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自己口中美食的定义是什么?

相思雨9645


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所以对美食的定义也不一样,好吃的东西很多,但是有那种美食会让我时不时的就想起来,觉得那种味道才是最好的,小时候妈妈炸的油饼,妈妈做的面条,但是现在想吃了也没有那么多机会了,妈妈也老了,我们也有自己的小家了,总是在怀念中度过,小时候的美食就是过年时候的果子盒,里面各种糕点混到一起,妈妈让串门的时候总是走到半路偷偷的吃几块,那时候觉得太好吃了,现在的美食很多,但是都是吃过就忘的,但是小时候的美食能记一辈子








三农阿红


我的美食定义

1.家的味道,儿时的记忆。小时候在东北,吃的最多的是农村常见的东西,比如家养的小笨鸡,河里水泡子里的鱼,鲫鱼老头鱼柳根子泥鳅,山里的蘑菇薇菜刺老芽,河边的柳蒿芽婆婆丁,深秋的蛤蟆,冬天的野兔,数也数不完,口水开始哗哗的了。

2.我喜欢吃各种昆虫,各种蚂蚱,小的有东北绿蚂蚱,大的有山东的蹬倒山,还有长的细长的。拿油一炸,撒点盐就可以了。真香!还有知了,知了猴,豆虫,瞎撞子,都是很香的。后来在东南亚还吃过各种油炸的虫,蛐蛐、蝼蛄、水虿、他们真是什么虫都吃啊,不过味道感觉不够香。

3.海鲜。青岛的大鲅鱼,红岛的蛤喇,乳山的海蛎子,日照的海虹,梭子蟹,各种海鲜,味道都是好极了!不用费心思想怎么做,一个字,蒸!这是最好吃最地道的做法。海鲜最重要要新鲜,有活的就不吃死的。

4. 异域风情。不管去哪,一定要尝试当地的食物。日本料理,韩国料理,印度咖喱,泰国菜,都是极好的。英国感觉没什么好吃的,不过他们的炸鱼薯条是很不错的。


老高不老高


美食是个神奇的东西。她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能够满足人们心灵和情感的需求。有的记忆中美食和菜品,想要重现几乎是不可能的,那种记忆深处的味道,一辈子都很难吃到第二次。有时候情绪和美食混合在一起,脑子更让人心情难以抑制。就像我经常会想起以前小的时候吃过那种种的食物。那时候觉得特别好吃,但是现在又去吃那些食物的时候,感觉的又不一样了,已经没有那种味道了。现在很多对美食的定义,就是在你自己在味觉上觉得好吃,他就是美食。






山河人家


对于我来说,美食更多在于它的意义!我碰到好吃的,我第一想到的不是下次什么时间来吃,而是下次想带着自己的爱人家人或者朋友来吃!如果只是一顿单纯意义上的食物,那与我是可吃可不吃!小时候吃腻了的东西,随着出门在外,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吃到的机会越来越少,反而成了我心心念念的美食,因为这是对家人对家的一种思念!我很喜欢吃好吃的,但是如果让我一个人去吃,我感觉我不会去,没有家人朋友陪着的这一餐最多算是一顿填饱肚子的饭!如果今天朋友要聚餐让我去一个要排很长队伍的地方排队,我会去,如果自己一个人,即使路过这里我也不会去!可能会有人觉得我这样辜负了自己的胃辜负了自己辜负了美食,但是我却不以为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一样!


妞妞的妈咪呀


每个人的先天的品味和味蕾的感知不同,偏爱不同,对同一美食也会有差异,抑或是更大。但是,我们终究能从感性,体验,认知,环境,人文,来具体对自己的喜好和偏爱的美食分类,定义,那就看看我是如何定义我扣中的美食呢?

1.儿时的回忆

从最初的无知、懵懂、到最后的成熟,从被动接受到尝试选择接受到成熟后的主动选择接受。小时候吃过什么,爱吃什么,最爱吃什么,终究成为儿时的回忆,美食记忆中的味道。我呢,儿时的美食想来就是爸妈做的红烧鱼,儿时偷买的唐僧肉、爆米花、麦芽糖,用仅有的零钱去冲向他们,至今儿时的美食有些已经卖不到了。

2.青春的记忆

在这里每个人都会全新的定义自己口中的美食,挑食也算是对美食独特的偏爱吧。总是吃不够鸡啊鱼啊,红烧肉的,好吃的带肉的就是一直向前冲。

3.成熟的认知

我开始挑剔的选择食材了,开始搭配食物的营养了,开始学习翻新和创意属于自己的和家庭的美食了。对肉没那么痴迷了,对绿色更为向往了,对食材的新鲜度更加注重了,对菜品的味道更加在意了,对菜品的烧制过程更关注了,对菜品的原汁原味更在意了。

我爱的自然是营养丰富,原汁原味的,荤素搭配的,健康美味的。

4地域的认同感

随着我们开始走出自己的城市,去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学习和工作中,对当地的民俗,美食开始了认知,尝试。那些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美食,夹带着历史的味道,传统的味道,异域的味道。例如川菜,东北菜,粤菜,各种各种,例如国外的各种料理。

最好的味道,是儿时的味道,记忆中的味道,因为你永远吃不出记忆的味道多浓,多香,以至于你想起某件事,某个事情。

最好的味道,莫过于爱的味道,亲情的味道,呵护的味道,因为,那是你能带给家庭,孩子,老人的味道,要孩子们茁壮成长,要老人安度晚年,要老婆或老公享受亲情和爱的味道。




灰太狼美食


人的口味和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还各不相同。有爱吃辣的,有爱吃甜的,有爱吃干的,有爱吃稀的。就没有两个人口味完全一样的,不信你找找看?

毫不谦虚的说,我的粉蒸肉已经完全做出古菜谱味道了,再没有见到比这个更好吃的——这话不是我说的

口味偏好是美食文化研究的难题。我的第一个美食定义是原生态。忘不了的美食是猪食里的红薯。

论起来,人的口味偏好好像不科学,譬如都在一个地方生,一个地方长,喝的是一方的水,吃的是一方的粮,为什么会有你爱吃这个,我爱吃那个?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一母同袍几兄弟,每个人的口味嗜好也不一样。按说哥几个无论基因,还是生活环境,完全高度相同,可是结果就是不同。

我哥四个就是。大哥喜欢重口味,自己创作的辣子鸡是他的保留菜谱。说起来味道非常好,比歌乐山香多了,我仨个却进不了口,实在辣。二哥个高饭量大,从来不吃我们爱吃的温润如玉有弹性的米饭,只吃硬的嚼着费力的干饭,母亲常说饭米硬的枪子儿一样。三哥嗜糖如命,喝口水都要糖,稀饭不说了,一定放糖,否则宁肯不吃。家里的白糖红糖都他包圆了。我是老末,说是不挑食,只要吃的都爱吃,其实也有嗜好,喜欢原生态食物。譬如家里养了一头猪,天天煮猪食。我们家讲究,煮猪食不另备煮锅,用我们煮饭的锅。当然猪食材料都很干净,青菜,麸糠,红薯,一锅熬熟。我就喜欢里面的红薯,感觉煮熟了比单独蒸熟有味多了,每次都要整个饱。我妈经常说,就当多喂一头小猪娃了。

小时候家里就这样的灶台,只是没这个漂亮,灶台是石灰抹面,锅盖是木头做的,烟囱比这个有造型,功能都一样

说到这里牵扯出了第一个美食定义,我的美食定义: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最美味食物。

我的第一个忘不了的美味食物就是猪食里面的红薯。好吃到什么程度?红薯都自己种的,大的人吃,小的猪吃,都是好红薯,不是烂红薯。红薯有个特性,小的比大的好吃。特别是和着麸皮米糠青菜一锅煮,那种混合的香,远胜过米香面香红薯香,现在想来还馋涎欲滴。圆圆的小红薯熟了后,锅里翻出来,两手拇指一抡,皮整个抹掉,里面的薯芯像玛瑙,还正好一口一个,完全停不下来。

第二个美食定义是人无我有。忘不了的美食是我首创的清炖鲶鱼。

我5岁会做饭,只是饭,稀饭和干饭。说着简单,其实不简单,老式灶台,个矮够不着,还得搬个椅子站上面。我家不烧柴草,烧稻壳。因为我家对面就是县里唯一一个工厂,大米厂,有个四层楼高的水泥大车间,全县城唯一的高楼大厦,气派的不得了。我们走亲戚到邻邦县的天子城,就是朱元璋打败仗躲避的地方,被老两口一顿剩菜饭救命。后来被人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汤”。上到山包子上都能看到,能有这样的邻居,非常自豪。直到现在,大米厂早就不复存在,还习惯对生人介绍,我家在大米厂正对面。

那个时候没有如今的环保意识,打米机开动期间,风刮的稻壳满天飞。我家房子是小瓦屋面,相隔机房一个老街道不到30米,屋面平时都有几寸厚的稻壳,够下来就够烧锅用了,不用花钱买柴。

烧稻壳需要技巧,先挽一把稻草点着放到锅笼里锅底正下方的进风口上,由灶台左边的风箱(光山叫风匣)往里送风。然后左手拉两下,右手抓把稻壳撒进去。两手极有配合,不能只顾拉风匣,否则锅笼里火会吹灭。也不能只顾撒稻壳,否则火会压灭。

风匣(风箱)如今成了供人观赏的古物。

扯远了。拉回来。长大工作后,住在银行的房子,算是独立生活。年轻爱热闹,那时又没有什么娱乐,下班回家就是同事们搞家庭聚会,喝酒逗乐。我们单位的人到我家最多,一是会煮饭,二是小家庭利亮,没有老人啰嗦干涉。吃喝多了,就想着搞新花样的菜。一天早起买来5、6斤鲜活的鲶鱼,想着法一锅给炖了,装一大脸盆,几个人吃鱼喝酒,尽兴。第二天起就在县城传开,说是不起眼的鲶鱼有了好的吃法。

这道菜做着极为简单,鱼杀了洗干净,开水烫一下,外面的粘液都很容易洗掉。然后放锅里加水淹住,放葱姜猪油盐和甜酒,炖着就行了。炖半小时就可吃,炖三个小时味道更好。这道菜很快在县城流行,至今还有人喜爱,只是野生鲶鱼不多了,再也做不出那个味。

第三个美食定义是复古菜谱,忘不了的美食是粉蒸肉。

小时候我就对粉蒸肉极有兴趣,好像所有宴席后厨,包括县委招待所,都是弥漫着它的味道,成了我的最深乡愁。所以多年来就没断过做这道菜。说起来粉蒸肉是光山的本门土菜,原本是江西菜,祖上瓦屑坝移民带到光山落地生根。正是这个缘由,当地不叫米粉肉,叫醡肉。做过多少次,失败次数也最多,成功就是必然。本月14日我把这道菜的做法写出来,发到悟空,《粉蒸肉怎么做才好吃》,获得青云奖。详细做法在文章里,这里不重复了。要说的是通过这道菜,对美食的定义悟到更新的程度。平日里这里写文章,本就侧重于饮食文化和食材食理,这里就挂一漏万再把我对美食定义的基本原则重复几条:

第一,中餐分三大菜系:

  1. 家常菜;
  2. 江湖菜;
  3. 国宴菜。

其中的家常菜以原生态为基调,做法古朴简单,讲究原滋原味。

以盈利为目的统称江湖菜,以新奇色艳味重为基调,始终在低质食材和高端菜品矛盾中求发展。低端食材为的降低成本;做出高端菜品为的多卖钱。说到底还是个挣钱问题。

国宴菜也叫御菜,宫廷菜,为食材和制作技术最高级。

三者之间有递进关系:

  1. 好的家常菜会被饭店引进,加以改造,为的吸引更多食客。譬如麻婆豆腐、回锅肉,都是来自于家常菜。
  2. 突出的江湖菜会被宫廷相中,引入大内加以改造,成就极致。譬如开水白菜、九转大肠、圣旨酥骨鱼。
  3. 然后又流传民间,再次转身家常菜。譬如胡辣汤、糖醋鱼。

只是这一循环,整个饮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此循环往复,就有了如今的灿烂中餐文化和玲琅满目的美食。

第二,食材质量永远第一位。只有高端的食材往往用简单古朴的做法成就极致美味,没有说低端的食材用高级做法做出极致美味的。

第三,原汁原味才是最美的味道,也是对食材的尊重。不主张靠调料出彩,只要食材自身的味道。鱼就要腥,羊就要膻,猪大肠就要臭。


普济


美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美味的食物,其实美食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对老百姓来说吃酱菜萝卜干下饭也是香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均可以称之为美食。人在生活中的聚餐往往有一种感觉:美食吃前有期待、饭后有回味,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享受美食也要看场合,场合好气氛好美食吃起来才有味道。中国各地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营养物质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也让人吃的更加轻松开心。

美食不仅仅是餐桌上的食物。还包括休闲零食、各种饼干、糕点、糖类、蜜饯、干果、肉制食品、茶饮冲泡等制品,各有各的风味,都可称之为美食。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过去的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在中国的许多美食所折射出的是历代中国人对于美味的追求和执着…!





俊53116982413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说说喜欢是什么,用最容易的话解释就是熟悉加意外。而美食还要加上进化对我们口味的塑造。

熟悉就是你长大过程中的经历,比如妈妈的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北方人不喜欢南方的菜。(当然不是绝对)

而意外就是新鲜感。

最好吃的食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你常去的老店,但频率也不会太高,半个月一次吧。你对那个味道是及其熟悉的。一点点变化你都会察觉。第二种是熟悉的食材做出新的好吃的味道,或者熟悉的味道新的食材,反正就是熟悉加意外的各种组合会得到好评。

还有古代进化论对我们的味蕾的影响,比如甜味是我们摄取能量的来源,所以未经过后天塑造的小孩对甜味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而苦是古代人为了防止吃到有毒的东西进化出来的味觉(关于这部分我在另外一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

所以结论是:美食=味蕾+生活习惯+惊喜

当然这些只是提炼的一些共性,还有很多其他的影响因素无法一起讨论,因为人类的美食体验太复杂了。比如性价比,外形,用餐场景,心情等等一起塑造了我们的味觉,我只能做到大概的一些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餐饮者大寻


既然能称之为美食,那一定是给使用者不一样的回忆不一样的瞬间,接下来是我个人对于美食的一个小的定义。

1。陪伴型。

这一种美食是从小开始的一种陪伴,他可能并不像一些大餐一样,被一俩次的美味足以称之为美食,它是一种细水长流般的陪伴,可能清淡无味。但是有他你就会觉得很开心,看到她就像看到自己的过去,看到自己的家乡一样情切。这样的食物也是美食。

2。难忘型。

这种美食大部分都是因为吃过一次两次二终身难忘的。本人之前就去过南京的大排档。里面的泡椒鸡特别的好吃,至今难忘那种醋香味和和鸡汤的味道,加上葱花,加上一些佐料简单朴实而让人难忘.

3。环境型。

这种美食的美味并不在于食物之上,而是在于陪伴的那个人。如果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吃饭,吃的任何饭都是美食,因为你吃的开心,吃的快乐。

以上三点是最常见的美食定义方式,在生活当中每一个人的美食都是不一样的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一种陪伴感的美食,是一种陪伴的美食。



一点光明


何为美食呢? 我觉得所谓的美食就是美味的食物,无论问谁,可能都会得到这样的答案。



可美味的东西只是是美食吗,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这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比如说同一种食物,因为每个人口味的不同,可能你会觉得它是个美食,可别人觉得它不是,这就是美食差异。



这种口味上的差异也是一种常见的差异,例如说比较普遍的榴莲,有的人对它的味道非常喜爱,甚至百吃不厌。而有些人却对它避之不及,甚至描述它是无法描述的味道,这就是美食的口味差异。和榴莲类似的还有臭豆腐,都是有着一类喜欢和一类不喜欢的,在喜欢的人眼中它就是美食,可是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它仅仅只是食物而已。



有的生活习惯饮食差异也非常大。所以每个人对美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世界那么大,就我我国就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随之产生的也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如果你到某一个民族做客,热情的人们一定会奉上他们当地的美食,对于我们来说就有可能吃不了,也吃不惯。



其实美食就是要让人不仅能吃饱,还要得到心灵上的享受感,有满足感。有时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美食也因为分享才变得更美好。



很多时候人们吃的只是一种情怀,一种儿时的記忆,父母简单的一个家常小菜,儿时都觉得非常美味。那是儿时的味道,家的味道,在我认为那就是美食,还是独一无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