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交叉跳跃的叙事线、虚实结合的剧情结构以及令人咋舌的长镜头,这些电影制作的技法都让《路边野餐》摒弃了商业电影的影子,一些人认为这些都是无意义的炫技,而另一些人则赞叹这些技法背后的诗意以及禅意。

在叙事的过程中,导演毕赣穿插朗诵他曾发表的诗集,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极具个人意识的电影,而所有的诗都蕴藏着某种佛学思想。在影片的开头,他便引用《金刚经》的原文来当作题铭。若未能将导演所表达的禅意与叙事的画面相结合,我想便很难体会到这部电影所蕴藏的情感。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在故事中,导演讲述了一个负罪之人出狱之后所遭受的心理煎熬,在彼岸的烦恼中,他惶惶不可终日,直到他前往了荡麦这一虚空之地,开始寻得解脱。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活人才会生病,生命的智慧在于如何面对烦恼

故事的主角陈升与一名老医生经营着一家诊所,而医生这一角色每天面对的都是世间人的病痛,就连医生自己也不能幸免。影片开头,老医生问起陈升为何那么久不生病,现在怎么开始咳了呢?陈升的回答:“只有活人才会生病。”这句话虽然简单,但藏有深意,即

只有活人才能患上疾病,才能感知痛苦,而死人在免去这些烦恼的同时,也失去了感知一切的生命。

这一故事线发生在他出狱之后,在入狱前,陈升一直跟着一位社会上的大哥,过着刀口上添血的生活,那时的他从未珍惜过别人的生命,也未在意过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在大哥的儿子遭受仇家的毒手之后,选择为其报仇,最终入狱。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一种是为大义而牺牲的伟人,而另一种则是从未认知到活着与死亡之间区别的莽夫,而后者在生命的特征上是活人,但他们感知不到真正的痛苦以及痛苦所带来的代价,所以他们轻视生命的意义。具体来说,他们厌恶烦恼,所以他们选择用一种极为原始且孤注一掷的方法,用暴力将带来烦恼的物质给抹杀,无论这一物质是有生命的活物还是无生命的死物。他们认为这样便能去除自身于世间的烦恼,但万事皆有因果,一个烦恼的消亡却总能成为另一个烦恼的缘起,烦恼一直在变,也一直会有。

陈升在入狱前未能认识到这一点,他在烦恼面前展现了与死人一般的无畏,他没有自我意义上的病痛,而这也让他失去了应对烦恼的智慧,所以他遭受了现实世界的惩罚。在入狱9年的过程中,他失去了母亲,也失去了妻子。未尽到对长辈的孝心,也未尽到对妻子的责任,这些痛苦让他真切地触摸到了烦恼,他开始摸索生死之间的含义。忏悔是对烦恼敬畏的开始,而一旦将烦恼融入生命的情感之中,智慧则会随之而来。我想,这便是“烦恼即菩提”在某一层次上的注解。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执念捆绑了记忆与时空,恐惧便如影随形

在摆正对待烦恼的态度之后,人们便会内生出智慧,但这种智慧并不完备,因为它很容易会陷入一个误区,那便是执念。事实上,《路边野餐》的镜头大部分的时候都对准着有执念的人。

陈升,他的执念在于他对过去所犯罪恶的悔恨;

陈升的兄弟老歪,他的执念在于为何母亲将房子留给了哥哥而不是他;

陈升的大哥花和尚,他的执念在于他放不下对死去儿子的亏欠;

而老医生的执念在于她接受不了儿子死去的事实。

......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可以说,执念如同幽灵一般,附着在这些烦恼之人身上。尽管他们已经认识到了烦恼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在内心以及生命情感上仍然放不下去除烦恼的野心。他们固执地与烦恼展开搏斗,在无形之中,他们为各自演化出了一个心魔。电影中,导演曾三次提到野人,一方面这一设定划定了叙事的时间线,而另一方面,野人本身的含义在我看来便是每一个心怀执念之人的心魔。

为了帮助陈升认知并消除执念所带来的心魔,导演安排其前往了一个名为荡麦的地方,而这是一个与外界相平行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时空跟随着记忆一同被打乱,他遇到了已经死去的妻子,他看到了长大成人的侄子卫卫,镜头甚至捕捉到了那个在广播中声称看到野人的肇事司机。实际上哪里有什么野人,广播中所发生的离奇交通事故根本不是因为野人,而是由于司机的酒驾,野人只不过是他在害死车上的青年后所产生的心魔。

执念捆绑了产生执念之人的记忆以及时空,它张牙舞爪地拷问着烦恼之人所犯下的罪过。

但荡麦是一个虚空之地,像陈升的这样受刑之人也能够感受到佛性的仁慈,所有的亏欠以及所有的惶恐在于记忆中的人进行交流、触碰之后,便遁入了轮回,它给了所有人一个放下那如影随形之恐惧的机会。烦恼即菩提,自渡便成佛。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放下自己,才能到底彼岸的解脱

《金刚经》全文几乎没有出现空字,但通篇讲的都是空的智慧。而影片开头所引用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便是对“空”进行解释的一个注脚。荡麦这个抹去时空概念的地域,便是将过去、现在、未来这三种心汇集在一起,如梦如幻地闯入了男主陈升的生命情感之中。

这腾空的竹篮尽管装满了爱,但一切皆是虚妄。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从此岸来是勇气,但终究还是要到彼岸去。按佛经所讲之意,烦恼是此岸,菩提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陈升已经站在了此岸的渡口,在那汇集一切的时空中,他用所有的生命的情感感知到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将要碰到的所有烦恼,他正在经历一种由此及彼的修行,而这种修行是一种体验痛苦但又摆脱痛苦的过程。这是一场无休无止的轮回,但在这种轮回之中,习得大乘智慧的人将获得解脱。

这便是空的意义,烦恼无处不在,它们沿着时空不断变化,我们每个人都要与烦恼同行,而我们要做的第一步便是从时空的概念中跳脱出来,来俯视我们所要面对的烦恼,我们便能看到烦恼的无常,自然也能接受烦恼的无常。但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将这种跳脱之外的空也给空掉,这第二种空是为了防止自己与尘世所隔绝,因为烦恼从尘世中来,智慧自然也从尘世中来,隔绝烦恼便是隔绝智慧。我想,空与空的智慧,便是如何出世以及如何入世的智慧。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随着列车倒退的时间

陈升进入了荡麦之后,得到了全面审视烦恼的机会,在虚幻的时空中,他完成了第一步空,但影片并没有就此结尾,他仍将乘坐列出,从这一时空中离去,而这便是他将要完成的第二步空,他需要再一次步入尘世,只不过那时的他所看到的尘世以及尘世间的烦恼将摆脱野人的阴影。

而这种抛弃过去、现在、未来之心的平常之心将给陈升带来真正的解脱,这种解脱既从烦恼中来,又到烦恼中去,互为因果轮回。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我想,对于《路边野餐》的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技术层面的探讨,尽管这部电影的技法相当大胆和新颖,但最终的落脚点终将是这部电影到底体现了何种意境和情感。

《路边野餐》:从此岸到彼岸,这位负罪之人在虚空中寻求解脱

因此,我不愿将这部电影归为文艺或悬疑的类别,因为这部电影所布施的禅意足以让观众震撼,以至于对故事本身保持一种对待寓言般的虔诚。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这点私心可能也是一种执念吧。

(对于佛的解读多是自己的感悟,如有不妥,可加以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