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到了1942年為什麼不選擇重新進攻莫斯科而是選擇進攻斯大林?

傾心獨戀7603


德軍在1942年夏季將進攻重點目標改為斯大林格勒,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為了儘快攻佔蘇聯高加索油田,這裡佔當時蘇聯石油產量的40%。而進一步的動作則是攻佔裡海沿岸的巴庫,打通通往中東和波斯灣的道路

其次斯大林格勒本身是蘇聯南方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攻佔這個城市之後,可以騰出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南下,進一步向中東進發。

最後德軍真正本意是如果可以快速攻下斯大林格勒就能夠進軍中東和波斯灣。一旦德軍進入中東地區,那麼當時保持中立的土耳其和阿富汗會前來協助。這從當德軍攻佔高加索大部分地區,土耳其隨即將20多個師調往蘇土邊境準備策應即可看出。不過由於之後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鬥曠日持久和沒有攻佔整個北高加索,使得土耳其擔心自己會像在一戰那樣沒有看清誰是勝利者而吃虧,最終沒有予以配合。

還要指出的是,如果德軍得以進入裡海沿岸和中東地區,會直接威脅到伊朗。這裡是當時蘇聯接受美英援助重要地區之一,在二戰中這條航路的物資佔美英向蘇聯援助物資的四分之一。況且伊朗本身在英國和蘇聯佔領後心懷不滿。

不過雖然德軍如意算盤打得很好,然而德軍在實際作戰中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沒有充分利用好裝甲兵部隊,將大量兵力投入持久巷戰。最終德軍的結局就是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喪失戰略主動權。


榮華之武器堂


在1941年殘酷的冬季作戰中,希特勒親自出任陸軍總司令,準備以強有力的措施阻止蘇軍的大反攻,由於缺乏戰略預備隊,希特勒拒絕批准任何形式的撤退行動。從軍事角度來看,德軍要想改善防禦的不利態勢,最好的選擇就是放棄前線的一些突出部陣地,拉直戰線以增加防禦強度。但是希特勒嚴令必須堅守這些突出部,這些突出部是理想的進攻莫斯科出發基地,德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守住了勒熱夫突出部和傑米揚斯克突出部,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德軍會在1942年再次發起對莫斯科的進攻,包括蘇軍最高統帥部。



如果德國陸軍總司令還是勃勞希契的話,那麼極有可能德軍會再次進攻莫斯科,但是勃勞希契已經被希特勒解職,現在的陸軍總司令部已經完全服從於希特勒,連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也失去了權威,東線的戰略問題由希特勒親自決定,德軍將領只能提出專業性的建議。希特勒的專業軍事能力肯定是不如他的將軍們的,他考慮問題以更多的傾向於戰爭經濟角度,而不是單純的軍事角度,從策劃進攻蘇聯一開始希特勒就主張將進攻重點放在具有重大經濟意義的南方,即指向烏克蘭的農業、頓涅茨的重工業和煤炭以及高加索的油田。現在希特勒的完全掌握了東線的作戰指揮權,自然要將戰爭經濟的路線貫徹下去,進攻重點將轉向南方,佔領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



從軍事角度來看,再次向莫斯科發起進攻這一戰略企圖實在是太過明顯,鑑於德軍在冬季拼死守住那些危險的突出部,蘇軍已經確信德軍將進攻方向再次放在莫斯科方向,蘇軍已經大大加強了莫斯科方向上的防禦,幾乎所有的戰略預備隊都集中在莫斯科附近,顯然蘇軍準備在莫斯科再次和德軍展開決戰。這樣一來,希特勒選擇在南方發起戰略進攻就達成了重要的戰略突然性,使德軍能很容易突破蘇軍的戰役防禦地幅,迅速取得戰役自由,在機動作戰中蘇軍完全不是德軍的對手,這可能是軍事上唯一的理由了。



從整個東線戰略上來看,希特勒策劃的“藍色行動”存在致命的戰略弊端,首先高加索地區實在太過遙遠,德軍的進攻距離將遠遠超過進攻莫斯科,而且由於高加索在蘇聯版圖的最南端,德軍主力進入高加索時將不可避免的暴露出縱深的側翼(左翼),這將牽制相當數量的德軍部隊,德軍越是深入高加索,就越需要將更多的兵力投入側翼的防禦上來,進攻的兵力自然也就越少。更加致命的是,德軍向南方發起進攻,相當於是繞過了中央方向(莫斯科)上的蘇軍主力,一旦蘇軍發現德軍的進攻方向不在莫斯科,其主力必然南下進攻德軍,而德軍脆弱的側翼正好處於南下蘇軍的打擊之下,德軍唯一的機會就是迅速佔領高加索,而遙遠的距離註定了這是不可能的。希特勒的“藍色行動”違背了一個基本的軍事原則,那就是隻有在打敗敵方的主要軍事集團後,才可以向敵方的縱深挺進,而不是繞過去!


戰略論


希特勒曾經說過“如果不能取得邁科普及格羅茲尼的石油,我必須結束這場戰爭”

石油的短缺一直是德國人非常頭疼的問題,而且這問題貫穿了整個二戰。尤其是莫斯科失敗之後,德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耗盡,光靠羅馬尼亞那點產量和煤化汽油真的不夠用。因此希特勒當時就覺得只有拿下了高加索,才能乾的趴蘇聯。但直接攻打高加索地區以及斯大林格勒的計劃太過於冒進,反對的將領很多,但全被打壓了。

另外,高加索地區還有世界最大的錳礦,這種常用於坦克的金屬也是德國急缺的戰略原材料之一。

所以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戰役的基調就是因為戰略資源的不足。

另外,莫斯科戰役中 德軍也尋思這莫斯科總是打不下來和源源不斷的補給有關係,尤其莫斯科又是當時蘇聯的交通樞紐,因此德軍也考慮先把蘇軍補給線以及資源產地先佔了,同時掃清南北兩個方向的側翼威脅。最後三個方向對莫斯科完成致命一擊


瘋狗的輕武


希特勒在莫斯科城下慘敗,被迫重新部署兵力,1942年春夏,他利用美英按兵不動,延遲開闢第二戰場時機,拼湊一百五十萬兵力,向蘇德戰場南部的斯大林格勒發起進攻。斯大林格勒原名察裡津。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巴庫石油,庫班小麥,頓巴斯煤炭都是重要資源,希特勒皆在奪取斯大林格勒,控制經濟資源後再北上包抄莫斯科,因此斯大林格勒會戰具有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德軍依靠兵力優勢,經過兩個月激烈戰鬥後渡過頓河河曲,兵臨城下。守城蘇軍以十個師抗擊德軍二十九個師的進攻,廣大指戰員浴血奮戰,坦克兵中尉雅弗昆關健時刻為支援步兵戰友,成功吸引德軍火力,並擊毀七輛德軍坦克,最後駕駛烈火熊熊的坦克向德軍衝去,英勇犧牲。斯大林格勒軍民利用斷牆殘壁抗擊德軍的進攻,浴血巷戰。蘇軍中士巴甫洛夫死守大樓,和德軍反覆爭奪。使德軍無法攻破這座城市。到年底,蘇軍兩個集團軍一百萬人南北集結,開始發起天王星攻勢,會師在斯大林格勒近郊的卡拉奇,包圍了鮑羅斯上將麾下的第六集團軍,希特勒嚴令鮑羅斯死守,把他得力的戰地指揮官曼施坦因元帥從列寧格勒調來增援,但很快被擊潰,保盧斯解圍的希望成為泡影。被徹底包圍。蘇軍將被圍德軍一劈為二,加強包圍圈,1943年初,保盧斯電告希特勒,部隊將在二十四小時內最後崩潰,希特勒這時授予保盧斯元帥軍銜。令他堅守到底,保盧斯此時已何蘇軍投降,另一部德軍也舉起了白旗,至此,慘烈的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德軍的慘敗而告終,整個戰役德軍損失150萬,蘇軍解放了斯大林格勒,頓河,伏尓加河以西大片國土。


文舀


為什麼?除了一樓所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打擊蘇軍士氣為目的的心裡和精神戰,當時的蘇聯領導人不是斯大林嗎,而這個城市名字也是同名,如果進攻成功涵義意義可想而知。



guanshanyhhy


軍事常識:在一個方向進攻失利,那麼這個方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必然會集結大量防守方兵力,進攻方再進攻這裡需要進行更大量的準備。所以德國在失去北方集團軍之後,要再調集其他方向的部隊進攻已經固若金湯的莫斯科,我認為當時的德國已經負擔不起。

至於進攻斯大林格勒,好像是打下這裡能切斷伏爾加河水道向俄羅斯北方地區的糧食供應,並且繞過莫斯科一帶打擊烏拉爾工業區。從而切斷莫斯科的一切補給。


真誠地看著你


莫斯科只是一座象徵意義的蘇聯首都,花太大代價攻取它實際意義不大。再說蘇聯當時已收縮防預莫斯科,莫斯科城下兵力和裝備強大,德軍很難啃得動。德軍所以改道攻擊工業重鎮斯大林格勒並試圖渡過伏爾加河衝向中亞草原。


duh23333


德軍在莫斯科戰敗,明知有重兵固守。轉而使用善長的閃電戰,襲擊戰而奔襲斯大林。在戰略戰術和謀略上,是揚長避短,速戰速決的靈活的戰術變換,實際是對的。

為什麼又失敗呢?是因德軍長線進攻,深入俄羅斯縱深腹地,極寒氣侯,凍死凍傷德軍無數,士氣嚴重受挫。後方供應的食品,武器彈藥,燃料等物質,國內鋼材奇缺,生產跟不上,戰線又長。德軍已形同強駑之未,疲勞之師。再加上失去,天時,地利,人和之勢。又有蘇軍殊死相搏。失敗也就成必然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