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有一部黑帮电影不热血,挺冷静。

88年拍的,导演王家卫,

张曼玉在这部电影里演技开了窍,

歌神张学友也凭它拿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它就是《旺角卡门》。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1

单看人物介绍,

很像“黑道大佬和天真小表妹的爱情故事”。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但其实主线充满上个世纪香港电影的特色——

黑道兄弟情。

刘德华饰演的落魄大佬阿华,张学友饰演的小弟乌蝇,

他们之间有难同当的情谊是一代人心中的白月光。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电影里无处不在的江湖义气充满年代痕迹,

要想看懂,就要先明白当时香港的社会背景:

80年代香港转型,经济腾飞,人人都做着暴富梦,

但与此同时,黑社会仍是香港的一颗毒瘤。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91年上映的《跛豪》,描述了一个黑帮大佬的时代

74年港警成立廉政公署,大力侦察黑社会犯罪。

黑帮的活动空间缩小,他们拿起公文包,做起生意。

影视娱乐行业的暴利,诱使他们渗入。

这段时期出现了不少美化黑帮的作品,

但现实是,黑帮参与经营的同时,带来了大量勒索、控制行为。

以至于92年忍无可忍的香港演艺界组织了一场抗议“暴力”的游行。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旺角卡门》拍摄的时机正是地下势力染指演艺界不久,

“黑社会元素”受欢迎的现象刚冒头。

王家卫看到了这种刻意美化背后的黑暗。

2

电影里,阿华和阿娥的爱情篇幅并不长,但很美。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黑帮混混,温柔贤惠的小岛姑娘。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流浪惯的游子也有厌倦的一天,

热乎乎的饭菜和巧笑倩兮的爱人谁不向往呢?

当阿华厌倦了打打杀杀,去小岛找阿娥,恳求她留下。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伴随音乐响起,

露出笑容的不止两位主人公,还有荧幕前的我们。

爱情这个主题永远让人心怀期望。

3

值得一提的是张学友饰演的乌蝇。

很多人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值得阿华为他屡次涉险。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但不要忘记一点:

电影要讲故事,人物间的冲突是核心。

用单纯的好与坏定义角色,是偷懒。

好的故事从不吝啬笔墨挖掘人物深度。

当乌蝇拿着枪,报复欺辱他和阿华的大佬,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这一刻,我们看到了二人真正的羁绊——

阿华理解乌蝇的执拗,在乌蝇身上看到了曾今的自己,处处维护;

乌蝇羡慕阿华的强大,既被阿华庇护着,也追赶着阿华。

所以乌蝇处处惹事,但阿华不曾抛弃他。

临至结尾,

乌蝇对阿华喊出:

“我宁愿做一日英雄,也不愿做一世乌蝇!”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不可否认,即使讨厌这个角色,也会在此刻动容。

4

这部电影是王家卫的处女作,但镜头语言已极具特色:

阿华拿着刀,孤身一人冲进敌人的老巢给兄弟复仇。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摇晃的镜头配合抽帧手法,充满孤胆英雄的豪情。

冷蓝色调贯穿全片:

是月光下阿华和阿娥目光交接的暧昧与心动;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也是黑帮世界危机四伏的暗示。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5

电影的结尾,

乌蝇接下帮派任务,去杀警方的污点证人。

只打中了一枪,就被警察围攻死去,

阿华看到倒下的乌蝇,掏出枪,补杀,也被警察当场击毙。

没人知道小岛上的阿娥会等阿华回来,还是嫁给医生。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不同于其他黑帮电影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王家卫更现实——

两位主角横尸街头,死不瞑目,电影戛然而止。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这种镜头语言的克制打破了前期虚构的“英雄身份”,

阿华和乌蝇死得卑微、干脆利落。

王家卫借此点出了”黑帮兄弟梦“背后的残酷——

抛开大哥和小弟的标签,

阿华和乌蝇都是被生活逼到走投无路的年轻人;

而所谓的黑帮世界就是靠压榨这些鲜活的生命,

搭出了一个纸醉金迷的假象。

活在历史书里的黑帮,王家卫拍得明明白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