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美国为何把放弃的部分庚子赔款投入到中国的教育上?

李飞


美国把部分庚子赔款用于我国教育,其实主要指的是美国在清朝给予美国庚子赔款的基础上,拿出部分钱,创办了清华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



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清朝赔偿了包括八国联军以及另外六个趁火打劫的六个国家,赔偿国家共计14个。其中,清朝赔偿了美国7189万两白银。在所有被赔偿的国家中,美国得到的赔款排名第六。

由于清朝赔款太多,清朝并不是一次赔偿的,而是分几十年还清。其中,利息就占了一半。也就是说,清朝赔偿美国的7189万两白银,实际上要赔偿1.5亿两的样子,这个数目的确也够触目惊心的。


清朝末年,清朝驻美大使梁诚认为清朝对美国的赔偿太高,因此就与美国展开嗟商。在梁诚的努力,以及美国部分精英的支持下,美国同意归还部分赔偿。美国归还的赔偿金额其实并不高,只占到了美国收到总赔款的三分之一左右。不过,这部分归还的赔款,对捉襟见肘的清朝却是巨款。但是在美国的要求下,这部分归还款用于支援清朝教育,以及兴建清华学校。在美国的示范下,另外12个国家也归还了部分赔款,只有日本一国未尝归还半文。

因此,美国归还的赔偿款,直接因素是驻美公使梁诚争取来的。而美国指明用于教育,却并不是完全出于支持清朝的教育,而是希望借此培养亲美人才。因为最初的清华学校,其实说得明白点叫做清朝留学美国的预科学校,是为留学美国做准备的,这是美国的一个长线投资。


苏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很简答。

第一,美国佬不缺钱。

美国在20世纪初期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2000万美元在我们看来还是巨款,对美国政府来说算不了什么。

稍后一战中的1917年,美军军费开支就有700亿美元。

第二,美国人本来没准备搞中国。

连慈禧太后也承认,美国人和其他列强不同“素不多事”。

美国同英国、俄国、法国、日本都有很大不同,他在中国只是做做生意,赚钱而已。

此次庚子事变之前,美国同满清根本没有激烈矛盾。

英法日俄在之前都和满清开过战,唯独美国从没打过。

这次是慈禧太后头脑秀逗,包围美国大使馆猛攻,又向全世界宣战,逼着美国人非出兵不可。

第三,美国人将这笔钱用于中国教育,也是为了自己。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萨沙所在的南京,曾经出现过一起灭门惨案。

苏北沭阳县的4个失业小伙(18至21岁),去住在南京的一个德国商人普方的别墅里抢劫摩托车。

由于语言不通,德国商人只拿出钱包,没有推出摩托车。

4个小伙紧张之下,持刀恐吓,双方发生搏斗,普方和妻子都被杀死。

这4个人没多久就被抓住,以抢劫杀人罪判处死刑。

然而,从德国赶来听审判的普方母亲,一个德国老太太,被这4个凶手惊呆了。

他认为,这4个人不但年轻,而且毫不强悍,连不良少年都算不上。

抢劫的原因仅仅是他们已经没钱吃饭,只是想盗窃摩托车卖掉,谁知道最终演变为杀人。

普方母亲后来才知道,这四名年轻人均为贫困家庭出身,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其中3个人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也没有正式工作。其中一个人做了一个短的厨师,还有一个摆过小摊配过钥匙。

所以,普方母亲曾请求不要判处这4个人死刑,但法庭没有接受。

在离开中国之前,普方母亲用儿子的遗产,联合在南京的德国人,搞了一个普方基金。

这个基金的目的只有一个:苏北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条件。该协会利用募集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子女支付学费。他们希望能够完成中国法律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他们走上“自主,充实”的道路创造机会。

这就是:你杀我全家,我却出钱让你读书。

虽然这个例子不见得符合庚子事变,至少体现了欧美人的一种思维。

至于章太炎这种赞成军阀割据中国的无知老朽,没有资格评价这种事件: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革命运动日渐发展,章太炎却由反对军阀割据逐渐演变为赞成军阀割据。

民国九年(1920年)11月,湖南通电湘省自治,章太炎随即在北京《益世报》发表《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认为宜虚置中央政府,军政则分于各省督军。 接着,又主张使地方权重而中央权轻,各省自治为第一步,联省自治为第二步,联省政府为第三步,还必以本省人充军民长官。这种联省自治说,和孙中山的统一主张背道而驰。

民国十年(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职,章太炎以为非法,并以“联合自治不可反对为献”。


萨沙


几个强盗闯入你家里,杀人放火,抢劫一空,还得要你赔钱,为了今后更好地奴役,压榨你,给你留下一点口粮,不至于饿死你,而强盗的这一举动,却被某些受害者说成仁慈,仁心,仁义,把强盗吹成了救世主,我只能说这些人它妈的是非不分,和强盗一样毫无人性。


国医张大夫


对于美国侨民和美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中遭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美国在1900年对中国提出了索赔,后来出于良心和作为友谊行为主动地返还剩余赔款。为了表示感谢,袁世凯接受美国政府的建议:用返还的赔款资助中国学生在美国接受帮助中国强国的科技和海军工程教育。

约翰·海倡议

1901年,主张对华友好的美国国务卿(1898-1905年)约翰·海(John Hay)出于良心认为美国主张的2500万美元赔偿要求过高,有悖美国建国精神,他提议应将部分庚子赔款返还给中国。

美国国会与袁世凯政府经过三年谈判后,于1908年5月,通过了一项法案,允许将部分庚子赔款设立中国学生在美国高校接受教育的奖学金。。

原赔款超过美国实际赔偿额后,将赔偿额从24,448,778.81美元降至13,655,492.69美元(外加利息)。袁世凯政府同意用这笔钱向美国派遣学生,并在华盛顿设立中国教育使团办事处负责管理。因此,这项法案被称为庚子赔款-奖学金计划。

法案的重要性

这项计法案在美国国会通过后,法案的支持者们呼吁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签署这一法案,以示对中国的友好,同时以巩固美国对未来中国领导人影响力。对于计划的重要性,伊利诺伊大学校长埃德蒙·詹姆斯给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的信中所写道:

"中国正处于革命的边缘...成功教育当代中华民族的青年,让这个国家在道德、智力和商业影响力方面得到最大回报。”

然而,不太赞成的罗斯福政府归还庚子赔款的,在北京的美国外交官威廉·伍德维尔·罗克希尔(W.W.Rockhill)担心,袁世凯政府会挥霍掉这些钱,因为中国政府更喜欢更能直接受益的项目。

依法办事

1908年,袁世凯派唐绍仪到华盛顿,要求把这笔资金投入到满洲的开发项目中。然而,罗斯福总统已经批准了国会的庚子赔款-奖学金教育法案,因此拒绝了袁世凯的请求。

1909年,美国政府基本上根据美国国会的方案完成了这项减免。

计划实施

鉴于当时中国现代化和国防的紧迫性,美中协议规定,奖学金学生应专注于科学、工程、农业、医药和商业等领域。

从1909年开始,"庚子赔款-奖学金计划"由于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中断之前,通过严格的考试程序,派遣了源源不断的学生到美国学习。从全国各地的考生中,这个享有盛誉的奖学金的考试竞争非常激烈:在1909年首次考试的630名候选人中,只有47人被选中。1909年,在1909年的庚子赔款-奖学金计划学生中,有13人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这是美国所有单一教育机构中接受外国学生人数最多的。

民族希望

尽管中国学生有着不同的背景,但他们们都抱着"用科技拯救中国的梦想"。在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海军工程、物理等领域学成后回国报效国家。

中国学生在英语、数学和科学方面有着雄厚的基础,在辩论和口语方面多次获奖。学生们就中华文明、中国教育改革、现代铁路需求等主题撰写了高质量的论文。

美国学者认为:这个开始复兴的国家的年轻人,比日本人更能接受西方的思想和科技。现在他们集中在麻省理工学院,那里有一批最有前途的来自中国的年轻人,特别是在海军专业。1911年中国推翻帝制后,美国对新中国给予了更多的希望。


虬髯钓翁


回答这个问题,总是有些愤青的嫌疑,但是不吐不快

身边有些有钱的朋友,每次吃饭时,他们争着买单,不觉得有什么,有钱人,花点正常

慢慢地就心安理得了,直到有一天,心安理得地让人买单时,人家没有动,只是问一句,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凭什么我们心安理得,就是因为人家有钱吗?有钱凭啥给你花

美国人拿着我们的赔款,给我们搞教育,教育我们去打他们,这是东方人不理解的观念

是我们习惯了做奴隶了吗?我们从来都不承认,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我们有盛世王朝,我们世代英雄辈出,我们有一天会天下无敌

美国太遥远了,总有一些丑闻,让我们有些优越感,让我们觉得,他们有点钱就得瑟,有些欠揍,有些嚣张

其实,小民的心理都会有些忿忿不平,都会觉得,中国是不可战胜的,有底气,别人对我们好,一定会有什么企图

大鼻子蓝眼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整得太假了,不大靠谱

其实,如果能取而代之,中国人也是一样的,我们始终都在同情弱势群体,骂了一辈子陈世美,谁也不愿做秦香莲。我们有传统文化,我们勤劳善良

真情也好,假意也好,我们都愿意有个公正的包公,有菩萨,我们都愿意相信,善有善报

我们是善良的,从来不肯去欺负别人。我们还是宽容的,别人欺负我们,我们也以恩报怨,不去计较过去,不以牙还牙

我们都忘了为什么活着,吹过的牛逼都不算数了,因为那时我们年轻,我们不知道,那个就是理想

我们像猪仔一样自生自灭,我们不愿像猪仔一样自生自灭,所以,我们奋斗

我们穷其一生,就想活得像个人,像个真正的中国人,不能骄傲



呱哥老王





答:所谓“庚子赔款”,是指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慈禧老太婆一时头脑发热,宣布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最终闹得差点收不了场,北京紫禁城皇宫被八国联军占领。


为了大清国能苟延残喘下去,慈禧老太婆咬碎牙齿和血吞,于1901年(辛丑年)9月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

其中,吃得最凶的是俄国,其分配比率为28.97%;其次是德国,为20.02%;再次为法国,为15.75%。之后依次是英为11.25%,日为7.73%,美为7.32%,意为5.91%,比为1.89%,其余都不足1%。

则按照《辛丑条约》规定,美国所得赔款32,939,055两官银,本息合计71,897,769.55两,约合2444.8万美元。

到了1905年,中国已支付了1244.8万美元给美国,尚余1200万美元。

但就在这一年,美国政府经过调查,发现本国原索赔额度虚高,认为“除确实费用及一切损失赔偿1165万美元,所余1200余万元其实是多余的赔款”。

这一调查报告被担任晚清驻美利坚合众国公使——广东番禺县(今广州海珠区黄埔村)人梁诚敏锐侦知,他立即抓住机会向美方提出了降低赔款数额的要求,并多次向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海约翰进行交涉。双方扯皮到了1908年,美国人终于同意将尚余1078.5万美元未付款,自1909年起每年“退款”70万美元,一部分用于办清华学堂,一部分用于留学生费用,没用完的存起来作为清华基金。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必须声明,我们没有必要为美国人感恩戴德。

打个比方:强盗将你家的财产劫掠精光了,看你可怜,又给你留下了一点生活费,你用不用对他感恩戴德?

另外,强盗给你留一点生活费,是看你可怜,动了隐恻之心。

美国却未必是这样。

美国是怕你饿死了,以后不能再从你身上榨取更多的财富,所以才给你留的生活费——这才是深谋远虑,这才是真正可怕。

要知道,早在1882年,美国就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1904年,美国国会通过将所有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的法案。

为什么在1905年这个节骨眼上开始有了“退”庚子赔款之议呢?

原因是这年中国爆发了抵制美货运动,美国对华贸易量减少了百分之四十,其中纺织品出口下降1/2,石油下降1/3。

为了避免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美国才同意议“退”还庚子赔款。

必须明确,这个“退”并不是退还现金,或者剩余的钱不用再还,而是钱要继续交,由美国支配使用,拿来培养中国赴美留学生,实际就是培养自己未来的代言人。

章太炎一眼看穿,美国此举实际上是“鼓铸汉奸之长策”。

不过,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深厚功底,美国人的洗脑成效并不大而已。


覃仕勇说史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就要谈到一个人就是赛金花。

赛金花是一个花船上的艺妓,碰到了回家省亲的状元郎。两人结婚,后随作为大清国驻欧洲4国的公使的丈夫来到德国,学会了德语,并与当时的德国皇帝成了朋友。

回国后丈夫病逝。由于艺妓出身,不被家族所容被赶了出来。

后到北京开妓院。

八国联军在北京火烧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烧杀掳掠。

赛金花凭借自己会说德语的优势,见到了八国联军的德国司令官,并劝说他要约束手下的士兵,不要滥杀无辜。还真起到了奇效。八国联军停止了杀戮。赛金花也被大家尊称为护国娘娘。

老佛爷慈禧一生只召见过两个女人,一个就是小白菜,一个就是赛金花。

由于计算出错,庚子赔款美国得到了3200万两白银。

当时的赛金花给美国总统罗斯福(不是二战中)写了一封信,痛斥了美国的强盗行为。

后在当时的美国的国务卿与中国驻美国的大使梁成的见面中,提到了退回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包括每年大清国派出100名赴美留学生,在中国组建8所大学。

当时的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军事实力还不强,他们更多想的是与中国进行通商,来扩大在华的利益。


茶烟里


190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呈送给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里说:“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新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毛主席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于是美国政界一片惊呼:是谁丢了中国? 美国何以有这样的思想?中华民国当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虽不是强国,可也是大国。美国何以如此嚣张?

其实美国从1901年庚子赔款甚至更早洋务运动时唐绍仪、詹天佑等第一批留美学生就开始布局中国了,清华大学这个最早叫留美预备学校的机构,实际上最先不过是美国企图培养自己代言人的地方,而协和医院则是以先进医疗技术为吸引配合传教(宗教或者邪教传教都是这个套路)。 如此,我们就该知道为何美国会退回庚子赔款,并将之用于创建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学校了,美国🇺🇸狼子野心至今未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进而颠覆其他国家,是美国百年来一直未变的思想。看看美国搞的橙色革命、茉莉花革命,如今的乌克兰、伊拉克、肯尼亚、叙利亚就知道了。只是美国低估了有深厚文化基因的华夏民族,事态的发展并不都如其所愿,70年前他们败了,70年后的今天特朗普歇斯底里,结局还是一样。



总的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利益,一切的其他因素都必须以此为根。很多人以为美国是好人,似乎是在无偿帮助中国🇨🇳,实际上美国表面帮助中国🇨🇳,中国虽有小利,但更大的利益却是被美国占了,这就是新型帝国主义。不过这也正常,一个不为自己国家民族谋福利的领导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此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看清实质与大局,100年前如此,100年后的今天依然未变。千万别形势不明、思路不清,真以为美国是上帝,最后白替别人数钱尚且不知,成为一个可怜的买办就悲剧了!


圣哲同学


1908 年 ,美国向中国政府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但是不是直接现金支付,而是成立一个退款基金,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最有名的产物就是--清华大学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而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说道庚子赔款,不得不提提该赔款的历史背景。1900年(干支纪年庚子年)大清帝国借助义和团的力量同时向11个国际列强宣战,结果义和团和清军不堪一击,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一年之后(干支纪年辛丑年),中国和列强达成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时传为了惩罚中国,按中国当时人口4亿五千万每人罚一两白银),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 。

历史上,由战败国偿付战胜国的战争损失与军事开支,都是被视为天经地义。但在对华索求赔款的谈判中,美国显然是一个异数,它最大的诉求并不是尽量榨取中国,从远交近攻的角度来说,美国在尽可能压制自己的盟友,减轻中国的赔款负担。

所以才有了文章一开头提到的美国政府的声明,这笔庚子还款,即使到现在,新竹清华大学每年还收到庚子赔款支票。这是因为1949年,清华校长梅贻琦前往美国处理“清华基金”保管运用事宜,然后在台建校后,梅贻琦借用清华基金利息补贴教授薪水,并兴建宿舍。 外界常以为清华基金是两岸清华各取一半,但根据清华前校长顾秉林的确认,证实这笔基金只是拨给新竹清华。

以上。


包大人玩科学


【“祥说近代史”问答团队·祥哥】

这个问题还可以换个更宏观的问法:为什么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以后,并不单纯传教,而是推广西方文化?如办报纸、印书籍、办学校、搞医疗、搞慈善等等。

将庚子赔款拿出来用于改变中国教育,其实正是上述文化渗透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当时的外来传教士,像明代一样,也存在两种宣传策略,一是耶稣加孔子,一是耶稣或孔子。前者占了主流,比较有名的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李提摩太,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卫礼贤,美国传教士卫三畏、林乐知、李佳白、丁韪良等,其中以林乐知最具有代表性。(林乐知极其勤奋,有同事劝他休息,他说;“体内无一懒骨。”)

他们认为,要想传教取得大的突破,必须研究中国社会,而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社会的核心阶层是什么呢?是信仰儒学的士。首先要和他们搞好关系,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所以有名的传教士都和官方保持联系。

士最主要的文化体系,是通过经学(汉代解经盛行,一句话解释出2万字)和史学建立的,所以有两条途径:

1、经学:三纲五常等比附基督教义,比如美国传教士李佳白传教的时候一手拿《圣经》,一手拿《四书》,人称“李夫子”。但是,终究不太好融合。

2、史学,就不一样,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后来传教士开始大批量印刷西方史学书籍,所以,近代学术的革命,首先是从史学开始,然后往外蔓延的。梁启超说的最经典:“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通过单纯的比附,很难彻底扫除中国人信奉基督教的思想障碍。传教士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对现代科学文化缺少了解,对自然的定律和哲学,以及化学、天文学等一窍不通。为了传教,首先应打破中国知识界的落后状况,让他们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观念,能够有西方人的现代思维和新的价值取向。

也就是说,让中国人走出中世纪的蒙昧状态,彻底实现“西化”,让中国变成美国式的“新大陆”后,基督教文化即可在中国畅行无阻。从这种推理出发,他以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为手段,通过办教育、建医院、办报纸等途径提高中国人的素质,扩大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力,吸纳更多的华人入教。

所谓文化渗透,其实就是一种文明的输出,就是要同化你,中国古代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不是主动输出,而是努力提高自己,自然就会“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孔子说的“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西方人呢,是主动输出,认为“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所以,他们就把《辛丑条约》规定的庚子赔款剩余部分拿出来,用来在中国教会大学以及资助中国人赴美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美国式的人才,进而影响中国。庚子赔款培养了许多后来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们被称为“庚子生”。

从那之后,赴美留学逐渐取代了赴日留学,成为主流,而中国引进西学的对象也由日本转向了欧美。当时,很多国家都效仿美国,把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用于留学和办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