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主攻必须接3-6轮一传是谁规定的?这是世界各国都采用的战术吗?

岁月868


这可没有谁规定,只是各队有各队的战术打法。

排球以前是没有自由人这个专业岗位的,是1996年在的一些商业比赛中开始应用,直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才正式进入国际排联的各项比赛。

那之前,上场的六名球员位置轮转,那个不得接一传啊?个个都得会摸爬滚打,一传、防守、鱼跃救球,所以五连冠老女排队员,每个人都一身好基本功。

女排技术的发展和强度的提升,让各位置的技术越来越专业化,主攻要力量、弹跳、超手进攻,到现在女子技术男子化,女排的后排进攻也广为运用。副攻主要职能是拦网和各种战术进攻,网口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身高也越来越高。

这样为维持攻守平衡,开展引入自由人制度,自由人负责一传和防守,自由上下,不占换人时间。这样可以解放一些进攻队员防守的压力。

近些年,又流行一个战术,发球方追发主攻手,以消耗主攻体能,减缓主攻进攻速度。如主攻手由自由人换下,则直接少了一个后排进攻的点。

在这种情况下,对主攻手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有了要接六轮一传能力的要求。(在前排时,现在也有发前区的能力)

这支中国队,自由人主要是替换副攻手,副攻往往是队里第一高度,后排接一传和防守时会显笨重。所以她们只负责自己发球轮的一轮防守。加上颜妮年轻大了,伤病和体能都容易出问题,这样对主攻手朱婷、张常宁、李盈莹等都提出了接六轮一传和强大防守能力的要求。

当然,也有些队为保证主要进攻队员的体能,也有通过阵型调整来补位接一传的打法,可这也有明显的漏洞,容易被对手抓住,强队间过招,一点点不足就足以致命。所以别大谈什么国内联赛,什么别国的国家队打法等等。我们的大婷都做到了,别的队员为何不做到?

李盈莹在郎导指导训练下,己快速弥补了短板,在这届世界杯上,小李的一传己很稳定啦,进步有目共睹。





净月暖阳


真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激烈对抗的话题,但也无法回避。主攻手接3——6轮一传,是郎平的战术要求。之所以会有关于主攻手接一传的争论,罪魁祸首也是郎平。这种争论,往小里说,让球迷分裂,让球员无辜受累。往大里说,影响国家队的团结,影响球队的成绩。在我看来,身为国家队主教练,位高权重的郎平,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一传和主攻接一传的重要性,是在为可能的失败找借口,是未战先怯的表现。以前的短文里,我曾经说过,郎平该与时俱进了!

球迷们先别急着喷,等我说完了,再喷不迟。

我个人是看着郎平打球长大的,深受女排精神的激励和鼓舞。对郎平,无论她是球员,还是教练,我都无比的仰慕与钦佩。今天写这些,只是就事论事,绝无抹黑郎平的意思。

中国女排的成功,作为教练的郎平的成功,是建立在旧的体育体制上的。旧体制,也就是全民体制。国家队需要什么,地方上就要提供什么。国家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地方上必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一句话,就是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球队拿冠军。无条件的服从主教练郎平的需要,是这一体制的特点。

我之所以说郎平该与时俱进了,是因为现在的情况变了。最大的变化,是我们的联赛,已经是职业联赛了。作为俱乐部的职业教练和球员,她们有自己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她们得首先确保打好每一场比赛,确保让球队取得最好的成绩。这是职业教练和职业球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任何人,包括国家队的主教练郎平,也无权对俱乐部的训练和用人指手画脚。郎平正是看到了这个现实,所以坐不住了。她担心这种变化,影响她执教的成绩。其实,郎平有很多正确的选择。比如,她可以和排协协商,拿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还可以灵活使用战术,对不同的人员组合,安排不同的战术打法。最后一招,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只招适合自己战术打法的人进入国家队就是了。但郎平的做法却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话语权,频频放话什么一传的重要性啦,什么主攻手接一传的重要性啦,等等。试图以此来影响职业俱乐部的选择。结果我们看到了,听话的蔡斌指导,付出的代价就是江苏队没有进入联赛3强。而职业化程度越来越深的各俱乐部的老板们,今后还会允许他们聘用的教练像蔡指导那样做吗?所以我说,郎平该与时俱进,换个执教理念了。

职业化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我们的联赛变得精彩,让我们的球员有更高的收入。但足球职业化的事实证明,职业化会降低我们国家队的水平。如何平衡这种矛盾,还需要排协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主攻必须接3——6轮的一传,没有统一的规定,国际上,也不是都采用这样的战术。而且,接不接一传,也不是判断主攻手好坏的主要依据。更不能以郎平的话做标准,来评判李盈莹和张常宁的优劣。因为,她们都是我国排球不可多得的人才。





Star说


关于李盈莹能力我不想评价也没有资格评价。但作为一名体育爱好者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女排,正因为喜欢女排所以就爱关注关于女排的各种评论。人类所有的体育竞技都属一项有规则游戏,在同等条件范围内只要不违反规则你可以用任何方式赢得胜利。由此可见网友现在争论的焦点是不成立的。说尽了,不同的教练对自己球员有不同的要求,李盈莹在天津具乐部教练对她的要求和在国家队教练对她的要求不一样这也无可厚非,大家都知道团体竞技输赢很大程度取决于团队的胁调和应变加主帅巧妙排布。事实已经证明郎平执导国家队以来的取的成就是令大多数国人所认可和称赞,并非个别媒体自媒体或某些自称”资深”评论夸夸其谈,断章取义能企及,”河雀安知鸿鹄之志”。所以李盈莹要进国家队就得按国家队的训练大纲要求,就得按国家队整体战术融入,这是常理。关于李盈莹,两年来是女排球迷中议论最多的球员之一,褒贬可谓铺天盖地。个别极端“粉丝”甚至达到狂热,喝斯底理的程度,什么“为排球而生”,“百年不遇奇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力挽狂澜”。“没有李盈莹,中国进不了前八”。果真如此?顺便问一句你如此不切实际无限夸张对李盈莹是夸赞还是贬损?再说你经过李盈莹本人认可吗?


南方铁松


也就是在中国女排主攻要3—6轮一传,在欧美队伍里面,只有主攻手和自由人接一传而且每个人都是6轮一传,目前世界女排的发展趋势就是主攻手必须全面,后排六轮一传、外加过硬的防守和小球串联,前排也必须要有过硬的强攻实力,两个搭档主攻手,最好的就是:

全面强力进攻型主攻手+全面老练保障型主攻手

没有人规定主攻必须接一传,这也不是郎平规定的,这是最合理的战术需要。你要让二传、副攻接一传也没有人反对,更不会有人叛你犯规。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主攻之所以接一传是比较合理的是因为主攻接完一传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进攻,相对来说四号位得传球一般都是半高球,即便平拉开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起跳进攻。如果两位主攻的一传都过硬的话,主攻接一传显然时比较合理的。接应如果在前排下撤接一传的话,除了在一号位也就后二接一传有时间进攻的,其他位置接一传的话进攻基本上就废了。


欧美球队大部分都是采用双主攻接一传战术,也就是接应位置无需承担一传,即便承担一传任务也就是上面说的后二一轮一传。从今年世锦赛就可以看出来,能够走的很远的基本上都是接应位置进攻能力特别强的。意大利女排当家接应艾格努人家是具备很强的一传能力,但是为了保证她全力进攻,所以意大利女排没有安排她接一传。博斯科维奇在塞尔维亚女排里也是不承担一传任务的。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进攻能力太强了。

在中国女排的一传体系里,其实不论主攻还是接应否必须要有一传能力,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欧美球队的那种强力接应,但是如果主攻没有一传的话,那就必须保证接应位置要有六轮一传能力,这就基本上让球队的右翼进攻陷入瘫痪状态。对手只要盯住四号位进攻就可以了,这就会让球队的进攻很容易就造成卡轮。

目前排球的发展越来越男子化,要想在世界排坛上保持竞争力,两翼齐飞是最基本的条件。中国女排今年世锦赛上之所以没能更进一步,主要还是因为右翼进攻乏力,但是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中国女排的接应位置承担的一传防守任务还是过重的。主攻至少三轮一传基本上就是标配,如果没有三轮一传就会影响到接应位置队员的进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土土女排


排球比赛场上只能同时有六名队员,又分为主攻两人,副攻一人,接应一人,二传一人,自由人一人。而两个主攻是对角,那么其中一个主攻在前排时,而另一个主攻就会在后排。二传主要是起到组织进攻的,显然二传是不承担接一传任务的;自由人是起到防守作用的,自由人肯定会主要承担接一传任务。而在一个球队基本是配置三人接一传,假设一个球队接应要是接一传功夫过硬,那么就可以参与球队接一传的体系中,无论接应是在前排或者是后排,都必须接一传。那么在后排的主攻就要承担接一传任务,这就是所谓的主攻接三轮一传。假设接应接一传功夫欠佳,那么当接应轮到前排时,就可以不承担接一传任务,那么在前排的主攻就要下撤承担一传任务,就有可能承担六轮一传。从中可以看出来,一个球队接一传无非就是几个组合:一个主攻,一个接应,一个自由人;两个主攻,一个自由人;两个主攻(接应),一个自由人。这种接一传的体系无论怎么变化,都要求主攻要有接一传的能力,否则另外一个主攻就要承担更多的接一传的任务。其实这是目前几乎所有球队常见的战术体系,本来不会有太多人的关注,之所以现在有那么一批人,整天的炒作主攻接一传这个话题,无非就是因为出现个李盈莹,而李盈莹恰恰在天津队战术体系中,不需要她承担接一传任务,以保证她进攻的能力。由于李盈莹凭借联赛的出色发挥,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国家队,而李盈莹的加入,已经威胁到某人在国家队的位置,就引来了无数的喷子,用尽各种卑劣手段,试图把李盈莹“扼杀”在萌芽之中。其中主攻必须接六轮一传就是他们认为最能致命的“核武器”,从而无限放大一个主攻接一传的重要性。随着李盈莹接一传的能力越来越强,不仅能承担三轮接一传的能力,甚至接六轮一传的能力也在逐步的提高,目前用“主攻必须接一传”来诋毁李盈莹的,已经自知没有什么说服力了,现在这个话题也很少再有人提及了。


东方朔566


不用其他任何人规定,

也不用谈欧美强队的确普遍主攻主接一传,

只要国家队主教练郎平需要,国家队队员就要执行,否则就打不上主力。

就是这么简单!

🙏

看了前面的很多发言,不就是某些极端李粉再为李盈莹不接一传,不练一传找借口吗?

尽管这样的帖子,天津女排球迷更上心看,本人还是要实话实说!

🙏

妹妹李盈莹是有较好实力的,可尚没有达到世界级超级攻手的能力。

她的3米出头的扣球高度并不高,也就在国内联赛突出一些,搞得某些极端粉丝自己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李盈莹的攻击力远没有到博斯艾格努的高度和力量,至少目前经不起人家的针对性研究与推敲!

不要只看个别场次替补的效果,主打波兰时的效率低下也不要无视。

如果过多的被针对研究又是另一番景象!

事实是任何一点攻的打法,都不可能在世界大赛中走远!

🙏

一传是排球的生命线,也是进攻的开始,李没有强大到要牺牲朱婷的攻击来保障她的地步!

再说,已经证明是世界级主攻的朱婷,都是能接六轮一传的,李盈莹为何就不用接也不用练一传?

况且妹妹李盈莹本人明确自己的偶像是惠若琪,而惠若琪正是一传突出的全面型保障型小主攻。

这也说明妹妹李盈莹自己很清醒!

🙏

倒是一些李盈莹的某些极端粉丝和某些地方媒体自媒体不知天高地厚,非要为她做些夸张的宣传与极尽能事的辩解!

而正是这些非理性得夸张性的动作不断,召来了很多包括本人在内的国家队球迷的极大的反感和厌恶!

🙏

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本就是短暂的,李盈莹在超级联赛的常规赛里都不接一传进行实战锻炼,天津队陈友泉也压根没有打算配合国家队战术,只盯着自己俱乐部夺冠的眼前利益。

天津女排陈友泉一点攻的战术,甚至可劲地把年轻的李盈莹早早地累到伤态疲态。

🙏

要知道,陈友泉赛前采访访谈时曾谈到要在联赛中锻炼李盈莹的一传的,这种食言,

对国家队,绝对谈不上有格局!

对小李子,也谈不上真的负责!

对他自己,失掉的更多是信誉!

🙏

极端津粉李粉,还是夹起尾巴来吧!

你们继续招摇过市,实为李盈莹招黑!

与此同时,

也会继续损伤着天女历史累积的良好队品!

🙏

补充一点:

《极端粉攻击郎平朱婷,令人不齿!》

看看极端粉对郎平朱婷的跟帖发言,你们还能怎样疯狂???

郎平也是尔等极端能否定的了的???

里约奥运逆袭夺冠,你能否定的了?

十连冠的天津女排的缔造者王宝泉也不是没带过国家队,成绩如何?

陈友泉也不是没带过国家级队伍,15年带着的徐建德曾夺冠的国少队去打国青赛,他先是在国家队公布阵容前自行宣布用杨艺换下原接应,结果呢?

小组赛都没出线,最后第九,几乎是中国女排参加国际赛的最差战绩。

拿陈友泉之比郎平,真不知天高地厚???

🙏

莫非朱婷的那么多MVP,都是浪得虚名???

莫非国际排联和瓦基弗,都是瞎子吗???

你们这么没有口德,除了夜郎自大式的自黑黑自,再就是招至更多讨厌,败光所支持的人品队品!

😀

实话告诉这些极端粉,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第一,狭隘自私的天女根本没有那个格局,敢放李盈莹留洋,没有了李盈莹的天女能进四强吗?

第二,目前的李盈莹还真没足够的资本比肩朱婷,无论是成就,价值,还有口碑~




商道若水38年女排痴


这个问题我早就回答过!今天又被人提起,已老生常谈了!

首先说,作为一个主攻当然全面更好,但也要看其突出特点及在球队的作用!如果该队员全面到各项平庸那她不会是顶尖队员。

双主攻接一传是建立在接应位置必须是球队的强力进攻点、主要进攻人。欧美球队便是如此!

请不要忘了这个前提!也就是说每个球队必须有主要进攻点。所有的球队都如此——突出主要进攻人!

那么中国队是以接应为强进攻点吗?不是!中国也没有强力接应队员。

球队必须有主要进攻点,中国队的主攻之一便是这个强力进攻点!也就是说,中国才有保障型主攻与强力主攻之分。而保障型主攻由于在前排有两轮是三点攻,故而让她接六轮一传,小主攻接六轮一传这是必须的!那么另外一名进攻型强力大主攻可以接三轮、也可以接一轮、也可以不接,这要根据场上战术情况来调配,大主攻与接应互相调配接一传的数量!(当然,还有其他人或四人接一传的情况,另议)

中国目前没有强力接应或是人种类型与欧美不同,很难出才。所以接应位置也要接一传,接应接多了,大主攻自然接的少,这也正是中国队以主攻为进攻强点的战术体系(还有副攻,另议)!

所以说主攻必须接3——6轮一传,是伪命题,起码目前在中国的战术体系下不能这样说!除非是欧美潮流、你的接应人员具备强力进攻能力而作为进攻强点,那样的话,双主攻都必须接六轮一传!


老孟216148595


谁接谁不接一传,本来就是各个队的主教练根据自己的战术体系的安排要求的。是根据每个队员的特点,因人而异的安排而已。哪里是什么“各国都采用”的,也算不上什么流行的打法,更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和国际标准!说白了就是,主教练让你接,你就要接。你不接,换别人也得接。明知道本队的主攻是主要强攻点和得分点,会因为参与六轮一传而受到影响,却还要主攻接六轮一传,为什么?是因为整个一传体系弱,需要加强,多个人多一份力量,实属无奈!

现在普遍的说法是,一传不好,二传手调整球的压力就大,战术、快球就不好打,副攻线打不出来,就只能打一个点的强攻之类的。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是静止的和偏面的观点。

实际上,随着各队都加强了发球的冲击力和攻击力,稳定和到位的一传将会越来越难。很多队早就不再只偏面的强调一传的到位和稳定了。一传好固然更好打,即使一传不好,不到位,有机会二次触球的队员就要尽量调整好球的状态和位置,给攻手制造良好的攻击机会。而进攻者也要具备打调整攻的能力和准备,能够随时随地打出有威力的进攻。从接一传开始到完成进攻,是辅以全员较高的调整能力为基础保障的!

所以,一传体系仍要稳固,而全员的二次调整能力,尤其是攻手打调整攻能力的提高已是重中之重了!

对于以战术变化多、快攻为主要特点的队伍,一传的稳定和到位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有强大的攻击力可以硬吃对手的队伍来说,一传的稳定和到位已经并不显得那么十分重要了。

到现在还依然偏面的死盯着主攻手一传的3轮、6轮和到位率,不是缺心眼儿就是居心叵测!


要提高警惕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里面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排球场上到底谁来接一传?

大家都知道一传的重要性,一传满天飞还打什么进攻呢?那到底谁来接一传呢?

首先,自由人始终在后排,主要任务就是接一传和防守。自由人算一个。

其次,二传不能接一传,否则没人组织进攻了。

第三,前排的高大副攻,发到前排的球,肯定会去接,顺便就进攻了;发到后半场,副攻是不回去接的,因为她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快攻和拦网,从后排接球再跑上来打快球,无论如何“臣妾做不到啊”

第四,那就剩下前排后排各一个主攻和一个可能在前排也可能在后排的接应了。接应一般是在右路发动进攻,像龚翔宇、艾格努等。有三种选择:

选择一:后排主攻、自由人、接应主接一传,解放前排主攻,节省体力,保证4号位进攻效率和质量;

选择二:前后排主攻和自由人接一传,解放接应,保证右路的进攻。意大利就用这个选择。

选择三:前后排两个主攻、接应、自由人同时接一传。这种情况很少,除非一传确实遇到了大麻烦。

通过以上的分析,就不难分析出,主攻接一传是必须的,接几轮一传,要根据场上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抉择。

欢迎大家来一起讨论

原创文章,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奔跑的刚子持续带来女排的原创文章。您的喜欢就是我的动力。点关注更专注,欢迎一起讨论、品球











奔跑的刚子


咱们冷静点,说个现实的问题,排球场上只能有六人同时在场,前三后三,对面发球理论上肯定发到后场,能发球到前场的神仙目前还没生出来(注意,这不是幽默的废话,这很重要),也就是说……

站在后场的球员都要面临接一传的问题。

因为排球运动的轮换制度,场上六个人要不停地转动,理论上每个人都会被转到后场,到了后场就要面临接一传。

同时,接一传的人肯定无法再进行二传,否则就是连击违规,所以二传这个位置是不能接一传的,除非她会影分身。

为了做到二传不接一传,二传轮转到后场的时候,要尽可能向前顶,把她前面的球员顶到网前,她自己尽可能靠近中线。还记得刚才说没有神仙能发球到前场吗?当二传靠近前场的时候,也就没有人能发球到她的位置上,她就躲掉一传了。

但是,因为后排缺少二传这个位置接一传,二传旁边的前场球员就要尽可能后撤,补上二传位置的空缺。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主攻也不接一传,那就尴尬了,主攻一旦轮转到后场也要用二传的办法顶前面的球员?然后二传也顶…………那谁接一传?后面空一大片等着对面发球直接得分?

不要羡慕副攻,副攻不接一传是因为想接也接不了,副攻一旦轮到后场就会被自由人换下…………

除了二传,谁不想接一传就必须在轮到后场时被自由人换下,这回看明白了吗?

如果改用自由人轮换主攻,那直接让主攻打副攻不就得了嘛,那还有什么分别?左口袋换到右口袋?

有人说欧洲球队的暴力主攻手,无论是主攻还是接应就不接一传,那是胡扯。暴力主攻或者接应不可能不接一传,只是接的轮次多少的区别,当她和二传被同时轮到后场时,要么两点换三点改变格局,要么必须接一传,要么就等着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