你认为的空,是永远是空的頑空存在。


如果是这样,就没有人们今天的你我。也没有奥妙,多彩多姿万物及人生。达摩袓師云:【自家运手动足,为何不知】?皆是空的缘起,及动用的显現。六组坛经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物的一切都一,动用的,显现。不生不灭的一,也就是空。空也就是菩提自性。也是涅磐妙心。


六组坛经云;【万法不离自性,自性,能生万法为大】。空,是永恒的超越时间与空间。空与色是永恒动用的运行着。心经中一直强调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他是不一,不异。如大海中的波浪。波浪不是大海,大海不是波浪。海不离浪,浪不离海。波浪一次又一次的起伏高低。它是生灭现象。一切的色,都是空的缘起,动用,生灭的现象。离开了大海,就没有波浪。离开了空,也就没有我们的人生即万物。实为一的,显现也。



空是真空妙有。是法性,是体。他不生灭法。不是二法。不是有为法。不是因果法。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一切的色,是生灭法。人的头脑,心识。是生灭的,变化的。有高低的,有大小的。有境界高低的。今天要问空是什么境界?【空】永远没有境界的。有境界的是自我头脑的心。
六组坛经云:【风动,幡动,是仁者心动】。色与空的体,相,用,的完美的显现。是实相无相。是木起清浄们因地法行,是本貭的使然,是本来面目的流露。是没有境界的。


和_子


空心,空体,空感,空性!这就是空境四法!

也是我以身心证道的结果!

空心是形式,但也是本质!

形式是字面理解,逻辑推理的落脚点和归宿处,

空心的客观物质基础是人体神经系统!

也就是说,神经系统是心的最完整解释!没有二解!

所有意识现象即六种感觉(六根感,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完全是它的作用结果!包括情感,情绪,思维,思想,包括空觉,都是它的运动状态所决定的!

而空体,空感,空性是空觉的不同表述方式,一件事三个角度!都落在空心上!即清除杂感的经过消磁的神经系统!

一,空体是神经系统灵敏之后对身体产生的轻灵感觉的客观描述!

二,空感是揭示身心轻灵安静的感受!是依靠神经系统的灵敏度而来!

三,空性则是神经系统灵敏度的性质,即空境的层次标准!

真正觉悟的标准,完全靠神经系统的灵敏度!

反应速度的快慢决定开悟的快慢!

反应速度决定心能力量的大小!

所以如何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度是决定修行成败的唯一方法,也是人类文明得以繁延生息的根本!更是生命现象最本质的现象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现象!

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只要灵敏度高,道德力量和心能力量同比增加!心识和思维能力巨大无比!完全可以勾通宇宙能量,为我所用!

它的获取方法很简单,但实践需要因缘!即时空会合,前世因缘与今世因果的双合作用才行!

佛陀缘起性空之法,即是!

这种空是什么样的境界?

一,自身是空轻飘浮灵活敏捷的身感,及心里十分安静,毫无苦感!

二,乐感禅悦!而且乐感力量强大,意志力坚定,道德感耻辱感强,启智力量强大!

三,情感极为丰富,乐观自信,慈心不杀!

四,精神安逸感,喜感十足!没有恐惧心理!

五,有极度幽默智慧,彻知自己使命!

六,喜欢生命奥秘,彻悟生死道路!

七,爱情真挚纯一,不受诱惑!

八,极度关照亲人!

九,深敬天地人鬼!但不信神!

十,足欲即止!足情不密!足淫不邪!


柳河散人


空是解脱境界。

说到空,人们容易联想到《心经》中的说法“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容易把空误解为什么都没有。

我们看看《心经》的开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是指八地以上的菩萨, 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菩萨登地,通达真理,断我执、法执,度生死苦,所以叫观自在。这样的大菩萨在解脱境界下,以般若观照五蕴等万法之空性,度脱苦厄。

所谓空即空性,即缘起性。如法月译本《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性是空空性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这一空性,是证得的,是以智慧观照的。不是论理,不是言说。

缘起性即“诸法由因缘而起”。就是一切事物的生起,都是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即:“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当证得缘起,则证得“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则烦恼无从升起,则止息苦。

解脱并非由此地到彼地,解脱是当体即空,是当下证得缘起。

我们可以点滴做起,从一时一事做起。用三法印来问自己。当对任何一件事起执着,起烦恼时,不妨问一问:“这件事是永恒不变的吗?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我到底在执着什么?”当这样问自己时,通常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烦恼往往不是因为外在的事物,而是我们内心的习气和愚昧。

如果有这样一个发现之后,我们不妨再问一问:“我是谁?什么是我的?我是永恒不变的吗?”当这样问自己时,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我们自己也是因缘际会的。

当我们开始内观、内求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烦恼而羞愧,而不是遇到不如意就满腔怒火。我们会更深地理解佛陀所说的“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一点一滴的感悟,好比满天乌云露出一丝空隙,如果能坚持,那么空隙会越来越多,乌云会渐渐散去,智慧的阳光终将洒满大地。

空并不神秘,我们坚定地去除私欲和无明,就是走向空之境界。


老张说学而君子


空,就是看开,放下。说起容易,做起来难。

六祖慧能言,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做人的大道理,人人都懂,做起来难。为什么?在于自在人心,凡事看不开,放不下。

人生的原味是苦,生活的本质是累。人一生,从生到死,时间无情,人有情。生死路,碰到谁是缘伤,走多远是造化。生来有口,死时无情。空空的带走不了什么?

生活在延续,日子在一天一天过。一天一闭眼,一睁眼。

闭眠时什么都放下,睁眼时,面对现实,吃穿住行,人情礼仪,传统节日。离不开钱,钱是养命源。什么是真,什么时假。

生时空空,死时空空。

人之初心,活下去,发现自我本性。

人之初,性本善。人是群居的,有情的。夫妻血缘乡土故旧托于情,权贵托于势,富豪托于财,江湖豪侠托于义。构成一个关系网,人人都是网中人,网空空。

空非空,相非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是持戒,自律。自明本性。

悟空,明性,顿悟也。

动心起念,空非空也。

悟空不易,顿悟难。漫长的历史中,顿悟者曲指可数。


陇右行思见闻录


,是我们无法认知的境界,是一对,我们一般把能感知到的存在称为有,把感知不到的存在称为空,这空和有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相对的,今天这个东西我们认知不到,我们可能会觉得没这个东西,所以叫空,空就是没有,但过了一段时间,认知的手段提高了,我们又能认知到它了,那么它就不再是空,而是成了有。

比如紫外线和红外线,它们超出了我们的视觉极限,在人类发明能捕捉到它们的仪器之前,我们看不到它们,所以对那时的人们来讲,它们就等于不存在,就是没有,就是空,但等人们发明了可以捕捉到它们的仪器后,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它们的,那它们便不再是空,而又成了有。

还有就是几十年前,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那时的技术手段还捕捉不到引力波,人们认知不到,所以当时就有很多人不同意爱因斯坦的这个预言,认为引力波不存在,这样一直托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前两年,我们的技术手段提高了,捕捉到了引力波,事实摆在眼前了,那么人们便又从不承认变成了承认,这样引力波也从空变成了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一切的空有,根本不是由事物的本身来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认知能力来决定的,我们的认知能力越强,那么有就越多,空就越少,反之,认知能力越差,则空越多,有越少,目前我们的认知能力仍然非常有限,从上面的经验,我们应该有一个认识,即不能轻易否认我们认知不到的东西,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