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诗词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但感觉又不是很理解?

启财哥


何为诗词?一字千军万马,一词江山浮垮,一句三朝六国,一首时代荣华。读诗词得与时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遥相呼应,否则诗词不达意,给人以莫名其妙不理不解之感,我认为古今诗词气势磅礴,豪气冲天的还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例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好多好多。在此于大家分享一首毛主席的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其二: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其三: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拉其间。作于一九三四至一九三五年,选自《毛泽东诗词品鉴》


东方亮57684965


诗词自古以来就是抒发情感不可或缺的文体,无论是书写亦或是吟唱。但凡仁人志士,但凡喜怒哀乐亦或悲欢离合,无一不沉浸涵泳于诗词当中。

特别是德隆望尊者的诗词,大都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看着让人心潮彭拜,读着让人热血沸腾,但却又大都不能理解全部的境界和深刻的内涵,我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为它有许多因素在其中。

诗词和文章不同

诗词不像写文章,可长可短,可简可繁,可明可活,可直可白。诗词是有格式、有韵律、有对仗、有定数的。说白了,就是让人在可怜的一亩三分地里种得百十万斤收成来。所以诗词的每个字字孤喻奥;每组词词单精深;每句诗词言简意赅;每首诗词浓缩凝炼。所以诗词全是精华,都是干货,难以全解,不能尽释,更何况大气磅礴之诗词立意高远博广,比兴气势恢宏,不很理解,不足为奇。

作者和读者有别

古往今来作者在创作时,都是有灵感,有思想,有用意,有目的的,诗词更不例外。是抒情,是言志,是喻讽,是自励等等,都是作者的心理活动,自己的独家想法。就读者而言,作者的心思很难猜,猜也猜不准,猜了也白猜。特别是气势磅礴的诗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读了之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跳加快就是收获,如果能理解到八九不离十的话,那就非常了不起了。因为作者和读者之间一直有着文字的桥梁,既是通道也是鸿沟。他写你读 ,永远有别!我觉得,换一种思维,阅读诗词时(包括气势磅礴的诗词),如果是月朦胧鸟朦胧的感觉更佳,就像喝酒,小酌怡情,微醉正好。

时代和环境差异

在这里我想说,作者和读者永远是不同步的,作者在先,读者在后。作者和读者永远也是不同框的,引用“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还算贴切吧。这个“水”就是诗词,就是气势磅礴的诗词。既然没有处在同一时代,更没有设身处地真实感受,又怎么能理解气势磅礴诗词的全意?举例说明,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堪称是律诗的模本,气势磅礴的典范,那是伟人在那个年代和特殊境遇的心血之作,我辈只能感受文卓诗伟和叹为观止。

燕雀和鸿鹄非比

我认为,诗词是与人的地位、眼界、抱负、理想、处境等息息相关的。气势磅礴的诗词尽是高瞻远瞩,胸怀博大,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责无旁贷,努力前行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如苏轼《赤壁怀古》、李白《将进酒》、杜甫《望岳》、岳飞《满江红》、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毛泽东《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等,无不气贯长虹,绝唱千古。他们就是翱翔于浩瀚苍穹的鸿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不很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对有的气势磅礴的诗词感觉不是很理解是在情理之中,如果很理解实属意料之外,不是英雄就是穿越了。


赵伯文41762883


【人鱼薇沫】想要充分的理解诗词,不能从表面的字义上去解读。千古流传下来的文字,有些因为时代更迭,已不能让我们直接懂得,还有诗词的充分理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1.解读词中的字义

不了解诗词中字所代表的含义,就无法真正懂得他诗中一些地名,人名,官名或是其他名称所代表的意义。


比如,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谩:徒,空。谩有.就是徒有。空有的意思“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结合其中文字的解读,才能更好的理解这阙词所带给我辽远、空阔与志向远大的意境。


2.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辛弃疾所处的南宋社会,统治集团中人大都“文恬武嬉”,沉米于醉梦腐朽的生活中,而一般漂浮在社会上层的文人学士,又都寄情于声色,吟风弄月。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稼轩词渐至成熟并传播与社会,元月是“大声鞺鞳”,犹如一轮冲破雾幔的红日,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四库提要》称:弃疾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翠裁红之外,屹然另立一宗。


3.了解诗词的语境


中国因文字复杂,必要联系其前后方能明白无误,单独拿出来一句或一段话,都容易引发岐意,所以要去了解整个诗词的全部。

辛弃疾词的“收势”大都波澜陡转,戛然而止,很是为读者拓开一个无限思考的空间。

他不求珠圆玉润、圆满的结尾。面对残破的现实,不回避,不退缩。

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前九句极写壮词,充满鼓舞人心的气势,但结拍陡转,“可怜白发生”。

金圣叹说“其句劈空而起”,留下一片苍凉。

这就是以“势”造境。

既然是造境,就要全盘了解。


4.暗喻

诗词中还有许多并不是表面的意思。

比如出名的《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就根本不是写新婚闺阁化妆的诗。

“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5.意境

诗的意境,只要通过几个实物的描写就可以表达出更加深邃的意境。

比如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全诗通过白露、罗袜、水晶帘、玲珑、秋月等词表达出冷而幽的意境,一种凄然的感觉跃然纸上。

还写出一个宫人从青春到白头,无望的等待,日日复年年。更反映了李白怀才不遇的潦倒心情。


有画面有感触,字短情长,只有这样解读,才能更深刻理解古代诗词的含义。


人鱼薇沫


这样的诗句真不少,有时常溜达到嘴边,脱口而出,越念越有味。

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还有毛泽东的一些诗句: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

主要的是这些诗句很大气,让人读起来,很够味,有气贯长虹的感觉。








故事谜语诗画刘书立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所以,毛泽东诗词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是前无古人,无法比拟的,他的诗词经典之经典,让人亲切又充满信心和力量!





西域拾贝50


能写出气势磅礴词诗的诗人都非普通常人,他们通晓古今,有抱负有理想,经历坎坷,所以常人难懂。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费君华


有的诗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但又不是很理解?诗发自内心触景生情意境的流露,表达抒发诗词韵曲的奔放,如,小桃红,作者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湧动蓬莱岛,香烟乱舞,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这首诗形象比喻好似来到了蓬莱仙境,如同凤凰飞舞,鸾鸟翱翔,美伦美奂,江水掩映着光辉潺潺流动,水上花灯吋隐吋现,烟雾缭绕,笙歌震天,一句飞上玉楼腰气势磅礴,把整个临川化作了琼楼玉宇。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953d62ff45824ca1a7a56beae2243c3c\

应愿2


能写出气势磅礴的诗词都是非凡之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是普通人所能读懂和理解的。如清朝石达开的《入川题壁》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策马渡崖,弯弓射胡月。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

宋朝辛弃疾《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涵骞布艺


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首诗词,是网络上的人创作的,具体是谁我也不太清楚,感觉这首诗写的就很热血

借我三千虎骑,复我浩荡中华!

饮马恒河畔,剑指天山西;

碎叶城揽月,库叶岛赏雪;

黑海之滨垂钓,贝加尔湖面张弓;

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遥祭华夏列祖。

汉旗指处,望尘逃遁

--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还有一首不算诗,是甘延寿和陈汤写给汉元帝的疏奏,是当时汉军大战北匈奴获胜后写的,随这道疏奏一起的还有北匈奴郅支单于的首级。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翔久点半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

将进酒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⑵,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⑶。

人生得意须尽欢⑷,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⑸。

岑夫子,丹丘生⑹,将进酒,杯莫停⑺。

与君歌一曲⑻,请君为我倾耳听⑼。

钟鼓馔玉不足贵⑽,但愿长醉不复醒⑾。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⑿。

主人何为言少钱⒀,径须沽取对君酌⒁。

五花马⒂,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