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时的记忆里,让你最难忘的一道美食小吃是什么?

江西农村欧阳


小时在农村,家里穷,一年四季吃不到肉,最难忘的小吃就是干炒蚂蚱。每到夏未秋初,就和小伙伴上田野中捉蚂蚱,抓到后用一根长草茎串起来,一次捉好几串。河北一带的蚂蚱特大特肥,母的肚里还有很多籽。回家后,把翅弄掉,放在锅内用火干炒,等炒的发黄了就出锅。出锅前撒点盐面,然后装在碗中吃,特别的香,是五十年代农村小孩的美食。那个年代农村有时闹蝗災,蝗虫铺天盖地,想吃下地捉就是了,吃不完的吃。现在的小孩吃的太多了,五花八门,但不乏垃圾食品,那个时代食品单一,但都是绿色的,纯天然的。另一种小吃就是驴驹,也就是百姓说的母蝈蝈,捉来用火烧着吃,肚里一摊黄籽,吃着特别香,是农村小孩的最爱,现在虽然老了,依然能回忆起儿时的味道!


用户正言


我小时候家庭特别困难,我有三个哥哥一个妹妹,父母靠种地为生计,每年的冬闲时还得打草绳,草包换钱来维持生活,我八岁时就在家帮忙干活了,因为家里女孩我是老大,看爸妈在地干活太累,我十岁时放学回家就给爸妈哥哥们做饭菜了,小时候常吃的零食很少,偶尔吃点炒包米豆.黄豆,想吃梨.苹果.瓜子和糖,那得是过春节时才能吃到的,吃时,妈妈得分份,分完赶紧把好吃的再锁柜里,生怕哪个孩子偷吃没了,那时候,五分钱的冰棍,一角三分钱的面包,我也吃不起,只能看着别人吃淌口水罢了。记得我十岁那年冬天春节期间,镇上组织各乡参加秧歌比赛,好多人都去镇上看秧歌比赛,邻居大姐姐和别的小伙伴们要去镇上看秧歌比赛,镇里离我家有十二里路呢,那时也不闲远,我瞒着家人就偷偷跟着姐姐们走了十二里路去上镇里看秧歌比赛去了,记得那天是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日子,那时条件好的人家都吃炸元宵,姐姐亲戚在镇里,中午的时候姐姐把我领到她亲戚家吃的炸元宵,小时候我特腼腆,别人给啥吃我都不好意思吃,姐姐硬塞给我几个炸元宵,那时是我第一次吃炸元宵,五仁馅的,我偷偷吃的呢,老甜了,直到现在我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炸五仁元宵吃,但吃不到儿时的味道了!


超越美食


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农村的很多事却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有很多好吃的都让我难忘,但最让我难忘的一道小吃是妈妈做的菜卷子——有很多层的菜馍。



小时候家里比较穷,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在家照顾我和弟弟,还要干地里的农活,小时候地里除草都是用锄头除掉或者用手拔掉,我经常跟着妈妈去地里薅草,那滋味是又热又痒又难受又慢长,现在都打除草剂了,小孩也很难体会到那种感觉了,在除草结束时妈妈总会带一包杂草(野菜)回家。


到家妈妈先把野菜摘摘洗洗,然后和面,擀成一个大薄面片,再把野菜切碎放到大薄面片上,放上各种佐料,再打两个鸡蛋,然后卷起来,放地锅里面蒸,这个时候也是我最期待的时候。

大概20分钟左右就熟了,妈妈掀开锅盖的那一瞬间,我口水流就留下来了,我和弟弟围在锅边,催着妈妈快点整出来,妈妈拿出来放在案板上切成小块,我和弟弟赶紧抢一块就往嘴里填,烫的呲牙忌嘴也不舍得等一会,好吃极了。




那种味道,那种感觉,那种期待,是现在任何食物都无法比拟的,也是小时候最好吃、最期待、最难忘怀的。

现在过年回家妈妈也都会给我们做上一锅,吃起来满满的回忆,这种味道也就只有妈妈能做的出来。

你小时候最爱吃的是什么呢?


小崔带你吃喝玩乐


小时候家里很穷,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菜肴吃,每月能吃上一次猪肉己经是梦眛已求的事了,那时狠不得天天有亲戚来我家做客,因为只有来亲戚才有可能买肉吃。

小时候最开心最不能忘的事就是包饺子了,因为韭菜肉馅的饺子实在太诱人了,每次一闻到这味道我的口腔里就不由自主的流口水。饺子煮熟后,我妈会左右邻居各家送一碗给他们家小孩解解馋,送完后我们才开吃,这时候我已馋的不行了,狠不得把锅里的饺子全吃掉。那时候年纪虽小,个子也不高,但吃饺子绝对是强项,每次连汤带饺子得满满3大碗,真的一点没夸张,3大碗得有30多个饺子。

吃到实在撑不下去了可嘴里还是想吃,这时候大人会叮嘱我们不要再吃了,担心我何撑着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满满的幸福和甜甜的爱!不知朋友们有没有同样的经历!


大学生村官创业餐厅


No.1韭菜鸡蛋馅饼

在我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也就是十八年前,我妈每天傍晚骑自行车接我回家,幼儿园门口有卖韭菜鸡蛋馅饼的,在那个年代,馅饼还是皮薄馅大的,我妈每次都给我买一个,混着夏天傍晚空气里暖暖的味道,坐在自行车后坐上翘着小腿,满满的咬上一大口鲜香的馅饼,啊 ,醉了,,,(我的记忆力真的是令我家人啊,毕竟我妈都不记得了,,,所以印证了吃货是从小练成的,,,)

No.2鸡架

时间过了一年,我上了幼儿园中班(没错,记忆力就是辣么棒),我妈单位门口开始出现用大蓝桶装鸡架卖的,就是那种加了调料半熟的,买回家还要再炸一炸的,我妈有时下班会买,我站锅边等,没有多少肉,但超级香,鸡屁股是我的最爱~




又见春晓200


说说我们家乡的豆腐吧。

记得孩儿时候,每逢年晚岁暮,家家户户的灶台都在炸油豆腐,准备着正月的食馔。那新起锅的油豆腐热乎乎,又松又软又香,端个碗,蘸点酱油,直吃得满嘴油渍,肚里暖烘烘。虽然家乡的豆腐不如城里的白嫩,就像婚后素面朝天的主妇,微露沧桑之态,可是更醇厚,更柔韧。我至今还记得村尾那间豆腐作坊,孤零零的,但里面总是热气腾腾的,那家的豆腐是最好的。

好像全国各个地方都有豆腐作坊,古书上说“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渐渐调妥。” 大约是因为一个地方的豆腐和当地的气候和水气有关,外地人通过豆腐去逐渐适应水土。

所以外出旅游时,本小驴还是很喜欢点一个豆腐,哪怕在街头吃上一个豆腐脑也很高兴。


森林驴


儿时是在川北农村的奶奶家度过的。那时川北农村很穷。大炼钢铁时将小山丘上的树砍尽,留下的是光秃秃的红石红土,唯有一点青绿就是一垄垄的红薯叶和垄边孤零零的、矮矮的桐油树。农家的三餐全是将红薯砍成大大的块就上稀稀几粒白米煮成的红苕稀饭就泡菜。家里来客亲时,奶奶才会打开上了锁的米油柜取出炸好的酥肉给客人煮上一碗酥肉面条。每每这时,我就会守在奶奶的米油柜前,馋馋地盯着酥肉,等着奶奶递上一块。这香炸酥肉的香是至今难忘和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还有就是守在柴灶边守嘴时奶奶用自制豆瓣、腊肉粒和红薯丝拌匀团成团上笼蒸或油炸出来的红苕丸子以及去镇上赶场时街边的锅盔夹凉粉!






挑食的麦爷


在我们老家每年的二月二都要(淋饼)这是我们当地的叫法,这个得用农村的那种大铁锅来做的首先在锅里抹油(我们那里一般都会拿一块冻过的正方形的猪肥肉待锅烧热后用炒菜铲子压着在锅里转几圈基本上油就抹好了)


抹好油就开始淋饼了,
淋饼的面是需要提前泡一晚上,然后用笊篱捞去面筋搅拌成糊状,拿个碗把面呈圆形在锅里淋过

小火慢烧直到饼皮熟透

饼皮出锅在盖帘上面铺平(每淋一张皮后都得用肥肉擦一下锅才能进行下一张操作)饼皮淋好后就要进行包菜了,我们这里一般都是用自己家腌制的酸菜配上大瘦肉块放入各种调料炒熟以后包进去,也可以包炒土豆丝什么的都行

包好以后就是这样的,特别好吃,已经好多年没有吃过了,现在偶尔用小平底锅做一回但是已经吃不出来大铁锅做的味道了,特别怀念那种味道,马上又要到二月二龙抬头了,我决定要抽空回家一趟了,你们是不是也要回家品尝你们小时候的味道呢?


用户美食圈


从小生活条件不是特别好,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过年妈妈做的肉丸子,糯糯的,q弹,q弹的,每次自己能吃一盘,从年30开始,每天都吃不够……现在自己有家了,但是妈妈一直保持着以前的传统,过年做一大锅肉丸子。

特别简单的一款肉丸子分享给大家吧……如果有喜欢的也可以尝试下……

食材:猪肉500克 萝卜1个(中等大小)地瓜淀粉400克 五香粉 酱油 葱姜水 蚝油 香醋

1.先将猪肉剁成馅,(饺子手工剁,如果不喜欢的宝宝也可以买成品肉馅)

2.将萝卜剁细和猪肉馅一起剁

3.将剁好的馅放到容器中,加入盐,葱姜水少许,酱油一勺,蚝油少许,五香面少许,搅拌均匀

4.取出200克淀粉拌入馅中,搅拌均匀

5.将搅拌好的馅,团成圆团

6.在面板上倒入剩下的200克淀粉,将团好的肉团,分别裹上一层淀粉,根据丸子的软硬度,可以裹上多层淀粉

7.锅中水烧开,煮丸子,开水煮10到15分钟,开锅后建议加次凉水后,再开锅,盛出丸子

8.锅中烧热,加入油,葱,味极鲜,香醋,淀粉水勾芡成汁,浇在丸子上即可

小贴士:500克肉可以做出接近30个丸子的量,有的宝宝初次尝试,可依照比例减少。

淀粉必须用地瓜淀粉哦

下图极为成品图



娜娜美厨娘


小时候,那个年代,小孩子没有很多零食吃,但我爷爷总是想办法搞点东西给我们尝尝,印象特别深的有一次,他把山芋蒸熟了,压啊压,然后弄到布上晒干,变成薄薄的饼,再弄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最后,放到油锅里炸,又香又甜又脆,特别好吃,现在有时也会想起,印象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