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最好吃的蔬菜,明年種上幾畝,保你大豐收

土豆的學名為馬鈴薯,屬於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又是營養十分豐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及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深受人們的喜愛。

我國是傳統的土豆種植大國,總產量位居世界第二,發展潛力巨大。隨著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對於優質土豆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想土豆產量高、質量好,必須為植株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接下來,農學博士就帶大家學習一下土豆的高產栽培管理。

這種最好吃的蔬菜,明年種上幾畝,保你大豐收

一、適宜土豆種植的土壤

土豆特別適合沙壤土質種植,合適的深耕可以使土壤疏鬆,增加透氣性,並能夠提高土壤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進而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狀,為土豆植株根系充分發育和薯塊膨大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土豆的鬚根穿透力較差,土壤足夠疏鬆有利於根系的生長髮育,根系在土壤中發育得越好,植株生長勢就越強,產量也就越高,特別是前期生長較為緩慢的土豆品種。一般土地耕深不少於30釐米,如果土壤墒情不好,還要提前灌溉1次,再進行深耕。

這種最好吃的蔬菜,明年種上幾畝,保你大豐收

二、土豆的高產種植技術

1、薯塊處理

育芽:為了保證苗壯、苗齊、苗勻,我們應該將土豆切成一塊一塊,堆放在通風處。之後,用細沙將其覆蓋,厚度保持在5-10釐米,隨後覆蓋地膜以保溫育芽。在土豆的育芽期間,千萬不要澆水,如果水分過大,容易導致環境過於溼潤,就容易造成種子腐爛,進而形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如果土壤特別乾旱,可以嘗試用漏水的方式,補充適量水分。大約需要2周左右的時間,土豆的胚芽就慢慢長出來。

切塊:根據土豆胚芽生長的實際情況以及種薯的大小而定。切塊大小要適中,一般可以切為3-5塊,每塊保證留有1-2個健壯的胚芽,每個切塊必須控制在15克以上。

曬種:對於切塊的種薯,置於太陽底下晾曬。經過晾曬,可以使土豆表面結痂,方便長期貯藏,以有效避免栽種入土後,形成死梗的爛母期。

浸種:對於晾曬之後的切塊,我們需要放在包裝袋內保存。並向包裝袋中倒入適量微量元素營養液,經過8-12個小時的浸泡,可以加快切塊發芽的速度。在浸泡時間結束之後,需要取出種子晾乾,以備播種之用。

2、適時播種

當10釐米深的土層溫度穩定在10度時,就進入了土豆適宜播種期。小面積可以採用人工播種,大規模種植時,可以採用大壟距機械開溝施肥、點種,溝深在10-15釐米,薯塊保持在地平面或稍下方,要做到種、肥分開,覆土厚度以6釐米為宜。壟距設置為90釐米,株距為20釐米,每畝土地留苗4500-5000株。

這種最好吃的蔬菜,明年種上幾畝,保你大豐收

3、施肥管理

土豆的生物量巨大,追肥宜早不宜晚。在幼苗出齊80%之後,我們就可以進行第1次追肥,每畝地施用碳酸氫銨25公斤左右,在追肥後要及時灌水。植株進入現蕾期後,應該進行培土、澆水。在開花初期,薯塊進入迅速膨大期,我們需要結合除草進行第2次培土、澆水。在土豆植株封壟前,需要培完土,以防止塊莖外露變綠,可以根據植株長勢情況決定第2次追肥,一般條件下,不需要追肥。如果要第2次追肥,可以少量追施尿素,一畝地施用15公斤即可。

4、澆水管理

我們應該根據土豆不同生長期的需水情況,控制每次澆水的用水量。正常情況下,幼苗期植株較小,需水量都不大,只需要保證土壤溼潤即可。在土豆的現蕾期,到達了植株需水高峰期,這個時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以保證生長。我們應該確保充足的水分補給,以促進馬鈴薯塊莖膨大。在馬鈴薯生長中後期,我們就應該停止給水,及時排出田間積水,可以有效避免出現爛薯現象。

這種最好吃的蔬菜,明年種上幾畝,保你大豐收

5、中耕除草

在土豆出苗之前輕耮一遍,可以有效提高地溫併兼有滅草作用。在幼芽頂土的時候,可以進行一次深耕、淺培土。在幼苗出齊後需要及時鏟趟一遍,再趟一犁,可以有效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在土豆發棵期,我們應該鏟二遍趟三遍,多培土,做到壟溝窄、壟頂寬,提墒鬆土,以有效實現多層結薯,利於塊莖的膨大。

6、病蟲害防治

在土豆種植時,我們主要防治晚疫病、蚜蟲、螻蛄等。對於晚疫病的防治,應該在開花前後加強田間檢查,發現中心病株之後,立即拔除,並摘除附近植株上的病葉,就地深埋,並撒上石灰,然後針對病株周圍的植株,利用波爾多液200倍液噴霧封鎖,一般間隔1周噴1次。對於蚜蟲的防治,可以用Bt乳劑進行噴霧防治;螻蛄可以用辛硫磷毒土進行早期防治。

這種最好吃的蔬菜,明年種上幾畝,保你大豐收

7、適時收穫

當土豆植株大部分莖葉枯黃時,塊莖已經與匍匐莖分離,周皮變厚,塊莖幹物質含量達到最大值時進行收穫。

結語:種出又好又大的土豆僅僅是第一步,保存好土豆也很重要。土豆收穫之後,應該及時進行通風散溼,促使土豆表皮變幹,否則就很容易腐爛。在進行貯藏時,首先要對貯藏地進行充分消毒,然後才可以進行堆放。在堆放之前,再次挑選病薯、爛薯,,防止因為個別土豆導致爛窖。收藏好的土豆,才能賣出好價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