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的啃老族已经占据了中国60%的家庭,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许三多爱生活


不知道这个所谓“啃老族”的数据是怎么来的,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数据是不准确的。

“啃老”意指已经工作的年轻人,靠上一辈人的积蓄接济才能维持生活。在我看来,啃老的人毕竟是少数。

首先,农民啃不了老。虽说谁都有舔犊之心,但是老年农民能有多少积蓄可以被啃?靠天吃饭的人,能维持一家的生活已经不错了,没有退休金的他们哪有能力一直去接济自己的孩子。

其次,城市居民虽然有啃老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可否认,有一些人指望靠上一辈人的积蓄生活,因为这种方式最省心。但是,我觉得大多数年轻人还是有追求的,啃老并不光荣,不少人情愿靠借网贷也不愿意向父母伸手。

再次,不能把父母帮助买房看作是啃老。第一,高房价让年轻人买不起房,父母有能力的话帮忙凑一点,这并不是说年轻人有去掏空父母的积蓄主观愿望,而是迫不得已。第二,买房是投资,父母凑钱也是投资,不是消费行为,共同投资就谈不上“啃老”。第三,父母帮助买房是财富的传承,与“啃老”有本质的区别。

最后,啃老族永远都有,封建时代就有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我们不用拔高道德标准,似乎“啃老”就一定是必须要谴责的行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无需把这种情况夸大到绝大多数人群或家庭。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空谷财谭


别人家的不敢乱评论,我是自愿被啃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和几个同学想合资学做生意,问我意见,我同意,给了他十万并告诉他成功了最好,失败了就当交了学费。开张从不过问,二年后儿子告诉我说破产了,不是做生意的料,在家休息了二个月投简历找工作投了几份到某国企上班,一年后认为没啥发展前途不干了想去外企试一试,支持。半年后入职外企,一年后连继升职。工作独当一面。婚后孩子我带大了从来用他们的钱,儿媳过意不去要求给我生活费,老伴也不太开心。我问老伴我们差钱吗?不差钱一分不要。只想孩子们好就行了,去年又生了二孩,给了儿媳十万。告诉他们好好工作孩子的所有费用我包了。我只是尽力帮他们。


宣爷就是我


中国啃老族60%肯定没有,农村人老的没有退休工资,怎么啃?都是年轻的出去打工养儿养老人!唯独是城市人父母都有退休工资,极少数80%的人啃老差不多。

我家虽自己有个店在开守着,吃饭钱自己是“足足有余”...但我家也在啃老,我家婆婆有钱💰她自己经常要主动送钱给我家,“几百、几千、上万"的给帮助我家,也算是啃老了吧?

但我心里一直是有颗感恩的心,心想等婆婆年纪大,身体不好时,才真心照顾回报她。


英姿285047136


个人觉得的这个数字只会增加。

我接触的好几个朋友只有一两对年轻夫妇经济上是自食其力。带孩子还是依靠父母。规列为努力上进不靠父母。

大部分啃老父母有积蓄的,父母也甘愿给其啃,省吃俭用满足子女要求。

我两个朋友,儿子都三十出头,孙子都上小学四年级了。读书费用,人情往来,日常开销,保险补习,只要是花钱的都是父母出。小夫妻的钱只是自己买衣服化妆品品牌包包。每天的快递零食不断。没有一分余钱,父母的存款收入小年轻整的明明白白。朋友打电话诉苦,不出钱小夫妻就吵架。我无法劝解只能说你一个儿两腿一蹬都是他的。自己惯的必须自己受着。


高243481939


实际上不止这个数,在农村,结婚彩礼买房买车都是必备,钱哪里来都是父母的或者父母借的,我身边农村亲戚都是这样,六七十岁了还要打工就为给儿子娶媳妇,一般取回来的媳妇都是少奶奶,而城里的单单一套房子就要上百万,按北京来说,刚毕业的工资好点的在八千到一万,房租三千五得是差环境的,去掉各种开销,省点的孩子能攒个三万两万的不错了,一套房子首付至少一两百万得是远郊了,啥时候能攒到!想稳定下来只能向父母伸手,08年以前的来北京的人还好些,能有机会靠自己拼上一套房子,18年以后来北京的孩子,想扎根太难了!


忘记时间的钟10


啃老族应该占比在75%!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绝大多数都是啃老一族!我是六零后!也在啃老!父母八十岁了,两位老人退休金共计8000元!怹们花4000元,我花4000元!我有三个小孩!








日出陵水


具体有多少啃老的数字,可能比专家说的还多!

1.高房价的时代,如果是未婚的人结婚,农村的要求镇上有房,镇上的要在县城有房,在外的可能要求在工作地买房,这就很容易掏光家里的所有积蓄,同时又要背上债务!不啃老真的不现实!

2.我们目前的薪资待遇一个人(普通人)不可能会样活一家人,夫妻双方都得工作,才能共同养家,这就得啃老!

啃老本非我愿,但啃老我也算是其中之一!


随性好玩


何止60%,一个刚读完书出来,又刚出社会没几年,没有父母背后的辛苦,哪来一场隆重的婚礼。起码有90%以上。




136七哥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父母亲宁愿为儿女们的幸福放弁自己的一切,特别是60年代一前的人。情愿自己少吃缺穿也不让子孙后代受一点点苦。有些老人种一年地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但自己却舍不得花,要把它交给一个月挣一万块钱的子女们,这种品德何等的高尚。希望全社会尊老爱老敬老!


百合花


中国城市家庭中,下一代(即己经参加工作的年青人或己成家的年青人)中啃老的比例是不是高达60%?这个数据很难查到,中国各省市沒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那么有一个办法可以粗略算出,即从己知的统计数据的去推算,可能相对会准一点。

第一组数据,国家每年报告的失业率数据,即在4%左右,有人说这数据不准,那么放大一点,把没有相对固定工作的全算上,放大一倍,8%;多少人?不难算出来;即中国城市人口约8亿人,去掉老人小孩(未成年)3亿人,那么5亿就业人口的8%是4OOO万人;其中,应该有2O%左右是50岁以上的失业者,大多沒地方啃老;留下的8O%都属青年人或中青年,显然,这些年青人失业或半失业,基本没有生活来源,只能啃老。再算一算,如果城市一般是平均四人一个家,8亿城市人口就是2亿个家庭,32OO个中青年失业者即啃老族,占家庭比例在16%左右。

另一组数据,即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但可以从各方面信息中预测的数据,即个人年收入。如果把城市80后至20○O年出身年青人作一个统计,总人数应该在2亿5~2亿8之间。可以把这一群体的年青人收入分个类:

第一类:高收入群体,即平均月收入是城市平均收入的二倍以上,以上海为例,月收入己达二万元以上。这一高收入群体比例不会高于10%,显然,他们不会也不需要啃老;

第二类:中高收入者,即月收入高于城市平均值的1.5倍,这一群体人不少,应该达到2O%左右,显然,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不必啃老;

第三类:中等收入者,即月收入刚达或接近城市上班族平均水平,拿上海为例,即月入70O0~9O00元;这一收入群体占比更大一点,约3O%以上。不能不说,在上海特别是己组成家庭并有一小孩的年青夫妻,靠这点收入生活偏紧,如果有房贷更紧张;所有这一群体中至少50%人有父母各种支持或补贴;

第四类:中低收入者,即月收入低于平均水平,占比大约在25%左右。可以说,刚学校毕业至三年内的年青人,都属此群体。不能不说,此群体大多数与父母同住,有啃老现象或基本啃老完全在意料之中;

当然,第五类收入更低,占比在10%左右,这些年青人的啃老是常态,唯一区别是啃多啃少。

若把上述属部分啃老以及完全啃老的青年人数相加,总人数在90OO多万,那么,还是以城市二亿家庭看,占比达到或接近5O%。

仅这两组数据分折后,得出的粗略数据就是,城市中的啃老族己经超过了6O%;这不得不使人很吃惊;但如果做个有心人,去左邻右舍或朋友间做个调查,把年青人在家吃饭生活不给钱的,年青人购房父母补贴的,或协助还房贷的,以及第三代(孙辈)生活学习靠老人支助的,等等全算是啃老,那么,不能不说这一现家很普遍,应该达到了5O~60%。

对城市中已经出现的很普遍啃老现象,要不要去担心?从年青人角度看,确有些担心,即担心在今天生活条件普遍提升的条件下,年青人自食其力的能力反而在发生退化;从老一代看,再担心下代也无济于事,特别是其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已经成年,生活有团难父母都会帮一把;等这群"世界上最勤奋的一代"相续过世后,全部财产(包括房产)只会有一个人继承,即独生子女;从这点看,老人财富无论多少,等独生子女一代也老了,生活几乎不必担忧。

这,也许是当下中国的客观现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