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這次征程 我便使命在身 德陽市人民醫院請戰武漢前線


前線戰疫 | 踏上這次征程 我便使命在身 德陽市人民醫院請戰武漢前線

2月1日晚上11點過,德陽市人民醫院接到要派一名呼吸重症專業的副主任醫師前往武漢從通知。此前,何清已主動請戰編入德陽市準備派往武漢的醫療隊。何清是德陽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2003年畢業於蘇州大學醫學院,曾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睡眠中心學習進修,對於呼吸科常見疾病、急性呼吸衰竭、危重症的救治、呼吸支持均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擅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及重症肺炎的診治,睡眠呼吸障礙疾病及肺康復。

2月2日上午8點過,何清來到醫院交接工作,清點物資器材。上午10點,接到同事電話,向同事交代了一名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注意事項。待醫院的工作交接完成後,她又趕回家裡拿行李,並與家人告別。下午3點30分,從雙流機場登機,乘坐英雄機長劉傳健執飛的航班直飛武漢。

在雙流機場,前來送行的德陽市人民醫院院長麥剛叮囑何清,要不辱使命,努力挽救病人,同時囑咐何清注意防護,健健康康回到德陽,親人和同事都等著她回家。

何清表示,自己作為第三批援鄂醫療隊中的一員,肩負著全省衛生健康系統的責任和重託,緊急馳援湖北抗擊疫情。醫務人員作為這場戰“疫”中的主力軍、衝鋒隊,在國家需要、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奔赴前線責無旁貸、使命光榮。

“2008年以來,四川先後遭遇“5.12”汶川地震等重特大災難,我所在的醫院和家鄉都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何清說,在疫情肆虐的關鍵時刻,我們滿懷著感恩之情和拳拳報國之心,也將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線戰鬥中,不畏懼不退縮,堅守醫者初心,以過硬的技術,紮實的作風,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工作,勝利凱旋、健康歸來,不辜負組織和全省人民的期望!

2日下午5時許,何清乘坐的專機順利抵達武漢機場。

何清的援鄂日記


前線戰疫 | 踏上這次征程 我便使命在身 德陽市人民醫院請戰武漢前線

2020年2月2日 小雨

洗漱完畢後已經十一點了,上床睡覺時心情仍是很激動,平靜不下來。從離開德陽到武漢就像是一場夢。下了飛機,除了我們醫療隊,再也沒有別的乘客了,機場大廳空空蕩蕩,隨後直接上了大巴車,去哪個酒店一切都是未知。

出了機場外面天已經黑了,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座橋,橫在長江上面,我也不知道哪一座是最有名的武漢長江大橋。路上零零星星的有幾輛小車,天空飄起了雨,可車上也沒人說話。直到看見一座高樓上放映了“武漢加油”的字幕,那醒目的字樣讓整個車都沸騰起來,我們紛紛拿起手機拍了下來,為自己接下來的行程打氣。

我是德陽唯一的隊員,難免有些孤單。在飛機上認識了同樣是一個人的汶川小妹妹,她只有24歲,也參加了這個隊伍。在大災大難中,90後也是好樣的。在賓館我也見到了華西醫院的劉丹主任,華西第四醫院的杜宇主任,她們和我互通了微信,還說有什麼困難可以找她們,真是太感動了。省衛健委的陳龍老師還幫我把那一箱最重的醫用物資搬上了樓。真的很感謝他們讓我定下心來了。

吃完飯,看手機發現朋友圈裡裝滿了關心和祝福,有親人的、朋友的、同事的,很感動,又哭了,不知什麼時候淚點這麼低了呢!祝福實在太多了,最後決定統一回復一下,向他們報個平安吧。

賓館挺舒適的,每人一間,可以防止交叉感染。就是太冷了,不知道今晚睡得著嗎。

2020年2月3日 晴

一大早起來,拉開窗簾,看到了陽光,才感覺有點溫暖。武漢晚上確實有些冷,還有點潮溼。大家在群裡報告說冷,沒想到劉丹主任在晚上就幫大家買來了電熱毯和暖手寶。

今天上午醫療隊成立了指揮部和黨支部,還成立了物資管控組、院感組等。很多老師都積極行動起來為大家服務了。比如說院感組,已經規劃了酒店的院感管理,涉及到回酒店的步驟、流程、路線,屋內也分為清潔區和汙染區,還有怎樣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怎樣分類等等,真是值得我好好學習。就算沒有這場病毒戰役,我們在醫院工作的人也要學會感染管理,避免把從醫院帶回來的病毒、細菌等到處傳播,甚至傳播到自己的家人身上。院感防控是一項需要落到實處、堅持不懈的工作,怎樣重視都不為過。

下午我們進行了院感、防護、新冠肺炎的診治培訓,練習了穿脫防護服。這邊已經確定了對口支援湖北省人民醫院,隊長還要和那邊對接後才知道具體的任務是怎樣。但不管怎樣,練好防護隔離、做好防護是最重要的。

下午培訓時李蘭娟院士竟然出現在現場,我才知道李院士和我們住同一家酒店。李院士鼓勵我們要用心支援,但也要注意防護。她老人家那麼大年齡都親自到這裡,來現場做指導,真是榜樣啊!

不知道明天會不會進病區,有點期待,又有點緊張。不過今晚有電熱毯應該能睡個好覺了吧!


大眾健康報記者 侯文瑾

前線戰疫 | 踏上這次征程 我便使命在身 德陽市人民醫院請戰武漢前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