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回到成都,刘备会不会杀了他以正军法?

用户133749265


刘备不会杀关羽,因为事出有因,关羽失荆州,并不全是关羽的错,相对来说,糜芳和士仁更会让刘备动杀心。

刘备主政徐州时,刘备与关羽在前线作战,后方的张飞被吕布击败,丢了徐州不说,连刘备的老婆孩子全丢了,刘备也没有杀张飞,我估计连责备的话都没有,刘备当时应该是这样对张飞说的:兄弟,城池丢了没关系,我们可以再打,老婆孩子丢了也没关系,我刘备可以再娶。于是张飞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更加一心追随刘备。



夷陵之战中,刘备被陆逊打得大败,狼狈逃回永安,而被刘备派到长江以北防御魏国的黄权因为后路被东吴军队断了,只得率领手下一万人的军队投降魏国,蜀汉的执法部门按照法律逮捕了黄权的家属,刘备听说后,对执法部门说:是孤有负黄权,而黄权并未负孤啊!于是刘备没有杀黄权留在益州的亲属,因为刘备知道事出有因。

襄樊之战,糜竺的弟弟糜芳,同时也是刘备的大舅子,投降了孙权,举江陵城投降,身在益州的糜竺听说后,自已把自已绑起来,向刘备请罪,刘备不仅不责备糜竺,反而安慰他,对待他如同以前一样好,估计刘备是这么对糜竺说的:大舅子啊,你兄弟是你兄弟,不代表着你,我刘备是恩怨分明的人,糜芳投降,那是他的错,不是你的错,你就安心吧。于是糜竺感动得热泪盈眶,更加一心追随刘备。



三国之中,刘备对于曹操和孙权来说,可以算是相对仁慈的领导人了,刘备能够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割据一方,称王称帝,刘备的仁义起了很大的作用,从刘备对待部下的态度来看,刘备这样的行为怎么能不让部下一心跟随呢?

襄樊之战,关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东吴毁盟偷袭荆州。这一点关羽有错,但并非全部责任都是关羽的,与东吴联盟是刘备集团在当时的战略选择,可是谁又能想到作为盟友的东吴,居然会和曾经的敌人曹魏联合起来,坑了曾经的盟友一把,不仅夺城,还要斩尽杀绝。



对于丢失荆州三郡,如果要承担责任,刘备本人和诸葛亮也要承担部分责任。因为在战略上,刘备、诸葛亮等人没有采取措施预防“联吴抗曹”战略的风险。

不仅如此,襄樊之战还有诸多的没想到:

1、士仁投降也就罢了,没想到刘备的大舅子糜芳不战而降。糜芳的投降直接导致了整个荆州三郡的溃败,和关羽的覆没,要说危害最大的,就是糜芳的投降,如果糜芳不投降,坚守城池,等到关羽回救,那么江陵城还真不一定会丢,至于没这么容易。



2、没想到刘封和孟达居然见死不救。刘封和孟达占据的上庸三郡从战略上来讲,远远没有荆州三郡重要,如果荆州三郡丢了,上庸三郡也保不住,刘封和孟达居然不救关羽,这也是孟达投降曹魏,刘封被刘备所杀的直接原因。

3、没想到盟友背后捅刀子。这就是刚才所说的战略风险了。

所以关羽丢失荆州三郡,真的是事出有因,关羽有错,但不是全部的错,以刘备一贯对待部下的态度来看,刘备绝不会杀关羽,尤其是在丢失荆州三郡,人才大量流失,正是用人之际,更加不会杀关羽。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关羽估计会被降职,然后被要求带罪立功,夺回荆州,那样的话,夷陵之战就不是刘备亲征了,而是关羽率军出征,有关羽在前征战,刘备也至于在夷陵之战中,败得这么惨。

当然,刘备除了要对关羽有些处罚,还会对关羽说一些话,估计他是这么说的:兄弟啊,荆州丢了,没关系,我们不是还有益州嘛,荆州我们当然不会放弃了,我们再努力一把,把他夺回来!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假如关羽战败,逃回成都,那刘备会杀的吗?

就说直接把他杀掉,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还有一个桃园三结义,当时刘备许诺关羽和张飞共享天下,但是若不杀掉这个败军之将,那刘备在众将面前,也就无法交代。


刘备是何等聪明之人,而又是极其虚伪的人。

别的不用说,就说刘备摔孩子吧,如果他想摔死儿子,怎能把那儿子扔向赵云赵子龙呢?其实这刘备真想接儿子,他只要他往地上一摔,那刘阿斗非死即残,这刘备也就断了后了。

所以后人说刘备摔孩子是在刁买人心。

其实这刘备,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实现他当皇帝的野心,名曰与关张二人共创大业,一开始肯定是真的,因为他需要关张二人的帮助。

至于当刘备得势以后,还能不能与关张二人共享天下,只有鬼知道。


不过历史多次的验证,飞鸟尽,良弓藏。

至于关羽镇守的那荆州,其战略意义的重要性,咱们都是共知的,这武圣人,关二爷丢掉了那块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真不能让刘备也痛心疾首。对不起,武圣人关二老爷,你只能回家养老了,随即秘密派人赐毒酒一壶,那个时候那是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

既然刘备有这种狠毒心肠,他为什么还替关羽去阀东吴报仇雪恨呢?


关羽死后,这刘备去掉了一块心病,然而哭,他还是哭的。

这就是刘备的高明之处, 打着替关羽报仇的旗号,到孙权的地界里去攻城掠地,不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有这样的说法,刘备每到一处,每攻下一个县城,都要在那里设置行政长官管理那里的行政,这是赤裸裸的吞食东吴的势力范围。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东吴小将陆逊的火烧连营,让刘备客死在白帝城,从此刘备的军事集团,便走了下坡路。


赵志军001


首先来谈谈,关羽失掉荆州的前因。

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把荆州瓜分了,其实当时关羽守卫的荆州只是原先的一部分,即南郡、武陵、零陵三个郡。

刘备入蜀,便留下了关羽镇守荆州。刘备称王后,关羽为了向刘备献贺礼,同时也为了迎合诸葛亮取天下的战略部署,于是出兵攻打曹魏的襄樊地区。

关羽带走了荆州的主要兵力,攻打襄樊很顺利。可谓势如破竹,马上就要成功破城了。然而就在这时,孙吴和曹魏勾结在了一起。

孙吴趁关羽和荆州主要兵力都在襄樊战场之际,出兵攻打防卫薄弱的荆州三郡。可谓趁人之危,胜之不武。

再加上当时留守荆州的傅士仁和糜芳,这二人无勇无谋。当孙吴来袭时,这两位留守将领竟将荆州三郡拱手相让。这就是失荆州的过程。



荆州的丢失关羽负少部分责任

关羽作为荆州守将,丢了荆州三郡自然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主要责任还在傅士仁和糜芳。

首先,关羽带兵攻打襄樊,是征得刘备同意才前去的。并不是关羽逞匹夫之勇,擅自行动。


再者,糜芳是刘备的二舅哥,况且糜家对刘备有再造之恩。当时挑选荆州留守将领或者领导是非糜芳莫属的。

荆州是傅士仁和糜芳两人送出去的,当关羽得知消息回头救荆州时已经晚了。此时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


再加上刘备和关羽的关系,最后即使关羽突围出去回到刘备身边,刘备也不会处死他。

这一点从日后刘备急急忙忙攻打孙吴就能看出,草率攻打孙吴除了报夺荆州之恨,还为了给关羽报仇。


猫爷历史观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备不会杀关羽的,但刘备并不想关羽活着。

关羽不会回到成都,刘备也不会见关羽

即使关羽从麦城突围出来,以关羽的个性,并不会直接逃往成都,而是一路奔向上庸。

找刘封孟达算账!

刘封孟达可以不发兵救援,但不能将关羽本人拒之门外。

于是,关羽和刘封孟达会有一番对话,尽管刘封孟达闪烁其词,但是关羽还是会听出来刘封孟达不发兵救援是秉承上意。

此时,落魄的关羽觉得自己很落寞。

离开刘封孟达,独自来到城楼上的关羽,回想自己戎马一生,回顾过去和刘备张飞闯天下的日子,才发现过了许多许多年,大家都变了,包括他自己,也变了。

关羽在上庸就止步了,他不会再奔向成都,因为他知道,成都宫殿里,他那个大哥,并不想见他。


刘备安慰关羽,却不提关羽入成都之事

没几日,成都来的信使便快马入了上庸。

传刘备旨意,贤弟关羽虽擅动兵锋,致损兵折将,丢城弃地,然感念关羽一生忠肝义胆,功过相抵,免去五虎上将之位,暂居上庸,待时机成熟,夺回失地。

关羽造成的苦果,刘备来吞

本已与丞相议定,若关羽亡于曹贼之手,蜀汉将发精兵五十万,趁势讨贼,在关羽死讯激励下,士卒必定舍生忘死,勇往直前。

不料,如今关羽未死,东吴又趁机取回了荆州。

想讨曹贼,找不到好的契机和理由;想夺荆州讨东吴,更是没有理由底气。

面对成都夜空的一轮新月,刘备只能哀叹。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在真正的历史上关羽是没有成功的,他本来是想要逃回来,虽然非常的愧疚,但是却因为想要保住自己的小命,只能够采用以下的手段,就是拼命的逃回来。虽然当初刘备是把荆州交给了关羽,但是现在丢了也没有办法,只有找到了刘备,才能够再次的夺回荆州。

当关羽跑回到成都的时候,刘备也不会做什么,毕竟这是自己的兄弟,而且是自己最得力的大将。如果杀掉了关羽的话,可能张飞也不会跟着刘备去做事了,刘备需要考虑这些情况,不然的话对他的统治是没有好处的。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看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刘备不会杀掉关羽。

首先当年在桃园三结义的时候,他们说过同生共死,如果杀了关羽,刘备也要死。

虽然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的东西,但是在历史上他们也是像亲兄弟一样。在三国演义上记载的就是刘备和关羽张飞他们相遇了,当时张飞和关羽在打架,刘备上去劝告了。他们这几个人就一起做起来谈论了一下,发现几个人都是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就准备结成兄弟。

那时候桃花正在盛开,在张飞的家园里面有一处桃园,于是他们就是到那里去结拜。使他们发誓的时候就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虽然最后他们不是同一刻死的,但是却是因为一个原因死的。也算是做到了当初是誓言所说的那样。

真正的历史上可能是没有祭拜这个情景,但是他们的感情也是这样深厚的。当初关羽死了,刘备就决定为关羽报仇,虽然很多人反对,但是没有用。尤其是张飞跑到刘备的面前说要为关羽报仇的时候,刘备就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到了张飞死的时候,刘备更是歇斯底里。


从感情这个方面上来看。刘备是自己舍不得杀死关羽的,人是一种感性动物,尤其是像刘备这样重感情的人,对于自己最好的兄弟是舍不得杀死的。虽然他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丢掉了最好的地盘,但是地盘丢了还可以找回来,兄弟丢了就可能就永远找不回来了。

其次关羽很重要,比荆州还要重要,虽然失掉了荆州,但是以后还可以得回来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关羽是非常重要的,他绝对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他可是排名第一的大将,就是相当于元帅之类的,所有的人都没有他的地位高。不仅是因为他地位高,更是因为他带兵打仗非常的厉害,有了他在的话,曹军是不敢进来的。


当初关羽为什么会失败呢?最主要是曹操已经被彻底的打败了,要赶紧迁都了。但是这个方法又感觉不好,于是曹操选择了联合孙权一起去攻打关羽。在这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丢掉荆州并不是关羽的错。

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孙权背叛了刘备,他和曹操就联合起来了。当初刘备和孙权可是结成了联盟,但是因为集中他们产生了分裂,就让他们弄僵了,所以关羽才会丢到荆州。

最后很多人都会为关羽求情,不仅是张飞,就连诸葛亮也是一样的。

在蜀国还是非常有威严的,跟很多人的关系是非常的好。最好的就是张飞,其实的就是赵云,还有其他大将也是很不错的,到了这么危急的时候,大家都会求情,刘备自然也是会给他们一个面子的。

连诸葛亮也是会这样做的,他知道关羽对于蜀国是非常重要的。当初关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还释放过了关羽。甚至为了能够调动关羽,还要写信拍关羽的马屁,关羽也听了,在书中所说他是美髯公。所以以前是不听诸葛亮的话,现在对诸葛亮的命令还是会听从的。

诸葛亮知道在刘备被心中关羽可能比诸葛亮更加的重要,虽然现在他们的关系很好,但是还是比不上关羽。

你们认为刘备还有哪些理由去释放关羽,欢迎在下面评论。


汪公说历史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继刘备平定汉中后,镇守荆州的蜀汉名将关羽趁势率军北伐,由此拉开了三国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序幕。时关羽北伐连战连捷,围曹仁,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然可叹关羽急功冒进,一心攻曹而无视孙吴,以致孙吴有机可乘。同年十月,吴将吕蒙“白衣渡江”智袭荆州,荆州守将糜芳、傅士仁不战而降,关羽终因后方失火以致北伐大业功败垂成。同年十二月,战败的关羽率领数十骑突围至临沮(临沮距益州地界不过二十余里),于此处遭吴将马忠生擒,次年春,与其子关平一同被吴军斩杀于临沮。话说当年关羽若是成功突围回到益州,事情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刘备真的会杀了关羽以正军法吗?

在我看来,若当年关羽真的侥幸逃回益州,刘备是断然不会杀关羽的,刘备对关羽最好的处置便是对关羽予以降职,待到日后再提拔关羽,为什么这么说呢?究其原因有四:

关羽北伐,于国有功,荆州三郡之失,错不尽在关羽。

关于关羽北伐一事,现在许多朋友都盲目的认为这是“无理取闹”之举,不少朋友认为关羽北伐是为了争功,毕竟刘备汉中大捷,诸将立功,而在荆州的关羽“碌碌无为”,所以擅自北伐。其实这是典型的“以成败论英雄”!试问北伐若真是关羽的一意孤行,刘备诸葛亮等人会不出面阻止?所以很显然,关羽北伐绝对是刘备默许的。那么这个战略到底可不可行呢?说实在的,其实关羽北伐襄樊这个战略很好,其因有三,只可惜后来“忙中出乱”了。

其一:缓解刘备初定汉中后所面临的压力。

关羽北伐是紧随刘备平定汉中后发生的,为什么这个时间点衔接得这么紧呢?最重大的原因便是为了分散曹魏的注意力,缓解当时汉中所面临的压力。据史料记载,当时刘备虽于汉中击败曹操,但曹操从汉中败退后并没有走远,曹操率军撤到了关中,对汉中依然是虎视眈眈,时曹操令张郃领军屯于陈仓,随时可能对汉中再发动进攻,所以当时刘备需要有个措施来缓解当时所面临的压力,而关羽北伐,则正好达到了这个目的。

故当年关羽北伐后,曹操便立马从关中赶回洛阳亲自坐镇,将精力从谋取汉中转移到了抵御关羽上。

其二:关羽北伐,民心所向。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

“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这场动乱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正是在关羽北伐的前一年,虽然这场动乱在219年正月被曹仁平定,但当时襄樊一带的民众对曹魏政权还是颇有不满的,所以同年关羽北伐,是民心所向的。

其三:蜀汉夺得上庸三郡,此处与江陵的关羽对襄樊之地形成了夹击之势。

所以关羽北伐在当时并不是个人的冲动之举,而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一件事,此事若成,或许汉室可兴。然关羽最终兵败,不免令人叹息。

说到关羽兵败,作为主帅,关羽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关羽北伐而在西川的刘备却没有任何应援措施,是不是也有过失呢?后方的糜芳降吴更是直接导致了关羽兵败,究其原因,实非关羽一人之罪也,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然于情于法,关羽都罪不至死。

关羽追随刘备多年,战功赫赫,在军中威信极高。

“亲士卒而远士大夫”,关羽为人确有傲气,但对待将士还是非常好的,深受士卒爱戴。关羽追随刘备多年,立下赫赫战功,这样一个在军中威信极高,且忠心耿耿的关羽,刘备又怎能轻易斩杀呢?

刘备以仁德闻名,与关羽情深义重,于公于私难杀关羽

刘备打天下靠的是“仁德”之名,关羽有罪,然亦情有可原,若斩杀忠贞不二的关羽,于公岂不是自毁“仁德”之名!再说关羽与刘备情同手足,昔日关羽降曹而依旧不忘刘备,《三国志》记载:

“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尽管曹操厚恩于关羽,然面对与刘备的情义,关羽依然弃曹归刘,何等大义也。这样的好兄弟,刘备于私怎能杀之。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像关羽这样能征惯战的大将本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得关羽又对刘备忠贞不二,刘备又怎能轻易杀之?荆州三郡虽然丢了,然趁东吴在荆州立足未稳,再遣大将重夺三郡还是很有可能的,而领军的大将派谁呢?相信没有比关羽更合适的人选了!

故关羽若能逃回益州,刘备是断然不会杀关羽的,只可惜没有如果,汉室也注定难兴。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谢邀!刘备是不会杀了关羽的,虽然刘备给关羽报仇大败而动摇国本,招来众多猜测与非议,但却可以看出刘备对桃园结义的看重,为兄弟情谊宁舍万里江山。

  • 三人桃园结义,白手起家誓同生死,中间历尽苦难有聚有散,兄弟三人谁也离不开谁;虽取得荆益二州,却正是兄弟同心统一天下的时候;

  • 有关张在的刘备一生经历无数的失败,却都能挺过去,没有了关张的刘备经历夷陵之败后就托孤白帝城了;

  • 当初张飞丢了徐州,关羽埋怨了几句,张飞要自杀,是刘备死死劝住,动情的说徐州本非我所有...;虽然今非昔比,荆州也不必徐州,但刘备依然不会为此而杀关羽;

  • 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富贵不移,威武不屈,千里走单骑寻兄归附,这份忠心连曹操都感慨,刘备不会不知道;

  • 关羽不是马谡,他文武双全是蜀汉集团二号人物,被孙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曹操对关羽是即爱又怕,在当时有着很大影响。

  • 孙权为什么要杀了关羽,因为他知道他若不杀,关羽就不会死,因为不光刘备不会杀,就是落到曹操手里,曹操也不会杀;

  • 即使要杀张飞也不会答应,诸葛亮、赵云、黄忠等文武也会谏言,让其戴罪立功;


秉灯夜读


这种情况无论从演义还是正史说,刘备都不可能杀关羽,三国演义更有桃园三结义的事,怎么可能杀以义闻名于天下的兄弟呢?这不是把自己陷于不义吗?而从正史上看,荆州之失原因复杂,不能把失败的责任全推给关羽,所谓关羽大意失荆州只是口头说说,以那种三足并立,以一支偏师守四战之地,又与大本营益州交通隔绝的情况下,刘备方丢掉荆州是大概率的事。


关羽名声大,实力也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阵前斩名将的一人,确实厉害,曹魏众臣评价说,蜀小国耳,名将唯羽。(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而又从龙有功,关羽是河东人,与徐晃算老乡,早年因杀人避祸远走涿郡,刘备在涿郡招兵买马,准备打黄巾大干一场时,关羽与张飞就跟在身边,充当打手看家护院之类,一路打了大仗小仗,刘备当上平原相,就以二人为军司马,也算进入仕途出人头地,三人感情很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由此才衍生出三结义的故事,以实际论,确有此等情谊。


官渡战前,曹操突袭徐州,刘备败走,关羽受困被擒,曹操欣赏看重他,拜他为偏将军,关羽心系刘备,欲立功报答再走,恰好发生白马之围,关羽遂阵前斩颜良“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受封汉寿亭侯,拜辞曹操找到刘备,从此相伴左右,披荆斩棘百折不回,历经艰险,刘备集团终于跨荆取益,以关羽镇守荆州。(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荆州被称为天下中心,四战之地,关羽初守荆南四郡和南郡地,盟友孙权虎视眈眈,摩擦常有,直到汉中大战前215年湘水划界,刘方荆州只剩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孙权方得到刘备让出的长沙与桂阳和之前的江夏郡,也有三郡。但孙权方还是贼心不死,常思全据荆州。

在汉中之战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得到宛城叛军的响应,邺城又发生魏讽谋反等事,应也有打通汉水一线联通益州的打算,起兵北伐攻打曹操的襄樊,曹仁等人初战失利据城坚守,于禁来救被水淹七军全军覆没,曹操又派出徐晃为前锋,自己为后应来救荆州,孙权主动联络曹操,愿意立功偷袭关羽,在二敌国大军合力下,关羽大败,与儿子关平等欲西逃入蜀,在临沮被吴将潘璋马忠设伏擒住,被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以当时的情况,关羽若能退回到益州,刘备自然不会杀他,败军失地的将领古今有之,杀己方名将相当于自断臂膀,春秋时,楚成王因一时之败而杀了令尹成得臣子玉,而使敌对晋国上下都松了一口气,这样的事,以识人用人知名的刘备必不会做。何况有关羽在,对曹孙都是极大的心理威慑,城池丢失可以再夺回来,人死却不能复生。虽然如此,为正军令,关羽降职是必然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服众。


南方鹏


答:关羽到不了成都,就会死在半道,死法多了去,病死,羞愧而死,被山匪谋害等。假如让他到了成都,有桃园结义的情分,加上刘备历来忽悠人的仁义招牌,不能杀关羽。既然荆州丢失的第一责任人都没事,刘封就更没理由杀了,那刘备旁观大半年,损兵折将又失地,这么大的代价图的啥呢。不就为刘婵接班扫清障碍,这不白费劲了吗?

从关羽开打,别看他挺冲的,大家都知道他最终要死。刘备也知道,他就在冷眼旁观。凭关羽荆州之力,能灭了曹操,打死都没人信。按一般常识,刘备该向刘封的上庸曾兵,一是侧应关羽,二是给魏国压力,减轻荆州方面的压力。可援军呢,始终没有。

既然刘备不增兵,那就是等着看你咋死。只是最后出人意外的死在东吴手里。

不过,关羽也明白这点,他兵败后并没向西逃,而是向南。

至于刘封孟达,又不是傻瓜,还能看不出上级的心思,不发兵是对的。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刘备也不例外。打拼出这么大片江山,怎么可能传给义子刘封呢。那就趁荆州事件一起给除掉,明正言顺。

想不到的是,刘备胃口太大,昏了头的要借关羽之死,将孙吴一并灭了。最终却把自己玩进去了。也就这点格局,比他祖宗刘邦差多了。

刘邦可是凭着巴蜀那一小块地盘,打遍天下无敌手的。





文史品读


我是紫气东来,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安全回到成都,刘备会不会杀了关羽一正军法?

答案肯定是不会,下面简单讲解下我个人的观点。

一、刘备与关羽的感情深厚,刘备不会为难关羽。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刘备与关羽的关系非常好,关羽是刘备元老级的下属和兄弟。这份感情放在这,不是轻易可以动摇的,哪怕是关羽犯了错,以刘备仁义的性格,不会杀了关羽,反而会更重用关羽。在后来的夷陵之战,黄权投靠曹魏,刘备不但没归罪,反而善待黄权的家人,比起黄权,刘备才不会杀了关羽呢!

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二、相比荆州的重要性、关羽更重要

在这里提一下,很多人以为关羽丢失的是荆州,这个说法太笼统。

我们看下在赤壁之战后,荆州的划分情况

刘备集团占据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江东孙权集团占据江夏郡和半个南郡,曹操集团占据南阳和另外半个南郡,这时候刘备扩张势力最为迅速。

在刘备入川协助刘璋对抗汉中张鲁时,向东吴借来了南郡的江陵和公安,关羽事实上镇守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

刘邦得到益州时,在汉中张鲁投降曹操,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之时,孙权派吕蒙夺长沙、零陵和桂阳

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处于关键时刻,于是便迅速和孙权修和,协议平分荆州,即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实际上关羽镇守的就只有这三个郡,并不是荆州九郡

想必大家看到这里,也了解到关羽失荆州,对蜀汉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这个损失不是致命的。荆州后期可以通过武力再夺回来,但世上只有一个关羽,关羽太重要了,重要到关羽一死,刘备如断一臂,蜀汉痛失一员真正的虎将,重要到刘备要举全国之力为其复仇,所以刘备不会对他二弟关羽起杀心。

关羽的个人的能力突出,在天下很少有敌手

关羽在荆州的失败,除了自身的傲气与轻视,更多的在于东吴的背弃盟约,与曹操结盟,合围关羽。关羽在两国名将精锐的夹击下,失败在所难免,但不可否认的是关羽的军事水平和能力,正是深得兵法和谋略才使得魏和吴深深忌惮,要除关羽以后快。刘备也肯定知晓关羽的能力,断然不会因为丢失荆州而去杀关羽。





综上:刘备不会对关羽以军法之罪,一是刘备与关羽感情深厚,二是关羽的重要性比之一个三分之一的荆州大得多,三是关羽的能力。关羽作为三国后期的天下名将,在失败后,他并没有想着去逃往益州,而是想着怎么样去夺回荆州,已报大哥刘备,因为他丢荆州后,已无颜再去面对大哥刘备,所以在被俘后,拒绝向东吴投降,而被东吴斩杀在临沮,一代名将这样的结局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