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思夫君想妻妾李白《折楊柳》吳文英《春語鶯迷翠柳》賞析


春日思夫君想妻妾李白《折楊柳》吳文英《春語鶯迷翠柳》賞析


《折楊柳》

唐·李白


垂楊拂綠水,搖豔東風年。

花明玉關雪,葉暖金窗煙。

美人結長想,對此心悽然。

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譯文


春天來了,垂楊盪漾在白雲綠水間,它那美麗的枝條隨著春風飄揚,好不嬌美。這裡適逢生機蓬勃的春天,花兒爭相開放,但玉關邊塞此時卻是冰雪交加,美人每當想起這些,都會倍感惆悵。她在金窗前獨自憑依,看葉暖煙空,心中更有無限離愁。她面對此景心中常會蕩起一種淒涼之感。真想攀折柳條,以遠寄到情郎所在的龍城前,讓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註釋

搖豔:美麗的枝條隨風飄揚。

年:時節。

長想:又作“長恨”。

龍庭:又叫龍城。是匈奴祭天、大會諸部之地。

賞析

《折楊柳》,樂府《橫吹曲辭》舊題。此首詩抒寫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觸景生情,引起了對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春日思夫君想妻妾李白《折楊柳》吳文英《春語鶯迷翠柳》賞析


夜遊宮·春語鶯迷翠柳

宋·吳文英


春語鶯迷翠柳。煙隔斷、晴波遠岫。寒壓重簾幔拕繡。袖爐香,倩東風,與吹透。

花訊催時候。舊相思、偏供閒晝。春澹情濃半中酒。玉痕銷,似梅花,更清瘦。


譯文

春風殆蕩,鶯語啁啾,翠柳如煙,水波瀲灩,遠山如黛。室內簾幔重重,擋住了窗外的春光,仍透著寒意,令人感到壓抑。袖中雖然籠著燃著香料的手爐,還是希望春風能將手爐吹得旺些。

春花催發,引起了舊日的相思情。如今孤身一人,閒極無聊得難捱這早春的清晝。唯有以酒銷愁,來沖淡那春的引誘,情的煎熬。將醉未醉,閨中人玉損香銷,有如梅花,甚或更加清瘦。

註釋

夜遊宮:詞牌名,調見毛滂《東堂詞》,賀鑄詞有“可憐許彩雲飄泊”句,故又名“念彩雲”。又因有“江北江南新念別”句,亦名“新念別”。雙調,五十七字,上下片各六句四仄韻。此詞上、下片末後三個三字句。

遠岫(xiù):遠山。岫,峰巒。謝胱《郡內高齋閒望》詩:“窗中列遠岫。”

寒壓:寫閨中人對室內重簾疊幔的壓抑的感受。拕(tuō):同“拖”。“繡”指室外春光。

袖爐香:即爐香拂袖,此代指閨中人。倩:同“請”。

花訊:二十四番花信風。古人認為花期有信,應風而開。由小寒到穀雨共八個節氣,一百二十日,每五日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

閒晝:指極至無聊的時光。

春澹(dàn):春之淡薄,這是閨中人思春的心裡感受。情濃:指閨中人的內心情感。中(zhòng)酒:因酒醉而身體不爽,猶病酒。

發端“春語鶯迷翠柳。“煙隔斷、晴波遠岫”二句,以麗語勾出春暖花開的美景。“春語”句為近景,著“煙隔斷”三字,點明下面所寫“晴波遠岫”是遠景,開頭所繪之春景,有柳之翠,鶯之黃,山之青,水之綠,色彩鮮明清麗;有峰巒之靜謐,水波之動盪,翠柳之搖曳,黃鶯之歌唱,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動靜交織、遠近交融的立體畫面。這畫面充滿蓬勃的生機,為下文起著反襯的作用。

  “袖爐香”三句,寫閨中人在薰香的室內,敬請春風的吹拂,“吹透”二字,刻畫出閨中人要驅走重簾疊幔所造成的寒氣與重壓之情何等強烈。這裡沒有春天來臨的歡愉與輕鬆,由此將“閨怨”正面作了暗示。

  過片緊承“倩東風”,“花訊催時候”寫閨中人盼望春天的迅速到來。“舊相思、偏供閒晝”一句,以直抒胸臆手法寫出“閨怨”之情。“舊相思”與上片的“寒壓”相呼應,可見“寒壓”之感絕非客觀的重簾疊幔所致,而是有內在的原因。因此,就更感到永晝漫漫,百無聊賴了。“春澹情濃半中酒”一句,繼寫閨中人的所為所感。正因“春澹情濃”這種感情的反差,造成的內心矛盾,也只好以酒消愁了。然而酩酊之後更引起身體不適。最後道“玉痕消,似梅花,更清瘦”,以閨中人玉損香銷,如清瘦的梅花作結,從而將“閨怨”之情一筆托出。

  此首小令在藝術頗具特色:一、含蓄委婉以景託情,反覆渲染,揭示主旨。開章描繪春景之美,用以反襯閨怨之情,後以簾幔塞壓從正面襯托閨怨,進而以“倩東風,與吹透”表達閨情之渴望;下闋又以閒晝相思,情濃病酒來揭示“閨怨”,最後以玉容消損如清瘦梅花的比喻將閨怨寫足。二、善於煉字。詞語聲調鏗鏘,色彩鮮明,景物描寫富有主體感。如“春語鶯迷翠柳”一句,寫翠柳飄拂,黃鶯婉轉,不僅有聲有色,動靜交織,而且加上一個“迷”字,將黃鶯擬人化了,有力地表達了人對春天的喜悅之情,它起了詩眼的作用。又如“晴波遠岫”二個詞的修飾語為“晴”“遠”二字,於是就將晴空如洗,水波盪漾,峰巒起伏,山青如黛的美好境界勾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