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山區黨員走出抗疫“新長征”

夾江縣華頭鎮位於四川省夾江城西面35公里,由於山高坡陡,風景秀麗,素有夾江小西藏之稱。這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破了山鄉的寧靜。疫情當前,群眾的生命和健康牽動著每

一個黨員的心。從大年三十開始,這些山區黨員們放棄休假,不顧自身安危,走村串戶,踏上了抗擊疫情的“新長征”。

華頭鎮的黨員們,只是夾江山區黨員抗擊疫情的一個縮影。

1.9公里山路 他每天來回走三趟

“今天是36.5度,是正常的,你放心。”“你家離場鎮遠,有什麼需要買的就給我們說,我們幫你買。”“這是你家裡需要的東西,還有什麼需要幫忙買的,隨時給我說,不要客氣哦。”……

這樣重複的語言,夾江華頭鎮楊山村黨員志願服務者周永兵從大年三十一直重複到正月初九。這樣的重複還在繼續。自疫情爆發以來,素有夾江小西藏之稱的華頭鎮也成了防控“前線”,因為這裡居住著從湖北各地打工返鄉的村民。鄭海霞是華頭鎮楊山村6組人,在武漢打工,於1月20日回到家裡。通過化整為片、塊、點的方式,夾江開展了對湖北尤其是武漢返鄉人員的全域摸排。“對所有湖北返夾人員必須以‘人盯人’的方式開展服務。”縣委政府一聲令下,鄭海霞一家成為了“緊盯”的對象。周永兵“承包”了鄭海霞一家。他說:“我是黨員,必須帶頭。”

周永兵今年50歲,是一名有著15年黨齡的黨員,身體微胖。他家距鄭海霞家有1.9公里,全是山路。從大年三十開始,周永兵每天要去鄭海霞家三次,來回往返一天得走11.4公里。事情並不複雜,就是給鄭海霞一家人測體溫,但非常重要。“因為測一次體溫,就像一次排雷,他們一家三口體溫正常,我心頭的石頭就落下來了。”一來二去,周永兵和鄭海霞一家走成了“親戚”。“大過年的,他們這樣隔離在家也憋得慌,陪他們擺擺龍門陣,說說家長裡短,可以解解悶。”

1.9公里的山路不算長,但不好走,周永兵換上了解放鞋。“解放鞋不打腳,走起輕鬆些。”隔三差五要給鄭海霞家背去米麵油菜等生活必須品,周永兵要走出一身汗。冬天的山區,氣溫低,汗一涼,背心就冷成一片。周永兵生怕自己感冒咳嗽被疑似被隔離,每次背生活用品上山,他都會帶塊乾毛巾墊墊背。

從除夕到正月初九,每天三次,周永兵把1.9公里的山路走成了114公里的“長征”。

“沒解除警報,我還要繼續走。”放下一袋20公斤的大米,周永兵氣喘吁吁地說。

夹江:山区党员走出抗疫“新长征”

(黨員志願者周永兵給鄭海霞女兒量體溫)

夹江:山区党员走出抗疫“新长征”

(周永兵為返鄉農民工鄭海霞一家送米和油)

截肢老黨員 杵著柺杖“上前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疫情,夾江各級黨員幹部以身作則,衝向了疫情防控的一線戰場,華頭鎮永欣村總支部委員謝德軍就是其中一員。

今年56歲的謝德軍,是一名老黨員。2019年農曆臘月初,他的左腳因疾病被截了肢。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一般的傷筋動骨都要休息一百天,截肢是大手術。雖然已經出院,但醫囑建議:臥床休息!聽說了疫情的嚴重性後,好像有人往被窩裡撒了把鐵釘子,謝德軍再也臥不安生了。他操起柺杖就要出門,家裡人攔都攔不住。到了村兩委,經過一番“談價還價”,同志們看謝德軍眼睛都犟紅了,只好應他的要求,到村口交通勸導點當勸導員。

村交通勸返點再往裡走是原國營煤礦,也是部分白甲村人的必經之路,還在春節假期裡,來往車輛頻繁。從1月27日開始走上崗位,車輛登記,耐心勸返,謝德軍幹得有模有樣、一絲不苟。看同志們忙不過來,他又主動承擔了外地返鄉人員信息收集彙總工作。這份“兼職工作”謝德軍是在交通勸返點工作的間歇完成的。謝德軍家距勸返點只有300多米,由於他行動不便,每天上下班,都是鄰居用三輪車接送。他常開玩笑說:“我是在重走長征路,但享受的是專車待遇。”

鄉鎮試點改革,村建制也做了調整。因為年齡偏大,謝德軍主動把機會讓給了年輕人,但大家還是堅持選他當村總支委員。“說明大家還都相信我嘛。”謝德軍淡淡地說:“我在這村裡生活了幾十年,對這裡有感情,和鄉里鄉親相處很融洽,大家都聽我的招呼,做起事情順手。”

並不是演苦肉計,但卻取到了苦肉計的效果。來往車輛的駕駛員看到謝德軍杵著柺杖從凳子上掙扎著站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到車前,每個人都十分配合地登記。被勸返的車輛都會輕輕鳴響喇叭向他表示感謝,或許這喇叭聲也代表著致敬吧。

一張小桌子、一把木凳子,木凳子上綁著一把普通的雨傘。坐在簡陋的交通勸導點,烤著電火爐,寒風中的謝德軍內心充滿了力量感。“杵柺杖有啥子嘛,我還是我,我還是那個當初的謝德軍。”

夹江:山区党员走出抗疫“新长征”

華頭鎮永欣村總支委員謝德軍在村交通勸返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