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為什麼從一千多人一下就升到五千多人?

老八大爺


小說裡,抑或是電視劇裡,其實是把115師的故事挪到了129師身上。但主要還是隊伍得民心,政策好,所以才使兵員數量飛漲。

從真實歷史角度說,要說拉隊伍的速度,115師打二,那誰還敢打一呀?

因為李雲龍的獨立團隸屬於129師,可是129師在晉西北並沒有像故事裡那麼誇張,一下子一個團就差點發展成一個師,那是不可能啊。

真實角度講,呂梁山、太嶽山、太行山,三條山脈近乎是平行的,割開了我軍的根據地。故事裡,李雲龍打完平安縣,彭老總起草電文的時候仍以“太嶽軍區”自稱,那個時候我軍根據地基本呈U型,根據地小,人少,隊伍還真沒從晉西北招收到多少人。故事裡也形容了,有【一槍打穿根據地】的說法,因為根據地鬆散,聯繫不緊密,因此我軍也不太敢發展,因為頂不住掃蕩嘛。

再加上,比如當時太原附近,日軍青松大隊,一個大隊的戰鬥力頂我軍兩三個團,老百姓看到的是我軍比較弱勢。而我軍的活動範圍一直在塔化一帶,最多在城霍邊上轉轉,都是把日軍往石勒崗、城軍廟等遠處引,然後伺機打埋伏。老百姓看不見我軍的戰果,根本不相信我軍的戰鬥力,告訴他打贏了他都不信,也不能說覺悟不高,但現實就是,壓根沒多少人參軍。直到129師開始開闢河南根據地的時候,人數才大幅度上漲的。

而神速拉隊伍的事情,主要發生在115師,他們從晉南向東發展,根據地擴張速度和吸收兵員的人數,都是129師沒法比的。畢竟,115師全部都是紅一方面軍的老底子,搞政治宣傳遠比129師強,而且115師打的仗,比如薛公 、油房坪、王家池三戰三捷,並非在偏僻地區,勝利戰果老百姓看得見。

115師拉隊伍的速度,大約平均一個月就能拉出半個旅來,然後就向各方面輸送。比如1939年1月建立的蘇魯豫支隊,不到1000人,到4月,人數變成8000多了。

開玩笑,這種拉隊伍的速度誰比得了啊?

我軍拉隊伍之所以速度快,當然就是因為深得民心。打鬼子、愛百姓,這就是最中心的兩條了。故事裡的獨立團,也正是用這個情節體現我軍神速拉隊伍的奇蹟。


純鈞LHGR


早晨從下午開始,帶你一起看都梁作品《亮劍》原著:第二十一回。

看原著,更深入!

李雲龍獨立團分兵兩年

李雲龍的獨立團在進攻平安縣城之前,其實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分散開了。

在那方圓幾百裡的地盤上,這裡一個連,那裡一個排,都是各幹各的,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召集幹部來開一次會。

有什麼樣的團長,就有什麼樣的兵。

最初獨立團分兵的時候,一共有一千多人,李雲龍給他們的任務和表態就是:建立基層的抗日政權,儘量地發展隊伍。只要你有能耐,你就算把一個連擴編成一個團都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在名稱上,你還是一個連,而且什麼武器,彈藥,裝備,被服等等,都是沒有供給的,只能靠你們自己去敵人那裡去搶奪。

所以要想自己的日子過得好,那麼就得自己想辦法掙。

獨立團兩年後終成大器

兩年後,李雲龍在趙家峪吃了大虧,他想集結人馬攻打平安縣城。

按照他的估計,現在的獨立團起碼也應該有兩千人馬了吧。

結果等到兩天以後,獨立團的人馬集結完畢,就連李雲龍也被嚇了一跳,獨立團居然已經發展到五千多人了。

兩年前的連長,現在收下有六七百人,還可憐兮兮的還是連長。

那麼獨立團為什麼發展得這麼好呢?

那還是要靠李雲龍的指導思想好,打仗就要打賺,吃虧的仗是絕對不會幹的。

由於各個單位兵力少,所以大仗沒有,基本每天都有小仗,什麼伏擊運輸隊呀,拔個炮樓呀,等等。

打這些仗,基本不會有什麼兵力損失,但是贏了就會大大改善裝備,也就更能招兵了。

所以獨立團能夠在困難時期,大大的發展壯大,除了手下們的努力擴張之外,也與李雲龍的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

一個能打硬仗的“獨立團”,肯定會有一個敢於亮劍的“李雲龍”。

早晨從下午開始,帶你一起讀《亮劍》原著小說:第二十一回。


宇哥帶你讀原著


《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為什麼從一千人一下發展到五千多人?

提出這樣問題的人只能說對我軍抗戰史太不瞭解了。

就以新四軍五師為例吧,李先念隨紅四方面軍主力渡黃河遠征新疆,一個軍的兵力都損失在了新疆,遠征失敗,只帶了二百衛隊三挺機槍返回延安。

抗戰開始後,毛主席命李先念率隊到豫西蘇北抗戰。於是,李先念加入新四軍抗戰序列,帶二百衛隊三挺機槍遠征豫西,開闢根據地。

不到一年,李先念的二百衛隊、三挺機槍便發展成一支上萬人的大部隊,毛主席調王振的三五九旅一部從延安南泥灣出發長途遠征,深入豫西,和王樹聲部隊一起與李先念部隊合編為新四軍五師。到抗戰結束,中原突圍時,李先念五師已經發展為一支六萬餘人的大部隊了。

所以題主也別在為李雲龍一千人的獨立團幾天就發展到五千人而糾結了。


jianchi


1938年10月日軍佔領武漢後,由於日軍戰線過長,補給困難,所以日軍只能佔領大中城市及鐵路點。對此,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進入華北,華中的小城市和廣大的農村地區進行革命宣傳,發動群眾參軍。這個時候八路軍得到跨越式發展,總兵力由3萬多人增長到40多萬人,還不包括縣大隊和區小隊等地方武裝。到1940年8月的時候,光八路軍就可以組織105個團進行“百團大戰”。


槓精中的VIP


就是純粹的人員擴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