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興張苞都在衝鋒陷陣,為何唯獨不見趙雲的兒子?

weiyiserg


三國

從正史的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蜀國的年輕一輩們拋頭顱灑熱血保衛他們先祖苦心創建的基業。

1.關平

記載很少,隨關羽鎮守荊州,關羽率軍北伐樊城,關平一同前往。

孫權背後偷襲荊州,關羽的人馬肯定都是荊州人士,妻子兒女在東吳手裡,軍心渙散,士卒紛紛逃走。

關平與其父在撤退到麥城時中了東吳軍埋伏一同被擒,最後一起被押往南郡的臨沮斬首。

2.關興

正史中沒有講關平和關興哪個是長次順序。

關興隨劉備入蜀,關平留在荊州。

三國演義講關羽北伐,水淹七軍,派兒子關興入成都報捷,顯然正史的角度講不可能,隨劉備入川的概率較大。

關興繼承關羽爵位,年少時機靈聰慧,諸葛亮非常器重他,二十歲時當上了蜀國的侍中、中監軍,顯然是劉禪時期受封的。短短几年後就去世了,屬於英年早逝。

兒子關統,娶了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沒有嫡長子,庶長子關彝續封。

3.張苞

張飛長子,早逝。張苞的兒子張遵,年長後擔任尚書,陰平之戰時,蜀軍被鄧艾擊敗,隨諸葛瞻戰死綿竹。

4.張紹

張飛次子,繼承張飛爵位,官至侍中尚書僕射。

5.趙統

趙雲長子,繼承趙雲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就是暫代領軍的職務。

6.趙廣

趙雲次子,擔任牙門將。景耀五年,跟隨姜維率軍北伐,被鄧艾所擊敗,姜維退駐沓中。時宦官黃皓弄權,更想廢掉姜維而培植右將軍閻宇。姜維請求將黃皓斬殺,但劉禪不肯,姜維不敢回成都,趙廣也跟姜維在沓中種麥。

同年八月,魏國開始滅蜀戰略,分兵三路大規模伐蜀,徵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出發進攻姜維駐守沓中的蜀軍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攻武都攔截姜維退路,鍾會率領十多萬魏軍主力攻打漢中。

姜維看出魏國的戰略意圖,慌忙撤往陰平,魏軍追擊蜀軍小敗,牙門將趙廣在這場戰役中殿後戰死。


譜寫歷史長歌


趙雲是三國時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之一,是一員儒將,英俊瀟灑,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戰績。他被稱為常勝將軍,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最完美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據說趙雲有兩兒一女,長子趙統,次子趙廣。趙統在趙雲去世後繼承了趙雲永昌亭侯的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隨姜維前往沓中,曹魏的司馬氏派五路大軍進攻蜀漢時,趙廣跟隨大將軍姜維與魏兵在疆川口交戰,姜維敗走,退守劍閣,趙廣在沓中臨陣戰死。趙雲還有一個女兒趙氏,為關平之妻,生有一子關樾。由於在那時候,女子地位比較低,她們的名字基本都不見於史書,即使貴為孫權的妹妹以及劉備的老婆的孫夫人也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名字,而孫尚香的名字也只是傳說。

三國後期,蜀國老將大多病亡戰死,剩下趙雲也英雄暮年,孔明最後一次伐魏,關興張苞為爭主帥位子差點在朝堂動手,幸虧趙雲出面震攝,兩人跟著做了先鋒,後在征伐途中中了魏軍埋伏,兩人陣亡,而那時,趙雲兩子還小,沒有跟得上衝鋒陷陣。


硬漢1818


首先我們來看看趙雲有沒有兒子,陳壽的《三國志 趙雲傳》中記載趙雲有兩個兒子,一個叫趙統,一個叫趙廣。趙統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趙廣門牙將,隨姜維出戰。從職務可以看出趙雲的大兒子繼承趙雲的官職,基本是處理內務,也有不可能去衝鋒陷陣,古代出名只有兩項:要麼讀書中狀元做大官,要麼打仗立戰功做將軍。可以看出趙統這兩項都沒有機會,因此不出名很正常。再來看看趙廣,門牙將就是隨軍出戰的部將。姜維時期的蜀國已屬於弱蜀,基本沒打什麼勝仗,因此不可能建立戰功高升了。

其次我們來看看關興張苞,張苞善戰,和父親張飛一樣,是位猛將。關興從小聽話懂事,諸葛亮對於故人之後很器重。帶著張苞徵站,由於張苞善戰,建立不少戰功,成為像張飛一樣的將軍。關興由於諸葛亮的器重,年少在蜀中擔任侍中,名聲顯赫。

最後就是劉家人一直打壓趙家,從摔阿斗給趙雲看開始,雖然趙雲能力很強,一身徵站沒有敗績,保衛劉備也是盡心盡力,但劉備就是不重用趙雲。阿斗對於救命恩人也只是敷衍了事,給了趙雲這個五虎上將位置而已。對於後人並不重要,因此也是趙雲後人不出名原因。

綜上所述:一個人需要出名,除了能力好之外,遇到伯樂也同樣重要。大家覺得是趙雲後人不厲害還是其他原因呢?關係大家評論區留言。


歷史追尋者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

這類問題都是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所毒害,為了凸顯關羽、張飛的神武,小說把他們的兒子也全部神話,硬生生地搞出了“小關張”,好像“虎父無犬子”。

在《三國演義》中,關興跟隨劉備討伐東吳,斬殺了東吳大將潘璋,奪回了關羽的兵器青龍偃月刀,好一齣“子報父仇”;後來跟隨諸葛亮北伐,表現突出,斬殺越吉等大將,還和魏延合夥把張郃引進諸葛亮的埋伏圈,導致張郃被萬箭射死。從以上的表現來看,關興可以說沒有辱沒關羽的威名,但是他怎麼死的,小說裡面沒有提到。

張苞,作為張飛的兒子,也必須勇猛異常,而且使用家傳武器八丈蛇矛,在小說裡作為諸葛亮北伐的先鋒,擊敗郭淮、孫禮等大將,立下赫赫戰功,但是在一次追擊的過程中,不慎掉落到山澗裡,腦袋受傷而亡,為此諸葛亮自責痛苦,還咳出了血。

不過請各位注意,以上都是小說的演義,真正的關興和張苞可沒有這麼風光。

關興,繼承了關羽的爵位,當了侍中,是皇帝的近臣,後來做中監軍,就是幫助統帥處理一些雜務,順便作為皇帝監督將軍的耳目,可以看出來,關興並沒有做過將軍,更沒有上陣殺敵,而且只活了20多歲,具體生卒年竟然不詳!

張苞還不如關興,史書記載他早夭,生卒年同樣不詳,張飛的爵位也是由次子張紹承襲。

反觀趙雲的兩個兒子趙統和趙廣,確實也是默默無聞,《三國演義》中兩人同時出場,作用是向諸葛亮報喪,趙雲去世,然後被諸葛亮命令回去守墳!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連羅貫中都懶得幫他們編一編嗎?

但是與小說相反,歷史上的趙統和趙廣要比關興、張苞出鏡率更高一點,特別是趙廣被任命為牙門將,跟隨姜維抵擋曹魏軍隊,最後在沓中戰死,也算是為國盡忠。


榮耀歷史


因為他們的父親工作性質不一樣。關羽與張飛都是統兵的將軍,因此他們的兒子學的也大多是帶兵打仗的經驗。也就是說乾的都是很容易出成績露臉工作。

趙雲跟隨劉備千難萬險,不改忠貞,深得劉備的信任,趙雲大部分時間都做了劉備安全保衛工作。他因此統兵打仗機會不多,到了晚年,蜀漢後期,諸葛亮實在無將可用了,才派趙雲為主將上陣。

趙雲教兒子學的也應該是安全保衛的知識與經驗,教兒子光明磊落,不結黨營私,性情冷靜。帶兵當主帥決不是兒子學習的重點,自然就看不到趙雲兒子衝鋒陷陣了。

趙雲的大兒子趙統在父親死後繼承了爵位,被任命為虎賁中郎督,行領軍。

趙雲的小兒子叫趙廣,其被封為牙門將。

這個職位是擔任宮中宿衛,是繼承趙雲的工作。說明皇帝是象信任趙雲一樣信任他們,把性命交給他們。


刪繁就簡347


如果追究起歷史的真實,那就無法回答了,

本回答僅植根於《三國演義》並結合自己所想闡明個人觀點:

在演義中,關興張苞的確不辱父名,出色的演繹了“虎父無犬子”,這種子承父志的結果很受大眾喜愛和接受。

但個人覺得,即便演義真如史料,關興張苞和趙雲之子也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首先,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趙雲並不在列,

關鍵時候還是他哥兒仨親,趙雲畢竟外人,雖然關羽也承認趙雲久隨劉備,亦其弟也!

但畢竟沒有正式結拜,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理不通,

劉關張之間的情義已經超越家國生死,一人若然遇害,其他二人必然或從於地下或拼死報仇。

但趙雲就不同了,他有自己保留的大局觀和冷靜的利害分析,這點從關羽被害就可以看出,

劉張二人不顧身死國滅誓要報仇,而趙雲卻有並不過於哀傷關羽之死,上奏劉備:國賊乃曹操,兄弟之仇為私,豈可因私廢公?

反之亦然,如果某一戰役戰死的是趙雲,劉備也頂多是像哭龐統一樣,憐而厚葬之,或養其子於府中……

這就不難理解,劉關張和趙雲之間都存在感情因素的區別,隔代如隔山,即便二者後代都算世交,

可世交和世交也是不同的,關興張苞勇猛衝鋒陷陣如同捍衛本家基業,

而趙雲只不過是個忠實的打工者,其子更不肖說,若然魏吳入侵或者蜀國內亂,被動迎戰不幸戰死或有可能,

但如果主動出擊請戰則可能性不大,畢竟事不關己成分多些。

再則,關興張苞二人父親都遭遇害,於東吳有殺父之仇,切齒之恨,身為人子,其志必欲報仇,

配合上劉備的伐吳大計,爭當急先鋒,也就不難理解了,無論劉備伐吳是否全心尋仇,但二子必出全力是真的,

經歷此番並肩作戰之後,無論成敗如何,關張二人肯定會遇戰當先,逢敵向前,全力以死相報知己。

但趙雲之子就不同了,其父尚在,無復仇之心切,凡事有父出頭,他們樂得清閒,建功立業意念也並不強烈。

再則,按照演義中的說法,趙雲取桂陽的時,趙範介紹寡嫂給趙雲,說明趙雲尚未婚配,其子尚未出世,

即便取桂陽當年趙雲娶妻生子,而後劉備取益州用了三年,漢中之戰持續了2年,

到得夷陵之戰,趙雲之子也才5-6歲,

或牙牙學語或嬉戲玩耍,而此刻關興張苞業已成年,關張二人衝鋒陷陣尚可,趙子怎麼可能呢?

還有,關興張苞跟著父輩們於戰亂中長大,耳濡目染於父輩們的英雄事蹟,父英雄,兒好漢,子承父業保河山,對成為父輩那樣的英雄的意念比較強烈,再加上從小受到長輩們言傳身教,根深蒂固心目中早已確立了劉關張一家親的思想觀念,

但趙雲之子卻不同爾語,劉備雖待趙雲親厚,但趙雲也曾長坂坡救幼主,截江救阿斗相報,所以趙氏兒男並不欠蜀漢多少情。

所以作為打工者之子,他們的想法或許是:該吃吃,該喝喝,只要別亡國!


緣睦求瑜


趙雲有兩個兒子趙廣和趙統,但只能說他們倆確實平庸。要不然憑藉蜀漢後期人才那麼凋零,但凡你有點本事,是不是?就能派的上用場。可惜,這兩個人基本上也沒有用得上。可以說是相當的平庸甚至無能。

當然,關興,張苞也只是在《三國演義》裡比較給力。實際上,在《三國志》的記載中關興和張苞都是早早夭折,更別說做將軍先鋒什麼的立大功了。而好歹趙廣是跟隨姜維出師北伐的牙門將,在姜維戰敗還守劍閣的時候,趙廣臨陣戰死。怎麼說也是為國犧牲了。

總之實際上關羽,張飛,趙雲的後代都算不上優秀,真是虎父犬子的代表(聯想阿斗可能蜀漢的創始人集體對後代都是教子無方)。只是張飛,關羽的後人好歹在小說演繹中露臉了一下,而趙雲的兩個後人基本沒出現過。因此有樓主的疑問。





書行客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現象,就是魏蜀吳三國的君王和他們的兒子以及繼位者都被著重刻畫,重點描寫,而君主手下大將們的後代卻介紹的少之又少。在三國那個群雄並起,名將輩出的特定歷史年代裡,每一方諸侯手下都是猛將如雲,比如曹操手下有著名的五子良將,東吳孫權手下有江表12虎臣,而蜀漢劉備更是有威名赫赫、流傳千古的五虎上將。今天我們以蜀漢政權為例,說說五虎上將中有關趙雲兒子的故事!

劉備的後代我們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除此之外,關羽的兒子關興,張飛的兒子張苞無論是在史料中還是三國演義中出鏡率都挺高。而趙雲、馬超、黃忠、魏延、姜維等人的後代卻基本上沒有詳細敘說或者是很簡單的一筆帶過。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三國是一段很長的戰亂時期,君王、名臣、武將數量眾多,僅僅史料有記載的就有數百人,或許還有遺漏的,我們大多數人對三國曆史的瞭解基本上都是通過影視劇《三國演義》這個途徑,而三國演義的作者也不可能把每一位人物以及他的兒子、孫子以及後代的後代一個一個全部詳細描述,那顯然是不現實的。

二、蜀漢是三國中地盤最小,綜合實力最弱的一方,地廣人稀,人才凋零,武將更是嚴重缺乏,五虎大將在世,還好一些,五虎大將相繼去世,蜀國武將的後備梯隊就顯得捉襟見肘無法滿足需要,那麼從創作的角度來說,又必須有人接續,否則蜀漢這一章就無法繼續下去。因此,將二代就成了主要切入點。

三、那麼為什麼關羽和張飛的後代關興、張苞那麼有名,而趙雲的後代卻默默無聞,無人知曉,三國演義中也沒有怎麼描述呢?其實,據史書記載,趙雲也是有兒子的,而且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趙統,二兒子叫趙廣,並且她的妻子也來歷不凡,是馬超的妹妹叫馬雲祿,按理說都是將門之後,武藝應該不是很差,就如關興和張苞一樣,雖然武力不及其父,但至少也是蜀漢後期能征慣戰的大將。可是,按照現有不多的文獻記載,對於趙雲兩個兒子的描述少之又少,只是提及在趙雲去世之後,後主劉禪將趙雲的大兒子趙統封為虎賁中郎,二兒子趙廣封為牙門將,令其二人為趙雲守墳。

由此可見,他二人之能力應該是稀鬆平常,連後主和諸葛亮都不委以重任。所以,三國演義中也就沒有必要多費筆墨了。

我是文史墨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關羽、張飛都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萬人敵的勇將,他們和劉備情深義重。關羽、張飛武藝高強,對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是立下功勞的,當然劉備賬下除了關羽、張飛這兩個重要的猛將,還有一個人物就是趙雲。

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有不少地方是介紹關羽、張飛、趙雲的勇猛,比如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過關斬將、張飛嚇退曹操大軍、趙雲長坂坡顯威等,對於他們的勇猛是不需質疑的。

而在《三國演義》中,在關羽、張飛去世後,關羽之子關興、張飛之子張苞,他們和其父親一樣都是勇猛之將。並且他們還都是蜀漢後期重要的將領,同時還為蜀漢衝鋒陷陣。但是在這時,卻很少出現趙雲的兒子。

那為什麼關興、張苞都在衝鋒陷陣,為什麼不見趙雲的兒子呢?

其實,關羽、張飛之子的確是關興、張苞,但是在正史中,張苞死的早,關興又英年早逝。所以關興、張苞衝鋒陷陣則是《三國演義》中的。因此回答這個問題,就拋開正史,而以《三國演義》為主。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飛為結義兄弟,同樣關興和張苞又是結拜兄弟,因他們在武藝高強,所以又並稱為小關張。

至於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關興、張苞在衝鋒陷陣,卻不見趙雲之子還是有原因的。

其實,雖然在書中少見趙雲之子衝鋒陷陣,並不是說趙雲無子的,趙雲是有兩個兒子的,分別為趙統、趙廣。而之所以少見他們衝鋒陷陣,是因為他們的的武藝和關興、張苞相比,是有一些差距的。


再則,關羽、張飛都是書中的重要人物,雖然趙雲也是書中的一個重要人物,趙雲也深受劉備信任,但是桃園三結義卻沒有趙雲。同時關羽、張飛兩人本身就是在衝鋒陷陣,有獨當一面的表現。而趙雲則多是以保鏢的身份出現在劉備身邊。

這樣的話,作為關羽、張飛之子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作為衝鋒陷陣的戰將。而趙統、趙廣武力不如小關張,小關張則就成了重要人物來描寫。換句話說,就是小關張的表現蓋過了趙統、趙廣。


當然這畢竟是《三國演義》中的,下面就簡單的說下正史上的趙統趙廣。趙統在其父趙雲去世後,襲趙雲的爵位,為蜀漢虎賁中郎將,加行領軍。趙廣為趙統之弟,曾在牙門將,在曹魏司馬氏派兵攻打蜀國時,趙廣隨姜維和魏軍相戰,後來趙廣戰死沙場。


中孚鑑


《三國演義》中關興張苞的故事基本全是虛構,所以實際上無論是關興張苞還是趙雲的兒子都是在成都做閒官,唯獨例外的是反倒是趙雲的二子趙廣跟隨姜維戰死。

正史上最早跟隨劉備的元從系逐漸凋零沒落,趙雲死後更是無足輕重

這一點從《三國演義》中也可以看出,早期孫乾、簡雍、關張、趙雲都是劉備陣營出現頻率最高的人物,後來隨著諸葛亮、龐統等人的崛起,最早跟隨劉備的“老人”都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從徐州就傾家蕩產跟隨劉備的糜家,雖然糜竺非常受劉備器重,劉備入主益州,拜麋竺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軍師將軍諸葛亮之上,待遇是眾臣之中是最高的。但是糜竺因為糜芳投降呂蒙,導致關羽兵敗身亡的事情而羞愧難當,僅僅在關羽兵敗之後一年就發病去世。

孫乾入蜀之後,地位和簡雍相當,僅次於糜竺,但是劉備剛平定益州不久,孫乾就病逝了。簡雍倒是沒這麼短命,但是自從建安十九年劉備入主益州,簡雍再無任何事蹟流傳。

簡雍擅於辯論、議事。性情簡單直接、不拘小節。與劉備同坐時,亦盤腿而坐,不理威儀。與除諸葛亮外的人相處時,他都獨佔一榻,臥姿對話,從不屈就於人。也許正是這種性格讓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劉備所不喜,這才被冷藏了。總之建安十九年之後,甚至連簡雍的死亡時間都沒有記載。

關羽張飛身亡之後,他們的後代並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備受諸葛亮器重,關興張苞都沒有上過戰場,張苞更是早夭。趙雲死後元從系更是沒有任何存在感,趙統也沒上過戰場,反到是趙廣跟隨姜維戰死。

《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關羽)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長子苞,早夭。次子張紹,繼承張飛爵位.官至侍中、尚書僕射。張苞兒子張遵,為尚書,隨諸葛瞻守於綿竹,與鄧艾交戰時,戰死。”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
三國志·蜀書六·趙雲傳》: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

諸葛亮為何不重用元從系的後代

實際上諸葛亮是法家,治理蜀漢朝廷也是“依法治國”因此想要啟用元從系是比較困難的,更何況關興、張苞都壽命不長,而長子也是需要繼承爵位的,黃忠的孩子更是早夭,絕後。馬超原本是一方諸侯,投降劉備實際上是走投無路之舉,原本就沒有信任。


和諸葛亮用人體系有關,荊襄系的鼎力支持是諸葛亮能獨攬大權的保證,投桃報李和公平是諸葛亮能保證蜀漢人心向背的關鍵。所以諸葛亮能提拔荊襄系的魁首馬謖擔當重任,但是在馬謖出現重大失誤的時候,為了平衡其他派系的攻擊,也只能揮淚斬馬謖。

最終啟用姜維作為接班人,蔣琬費禕實際上和姜維也是有矛盾的,直到費禕被降將郭修刺殺,鬥爭才落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