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冤无处诉,痴心傻想,这就是晴雯的悲哀所在

红楼梦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自抄捡大观园后,王夫人又亲自到怡红院中撵出了晴雯、芳官和四儿。其实,王夫人主要是看不顺晴雯,芳官和四儿属于殃及池鱼。

晴雯被撵后,连病带气,不几天就死了。临死前,多情公子贾宝玉瞒着众人偷偷地去看她,她抓着宝玉的手,呜咽着说:

“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晴雯不长的一生,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起”,只认准怡红院是她的家,这是她所做一切似乎不合常规的出发点,也是造成她最后悲剧的原因。

有冤无处诉,痴心傻想,这就是晴雯的悲哀所在

晴雯本是贾府总管赖大家买来的丫头,赖嬷嬷来贾母处时带着她,因她聪明伶俐、模样俊俏被贾母看中。稍长大些,被贾母派给宝玉,实则作为宝玉的妾培养。晴雯也深知这一些,她虽然还是老太太屋里的编制,但实际上是第一个被贾母内定许给宝玉的人。

从此晴雯痴心傻意地认为一辈子会和宝玉在一起,认为宝玉就是她最后的归宿。

事实上,晴雯这样想也是有理由,因为多情公子贾宝玉很是宠爱她。贾宝玉写字,都是她磨墨。有两三年她一直侍候陪伴贾宝玉就寝。她虽然是丫头,在怡红院中过的日子比一般人家的小姐都强。

晴雯伤风感冒,按惯例要挪出大观园,但宝玉护着她,不让她出去,给她把大夫请到怡红院,大夫开了药,贾宝玉还要亲自查看,发现胡庸医给开的药药性太重了,他说:“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的治法,如何使得?”然后又请来给主子们看病的级别更高的王太医。

有冤无处诉,痴心傻想,这就是晴雯的悲哀所在

晴雯把怡红院作自己的“家”,她就要竭力维护家的荣誉。当她知道了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认为丢了怡红院的脸,丢了贾宝玉的脸,她爆脾气马上上来了,“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虽然当时被宝玉拦住,但还是在第二天趁空打骂了坠儿一顿,并不等袭人来家,自己做主把坠儿撵了出去。含恨忍辱出去的坠儿和她妈走在外边肯定会编排晴雯的坏话。

正因为晴雯把怡红院当成自己的家,认为自己是家里的一个重要成员,所以晴雯所想所做一切都维护怡红院,维护贾宝。为预备贾政第二天查功课,贾宝玉夜读书时,怡红院的丫头们都秉烛侍候,但有些小丫头们熬不住打盹,晴雯恨生恨气地教训小丫头们。

因为晴雯痴心傻意地把怡红院当成自己的家,她认为自己是家里的一个重要成员,所以她敢和贾宝玉一来一去地顶嘴。敢说宝玉“二爷最近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给脸子瞧”,她追求和贾宝玉地位平等,所以即使贾宝玉“冲撞”了她,她也不服软。“撕扇子搏千金一笑”,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最具有平等意识、最没有奴性的丫头。

有冤无处诉,痴心傻想,这就是晴雯的悲哀所在

她认为自己是“家”里的一个成员,就不肯低声下气,不愿意委屈了自己,她说过,明着冲撞了太太也不受这口软气。

她痴心傻意地认为怡红院就是她的“家”,在“家”里她就敢任性而为。

但是,她不知道,一个丫头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甚至最宠爱她的少爷也不能护她周全。

所以在王善保家的进谗言,王夫人盛怒撵她出去的时候,贾宝玉只有唯唯诺诺听凭她自生自灭。

所幸,宝玉虽然不能护她周全,但是对她的爱还在。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怡红公子瞒过众人,偷偷地去看她,给她倒了最后一杯水,握着她的手,痛苦欲绝。

有冤无处诉,痴心傻想,这就是晴雯的悲哀所在

晴雯最后把自己内穿的贴身小棉袄给宝玉换了,她说,她穿着宝玉的小棉袄,即使死了,也还像在怡红院一样。还说,“今日这一来,我就死了,也不枉担了虚名!”

就像林黛玉的眼泪只为宝玉而流,万苦不辞;晴雯的生也是为宝玉而生,死亦为宝玉而死。

可怜她有冤无处诉,最后好像突然明白了自己原来都是痴心妄想。“早知道担了虚名儿”,当初我自有道理,或者真做出来一些事情。

其实,世事就是如此,末世的贾府,风雨飘摇,谁又能守护谁一辈子呢?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其实,王夫人不惜牺牲几个丫头的生命,也未使怡红院更“清净”,王夫人虽然撵走了她认为的“狐狸精”,却仍然无法使宝玉立功扬名,无法挽救日渐衰微的荣国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