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收!揚州慈姑畝產三千多斤!

慈姑,冬季揚州餐桌上常見的時令食物,現在已上市。京杭運河大橋附近,慈姑種植戶範師傅的60畝慈姑地,現已採收近10畝。他說,今年慈姑畝產量可以達到3600斤,但就是價格低,(地頭價)最低只有0.75元一斤。

大豐收!揚州慈姑畝產三千多斤!

大豐產

揚州地產慈姑一畝收三千多斤

立冬後的慈姑,葉子快速發蔫,也正式宣告這種冬季時令食物進入採收期。來自寶應的範師傅,在揚州種植慈姑已10個年頭,“在人民灘村種了9年,今年到這裡來了(京杭運河大橋旁)。”

因為是慈姑採收高峰期,範師傅還請了人幫忙採收。每天早上5點,天剛矇矇亮,他們就下地了,先要將慈姑莖葉收歸到一旁,再用水泵沖刷慈姑田,最後在水面上撿拾慈姑,“一直要忙到天黑才上岸。”

撿拾的慈姑,全部堆放在塑料布上,等候商販前來收購。範師傅說,今年的慈姑產量高,一畝能達到3600斤。

大豐收!揚州慈姑畝產三千多斤!

價格低

慈姑地頭價最低僅0.75元一斤

慈姑畝產量比去年好,範師傅60畝的慈姑,可產21萬多斤。不過,他現在卻有點發愁,“產量高但價格低。”

範師傅已收了近10畝慈姑,所有慈姑都是商販到田頭來收購,“最低的時候只有七毛五一斤,高的也就八毛一斤。”

範師傅表示,如果慈姑地頭價一斤再高兩毛錢他就很滿足了,“去年好的時候一塊三一斤都賣過,最低也賣八九毛一斤。”

採收的慈姑中,以小慈姑最為好賣,價格也好,“一斤小慈姑好的時候能賣兩塊五一斤。”

不過,小慈姑數量較少,範師傅和工人在撿拾慈姑時,就有意把大小分開來裝,“小慈姑如果多了,產量就上不去,也不行。”

對慈姑種植戶而言,慈姑種植是一門苦行當,“栽苗的時候,正是夏季天熱的時候;採收的時候,又是冬季天冷的時候。一冷一熱,躲都躲不開。”

眼下,氣溫不算太低,慈姑採收相對較輕鬆。範師傅說,再過一段時間,特別進入一月份以後,慈姑採收就得在冰水中進行了,“冰層最厚的時候有近兩釐米厚。”

專家說

這樣種慈姑省事又省力還生態

慈姑種植之所以辛苦,除了採收費力且條件艱苦外,慈姑育苗栽苗過程也相當長。裡下河地區農科所專家張永吉建議,種植戶可以採用“慈姑無土輕簡化育苗技術”,既節省勞力,又方便管理,還能生產健壯、無毒的種苗,縮短菜農從事慈姑生產的時間。

張永吉說,在揚州適宜種植的慈姑品種很多,如日本慈姑、滁州慈姑、嘉興慈姑、寶應紫圓等。

“慈姑無土輕簡化育苗技術”,育苗不用傳統的土壤,而是用配製的基質(基質要充分腐熟,且疏鬆透氣,保水保肥效果好,基質使用前要殺菌消毒);慈姑育苗所選用的頂芽,要從大小適中、充分成熟、頂芽較彎曲、無病蟲為害的慈姑球莖上選取,並用清水洗淨後放入飽和漂白粉液中浸泡1小時,取出後沖洗乾淨,晾至表面乾燥後,放到0~5℃的冷庫或冰箱中可保存數月;在慈姑大田栽植前30天,將慈姑頂芽從冷庫或冰箱中取出,開始育苗。

“這項育苗技術,種植戶不再需要在田間取苗,節省了大量取苗時間。”張永吉說,“更重要的是,無土輕簡化育苗能育出健壯、無毒的種苗,從而大量減少慈姑生長過程中農藥用量,生產的慈姑也更加安全。” 記者 向家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