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急症之一:高血壓腦病,進展快,可致死,預防很重要

高血壓腦病為高血壓病程中一種危及患者生命的嚴重情況,是內科常見的急症之一。該病起病急,進展快,如能夠及時治療其症狀可完全消失,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則可導致不可逆腦損害及其他嚴重併發症,甚至可導致死亡。

高血壓急症之一:高血壓腦病,進展快,可致死,預防很重要

大腦過度灌注

一、什麼是高血壓腦病?

高血壓腦病為內科較為常見的急症,是指腦細小動脈發生持久而嚴重的痙攣或廣泛微血管栓塞腦供血發生急性障礙,也可能腦內小動脈因血壓極度升高而被迫擴張,從而使大腦過度灌注,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該病見於高血壓患者由於動脈壓突發急驟升高,導致腦小動脈痙攣或腦血管調節功能失控,產生嚴重腦水腫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急症之一:高血壓腦病,進展快,可致死,預防很重要

高血壓的病因

二、高血壓腦病的病因有哪些?

1、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率佔1%左右,高血壓病史較長,有明顯腦血管硬化者更易發生。既往血壓正常而突然出現高血壓的疾病,如急進型高血壓和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也可發生。

2、繼發性高血壓:

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腎小球腎炎性高血壓 腎動脈狹窄、嘈鉻細胞瘤等血壓中等程度增高,也有發生高血壓腦病的可能。

3、某些藥物或食物誘發高血壓腦病:

少見情況下,高血壓患者應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同時,又服用甲基多巴或節後交感神經抑制劑,也會引起與高血壓腦病相似的症狀。進食富含胺類的食物,也可以誘發。

4、頸動脈內膜剝離術後:

高度頸動脈狹窄患者,行頸動脈內膜剝離可誘發高血壓腦病,這是因為剝離術後,腦灌注突然增加,也可引起高血壓腦病。

高血壓急症之一:高血壓腦病,進展快,可致死,預防很重要

高血壓腦病患者

三、高血壓腦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發病年齡:

與病因有關,急性腎小球腎炎引起者多見於兒童、過度勞累、緊張情緒波動誘,發以青少年及成年多見,子癇常見於孕婦, 惡性高血壓最多見。

2、動脈壓升高:

原來血壓已高者,在起病前再度增高,舒張壓達 120mHg以上,平均動脈壓常在150-200mg之間。

3、顱內壓增高:

由腦水腫引起。患者表現為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視盤水腫、視網膜動脈痙攣並有火焰樣出血和動脈痙攣以及絨毛狀滲出物。

4、意識障礙:

可表現為嗜睡及昏迷,精神錯亂也有發生。

5、癲癇發作:

為全身性侷限性發作,有的出現癲癇持續狀態。

6、陣發性呼吸困難:

由於呼吸中樞血管痙攣、局部缺血及酸中毒所引起。

7、其他腦功能障礙的症狀:

如失語偏癱等。

8、頭痛:

常是高血壓腦病的早期症狀,多數為全頭痛或額頂部疼痛明顯咳嗷、活動用力時頭痛明顯,伴有噁心、嘔吐。當血壓下降後頭痛可得以緩解

9、腦水腫症狀:

大多數患者具有頭痛、抽摘和意識障礙三大特徵,稱之為高血壓腦病三聯徵

高血壓急症之一:高血壓腦病,進展快,可致死,預防很重要

高血壓性眼底

四、高血壓腦病應進行哪些輔助檢查?

1、眼底檢查:

可見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性眼底、視網膜動脈病變等眼底改變,甚至視網膜有出血、滲出物和視盤水腫

2、腦脊液檢查:

壓力常顯著增高(診斷已明確時禁行腦脊液檢查),有少數紅細胞或蛋白質輕度升高。

3、CT檢查:

顱腦CT掃描可見因腦水腫所致的瀰漫性的白質密度降低。

4、腦電圖:

可見彌散慢波和(或)癜癇性放電。

五、高血壓腦病如何診斷?

1、血壓突然升高伴嚴重頭痛、意識障礙,且往往有抽搐或其他短暫的神經系統局灶症狀,其中血壓突然增高、嚴重頭痛與意識障礙是本症必不可少的症狀。

2、經積極降壓治療後,症狀可迅速好轉或大部分緩解。

3、除外高血壓性腦出血。

高血壓急症之一:高血壓腦病,進展快,可致死,預防很重要

六、高血壓腦病常與哪些疾病鑑別診斷?

1、顱內腫瘤:

可通過腦超聲波腦血管造影或CT等檢查加以確診。

2、蛛網膜下隙出血:

與高血壓腦病一樣,也可有突發的劇烈頭痛、嘔吐、腦膜刺激症狀,部分患者也可有血壓增高意識障礙通常較輕, 極少出現偏癱,且腦脊液呈均勻血性等特點,可與原發性高血壓鑑別。

3、顱內佔位性病變:

雖有嚴重頭痛,但為緩慢出現非突然發生,其他顱內壓增高症狀和局灶性神經體徵也呈進行性加重,血壓雖可升高但不及高血壓腦病的顯著增高。

高血壓急症之一:高血壓腦病,進展快,可致死,預防很重要

七、高血壓腦病降壓應遵循哪些原則?

高血壓腦病發作時應在數分鐘至1小時內使舒張壓迅速降至 110mHg(高血壓患者)或80mmHg以下(血壓正常者),恢復腦血管自動調節機制,但降壓不要過快過低,以防發生腦血流灌注不足,誘發腦梗死。老年人個體差異大,血壓易波動,用藥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以免血壓降得過快過低,引起心肌梗死等不良後果。

1、硝普鈉:

可同時使小動脈、毛細血管及小靜脈擴張,靜脈迴心血量減少,左心室前後負荷均降低,適用於伴左心衰竭或急性冠狀動脈功能不全患者,5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靜脈滴注,開始每分鐘按體重05ug/kg。根據治療反應以每分鐘0.5ug/kg遞增,逐漸調整劑量,常用劑量為每分鐘按體重3/kg。極量為每分鐘按體重10/kg。總量為按體重3.5mg/kg,每2-3分鐘測1次血壓,調整滴速及用量使血壓維持在適宜水平,此藥降壓迅速穩定,無不良反應,但理化性質不穩定,配製後須在4小時內使用。

2、硝酸甘油:

10-20mg加於5%葡萄糖液500ml靜脈滴注,根據血壓調節滴速。降壓作用迅速,監護較硝普鈉簡單,不良反應較少,有人主張用它代替硝普鈉,尤適用於合併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和心功能不全者,但腦水腫及青光限患者禁用。

3、利血平:

可耗竭交感神經末梢兒茶酚胺貯存,擴張血管及降低血管周圍阻力。1-2mg肌內注射,1.5-3小時起效,必要時每6-12小時可重複注射,適用於快速降壓後維持用藥。不良反應為鼻塞、口乾心動過緩、嗜睡和帕金森病樣表現。

4、卡託普利:

主要作用於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系統)的特異性競爭型抑制劑,抑制RAA系統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阻止血管緊張素I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抑制醛固酮分泌減少水鈉瀦留。12.5-25m口服,每日3次,60-90分鐘顯效。可見胃腸道反應失眠、口乾及中性粒細胞減少,腎衰竭患者不宜使用。

5、硝苯地平:

降壓後可用硝苯地平10-20嗎g舌下含服或嚼碎嚥下或直腸給藥每日3次也可用氣霧劑噴人口啊部每次0.5m,連用6次;本藥為鈣離子通道阻滯藥20-30分鐘起效15-2小時降壓明顯,1次用藥後奏效達80%,可使平均動脈壓下降25%。對高血壓腦病合併冠心病病情不太嚴重患者最理想,是較安全、迅速的降壓藥,現多不建議使用速效製劑。

八、如何有效降低顱內壓及減輕腦水腫?

可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靜脈滴注,每6-8小時1次,心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可與呋塞米40mg靜脈注射,10%人血清白蛋白20ml靜脈滴注或地塞米松10-20m靜脈滴注合用。

高血壓急症之一:高血壓腦病,進展快,可致死,預防很重要

九、癲癇頻繁發作或癲癇持續狀態如何處理?

首選地西泮10-20mg緩慢靜脈注射。若不能控制,可用地西洋40~50mg加於10%葡萄糖液500m中靜脈滴注,應注意呼吸情況。也可用苯妥英鈉常與地西泮合用作為維持用藥或用於出現呼吸抑制者,首劑5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中,靜脈滴注,每日300-500mg維持療效。隨後成人可用苯巴比妥02g肌內注射,與10%水合氯醛30ml灌腸,6小時交替使用;控制發作1-2日後改用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口服,維持2~3個月以防復發。

十、高血壓腦病的併發症有哪些?

1、腦疝:

由於腦水腫加劇,其腦容積增加而壓追正常腦組織易出現腦痴,可迅速死亡。

2、腦血栓或腦出血:

高血壓腦病時可有患者因血小板減少導致致命大量腦出血,後果嚴重。

高血壓急症之一:高血壓腦病,進展快,可致死,預防很重要

十一、高血壓腦病如何預防?

1、嚴格控制血壓在14090mg以下,年齡越小控制越嚴,最好每天監測血壓變化,至少每週測一次血壓。

2、堅持服用降壓藥物不可隨意停藥,應按醫囑增減降壓藥物。

3、24小時穩定控制血壓,使血壓波動較小,不可將血壓降得過低。

4、控制血糖、血脂、血黏度。

5、減輕體重達到正常標準。

6、戒菸酒,堅持低鹽、低脂飲食。

7、堅持有氧體育鍛煉如慢跑游泳、騎車、練太極拳等。每天30分鐘以上,每週至少5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