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鍾南山院士沉靜的工作狀態、隔離病房中全副武裝的醫務人員和氣息微弱的患者、疲憊的醫護人員席地小憩、醫護人員支援前線離別擁抱……

一組簡練而生動的速寫作品,撩動了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那根弦。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這組“武漢七天,城裡城外”的作者,是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張弘。

2003年非典期間,時任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主任的張弘與媒體記者進入廣州第一人民醫院隔離病房,親眼目睹了醫護人員忘我抗擊疫情的瞬間,回來後隨即創作了中國畫《天職》,參加了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舉辦的抗非典美術作品展並被廣東美術館收藏。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十七年後,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並蔓延至全國各地。張弘在廣州的家中時刻關注著疫情的最新動向,由於無法進入第一現場收集材料,從武漢封城那天起,他便根據新聞照片以及記憶組織畫面,繪下了抗擊疾病一線的動人瞬間。

張弘為何如此情牽此次疫情?

“我生於武漢,在那兒生活了整整二十年,可以說是喝著長江水長大的。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後來進武漢鋼鐵公司做了一名電工學徒,還沒等到出師,就考上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後留校一直教書到現在。這次家鄉發生了嚴重疫情,自然會密切關注。正如孟子所言: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他動情地告訴記者。

因牽掛桑梓父老,張弘借畫筆記錄,完成了這7幅作品。“這既是與父老鄉親共克時艱的行動,也是向所有戰鬥在武漢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致敬,以及對社會各方馳援武漢人民的由衷感激。”他說。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鍾南山院士工作中

雖然張弘沒能進入此次疫情第一現場,但這些功力深厚的速寫作品,幾乎是在“剎那間”完成的。問及原因,他告訴記者,雖然春節這幾天“宅”在廣州家中,但他仍時刻關注著新聞,並通過微信與武漢的親朋好友保持聯繫,分享信息與圖片。同時,因為在2003年曾進入過非典病房,當時的治療場景已深深刻在腦中,形成了畫面,於是,這組極具現場感與時效性的作品便能在“剎那間”完成。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成功源於藝術家的敏感和使命感,也源於他對生活的積累。張弘說,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場景借用了新聞中的照片及視頻,而不少人物的動態則是憑印象,或平時細心觀察生活,按自己的理解來畫的。如“火神山醫院搶建中的施工現場”那一幅,他僅參考了醫院的建築框架照片,人物全憑記憶畫出來。“因為我做過工人,熟悉施工現場,畫這類場景可以說是我的一個優勢。”他表示。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我以為,作為一名畫家,時刻保持與生活的‘在線’狀態非常重要,以畫筆記錄生活,謳歌時代,也是藝術家的一種天職。”張弘說。

(圖文來自網絡,整理分享供學習使用,侵權刪除)

喜歡繪畫的親一定要私信“畫畫”,有繪畫教程和美院老師直播公開課等著你哦~ (私信方法:點擊“三湘手繪”頭像,進入主頁面,上方有私信功能。如果沒有私信功能說明你是精簡版頭條,請下載專業版頭條)

喜歡的親們記得評論和轉發哦~ 感謝您的支持!!!

淚目!畫家筆下的“武漢七天”,向“鍾南山”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