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革命文化是黨“立德樹人”的寶貴經驗

陳浩凱

在歷史與時代的對比中,革命文化為廣大青年提供了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價值的力量、自信的力量,代表了中國新青年的精神境界和精神追求,堅定了青年群眾的“四個自信”,昇華了青年對黨和國家的政治認同。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事實證明,對革命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是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贏得青年、鞏固執政的寶貴經驗。

“立德樹人”的主脈:用革命文化昇華中國青年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信念

70年來,中國青年在黨的領導下,傳承革命文化,發揚革命精神,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革命文化為中國青年奠定了信仰的根基: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革命的勝利,既是中國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更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是先輩們抱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浴血奮鬥的結果。鄧小平把它歸結為“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中國青年正是在接受和弘揚這種革命文化的過程中,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昇華了精神支柱。第二,革命文化為中國青年鑄就了品格的靈魂:奮發圖強、艱苦奮鬥、矢志不渝。“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主席的豪邁情懷,正是中國革命先驅者的品格寫照,也是中國革命文化的內核之一,憑藉著這種自立、自強和矢志不渝的精神,中國青年在黨的領導下走出了一條奮發圖強的道路,鑄就了品格的靈魂。第三,革命文化為中國青年確立了價值的規範:忠於信仰、勇於犧牲,為民服務。革命文化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革命文化忠於信仰、勇於犧牲的崇高品德,展現了共產黨人的道德價值和行為準則。

“立德樹人”的核心:用革命文化強化中國青年的政治引領和思想認識

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涵養是馬克思主義者標誌之一。黨秉持以革命文化育人的工作方法,涵養青年的革命精神,鞏固了黨的青年群眾基礎。首先,傳承革命文化,讓青年在自力更生、克服困難中堅定了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廣大青年通過傳承和發揚革命文化,深刻理解、接受、掌握和運用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經歷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全過程,在自力更生、應對挑戰中,喚醒了道路意識,激發了奮鬥前行的豪邁情感,堅定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第二、傳承革命文化,讓青年在反對顛覆、撥亂反正中堅定了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扛起了革命的大旗,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定支持者。第三、傳承革命文化,讓青年在攻堅克難、開拓創新中激盪了建設祖國的磅礴力量。70年來,中國青年在這場偉大的接力賽中,擔當起了新思想新觀念的先行者,新科技新知識的推動者,新風尚新規範的倡導者,社會主義建設的開拓者的重任,展示了青春的中國,青春的力量。

“立德樹人”的要務:用革命文化繼續涵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與定力

新時代,革命文化依然在培養青年、鞏固黨的青年基礎這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優秀文化作為一個整體,繼承其內核,廣大其精神;二要堅定“四個自信”,以道路自信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以文化自信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三要把弘揚革命文化與“四個偉大”相結合,獻身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四要在弘揚革命文化中培養創新精神,涵養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與定力,在社會經濟建設、科技創新發展、產業革命接力、制度創新領銜、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等方面扛鼎揭旗。最為關鍵的是要擔負起黨的政治責任,立志於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確保黨的青年群眾基礎,確保黨的長期執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始終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用極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實踐的產物,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經驗總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永續動力。(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理工大學基地研究員,長沙理工大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