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記憶中的年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現在越來越沒年味了呢?

1010hong


那時的物資短缺,很多平時買不到的,過年能供應一點,所以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東西,能有個5毛錢的壓歲錢就當寶貝了,滿街都張燈結綵到處是排隊的長龍,穿新衣穿新鞋,口貨裝的是糖果茶食,現如今的年跟平時比也就是多放了幾天假,別的也體會不到什麼過份的開心。


長棵小番茄


75年的,記得年味的時候,大概十來歲左右吧,年前花花街是最讓小孩子嚮往的。所謂花花街就是年前的最後一個集(巴扎),相比平時的集更加豐富多彩,對於我來說,誘惑的是學校的大操場圍了一圈賣炮的,各家為顯示自家的炮響,都要放上幾掛來吸引買家,那時候的炮好像基本都是小作坊做的,有二十五響的,有一百響的,好像最大也就是幾百響,大小如同粉筆。火藥分兩種,一種是黑火藥,一種是白炸藥,白炸藥響的時候有閃光,但是價格較高。對於我們這些小崽子來說,還是買三毛五一包的瀏陽小炮,一百響的,比火柴棍粗不了多少,買來後拆下來,裝在口袋,一個一個放。偶爾放個拆下來的大炮,上面必須放個爛盆子,看到盆子被炸的飛起來,歡聲雀躍。對了,還有賣兩響的,就是二踢腳。有一種是白天放的,能竄好高,帶煙的竄,那個時候二踢腳安全係數挺高的,都是在手裡拿著放的。等到我回家結婚那年,我還拿著放,誰知道質量差太多了,直接在手裡炸了,瞬間想的玩了,以後當不成外科大夫了,後來好了基本沒事,但是還是不當大夫了[大笑]。怎麼感覺那個時候年味那麼足啊,大年三十和小夥伴們玩的好晚好晚,家長也不管,初中都換上新衣服,那個嘚瑟勁。初一天沒亮,就起來拜年了,基本有幾個大點的領著一大群,去所有熟悉的認識的人家裡拜年,一跪都是一大片,那個時候也是真磕頭……那個時候特別美。座標河北吳橋


兔菲421萬人等


記得過年的記憶最早是六七歲左右,81年那時我們家才蓋好新房,一大早出門撿炮,就是大年三十晚上放炮,有一些炮沒有響,早上起來的早,然後到各家門口撿炮,因為這一年才搬進新房,大年初一早上一個關係特好的兒時玩伴,早上從原來的居住的街道跑到新房這叫醒我去撿炮,記憶中當時的感覺就好像原來在我們同一個村,後來我來到新的村裡,他還在原來的村裡一樣,其實只不過真正距離也就是隔著七八條街的樣子,但當時感覺就像兩個距離很遠的地方,他競然過年一大早來找我,天剛剛微亮,穿好新衣,拿著家人給的壓歲錢,跟著他就去撿炮,順著每條街撿,然後和幾個人把那些撿來炮又放響,直到撿不到那些掉下的炮,才會拿著自己壓歲錢去商店買炮再放,記得大年初一幾乎一整天就幹這一件事,六七同齡的玩伴到各家門口去撿炮,然後去放炮,把第一天家裡給的壓歲錢花去一大半買炮放掉,因為我家是村裡買電視機最早的人家,從83年開始有了春晚後,一般放完炮後就看春晚,晚上就不出去了,這是對於過年最早的記憶,一轉眼四十多年過去了,但留下的記憶越來越少,依稀所記錄的也只是片段記憶,臘月二十八去共公澡堂排隊洗澡,三十晚上貼完對聯,吃完年夜飯去各家門口看放炮然後回家看春晚,初一再去各家門去撿炮,初二開始拜年收壓歲錢,直到正月初十以後才開始寫寒假作業,而正月十四,十五兩天還有去撿炮的機會,我們這裡是縣城,以前辦年貨是到各之鎮上去買年貨過年,但最早的記憶是從86年左右開始,整個縣城街道被賣年貨的佔有,從開始的幾家擺攤到90年後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全部被擺攤佔用,時間也從原來的臘月二十五六開始到臘月三十下午才結束,變成了臘月二十就開始了,趕集是人們最愛的事,買,買,買,從開始買到最後,記得到了93,94年時,逛集看到是人山人海,幾公里的大街被人群佔的水洩不通,每天都是這樣,人們從開始的幾元錢的炮竹過年,到最後成千上萬元的買炮,除夕之夜去放炮,從響炮到各類煙花,種類繁多,每年的新衣服,新鞋是不可缺少的年貨,吃的東西雞,魚,牛肉,冰箱早早佔完,時間在不斷的流逝,記憶在不斷的淡化,過年的記憶就是可以吃好的,可以穿新衣,可以在家看電視想看幾點看幾點,三五朋友聚會一起,喝酒,聊天。現在突然覺得這些東西可以隨手而來,出門便是大型超市,網絡數字電視,手機網絡媒體,任何娛樂節目可以隨地隨時瞭解,卻沒有那時對這些的渴望,沒有那時的意欲留戀,有些醒悟不是沒有原來的渴望,也不是留戀這些只讓人感到幼稚童趣,而是心態在變化,心境在變遷,時光荏苒,歲月無痕,青春的你是孑然一身,可以瞞天過海,任意任性,而現在的你卻不能隨意安排,到了中年的年齡面臨各種家裡家外的各種問題,己經不能任性而欲,過年是人們對美好時明天的祈福,但也是對人到中年一次考驗。


只看經典之作


我70年的,物質匱乏的年代,小時候春聯是二大爺寫的,掛錢兒是自己刻的,新衣服新鞋是母親親手縫製的,鞭炮是100響的,2分錢一個的二踢腳是最響的,餃子是蕎麵皮的,餡兒是油吱啦和酸菜的,壓歲錢最大是2角的,女孩子頭上扎個絹花最美的,串親戚都是步行的,晚上大多點煤油燈的,既使有電時燈泡是15w的,電視是沒有的,可聽有線廣播的,蠟紙裹的水果糖也是過年才能吃到的,豬骨頭上是沒肉的,前後左右鄰居的頭都是我父親給剪的(禿頭多)從正月到二月見面都要說過年好的……

太多太多的記憶了,能裝一火車。那時窮但很快樂!


白馬少林


座標廈門70的路過,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大年三十前都要做年糕,年粿,紅龜(裡面包花生糖餡料的),現在農村也有保留這種風俗。還有母親親手縫製的衣服,然後貼春聯對聯,年夜飯以火鍋為主,叫做圍爐。吃飯時大人就會給壓歲錢紅包,煮各種菜餚,還有各種小零食小茶點比如魚皮花生,茶料,寸棗,貢糖,蜜餞橄欖,桂圓花生瓜子,很多都要憑票供應的,魚票肉票布票糧票各種票證,很多都是過年才有的供應票。最愛大年初一到街上放鞭炮,衣服口袋裡一邊裝著鞭炮,一邊裝著零食,手上拿著一根香(放鞭炮用的),就是拜拜的香火。一大群小孩一起放鞭炮,好熱鬧呀!街上很多小販賣鞭炮煙花,零食,水果,茶水,氣球,小風車,還有小遊戲的攤子,好開心好高興好快樂。唉!回不去了[捂臉][捂臉][捂臉]


cjm700308


70年代的春節記憶物質很匱乏,精神很愉快。

父母親都是工作人員,母親說教師,所以從寒假開始就盼望上過年了。相比於今天的孩子們要啥有啥,挑肥揀瘦,當年盼望過年就是盼平時吃不上的好吃的,有一件新衣服穿,可以放幾掛鞭炮,可以拿壓歲錢買些糖吃。

對於年的盼望是越盼越漫長,越盼越心急,每天都要翻日曆眼巴巴的感受著度日如年的感覺。進入臘月二十以後,漸漸的年的氣息就開始濃烈起來了,首先是家裡開始大掃除,刷牆、糊窗戶紙、擦玻璃、拆洗被褥、衣服,這些活幹完之後,就開始準備年茶飯了。

我們這裡要泡糕,頭一天把軟黃米泡在水裡,第二天母親早早起來把迷淘洗幾遍,然後把米撈出控球多餘的水分。然後由父親和哥哥姐姐們在石窩(臼)裡椿搗成麵粉,回來以後放鍋裡蒸熟。蒸過的黃米麵要趁熱拿出來放在大盆裡揉搡,面的溫度極高,要做手上裹一塊籠布,沾上涼水反覆揉搡,直到揉到外表光滑,再切成劑子擀成薄片,包入棗泥、豆沙、蔬菜幾種外形不同的餡糕,用油炸過存放做室外的大缸裡。

再就是做蕎麥涼粉,也是提前把去皮的蕎麥糝子泡水,第二天撈出控水,再用石窩椿搗。搗好後放入水中洗,等洗乾淨把渣滓控出然後在大鍋裡把面水逐次加入,然後拿大木勺或者擀杖不停的順一個方向攪動,不能糊鍋,一旦糊鍋輕則涼粉報銷,重則大鍋就燒漏啦。待麵糊越來越粘稠/顏色不再發白、涼粉就做好了,舀在盆裡拿著院子裡自然冷卻。吃的時候切成細條,用煮肉湯和撕骨肉、海帶/黃花菜、焯過水的幹小白菜、炸丸子、炸土豆片、羊肚絲一起煮成糝子粉湯。

重頭戲就是煮肉炸丸子那一天了,頭天母親打開鎖著的那個櫃子,櫃子裡又有一個木頭匣子,匣子裡水家裡最值錢的東西,各種票證。拿出一年來省吃儉用積攢起的十幾斤肉票,去街口的肉店裡去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割上一塊膘厚骨頭少的肋條肉,要是這塊肉的膘有四指寬那就了不得啦,提在柳條筐裡能吸引半條街的人的目光,人們會用豔羨的眼光和嘖嘖的稱讚來評價:看看人家這塊肉割掉多好,皮薄膘厚骨頭少,肯定能認得賣肉師傅啦。

有一年,母親也是拿出了肉票揣兜裡上肉店去了,快到跟前就把肉票捏在了手裡,按著櫃檯看裡邊的肉,結果輪到她了肉票不見了。這下糟了,一家人到年底街執著那些肉票割肉過年呢,找了半天沒找著,母親只得來到農貿市場去拿錢買農民的議價肉,肉買完走到肉的門口還是不甘心就那麼把肉票丟了,就又走進去。這會兒人少了很多,母親又走那裡找,終於在櫃子的縫隙裡找到了。大氣的母親覺得既然找到了,就把它全買了,省吃儉用一年再軟過完年作廢掉太不划算了。於是,那一年的肉比往年多了近一倍。

到了二十六、七,街上農付公司、土產公司、花貨攤上開始售賣煙花爆竹,跑上半道街把每一家店炮的品種價格都瞭解一遍,然後回去跟父母要錢去買鞭炮。鞭炮買回來先拆開兩掛,放在熱炕頭上烘,鞭炮潮了啞炮多好容易捱到大年三十那一天,大人們貼春聯,孩子們點燃火香開始放鞭炮了。到了晚上熟家準備放煙花,孩子會滿園裡招呼大家出來看自家的煙花。那會兒侯沒有電視,天黑了,一家人坐坐炕上說說笑笑,有的打撲克,有的講故事。有一年,我最小的姐姐拿女孩子擺家家的小杯子讓往喝了三杯酒,結果我喝醉了,早早就睡著啦。

現在的年輕人和孩子們沒有對過年的盼頭,我想還是因為生活富裕了以後,有吃有穿,平時的生活跟過年也沒什麼區別,沒有了我們那種期盼熱望,自然感覺不出來過年的心情。


老玩童22373


七十年代人雖然窮了點可是到年底家家戶戶熱熱鬧鬧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小孩子穿著幾塊錢一身的衣服衣服鞋子👟,卻開心快樂,不會因為錢而鬧矛盾,反觀現在一切向錢看👀你以為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嗎?當官發財💰有多少人真正的為老百姓著想,比周扒皮還厲害層層剝削……[流淚]可惜了時光不能倒流不能定在那個年代做人好嗎


溫馨港灣129054925


70後的記憶可以說和現在是兩個版本,物資匱乏的年代,千層底的鞋,煤油燈,玉米🌽饃,紅薯🍠蒸,筷子🥢沾香油瓶中升,白菜幫子沒油腥……年味特點,穿花衣扎小辮男孩兒嚷著搶糖塊🍬,房屋院落齊打掃,貼對聯挑紅燈,編炮齊鳴孩童擁,親戚叔伯齊相聚,四室同堂在一廳。

經濟騰飛受外素影響,更新換代之快令人咋舌,今天上架的產品和思路轉眼新品升級舊的懈怠,由此引來連鎖反應,工作知識渴求,家庭框架發生改變,年輕人朝氣蓬勃在外學習工作,遇到伴侶在外安家置業生兒育女,老家孩童兒入園奶奶爺爺接送,過年的時候因工作等原因滯留,呈現門口紅燈高高掛,婦女孩童兒村中行,街道村鄰冷清清,老人門口盼兒歸的景像。








七里鄉鋪


那時候大傢伙都比較清苦,像我們七口之家,能買5斤大肉,這個年就已經很有油水了,而且這五斤肉煮成湯過年,一部份做成肉臊子要吃一年呢[大笑]做豆腐是過年很大的一件事,每人家裡子做一篩子豆腐,加上白蘿蔔胡蘿蔔豆芽粉條等,加上那珍貴的肉湯,其香無比的大燴菜是過年最好的禮物了!另外就是炸油餅擀長面白麵饅頭等,都是很奢侈的年飯了……哇,那個香啊,想想都流口水[捂臉]除了吃,放鞭炮是最熱鬧的室外娛樂活動了。零食很少了,花生是稀有物品,鄰居家女兒在縣城工作,正月裡回孃家總會帶來一些,鄰居阿姨就會給我們送來一大把,我們姊妹們就像餓虎撲食一般,一搶而空,還不捨得吃,留著出去炫耀幾天才一點一點吃完……最糟心的事就是過大年哈要去放羊,別人家大部分都是父母去放羊,我是家裡老大女兒,記得有幾次心裡太難過,哭著去放羊了,羊兒估計也沒有過好年[捂臉]那時候和自家的羊兒關係太密切了,就像姊妹們一樣呢[我想靜靜]已經不記得過年與學習有關的事情了,那時候不流行學習啊[流淚]


玉珠玲瓏


69年的,那時候的春節,真的是快樂,一百響的豐收快鞭,買回家後一個一個拆開來,裝在口袋裡,手裡在拿一個點燃的細繩子,一個一個慢慢放,穿的新做的衣服,家家戶戶都在煮肉, 炸油果子,好吃的東西真是美味佳餚,住的基本上都是平房,家家做飯的香味都能聞到,鞭炮聲也是呯呯響亮,基本上都是一個一個放的,穿新衣放鞭炮,吃肉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這就是幸福的一家人。人和人也是無私奉獻的年代,人活的簡單,幸福也很簡單的事。而如今,人與人相處模式都改成了,有錢人的世界,一切向錢看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