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很火的天涯网,为什么现在几乎销声匿迹了?

于你似曾相识


得益于前瞻分析,敢说真话,小段子。败于移动端没跟上,被封杀厉害,看不到有质量东西,自然就凉了。剿灭原创,剿灭实话的最后结果。


商业模式探讨群总群主


我是11年在天涯写贴,第一个帖子叫一个小女人的算命生涯。都是真实记录。浏览量100多万的时候天涯把帖子封了。我写的时候还没人写算命的话题,后来写算命的帖子的人就多了,天涯弄了打赏的功能,跟算命帖子合作一起赚钱。因为我这帖子就为了记录,也没有打赏,就把我这帖子封了。

封就封吧,可气的是我在其他板块写的其他帖子都扎口。包括中医贴,经济贴,育儿贴,写啥封啥。后来干脆不去天涯了。以前天涯有一些高手在里面,现在再也看不见好帖子了。尤其经济论坛,根本没法看。一点有见解的帖子都没有。

天涯再也不是以前的天涯了,申述根本没用,没人理,找版主不回复,就这样的网站谁还去写贴。


周易紫丁三昧



很多70后、80后从中国网络初期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朋友可能和我的感觉一样,对天涯、西祠这种BBS衰败不胜唏嘘。

我认为天涯最大的问题就是转型的失败,天涯兴盛于互联网时代,衰退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失败,用手机的越来越多,用电脑浏览论坛的越来越少。


曾经天涯也是初代网红和初代爽文的发源地,如果有点印象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当年明月,也可能还记得风靡一时的爽文”小月月“。在2010年前智能手机还没有流行,APP还不像现在这么多,很多朋友回家除了打游戏,就是泡论坛


一转眼10年,时间过的真是快的让人感到恐惧,那么天涯是如何失落的呢?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字不再是主体,图片视频的崛起是必然,天涯过去那种连载式的爽文或者回复已经不适合移动互联网的浏览习惯

论坛是一代人的记忆,论坛和PC时代紧密结合,但是论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脱节的,这个就算天涯这种论坛的大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一种快节奏的时代,很少有朋友再有那种一页页看回帖,看长文的乐趣


所以议案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论坛这种形式的网站,就由多数派变成了少数派。


在这个时代,看文字、看图片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更多的是偏向短文,偏向自媒体、偏向视频音频,论坛这种形势真是过时了。天涯以前的那种论坛长文连载,现在更是缺乏空间,或者说是缺乏展示的空间

而且天涯在从PC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时,只是把内容和格式野蛮移植,并没有按照移动互联网”快消“的特点进行优化和匹配,这让一些老用户通过手机浏览乏力,让新的用户对这种陈旧的形势缺乏兴趣


失去了主流消费者的眼光,没落是必然的,同样没落的还有一系列论坛,比如西祠胡同、猫扑等。相反图文形势的APP崛起(微博等自媒体),要么文字形式的论坛需要转型为适合手机浏览的习惯突破口(如知乎)

所以,天涯的没落说明了,再如日中天的生态,面对时代的变化,如果不转型,还是会被时代淹没。自古不是英雄造时代,真是时代造英雄!


IT老菜鸟


天涯网,其实指天涯社区,也被俗称天涯论坛,在2010年之前,非常火,但遗憾的是,天涯错过了多次起飞的机会,这跟管理团队的思维局限性和格局,有很大关系。

客观的讲,以邢明(天涯网名968)为首的团队,守成有余,但开拓不足,这导致天涯从2011年末开始,每况下愈,目前,也就是维持存在吧。

其实,不止天涯,这样的例子,在论坛这个大领域,非常多。比如:豆瓣、人人网、凯迪社区、19楼、……不争的事实是,论坛已经成为互联网的边缘应用。

笔者曾于2011年初到2013年6月在天涯社区工作。亲眼看到并见证了几次天涯错失机会的良机:

第一次,是微博应用。天涯的鸭博,是紧接新浪微博的产品,一开始流量很大,但天涯管理层没重视,放任不管,鸭博组提交的方案,不是被否,就是通过了,但不支持不落实。错过了。

第二次,天涯旅游,当时天涯一年收入一亿多,旅游就占了二三成,可见潜力之大。但管理层同样放任不管,旅游组提交的方案,不是被否,就是通过了,但不支持不落实。错过了。

第三次,地方政府旅游网站和旅游期刊这个大文旅项目,很多地方政府,有意于天涯合作。但管理层同样放任不管,旅游和地方组提交的方案,不是被否,就是通过了,但不支持不落实。错过了。

第四次,网络文学的兴起,天涯庞大的网络文学作者,顺势做网络文学业务,是多好的选择。但管理层同样放任不管,文学组提交的方案,不是被否,就是通过了,但不支持不落实。错过了。

后三个方案,笔者都参与过,亲眼见证;第一个,是同事间抱怨。

有极资深同事讲,老板其实同时在海南做房地产行业,发展得特别好。天涯其实就是门面,不求赢利,只是一个寄托和兴趣。

这种说法未经证实,但如果这样,也可以理解了。


董江波


现在天涯论坛垃圾的不能在垃圾,没说什么被封号,好好的帖子有一点不符合那啥就扎口。。除了一堆红卫兵爱去,几乎没什么人去了


吾知者不惑


不只是天涯吧,现在所有能发言的塌塌都是红花了得哇,不容毒草露头。要的就是百花独放得哇。


深山穷人


主要是因为人气不在了。

为什么会人气不在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时代不同,网速快了



当年天涯火的时候,全国绝大多数网民上网的带宽不快,绝大多数的消遣都是上论坛侃大山,鲜有看图、看视频、听音乐的,最多也就打个CS。随着移动互联的到来,能够选择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能沉下心写贴子,静下心看贴子,写帖子的人少了。短视频、自媒体,小热文占据了网民的碎片时间,这些比起帖子更直观、更有意思。

二,不赚钱



随着快餐文化的盛行,天涯那套发贴,出名,出书的变现模式玩不转了。纸媒自身难保,谁还去买版权出书?天涯的牛人意兴阑珊,或逐渐引退,转战自媒体市场,内容提供方风光不在,天涯也就沉寂下来。

三,论坛风气没控制好



当年天涯的煮酒论史版块,曾经是号称最大的华人人文BBS,但版块中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大到人身攻击,小到一个争议引起的斗嘴,让一匹写手心灰意冷,最典型的就是″当年明月事件″,类似这样的大V都撤出天涯,转投新浪,流失了灵魂人物的天涯又怎么能保持风光无限呢?


淞南北丁巷


天涯论坛,以前办得火爆,因为敢说真话,敢发表“出轨”类言论,能让网友有一种自由发挥的任性。

如今不一样了。我的经历是,同一篇文章或评论,在头条和微博发布,很快就通过发表出来。而在天涯论坛,审核要一天!今晚上传,要明天中午才发布,或通知“审核未能通过”。这是它的“死穴”!无法改变。

地铁里快速阅读的人群

现在报刊行情为何日落西山,很多报刊搞到关门停办?是网络阅读人多,没人买报刊了!主要是报刊出版期慢,就算是日报、晚报,也要隔24小时出版,其新闻时效性远远比不上网络来得快!网络阅读可以一天更新几十次!而报纸无法做到一天出两期!

天涯论坛比起纸质报刊,当然效率快。但比起今天众多的新闻综合网站,它的速度和效率明显滞后!上网阅读的都是青年人居多,青年人最讲时效性,一个网站操作慢吞吞,如何适应广大青年的需求?


等地铁看手机阅读的人群

去年我在天涯论坛发布两篇评论,最快一篇审核用了五小时!另一篇等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十点打开才看到“审核未能通过”的通知。

是不是天涯的工作人员不够用?节省工资裁员很多?所以造成审核慢吞吞?这个有待了解。但我没兴趣也没必要去了解。

一个网站,说一千道一万,最关键一条就是紧紧贴近读者网友,能适应广发读者网友的实际需求!谁做到了,那么这家网站的人气肯定旺旺!

天涯论坛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网络形势发展了!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应用中草药治疗癌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多么久远啊。

我是06年开始上天涯潜水的。

可以说,天涯给了我想要的一切八卦,高质量的八卦。各种奇奇怪怪的八卦。

比如易水寒抨击计.划.生.育政策的主题帖子《大国空巢》。他一直在狂呼,中国即将未富先老、大国空巢啦!多少人疯子一样去骂他!各种不堪入目的辱骂!

比如讲白银.连环.杀手和朱.令铊中.毒案,还有悬疑的南.大案;

比如讲全国首批禁止出口展览的文物;

比如讲各种古董首饰比如点翠的帖子;

怎么能少了那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呢?

当然还有各种路人来爆料明星八卦,很多被坐实。

后来怎么就不去了呢?

主要是帖子的显而易见的质量下降,水军太多,各种低幼人员的加入,各种话题的没营养。

果断遗弃之!



云是鹤家乡680


天涯网是80后这一代人的记忆,PC时代最火的论坛,没有之一 ,那时候的天涯牛人辈出,敢说讨论特别敏感的话题,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很多热门事件从天涯上开始发酵的,网红这个词也是从天涯上创建的,很多小说都是从天涯上火起来的,有很多经济学牛人的分析,至今来看仍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只是后来被和谐了,现在的天涯已经没落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造就了网红火起来也快,凉起来也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