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诸葛瞻父子以逸待劳为何不抵远途跋涉的邓艾残兵?

独处空间


邓艾带的可不是残兵,而是魏军的精锐野战军,而且正史里诸葛瞻的兵比邓艾少,结果战败了,《三国演义》里自然也不可能让他打胜。

在《三国演义》里,邓艾率三万大军绕道阴平小路,每走百余里,就留三千兵下寨作为接应,到江油城下时还有两千人马,乘虚夺取了江油城。但是邓艾并没有只用两千人继续攻击,而是将屯驻在阴平小路上的各路军马都召集到江油,然后才进攻涪城。

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平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

邓艾在阴平小路上没有经历过战斗,所以即使在路上有所损失,也不会太大,到江油城集中时,还有三万大军。

在书里,刘禅拨了成都兵马七万给诸葛瞻,让他去迎敌。按照书里的兵力对比,是诸葛瞻的兵力多于邓艾。但是在正史里,却是邓艾比诸葛瞻兵多。

正史里邓艾除了本部三万多人外,在抵达江油以后钟会派部将田章率军绕路增援邓艾,所以邓艾的部队超过了三万。

而诸葛瞻所部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蜀汉投降时全国总兵力不过十万二千,姜维统帅的蜀军野战部队主力在汇聚了廖化、张翼、董厥等援兵以后不过四五万人看,蜀军在成都的兵力不会太多,诸葛瞻的兵力肯定也少于邓艾。

而且邓艾的部队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而蜀军的主力部队都在姜维部下,成都守军战斗力堪忧。所以虽然诸葛瞻没有即使占据险要,阻挡魏军前进之路有所失策,但是他的部队兵力和战斗力远不如魏军,这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正史里诸葛瞻失败了,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也不可能写成诸葛瞻把邓艾砍了,所以最后他也只能兵败。


不沉的经远


既然说到《三国演义》,那就只能以三国演义为背景来分析问题了。

邓艾能够战胜诸葛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其不意,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原因。先来看一下,邓艾是如何打败诸葛瞻的?



在三国演义中,邓艾与钟会都被姜维阻在剑阁时,邓艾曾向钟会建议由他从阴平进军,但是钟会却不以为然,认为邓艾走阴平只能是死路一条,但是邓艾却坚持。

邓艾是先让他的儿子邓忠引五千精兵作为工兵,不穿甲胄,拿着斧头凿子等器具,凿山开路,遇河搭桥,邓艾本人自率精兵三万,带着干粮绳索出发,每行军一百多里,就留下三千士兵安营扎寨。



邓艾行军二十多天后,已扎下数个兵寨,到达摩天岭时,邓艾手下只有二千士兵了,突然前面没有路了,只有险崖峭壁,邓艾率领部分士兵以毡子裹着身体从险崖上滚下去,邓艾身先士卒第一个滚下去,没有毡子的士兵用绳索绑住,依次鱼贯而下。

到了山下后,邓艾清点士兵还有二千人,稍作休息,但准备继续前时,这时士兵们在路边发现一块石碑,上面还有字,内容是:“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落款是:丞相诸葛武侯题。邓艾大惊,盛赞诸葛亮是神人也。



邓艾继续前进,前面是一个大空寨,再往前走就是江油城了,于是邓艾率军突袭江油城,江油守将马邈毫无防备,军备松弛,邓艾军一到,马邈就投降了,毫无抵抗,邓艾轻松占领江油城。

然后邓艾不作休息继续前进,兵发涪城,涪城蜀军也是毫无防备,全部投降邓艾,邓艾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两城,直逼成都。



江油守将马邈还向邓艾献上地图一本,上面标明了涪城到成都三百六十里的山川道路,邓艾大喜,马上安排士兵攻占绵竹。而蜀汉朝廷也正好派出诸葛瞻领兵七万去抵抗邓艾军队,双方在绵竹相遇,于是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邓艾以师纂、邓忠为前锋,率军出击,而诸葛瞻首战是用木质雕刻出自已父亲诸葛亮的木像坐于四轮车上,然后打着诸葛武候的旗号,师纂、邓忠看到四轮车上坐着一人,都以为是诸葛亮借尸还魂出来,吓着大败,没怎么打就败了二场。



后来邓艾亲自出马,并探知蜀军主帅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然后邓艾以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作为伏兵,自已率军引诱诸葛瞻进入伏击圈,诸葛瞻果然中计,蜀兵大败,退入绵竹城,被魏军围城。

诸葛瞻所在的绵竹城被魏军团团围住,又没有援军,于是诸葛瞻亲自率军想杀退魏军,结果被邓艾大败,于是诸葛瞻自杀以谢国家,其子诸葛尚见父亲自杀,也冲入敌阵战死,诸葛瞻与诸葛尚父子一死,蜀军溃败,邓艾占领绵竹,绵竹一丢,邓艾通往成都的门户大开,最终直接导致刘禅的投降。



诸葛瞻父子之所以不敌邓艾军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邓艾出其不意。邓艾从阴平偷渡时没人会想到,连钟会都不看好,江油城、涪城不战而降,邓艾很容易就占领这两座城池,就有了立足点,军队人员物资都得到了补充,为后面的绵竹决战创造了胜利条件。



2、诸葛瞻指挥不当。诸葛瞻身为蜀军主帅,不顾个人安危冲击魏军,勇气可嘉,但同时让自已身处险境,主帅一死,其他蜀军毫无斗志,全军溃败。这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诸葛瞻能力不行 ,与赵括一样是纸上谈兵,最终才会失败。

3、蜀军军心不稳定。敌军已经进入蜀汉首都附近,对蜀汉造成的震憾是相当大的,前有钟会大军在剑阁对峙,后有邓艾奇兵在绵竹决战,整个蜀汉朝廷从皇帝到士兵都已是人心惶惶,军心不稳定,所以邓艾就很轻松的击败了诸葛瞻。



4、蜀军善于山地战,魏军擅长野外战。这是由于蜀汉地形决定的,蜀汉大部分国土是山地,蜀军经常在山中行军训练,善于山地决战,但是魏军就不同了,魏军擅长在平原空旷处决战,绵竹已是平原,这个时候魏军的特长就发挥出来。再加上蜀汉的精税都在姜维那里抵抗钟会,诸葛瞻手下都是些老弱病残,无法对魏军构成威胁。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邓艾只能算兵少,不能算得上是残兵!事实上绵竹关之战,邓艾所投入的恰恰是自己最精锐的部队。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邓艾带领的是残兵败将,很大程度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邓艾率领所部三万官兵秘密走阴平小路,跨越山路700里,抵达成都城下时仅剩官兵2000余人,因此也长期给人一个错觉,以为邓艾的三万大军如同红军长征一样,大部分官兵已经在行进当中折损,但事实上邓艾的主力仍然尚存,至少在真实的历史上,由于邓艾要打通一条前所未有的通路,因此行进途中一直不断开山修路,以为后期主力部队进军成都做好铺垫,因此邓艾的大军在行进途中不断留下军队驻守和修路,穿过山路抵达江油城下时,邓艾虽然只剩下数千官兵,但他的本部主力兵马仍然在后面的山路上随时准备进军,甚至在邓艾抵达江油的时候,正在与剑阁与姜维相持的钟会,也分兵顺阴平小路向江油方向进发。



所以绵竹关之战爆发前,迎战诸葛瞻的邓艾军队也许数量不多,但在他的背后还有着强大的预备队,而阻击邓艾的诸葛瞻,在蜀汉军队主力被拖在剑阁的情况下,已经没有了后备人员。

在绵竹关之战中,双方究竟谁占据优势,史书中并没有给予明确的交代,但结合蜀汉后期并不充裕的军事力量,以及姜维正率领主力五万步骑在前线阻挡钟会的大军,诸葛瞻的手中能利用的军事力量恐怕相当有限,虽然以逸待劳但缺乏后备的军事力量却难以承受持久性作战,而对面的邓艾虽然经历了数百里的山路行军,但所剩余的先锋部队皆为万军之中所历练出来的精锐,且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又有后备兵团随时跟上,在综合对比之下,绵竹关之战恐怕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呈现了胜负局面,诸葛瞻的失败,是败在了综合实力的大方向上。



诸葛瞻在这一战中备受诟病的部分,莫过于没有选择快速行军抢在邓艾进入平原之前守卫险要地段,避免放邓艾的先锋部队进入成都平原,由于诸葛瞻将绵竹关保卫战演变成了绵竹关野战,最终葬送了成都为数不多的可用军队,对于这个举措的失败,可以归咎于诸葛瞻关键时刻的犹豫,也可以归咎于邓艾军队的偷袭太过于突然,在没有搞清邓艾究竟有多少军队的情况下,诸葛瞻不敢贸然前进以至于错失良机,但归根结底也离不开那两个重要的因素:对手战略的成功和实力上的根本差距,在曹魏综合实力压倒蜀汉集团的情况下,主动权始终在曹魏集团的手中,诸葛瞻败的并不冤枉!


辽宁资深球迷



在《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 邓士载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可知诸葛瞻在与邓艾相抗衡时确实战败。但是这样的结局又让人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因为毕竟诸葛瞻所率领的军队精力充沛,并不像邓艾的军队那样经历了艰苦跋涉,精疲力尽。况且诸葛瞻的军队经历了长时间的休整,应当处于全盛时期。但又为何会败给邓艾所率的残兵之师呢?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诸葛瞻父子的领兵经验不足导致战败。

根据《三国演义毛宗岗批评本》第一百一十八回可知,诸葛瞻与诸葛尚父子是在邓艾率兵偷渡阴平攻打蜀地内部时才被后主刘禅拉出来应战的。但此时诸葛瞻并没有经过足够的历练,行军打仗的能力并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足以比肩其父。相反,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没有带上诸葛瞻,使诸葛瞻并未学到父亲的用兵之策。而诸葛亮的早逝更导致诸葛瞻无法继承诸葛亮的衣钵。面临邓艾这样军事能力高超的强敌,诸葛瞻的失败也不足为奇。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并非其子诸葛瞻,而是姜维。但是姜维作为诸葛亮的衣钵的继承者,在与邓艾的洮水之战、段谷之战等多场战争中皆以败北告终。可见邓艾的军事实力是远在姜维之上的。而诸葛瞻与姜维相比就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又怎么会敌得过比姜维实力还强的邓艾呢?由此可见,邓艾与诸葛瞻父子之战,诸葛瞻必败无疑。


第二,诸葛瞻盲目自信不听劝告导致战败。据《三国志》记载:

留蜀子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未近,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崇至于流涕。

由此可看出当时诸葛瞻并没有听从黄崇的建议,盲目进攻,正中了邓艾的计谋,导致其战败。黄崇乃蜀汉大将黄权之子,其自身在蜀国也是有名有姓的尚书郎。但是他对这场战争的局势的正确分析与判断却没能得到诸葛瞻的认可,其中的一大因素不正是因为诸葛瞻的盲目自信吗?若诸葛瞻肯听从黄崇的建议,那么蜀汉的历史就会因此而‘改写也未可知。


除此之外,蜀汉自身的腐败也间接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在《三国演义》中,身为江油城守将的马邈在听闻东川己失后,虽有所准备,但也仅仅是提防大路。又仗着有姜维把控剑阁关,对军情不以为意。当邓艾攻至城下时,马邈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投降,显然是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蜀国在此时军队中已是人才尽失,军心涣散。再加上后主刘禅的无所作为甚至听信宠臣,导致此时的蜀国早已经是空有其表。在这样的条件下,诸葛瞻所带领的军队势力不低邓艾之军也是理所当然。


第三,邓艾的背水一战拉导致了诸葛瞻的战败。

《三国演义》中邓艾之所以选择偷渡阴平、跨过摩天岭这样困难的道路,也是实在是被逼无奈。同在曹营的大将钟会与邓艾不和由来已久。钟会更说邓艾"今日观之,乃庸才尔。"因此邓艾此次与诸葛瞻的战争实在是关乎重大,是背水一战。《三国志·魏书·王贯丘诸葛邓钟传》所言,当邓艾领兵渡阴平,过摩天岭时,因为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足可见邓艾对此次战胜的期望之大。


但又有人说,毕竟邓艾所率领的仅有三万之兵,更何况等邓艾渡过摩天岭之后,差不多只剩三千人。而诸葛瞻父子带领的却是七万军队。如此悬殊的差距,怎么看邓艾的胜算都不大。这实际上更体现了邓艾的背水一战。以三千之兵胜七万之军,况且当时诸葛瞻所带领的军队是"成都兵",成都位于蜀国都城,平原广阔,沃野千里,在这里长时间驻扎的军队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血性与战斗力,又怎么能与邓艾所率领的经历过一路的艰苦磨炼的三千精兵相抗衡呢?如此悬殊的差距,使得这场的胜利果实最终奔向邓艾。

诸葛瞻之弱与邓艾之强皆是此次诸葛瞻父子以逸待劳却不敌邓艾残兵之师的原因,但邓艾之强也并不都是强在军事实力,更多的是强在自身对这场战争的拼命。归根结底,所有战争战败的原因并不在于对方有多强大,而在于对方有多拼命。越努力,就越幸运。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瞻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所以说,做人特别难,做忠臣更难,做身居高位的忠臣难上加难。



以诸葛亮的才能,要想把自己的儿孙培养培养,调教调教,甚至提拔一下,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至少,水平和地位不会比王平、廖化张嶷这些人差吧?

但诸葛亮不能这么干啊。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邓艾偷渡阴平后,率领几千疲兵遇到的是王平、廖化、张嶷这些将领,那他就彻底完蛋了,非把他活剥了不可。

邓艾运气好,遇到的是诸葛瞻这种徒有忠勇,而无实际能力的弱将。


诸葛亮没有办法,为了国家,他不仅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生命,还牺牲了自己后代的前程。其他功臣的儿孙们都能在朝廷或者军中混个不错的官职,但诸葛亮的儿孙却被他有意地抑制,是从蜀汉的大局出发。

以诸葛亮的功劳、威望和地位,假如扶植自己的儿孙,他活着的时候还能加以控制,他若去世,他的儿孙们即使有他的崇高人品,也未必有他的政治智慧,很容易被人利用,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让后主刘禅怎么处理?

古今这样的例子不少,要么如霍光的后代,要么如曹操的后代。但这都不符合诸葛亮高洁的政治理想。

于是,诸葛亮对自己儿孙更注重品行操守方面的教育,而缺少在能力方面的培养,地位的扶持。


诸葛瞻的能力就很弱。得知邓艾偷渡阴平的消息,他奉命出战,很忠诚,也很有勇气,但缺乏良策。

邓艾派兵来攻,诸葛瞻先把老爸的塑像搬了出来,可把魏军吓坏了。当年靠这一手,“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把司马懿都吓跑了。

邓艾不是司马懿,能偷渡阴平,说明这厮是敢于行险的,你能吓他一跳,能吓他两跳三跳?

邓艾派邓忠和师篡再来战,诸葛瞻又派出了诸葛尚迎战。

诸葛尚特别可惜,他的武力值应该是后三国时期的数一数二的猛将了,武艺不在文鸯之下。邓忠曾经与姜维三十合战平,师篡能做前锋,武力也应该不弱。诸葛尚一个打他们俩,还把他们打跑了。

这样的武艺,蜀汉居然一直没有把诸葛尚放到军中去效力,真是无奈了。

赢了两把,诸葛瞻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居然中了邓艾的诱敌之计,被陷入包围圈,父子俩一同壮烈殉国。

为什么就不能逃跑,为什么不能投降呢?别人可以,但诸葛亮的儿孙们不行。名誉这个东西,有时候还真是害人不浅。

所以说,诸葛瞻挡不住邓艾,一是能力和头脑确实不行,二是为名声所累,输不起。


馋嘴肥猫铲史官


诸葛瞻,美声溢誉,有过其实,直接导致蜀国灭亡!蜀亡诸葛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诸葛瞻只善长于书画,记忆力比较好,而政治军事并不善长,就因为是诸葛亮之子,所以国人都爱他的才思敏捷。国中只要出台好的惠民政策,其实不是诸葛瞻所建议提倡的,而国中之人都认为是诸葛瞻所为,以致于诸葛瞻的名声被过份的赞誉,而实际上是有过其实。

蜀汉景耀六年,邓艾偷渡阴平,后主刘禅在情急之下,更加是诸葛亮之子,仓促任命美声溢誉,有过其实的诸葛瞻领兵抗拒邓艾,诸葛瞻率兵驻守涪县,前锋被邓艾打败,诸葛瞻退守绵竹,邓艾遣使写信劝降,说若降必定表奏瞻为琅琊王,诸葛瞻看完信后大怒,斩了邓艾派来的使者,率兵出城与邓艾交战,结果大败,战死,时年三十七岁,其长子诸葛尚亦亡!

《晋书文帝纪》说; 魏景元四年,司马昭征四方之兵十八万,《魏书钟会传》说; 邓艾与诸葛绪各统兵三万,钟会统兵十余万,兵分三路伐蜀,邓艾想和诸葛绪一起偷渡阴平,但是诸葛绪接到的命令是牵制姜维,所以没有同往,而是向钟会军靠拢,结果钟会说诸葛绪怯懦不前,用槛车把诸葛绪押回洛阳,收缴了诸葛绪的兵马,进兵攻剑阁,不克!无计可施,故钟会有退兵之意,在军中商议着退兵之事,就因得报邓艾偷渡阴平成功,诸葛瞻战死之后,钟会立刻改变主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才大举进兵的。

《魏书邓艾传》说; 景元四年冬十月,邓艾率兵自阴平沿景谷道前进,凿山开路,伐木架桥,穿越七百余里无人烟之地,山高谷深,粮草不继,兵到马阁山道路绝,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包裹身体滚下山崖,部队到达江油城下,摔死摔伤者有多少不得而知,《蜀书姜维传》裴松之引《孙盛曰》邓艾入江油,士众鲜少。《晋书文帝纪》说;邓艾率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油,而《三国演义》说; 邓艾兵才二千人。

当然邓艾攻下江由城后,马邈降,邓艾兵力上有所补充,但也不过万人。在兵力上诸葛瞻与邓艾差不多,而剑阁雄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在厉史上还没有人能从正面攻下此关。一旦姜维得知邓艾偷渡阴平,必分兵来救绵竹,只要姜维援兵到达绵竹与诸葛瞻里应外合,邓艾休矣!邓艾若死钟会必退兵无疑。

由此可见诸葛瞻无大将之才,更不够谨慎持重做事不计后果,无全局观,没有考虑到此战责任重大,不知此战关系国家存亡,亦没有平下心来与其周旋。

纯粹就因为邓艾派遣使者来劝降,诸葛瞻大怒脑袋一发热,然后率众出城与其决战,结果大败,父子双双阵亡。按理说诸葛瞻已经三十七岁了,己经过了血气方刚的年龄,怎会如此草率行事?令人不解!诸葛瞻身死邓艾兵锋直诣城都,此时城都己无兵可调,后主刘禅只得投降!

这就是诸葛瞻美声溢誉,有过其实,蜀人在爱屋及乌的情况之下,把诸葛瞻过份的赞誉之后,后主刘禅在不察之下,高估了诸葛瞻的才能,仓促任命诸葛瞻领兵拒敌,丢失了大好河山,若后主刘禅派他人为将,厉史必将改写。

当然诸葛瞻的无能,诸葛亮在其八岁时就已经看出来了,《蜀书诸葛亮传》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兵出武功,写信给其兄诸葛瑾说,诸葛瞻年已八岁,聪慧可爱,因为过早的成熟懂事,恐怕他成不了什么大器,果然被诸葛亮言中。

三国孔融小时候也非常聪明,而太中大夫陈炜确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未必能成为大器,《后汉书孔融传》说;孔融自负高气,而才疏意广,虽是汉朝的大忠臣,但是因屡屡迕逆曹操,曾与祢衡谈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说父亲与子女的关系,其实就是为了发泄欲望,母亲与子女的关系,就好比罐子里面装着一个东西,东西从罐子倒出来之后,两者之间就没关系了,之后孔融与祢衡互相吹捧赞扬,祢衡赞扬孔融“仲尼不死”,孔融赞扬祢衡“颜回复生”,此论实不敢恭维,最终被灭门。

俗话说; 三岁看长,七岁看老,大器晚成,看来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










兰台令史


第一、邓艾的兵马通过小路到达成都的都是九死一生的兵了,战力不弱。并且这些兵都知道,唯有拼死一搏打到对方才能活命了,因此战斗力特强。

第二、诸葛瞻父子的兵马已经畏惧魏兵了。突然冒出的这么一支兵马,并且到了成都附近,让他们想不到是怎么到来的,犹如天助,因此畏惧魏兵。

第三、连年的战争让蜀国军民人困马乏,越来越艰难,军士都已经厌倦了战争生活。

第四、诸葛瞻的战略错误。邓艾的兵马此时经过翻山越岭来到这里,没有任何的粮草辎重后援,急需速战取胜补充后勤补给。而诸葛瞻却主动出击,这就给了邓艾机会。


历史朝代趣事


邓艾与诸葛瞻就个人而言,可类比白起和赵括。就部队而言,邓艾军虽然人少,却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可类比美军的海军陆战队;诸葛瞻虽然人多,却只是老弱病残的后备部队,其中可能还包括部分衙役、囚犯和临时征召的平民,可类比美国的国民警卫队。两者的战力不可同日而语。

1、邓艾率领的不是疲敝之师

根据《魏书·邓艾传》记载,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在马邈投降后,邓艾部队进入江油城,当然会进行适当修整,补充粮草、兵器,同时,也会将部分蜀军精锐编入自己的部队。

2、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引爆魏军士气,蜀军士气低落

邓艾传记载: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

这也很明显,邓艾在初次与诸葛瞻交锋时是吃了败仗的。由于是奇袭战略,后面还有姜维的援军,一旦陷入持久战,邓艾军可能全军覆灭,通过对士兵的动员,背水一战也提升士气。

而蜀军却军心动摇,天险被偷渡,前方持续败仗和马邈的投降,无论是战略还是精神上都大大打击了蜀军士气。

3、诸葛瞻犯了明显错误

诸葛瞻完全占据了主场优势,如果他坚持固守,一段时间后,想越塔抢人头的邓艾军粮草不继,自然全军覆灭。诸葛瞻可不战而胜。

4、邓艾个人能力远胜诸葛瞻

在冷兵器时代,将帅个人能力尤其重要。

邓艾长期与姜维对战,身经百战,对蜀军情况熟悉。同时,他是靠着战功一步步提拔起来的,战略战术水平在当时已是最顶尖的,相当于游戏中的满级英雄,就是装备差点。

诸葛瞻从未正式上过战场,完全是靠父荫当官的,虽然忠勇,毕竟经验为0,1级英雄装备再好也打不过满级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