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到底是施耐庵写的还是罗贯中写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看了你的提问想起写水浒的施耐庵,听说是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时候救下的施恩的子孙,也想起了撰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他的三国演义名垂青史。


过两天1963


从接触《水浒传》开始,一直认为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施耐庵。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反而越来越扑所迷离了。


如今很多人说,《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并且这种说法越来越合情理。因为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罗贯中曾在后期,帮助施耐庵整理《水浒传》的稿子。

而且,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许多人物的描写,与《水浒传》里的人物描写相似度非常高。比如张飞与李逵,关羽与关胜,诸葛亮与吴用等,

也有人说,有存在以前的版本上面著名的就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箸的。

个人认为这些说法,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能说明是两人合箸的,这样的确凿的证据已经难以找到了。


那又何必去在意,去怀疑是谁做的呢?还是想按照以前接受最早的认知,作者是施耐庵。其实,施耐庵也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我更多的还是想细读书里的情节。


路遥lgy


这几天我正在看央视版的《水浒传》,字幕的上原著写的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以前看的时候还真没在意原著到底是谁,只是从课本里面学到的原著是施耐庵,所以映像一直就是施耐庵的《水浒传》。

我后来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水浒传》在后世的传本中确实有施耐庵和罗贯中都存在的情况,只不过提到的施耐庵版本的《水浒传》多一些,而罗贯中的主要著作是《三国演义》。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那么《水浒传》到底是出于谁之手呢?据史料记载,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徒关系,而且《水浒传》前期并不是这本小说的名字,而是《江湖豪客传》,在施耐庵写《水浒传》的时候,他的学生给予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特别是小说名称首先是罗贯中提出来用《水浒传》的。

史料是这么记载的,施耐庵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他只做了两年的官,最后辞官回到老家,一边教书,一边写小说,而且小说的名称起初叫做《江湖豪客传》。书写完以后,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有点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所以这也是罗贯中与《水浒传》的一段渊源,那么为什么流传在后世中的《水浒传》作者中有出现过罗贯中的名字呢?这个或许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水浒传》这部小说有一定的历史来源,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其中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生于元末明初施耐庵将所有的内容整理出来后形成了小说的题材,罗贯中做了协助参与其中加以润色及编排。

从早期刊本的署名上看,明朝万历二十二年福建建阳余象斗双峰堂刊本《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题罗贯中编集,明万历四十二年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与之相近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年前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署名是“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然而从其他文献中的记载看,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曾经说过:“《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所以将罗贯中列于《水浒传》的作者之中也不为过。

而且《水浒传》面世后,对明末和清末的农民运动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很多农民起义效仿了《水浒传》中的部分人名或诨号,甚至打着《水浒传》的旗号也屡见不鲜。从而造成了《水浒传》这本小说在历史流传路上路途坎坷,曾几度被列为“禁书”的范围。然而,因为官方禁止印刷,后世流传的很多版本都是手抄版,或者说民间对于作者的流传存在错误也有可能,当然这只是小编个人的猜测。

对于《水浒传》的作者你有哪些见闻呢?说说你的经历!

文|原创、图|网络,欢迎点评和转发!


吾天


像这样的问题和疑问,可说太多了,实非《水浒传》而独有。也有人说《西游记》也非吴承恩所作,《红楼梦》也非曹雪芹所作。甚至也能说《三国演义》乃施耐庵所作,《水浒传》乃罗贯中之作。

静心而论,既然能署名已久,当自有考证和由来的道理。至于说到底是谁之作,谁也难以说得十二分的清楚。历史上很多事件的来龙去脉,事实真象,让现在的来说,不见文字依据,可说多为虚猜妄议,各任其说,各从其道,而实无正确答案。

就像今曰的这个提问,实乃不具备实在意义,师徒二人寥无所争,一人一部名著,两全其美。即是《水浒传》在成书过程,罗贯中给与了一定帮助,修改,增删,润色等等,皆在情理。如果要问,到底是谁所写,在没有确实文字记载的前提下,不应轻言否定施耐庵的著作权!


净心修道


《水浒传》原著施耐庵

现有印刷版本上都是这么写的。

但存在几个版本说法:

1,罗著,施耐庵的谐盲"是仍俺",反过来读"俺乃是"。

因为当时《水浒》为禁书,鼓动百姓造反,借了施耐庵的名头,其实是乃俺罗贯中写的。

2,施著,施耐庵曾做过张士诚的幕僚,兵败后,施耐庵隐居兴化。征求好友顾逖意见,专心著成《江湖豪客传》,也就是今天的《水浒》。

3罗施共著。据考证,罗贯中大施耐庵二三十岁,是师徒关系。二人共同收集资料,罗贯中掺入诗词,施耐庵编写校对,共著而成。

最终谈下我的观点倾向:

《水浒》是施耐庵写的,他是原著。但罗贯中也功不可没,为之收集提供了资料和诗词。

说来道去,《水浒传》的成书都绕不过施罗两师徒,他们浑为一体,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的思想观点是一致的……

为后人留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梁山好汉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流传千古……


用户苹果圣人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目前没有定论,但可以从《水浒传》的诸多版本中看出一些端倪。

现在市面上发行的主要有三个版本,第一个是70回版,这个也叫腰斩版,是金圣叹解读版,可以把它忽略,因为不论是施著还是罗著,都不可能只有七十回。

第二个100回版,梁山被招安后奉旨征辽,紧接着打方腊,没有王庆、田虎那段。

第三个120回版,也是市面上主流的通行本,与100回版区别是加入了王庆和田虎,其它都一样。但是加入这20回与前后的写作风格有很大变化,最明显的是开篇诗词没有了,而且加入燕青遇故友许贯中,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罗贯中。

所以,得出结论是100回版是施耐庵的原笔原著,罗贯中觉得100回版不够丰满,又补了20回,顺便把自己写进小说。



小睿史话


有两种说法,即施耐庵作,施耐庵和罗贯中合作。

这是历史学家管的,作为文学爱好者就不必过分追究了。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中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发展壮大和接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艺术地反映了从宋江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80小剧场


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篡修的。





浪子林杨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这是很多学者一直在探讨的学术话题,本人从小喜欢水浒传,也对这问题做过研究,我觉得水浒传作者就是施耐庵一个人,但是施耐庵的版本没有征讨田虎王庆的段落,田虎王庆一节有可能是他的门人学生罗贯中添加到书中的,很多水浒迷对田虎王庆这部分是比较排斥的,因为这一部分和前后文都衔接的很差,人物武艺层次乱,这一点倒是和三国演义有些类似,其次,这个段落的人物到了后面征讨方腊是时候,全部消失了,所有投降的高手武将一个也没有再次出场,明容与堂版本的水浒传中宋江遇到九天玄女的时候,曾经有段偈语“北幽南至睦,两处建奇功”这充分说明作者安排水浒结局的时候,只设定了征讨辽国和征讨方腊两个战役,田虎王庆的段落是不存在的,所以很多读者认为这个段落就是后世人托名伪作,具体是不是罗贯中,也未可知,研究水浒传的时候一般都会把这一部分排除在外。。。

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算是个南方人,他对北方的地理条件缺乏了解,可以说是个路盲,因此,书中出现了很多路线位置的错误,比如林冲风雪山神庙一段,众所周知,沧州地处平原,方圆数百里都没有山,既然无山,又何来山神庙呢?再比如鲁智深从山西五台山去河南开封,居然绕路走到了山东青州,这显然是不对的,征讨辽国的时候,文中出现的雄州,文安等地,都是以山区作战的形式描述的,实际上这两个地方也是平原,这和前文出现的问题非常相似,说明征辽国和前面的内容出自一个作者之手,到了征讨方腊时候,相对而言这种地理位置的错误基本就没有了,因为施耐庵是南方人,他对江南的地理条件比较了解,所以不会出现错误,这也能说明征讨方腊的段落和前文也是出自一人之手。。

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他距离山东,陕西,河南,河北都不是太远,参照他三国演义中对各地区地理位置的了解,这个人绝对不是路盲,甚至对中国各地区位置的了解十分清晰,最起码不会写出山西到河南绕路山东的失误来,所以说,水浒传的作者绝对不会是罗贯中。。。

民国时期出现的《兴化县续志》中明代王道生所写的《施耐庵墓志铭》一文,文中写到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门人”即门下徒弟,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而且参与过《水浒传》创作,为施耐庵校对文字。

因而学术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水浒传》其实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著的,前七十回是施耐庵写的,而后三十回是罗贯中续的。(《水浒传》至今的流传版本很多,本文指的是现发现最早的明代容与堂版。)

本人认为,这两个说法也是后人猜测所写出来的,应该和实际情况不符,参与校对的说法如果存在,那就如我前面说的地理位置错误就不应该存在了,而续写后三十回的说法,多是因为金圣叹的缘故,按照笔风来看,百回本的后三十回应该和前面的内容是一个人的手笔,人物形象相对吻合,内容衔接也合情合理。所以本人认为,水浒传作者就是施耐庵一个人,当然,我所指的是百回本,田虎王庆的段落,就不去看他了!!!


青青子衿83182168


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出自明代淮安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王道生说:“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

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队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在者为尤多。”胡应麟在谈起《水浒传》创作,缘起时说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变。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有人说罗本亦就是罗贯中。

尽管由于历史资料较少,但从施耐庵长罗贯中二三十岁,且都在元末明初,又由于苏北白驹场盐民张士诚起义,作为同乡的施耐庵曾经参加了张士诚起义,罗贯中“有志图王者”,也先后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但谏阻张士诚称王、招安等不成而出走。

罗贯中来投奔施耐庵,此时施耐庵正在写《水浒传》罗贯中就在此帮誊写书稿。闲暇时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元曲及市集说书一人的三国故事,写自己的《三国志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成书后,准备出版却遭到大明出版部门的禁止出版发行。那时候大明刚刚打下江山多么需要社会稳定,防止造反,《水浒传》里尽是宣扬反朝廷,江湖好汉打家劫舍。大明政府能让此书出版吗?后来罗贯中汲取了《水浒传》的教训,在写《三国志演义》时就特别倾向刘备,因为刘备是汉朝的化身,那朱元璋就是高举“驱除鞑辱,恢复汉人统治”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能不高兴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吗?这样《三国演义》就顺利发表了。这是施耐庵已经去世了,罗贯中保留了《水浒传》的手稿,他知道当朝喜欢文人写什么样的作品,他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投其所好,对《水浒传》进行修改。据《录鬼簿续编》介绍,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可见《水浒传》中诗词的掺入多为罗贯中所为,作为纂修者罗贯中又对《水浒传》进行了修改,这样与《三国演义》有部分情节相似也是正常现象。

所以说《水浒传》的后四十集为罗贯中所写有一定的根据。这样来看《水浒传》应当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和写最为符合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