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美国为何把放弃的部分庚子赔款投入到中国的教育上?

李飞


先说退回庚子赔款的原由:


更大的原由是因为配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属于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相对比英法俄之类的传统帝国主义国家,美国来得晚,所以拿不到什么好处,因此以门户开放要求利益均沾。


美国一方面虚报损失。美国国务卿在给驻美公使康格的电报中提到美国各项损失高达2500万美元,这个数字连康格都表示怀疑,他认为美国不可能有如此巨额的损失,康格还专门电报国务卿这个数字是否正确。


实际上当时美国政府估算仅为1300万美元,这1300万美元还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军费为陆军900万美元,海军206万美元,民间赔偿200万美元。

之所以虚报,是因为美国想给一个所谓的“缩减赔款弹性区间”,在狮子大开口以后,然后美国表示:“愿意把自己的赔款减少二分之一”,条件是其他各国也必须消减赔款。


是不是很像特朗普?这真是美利坚一贯的传统,先狮子大开口把赔款翻倍,然后再“善意表示可以消减二分之一”,德国公使当时就直接骂美国人是伪君子。


庚款兴学


赔款和培养留学生,是一个名声和利益兼收的手段,当时的伊利诺大学的校长詹姆士说:

“哪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一代年轻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的努力,在精神和商业影响上获得最大收获,如果美国在三十年前已经做到把中国学生的潮流引向这个国家,并能使得这个潮流扩大,那么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


简单的说,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是庚子赔款的长远目标,实际上这种做法广泛存在于英美殖民地,举个例子,印度圣雄甘地,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印度国父尼赫鲁,先上了哈罗公学,后来进入剑桥大学。


庚子赔款首先弄了一大批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效果显著,由于辛亥革命后,国内的反帝反殖民的呼声日益高涨,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日渐觉醒,列强需要找到一个更加巧妙的方式来中国谋求利益,由于美国的庚子兴学的政策成功,各国纷纷表示退还庚子赔款,首先是英国,然后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等。


美国人的“庚款兴学”政策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中国知识界和政界出现了巨多的亲美倾向的人,根据台湾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王树槐所著的《庚子赔款》一书中描写了当时舆论:

进来美国以退还庚款,大得感情于我……我朝廷感之,我社会感之,我学界商界中人,且舍今年公约之意见而感之,似美之此举,义声直震天地矣


而这歌“义声”带来的结果是市场上美国货充斥,政商机关美国留学生影响力逐渐加大,中美亲善之类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妨碍了当时政界人物对于外交关系的正确认知。


庚款兴学问题是和门户开放政策挂钩的,,美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管是做庚款兴学,还是做门户开放政策,这是本来属于国家利益的认知,当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时候,美国就会做,当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时候,美国就不会做。


举个例子,当年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认定了日本是侵略的一方,实际上如果按照国联的政策,各国是应该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的,而日本正是由于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从美国购买了钢铁和石油,才支撑了其侵略态势。一直到日本的侵略政策已经完全威胁到美国在华利益了,美国才决定对日本进行照会。


美国国父,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发表离职宣言的时候说


一国对他国怀着热烈的喜爱,也一样能产生种种弊端。由于对所喜爱的国家抱同情,遂幻想彼此有共同的利益,实则所谓共同利益仅是想象的,而非真实的;再者,把它国的仇恨也灌注给自己,结果当它国与别国发生争执或战争,自己也会在没有充分原因和理由的情况下陷身其中


什么是对待美国的态度?便是正如华盛顿所说,既不爱,也不恨,国与国之间只存在利益关系。


李建秋的世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很简答。

第一,美国佬不缺钱。

美国在20世纪初期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2000万美元在我们看来还是巨款,对美国政府来说算不了什么。

稍后一战中的1917年,美军军费开支就有700亿美元。

第二,美国人本来没准备搞中国。

连慈禧太后也承认,美国人和其他列强不同“素不多事”。

美国同英国、俄国、法国、日本都有很大不同,他在中国只是做做生意,赚钱而已。

此次庚子事变之前,美国同满清根本没有激烈矛盾。

英法日俄在之前都和满清开过战,唯独美国从没打过。

这次是慈禧太后头脑秀逗,包围美国大使馆猛攻,又向全世界宣战,逼着美国人非出兵不可。

第三,美国人将这笔钱用于中国教育,也是为了自己。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萨沙所在的南京,曾经出现过一起灭门惨案。

苏北沭阳县的4个失业小伙(18至21岁),去住在南京的一个德国商人普方的别墅里抢劫摩托车。

由于语言不通,德国商人只拿出钱包,没有推出摩托车。

4个小伙紧张之下,持刀恐吓,双方发生搏斗,普方和妻子都被杀死。

这4个人没多久就被抓住,以抢劫杀人罪判处死刑。

然而,从德国赶来听审判的普方母亲,一个德国老太太,被这4个凶手惊呆了。

他认为,这4个人不但年轻,而且毫不强悍,连不良少年都算不上。

抢劫的原因仅仅是他们已经没钱吃饭,只是想盗窃摩托车卖掉,谁知道最终演变为杀人。

普方母亲后来才知道,这四名年轻人均为贫困家庭出身,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其中3个人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也没有正式工作。其中一个人做了一个短的厨师,还有一个摆过小摊配过钥匙。

所以,普方母亲曾请求不要判处这4个人死刑,但法庭没有接受。

在离开中国之前,普方母亲用儿子的遗产,联合在南京的德国人,搞了一个普方基金。

这个基金的目的只有一个:苏北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条件。该协会利用募集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子女支付学费。他们希望能够完成中国法律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他们走上“自主,充实”的道路创造机会。

这就是:你杀我全家,我却出钱让你读书。

虽然这个例子不见得符合庚子事变,至少体现了欧美人的一种思维。

至于章太炎这种赞成军阀割据中国的无知老朽,没有资格评价这种事件: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革命运动日渐发展,章太炎却由反对军阀割据逐渐演变为赞成军阀割据。

民国九年(1920年)11月,湖南通电湘省自治,章太炎随即在北京《益世报》发表《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认为宜虚置中央政府,军政则分于各省督军。 接着,又主张使地方权重而中央权轻,各省自治为第一步,联省自治为第二步,联省政府为第三步,还必以本省人充军民长官。这种联省自治说,和孙中山的统一主张背道而驰。

民国十年(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职,章太炎以为非法,并以“联合自治不可反对为献”。


萨沙


几个强盗闯入你家里,杀人放火,抢劫一空,还得要你赔钱,为了今后更好地奴役,压榨你,给你留下一点口粮,不至于饿死你,而强盗的这一举动,却被某些受害者说成仁慈,仁心,仁义,把强盗吹成了救世主,我只能说这些人它妈的是非不分,和强盗一样毫无人性。


传承中医张大夫


190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呈送给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里说:“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新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毛主席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于是美国政界一片惊呼:是谁丢了中国? 美国何以有这样的思想?中华民国当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虽不是强国,可也是大国。美国何以如此嚣张?

其实美国从1901年庚子赔款甚至更早洋务运动时唐绍仪、詹天佑等第一批留美学生就开始布局中国了,清华大学这个最早叫留美预备学校的机构,实际上最先不过是美国企图培养自己代言人的地方,而协和医院则是以先进医疗技术为吸引配合传教(宗教或者邪教传教都是这个套路)。 如此,我们就该知道为何美国会退回庚子赔款,并将之用于创建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学校了,美国🇺🇸狼子野心至今未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进而颠覆其他国家,是美国百年来一直未变的思想。看看美国搞的橙色革命、茉莉花革命,如今的乌克兰、伊拉克、肯尼亚、叙利亚就知道了。只是美国低估了有深厚文化基因的华夏民族,事态的发展并不都如其所愿,70年前他们败了,70年后的今天特朗普歇斯底里,结局还是一样。



总的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利益,一切的其他因素都必须以此为根。很多人以为美国是好人,似乎是在无偿帮助中国🇨🇳,实际上美国表面帮助中国🇨🇳,中国虽有小利,但更大的利益却是被美国占了,这就是新型帝国主义。不过这也正常,一个不为自己国家民族谋福利的领导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此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看清实质与大局,100年前如此,100年后的今天依然未变。千万别形势不明、思路不清,真以为美国是上帝,最后白替别人数钱尚且不知,成为一个可怜的买办就悲剧了!


圣哲同学


回答这个问题,总是有些愤青的嫌疑,但是不吐不快

身边有些有钱的朋友,每次吃饭时,他们争着买单,不觉得有什么,有钱人,花点正常

慢慢地就心安理得了,直到有一天,心安理得地让人买单时,人家没有动,只是问一句,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凭什么我们心安理得,就是因为人家有钱吗?有钱凭啥给你花

美国人拿着我们的赔款,给我们搞教育,教育我们去打他们,这是东方人不理解的观念

是我们习惯了做奴隶了吗?我们从来都不承认,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我们有盛世王朝,我们世代英雄辈出,我们有一天会天下无敌

美国太遥远了,总有一些丑闻,让我们有些优越感,让我们觉得,他们有点钱就得瑟,有些欠揍,有些嚣张

其实,小民的心理都会有些忿忿不平,都会觉得,中国是不可战胜的,有底气,别人对我们好,一定会有什么企图

大鼻子蓝眼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整得太假了,不大靠谱

其实,如果能取而代之,中国人也是一样的,我们始终都在同情弱势群体,骂了一辈子陈世美,谁也不愿做秦香莲。我们有传统文化,我们勤劳善良

真情也好,假意也好,我们都愿意有个公正的包公,有菩萨,我们都愿意相信,善有善报

我们是善良的,从来不肯去欺负别人。我们还是宽容的,别人欺负我们,我们也以恩报怨,不去计较过去,不以牙还牙

我们都忘了为什么活着,吹过的牛逼都不算数了,因为那时我们年轻,我们不知道,那个就是理想

我们像猪仔一样自生自灭,我们不愿像猪仔一样自生自灭,所以,我们奋斗

我们穷其一生,就想活得像个人,像个真正的中国人,不能骄傲



呱哥老王





答:所谓“庚子赔款”,是指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慈禧老太婆一时头脑发热,宣布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最终闹得差点收不了场,北京紫禁城皇宫被八国联军占领。

为了大清国能苟延残喘下去,慈禧老太婆咬碎牙齿和血吞,于1901年(辛丑年)9月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

其中,吃得最凶的是俄国,其分配比率为28.97%;其次是德国,为20.02%;再次为法国,为15.75%。之后依次是英为11.25%,日为7.73%,美为7.32%,意为5.91%,比为1.89%,其余都不足1%。

则按照《辛丑条约》规定,美国所得赔款32,939,055两官银,本息合计71,897,769.55两,约合2444.8万美元。

到了1905年,中国已支付了1244.8万美元给美国,尚余1200万美元。

但就在这一年,美国政府经过调查,发现本国原索赔额度虚高,认为“除确实费用及一切损失赔偿1165万美元,所余1200余万元其实是多余的赔款”。

这一调查报告被担任晚清驻美利坚合众国公使——广东番禺县(今广州海珠区黄埔村)人梁诚敏锐侦知,他立即抓住机会向美方提出了降低赔款数额的要求,并多次向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海约翰进行交涉。双方扯皮到了1908年,美国人终于同意将尚余1078.5万美元未付款,自1909年起每年“退款”70万美元,一部分用于办清华学堂,一部分用于留学生费用,没用完的存起来作为清华基金。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必须声明,我们没有必要为美国人感恩戴德。

打个比方:强盗将你家的财产劫掠精光了,看你可怜,又给你留下了一点生活费,你用不用对他感恩戴德?

另外,强盗给你留一点生活费,是看你可怜,动了隐恻之心。

美国却未必是这样。

美国是怕你饿死了,以后不能再从你身上榨取更多的财富,所以才给你留的生活费——这才是深谋远虑,这才是真正可怕。

要知道,早在1882年,美国就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1904年,美国国会通过将所有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的法案。

为什么在1905年这个节骨眼上开始有了“退”庚子赔款之议呢?

原因是这年中国爆发了抵制美货运动,美国对华贸易量减少了百分之四十,其中纺织品出口下降1/2,石油下降1/3。

为了避免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美国才同意议“退”还庚子赔款。

必须明确,这个“退”并不是退还现金,或者剩余的钱不用再还,而是钱要继续交,由美国支配使用,拿来培养中国赴美留学生,实际就是培养自己未来的代言人。

章太炎一眼看穿,美国此举实际上是“鼓铸汉奸之长策”。

不过,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深厚功底,美国人的洗脑成效并不大而已。


覃仕勇说史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就要谈到一个人就是赛金花。

赛金花是一个花船上的艺妓,碰到了回家省亲的状元郎。两人结婚,后随作为大清国驻欧洲4国的公使的丈夫来到德国,学会了德语,并与当时的德国皇帝成了朋友。

回国后丈夫病逝。由于艺妓出身,不被家族所容被赶了出来。

后到北京开妓院。

八国联军在北京火烧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烧杀掳掠。

赛金花凭借自己会说德语的优势,见到了八国联军的德国司令官,并劝说他要约束手下的士兵,不要滥杀无辜。还真起到了奇效。八国联军停止了杀戮。赛金花也被大家尊称为护国娘娘。

老佛爷慈禧一生只召见过两个女人,一个就是小白菜,一个就是赛金花。

由于计算出错,庚子赔款美国得到了3200万两白银。

当时的赛金花给美国总统罗斯福(不是二战中)写了一封信,痛斥了美国的强盗行为。

后在当时的美国的国务卿与中国驻美国的大使梁成的见面中,提到了退回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包括每年大清国派出100名赴美留学生,在中国组建8所大学。

当时的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军事实力还不强,他们更多想的是与中国进行通商,来扩大在华的利益。


茶烟里


美国真要帮助中国搞教育和卫生事业。为什么不去建小学中学?建一个大学就是提高中国人的教育水平了?我看是为了把中国的顶级人才挖到美国为美国服务还差不多。 不是美国帮助了中国 而是中国帮助了美国。

\n


\n

你们都以为是清华大学或者说是美国培养了我们的高材生吗?我觉得关系不大。 你回忆下。你们从小学开始学习算术。识字。 初中学习代数物理化学英语。

高中学习立体几何。并进一步学习物理化学生物。 经过十几载的残酷学习和激烈的竞争淘汰了无数同学后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精英。 结果美国人跑来说你是他们培养的。 狗屁啊。 最多时提供了房子,连大学老师大多都是自己培养的。 很多清华的学生大二大三都去了美国。 清华只是当作去美国的一个跳板而已。 何来的培养人才之说。且不说一百年前的清华和现在有多大区别,建国后美国难道还不断援助清华大学?就算是有培养。比起之前十几年的基础教育也不是主要的。


栀子花的微笑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美国的影响力。美国之所以退还庚款,要看他退还庚款的方式和结果。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分析:

我在头条文章《各国所退还的“庚子赔款”主要用途揭秘》中,第二章全部介绍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过程。“八国联军侵华”时,美国就不太支持战争,慈禧太后本人也认为美国不喜欢干预;签订《辛丑条约》时,各国勒索10亿白银,美国则认为就算4.5亿都太多,按中国国情应该赔款2亿左右,但是彼时美国还插不上话;1904年,白银价格下跌,各国要求补偿下跌的价格,而此时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却再次表示“庚子赔案实属过多”。后来的情况是,驻美大使梁诚先生得知美国的态度后,立即展开行动,提出美国“退还庚款”。

▲ 首批“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

1908年7月,美国正式声明退还,规定只能用于教育。随后清华学堂、赴美留学等事项都陆续开展。1924年美国再次批准,将既得部分“庚款”,再次退还中国。两次退还,意味着美国将所有“庚子赔款”退还中国(而其他国家实际只退还了剩余部分),退还方式是建立“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由10名中国人、5名美国人进行托管。退款由基金会掌管,使得清华大学每年都有固定费用;由于中国战乱,北大等高校没有政府拨款,因为清华很快就超过北大。当时俄国十月革命,放弃剩余庚子赔款,规定全部用于教育——但是款项由中国政府自己管理,结果是用到教育的只有4%,大部分用于购买军火,最后成了炮灰。这就是区别。

▲ “庚子赔款”留美学生:叶企孙、梅贻琦、胡适、潘光旦;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赵九章

赴美留学生代表人物,胡适、梅贻琦、姜立夫、胡刚复、叶企孙、潘光旦、侯德榜、金岳霖、吴宓、汤用彤、周培源、王赓、赵九章、茅以升、钱学森、杨振宁、邓稼先、吴大猷,非常之多;他们回国后奠定了我国近现代科教文化事业的基础。

美国虽然在20世纪初期,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但是美国的世界影响力微乎其微;因为英国当时还管辖着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在中国,美国影响力不如日本、俄国——1908年以前,中国留学日本学生非常之多,包括梁启超、鲁迅兄弟、蔡元培、秋瑾、孙中山、周恩来等人,全都留学日本。而在“庚子赔款”退还之后,留学美国的人数迅速后来居上。

▲ 赴日留学时的鲁迅

在20/30年代的北京,文教界大致分3个派系,以胡适为首的留美派,以鲁迅为首的留日派,还有燕京派。而其中留美派、燕京派都是留美的,留美人数超过了留日人数。因此这是美国“庚子赔款”退还的成果之一。二战中,美国协助中国,帮持蒋介石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完全超越其他各国。

▲ 飞虎队

扩大影响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直就有的,包括今天的美国在中东等地方不断挑起战争,都是“扩大影响力”的原因。因为影响力的扩大,能够赢得很多权利,包括贸易、军事、政治等方面;而不是几亿美元能够相提并论的。


安若凡


看到过关于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在大清政府教育领域的介绍,简单抄录如下: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向大清政府退还庚子赔款议案,授权美国总统全权安排。10月31日,两国共同拟订《派遣美国留学生章程草案》,对留美学生资格、选拔、专业及管理等问题达成基本协议。

在美国政府干预下,大清政府同意将退款全部用于办学(教育)。商定:“从开始退款之年开始,大清政府于前4年每年遣送100名学生赴美留学,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选派50名学生赴美留学,直到退款用完为止。”

回答问题,为什么美国将放弃的庚子赔款投入到中国的教育领域?

将退款用于办学,几乎是美国各界的共识。美国所接收的中国留学生太少,甚至不如欧洲小国比利时,美国将因此在精神领域失去对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影响力。

伊利诺伊大学校长给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哪一个国家能够成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就将因此在精神与商业两方面收获最大的回报,如果美国在35年前(1870年左右)成功吸引中国的留学潮流并壮大规模,那么我们此时就能以最圆满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那就是以知识和精神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与军旗相比,道义与精神将更有力地支配商业”。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我们的上层建筑里的人都是信仰基督教的教徒,就职时把手放在一本圣经上,想想这个画面,将会是什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