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高心理資本的“H.E.R.O”?


當管理學家遇到心理學者 | 如何成為高心理資本的“H.E.R.O”?

橙全心理

以下文章來源於心研資訊 ,作者主創組

心研資訊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繼續教育學院在職研修班、在職(高級)研修班課程最新資訊


無論是在工作領域還是學習領域,我們都很關心人才的界定,以及人才的培養打造問題。

作為領導者,我們會關心怎樣去選拔一個高績效的人才。

作為求職者,我們會關心怎樣成為一個組織需要的、被組織認可的。及能給組織帶來貢獻,同時實現自我價值的勞動者。

作為學生,

我們會考慮未來怎樣成為一個有高競爭力的人才,從哪些方面要進行自我培養、自我投資等。

作為教育者或者家長,我們會關心如何指導和培養學生、孩子,從而讓TA們在未來的職場中更有競爭力,在社會生活中能夠帶來更高的績效,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01心理資本概念的提出背景


費雷德·盧桑斯

心理資本概念緣起於心理學領域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個人——著名的美國管理學家費雷德·盧桑斯。盧桑斯是一個特別值得人敬重的學者,同時也是我(關梅林老師)非常好的師長、朋友,去年還應我之邀來中國進行訪問和講學。盧桑斯教授曾任美國管理學會主席,獲得過美國管理學會與泛太平洋協會終生成就獎。他在管理領域、組織領域有非常深厚的積累及相關研究,並基於此提出這樣一個概念。


企業在招聘時,會怎樣衡量一個人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比如考了什麼證書?有過什麼樣的工作經歷?做過什麼項目?有哪些專業累積?然後綜合評估這個人與這個崗位的適應度,從而預估他可能會給組織帶來的績效。盧桑斯教授把這些能力叫做這個人的“人力資本”

一個人擁有很多知識、很好的技能及豐富的經驗,是其高人力資本的表現。那麼高人力資本的人就一定能給組織帶來非常好的貢獻嗎?多數企業是這樣認為的,所以努力找名校畢業生,和掌握各種資格認證的人才,以及擁有豐富項目經驗的人,但實際上發現,這些高人力資本的人才,並不是每個人才都對組織貢獻很大,可能還會與預期效果差距很大。所以,到底在選拔中忽視了什麼重要的關鍵因素?這個

因素重要到可以埋沒一個人的高人力資本?是什麼呢?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茶壺裡煮餃子”,顧名思義就是肚子裡有貨,但是口太小了倒不出來。所以我們要用一個大鍋來煮餃子,這樣我們煮了多少都能撈出來,還能再往裡續。


其實這個比喻在我看來非常像盧桑斯教授介紹的心理資本和人力資本的關係,就是說我們有很高的人力資本,但如果我們是一個比較消極、悲觀,同時又缺少韌性和自信的人,那麼我們的高人力資本可能就會被制約,從而沒辦法很好地發揮出來。

反之,如果我們是一個比較樂觀、積極,比較有韌性,又敢於去挑戰,並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那麼我們就會不斷地去實踐我們的人力資本,甚至不斷地去重新開發、提升人力資本,最終使得人力資本越來越強大,也就像一口大鍋源源不斷地續餃子、輸出餃子。

馬丁·塞利格曼

心理資本的提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是積極心理學的誕生。科學心理學建立之初有三個使命:

第一是幫助人們解決心理上面的痛苦;第二是幫助更多人獲得幸福;第三是發現和鑑別超常的人才,並培養這個超常人才。

但心理學發展到今天,我們仍面臨一個困境,就是很多人自動把心理學等同為問題學,大家會覺得一接觸心理學,就會被別人誤以為是有精神問題或精神疾病;如果看到朋友去約心理諮詢師,就會想他肯定有什麼問題,不然怎麼會去做心理諮詢?所以大家對心理學和心理諮詢有著很深的誤解,基本停留在心理學的第一使命認知上。


但實際上,拿心理諮詢來說,它包括

問題性諮詢和發展性諮詢,發展性諮詢就是解決如何更好發展的問題,一個年輕優秀的職場人或者一個優秀的學生,他想在某個領域有更好的成長,就可以尋求發展性諮詢幫助,但這是被大家迴避的。

積極心理學的誕生其實就源於要打破這種困局!


廣告

打開積極心理學之門

京東


在對一個問題的界定方面,很多人持有的是一個統計學標準:正態分佈,就是按人數多少來鑑定問題,如果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可能就不是問題了。比如說很多家長非常焦慮,從孩子一出生就焦慮,孩子上學之後更焦慮,是寫作業也焦慮、學習也焦慮、考試也焦慮等等,那按理來說,這應該是要引起我們關注的,我們需要了解怎樣能夠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去陪伴孩子成長,應該更積極、健康的去發展。但可能大家自己看到所有家長都焦慮,每個孩子都上那麼多課外班,那這時候環顧左右,既然大家都一樣,我們忽然發現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了。為什麼?因為我們是跟大多數人行為一致的,我們就覺得它是正常的。


如果要按這樣的標準來界定的話,有問題的人永遠是少數的,心理學能力發揮影響力也是非常有限的,而問題本身是存在的,焦慮不會因為大家都焦慮就不存在了。所以在1998年,美國新當選的APA主席塞利格曼先生,認真思考了怎麼帶領心理學走出一條能夠服務大眾的道路。


因為天天想,雖然沒有想出什麼結果,但卻給一個頓悟做好了前期準備——有一天他在花園裡繼續想的時候,他不到五歲的小女兒圍在他身邊跑,突然就對他說:“爸爸,我今天決定再不像以前那麼愛抱怨了,雖然這對我來說很難,但我想這樣做,如果我不像以前那樣愛抱怨了,你可不可以也不像以前那樣天天陰沉著臉呢?”塞利格曼聽到這席話後茅塞頓開,因為女兒做了一個方向性轉變:停止抱怨,變成更積極的表現。這啟發了他為什麼心理學要停留在關注問題而不是關注一些積極的方面呢?然後他就開始號召心理學興趣者開始關注積極心理品質,幫助更多人變得更加有勇氣、更加有智慧,更加健康,更加幸福,更加有責任感等。積極心理學也就誕生了。


而盧桑斯把積極心理學引入到組織行為學中,就形成一個新的學科教積極組織行為學,積極組織行為學關注人的積極品質,就是盧桑斯認為的心理資本。在盧桑斯看來,高心理資本象徵一個人內心是一個強大、勇敢的、智慧的英雄——“Hero”。它有四個主要的核心內涵:希望(Hope)、自我效能(Efficacy)、韌性(Resiliency)、樂觀(Optimism),剛巧這四個單詞的首字母組合就是“Hero”,所以盧桑斯就是提倡我們每個人努力去打造自己內在心理資本,最終成為一個Hero。


02心理資本四要素解析


那麼,我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心理資本這四個內涵:


① 內涵是希望


生活中我們會觀察到很多喪失希望的案例,比如說可能每天都會有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說人生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有些甚至對於我們來說都是誘惑,但是為什麼這些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卻不能成為他們活下去的一個理由?前兩天發生的初中孩子的案例,初中的孩子還是人生花季,未來有太多美好等著他們,除了可能遇上學業上的困難,其他挫折比如職場、婚戀等等都還沒有。但他們當前面臨的困境卻足以壓垮他們,為什麼?喪失人生希望。

心中有高希望感的人,知道我現在面臨的種種困難終有一天定會變好,而且會越來越好,困難有,但通過幾年的努力我一定會解決掉它。

② 內涵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著名心理學大師班杜拉先生提出來的。我們在面臨一個新的陌生情境的時候,我們相信自己能夠確定一個目標,並且克服困難,最終把這個目標達成這種信心、信念就是自我效能感。


當我們面臨挑戰,如果認為不可能成功就不會去嘗試,因為沒必要做無用功。所以沒有自我效能感的人不會選擇一個有挑戰的任務,甚至會迴避這些挑戰;但自我效能感很高的人面臨挑戰,他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找到方法達成目標,所以他會去嘗試、去行動。


而這種嘗試和行動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礎,所以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成功。自我效能感低的人由於從來都不去嘗試,也就沒機會成功,他原有的人力資本也就沒機會得到檢驗訓練,甚至慢慢萎縮,更沒法通過嘗試增加新的人力資本,所以他的人力資本會越來越下降。

③ 內涵是韌性

指的是我們為了獲得成功,從困難或者是問題中復原及成長。有的人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有的人遇到挫折可以做到百折不撓。我們經常用百折不撓這個詞,但很少思考其中的理念。


居里夫人在做科學研究的時候,曾經歷過5000次失敗,有人說你都失敗5000次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居里夫人的回答卻是:“我怎麼會是失敗了5000次呢?我明明是成功了5000次啊!我排除了5000種可能,就離我的成功更加接近了!”這就是真正的韌性。

這個品質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珍貴,越來越有影響力。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是處在變革中的,這種變革會給我們帶來很大變化和挑戰,比如企業轉型,曾經輝煌一時的企業可能面臨市場淘汰,他的從業者就會面臨很大的這種心理挑戰;再比如說我們的離婚率逐年攀升,我們的情感面臨這樣的挑戰;包括學生學業上升過程中也會面臨比如說初升高後,更多優秀的人彙集在一起,自己不像以前那麼具備競爭力,怎麼去承受、面對,調整,去重新獲得這樣一個優秀等等。所以韌性在我們每個個體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

④ 內涵是樂觀

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成功的積極的歸因,另一個是對未來的積極的期待。比如說我們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樂觀的人在這種成功中能夠看到有自己的個人能力和努力因素,然後這種成功因為有個人的積極努力因素,所以未來還是有可能獲得成功的。同時自己在這方面的成功也會影響其他方面也會獲得成功,所以這就是一種樂觀的歸因方式。而悲觀的人,即使他的成功中有很多個人努力,他仍然認為成功主要是靠運氣,是別人讓著自己,是別人這次沒發揮好,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另外他覺得這種成功是不可控、不穩定的,是僥倖成功,下次未必。


樂觀可以給人帶來很多激勵,能夠幫助一個人去積極的行動,幫助一個人去對這個問題做好解決問題做好準備,然後去能夠掌握更多的信息,能夠去不斷的去反饋,能夠去更好的去決策,以及最終取得更積極的結果。

樂觀不等同於阿Q精神勝利法,

心理學有一個很重要的限定詞,叫現實而靈活的樂觀,首先它是現實的,就是它是有一定的基礎的樂觀,比如說我之前考試都考得很好,學習也很好,但我這段時間成績下滑了。那我是不是可以樂觀地預期我未來還可以好?可以!因為你曾經的好也是你的能力和努力帶來的,這個能力和努力是不會一下子消失的,而且這個能力和努力也是未來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基石。所以基於這個基礎,我們可以預測雖然暫時成績不好,但我還可以成績很好,因為我這是現實的這樣的一個樂觀。


03

為什麼要關注心理資本


那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心理資本呢?因為大量的研究證實:心理資本在多種職業和情境下都表現出積極的影響!世界各地的工廠航空業、高科技製造業,或者是企業中的一些部門,包括一些個人層面、團隊運營層面、組織層面,家族企業管理中等等,都具積極影響力。


心理資本跟績效是正相關的,心理資本高的人,其自我評價績效、管理者評價績效、公司評價績效,包括他的團隊績效,他的創造力,提出的方案數量和質量等等都是更高的。

心理資本還與一個人的快樂和積極成正相關,高心理資本的人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能夠全神貫注地學習,其心理安全感也更高,有更好的體育體驗、更高的幸福感、更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及整體的生活滿意度,甚至有更長的壽命。

心理資本還跟一些指標呈負相關,心理資本高的人壓力更小,更不容易抑鬱、焦慮和倦怠及自殺等。

所以心理資本對於一個有著幸福、積極、健康、受組織歡迎、高績效等需求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那麼我們如何去開發和培養呢?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不過我們可以解決目標問題,這樣我們就知道以後往哪方面努力了!


04

心理資本開發與培養方法


① 希望的開發與培養

這需要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然後要有很好的意志力,同時還有一些能夠達成目標的解決途徑

現在很多孩子覺得人生沒有希望,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他沒有關於指向未來的讓人振奮的目標!比如說我長大了一定要解決社會某方面的問題,推進社會某方的進步,改善人們某方面的生活等等。他有了這樣

一個特別振奮的未來目標的話,就會指導他去咬著牙克服很多困難,會想盡辦法找途徑去解決問題

所希望的開發,首先他是個有責任感的人,對未來社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負有使命,所以他需要去不斷的學習,等他有朝一日有豐富的積累,他才能夠做出這樣貢獻,所以他的人生是有希望的,因為是指向未來的。其次他得有一定的自制力,有這種意志品質去讓自己能夠克服困難,一點點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時他還有一定的靈活性去找到這樣的路徑。


② 自我效能感的開發與培養


我們可以借鑑班杜拉的獲得成功體驗來提升效能感:就是我們不斷給自己設置一些我們可以達成的目標,然後通過目標的實現獲得一個小的成功,從而一點點累積到獲得大的成功。


這裡有個小技巧是成功目標的設置——迴避型目標和接近型目標。如果你設置迴避型目標會更難成功,比如說減肥,你說我不要吃甜點、冰淇淋和脂肪含量高的東西。但是你發現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特別渴望吃它。但其實你變成一個可接近性的目標:我要多吃蔬菜、水果,我要做鍛鍊,這些是更容易達成的,然後你就更容易獲得成就感。所以我們可以常設置一些適合自己的目標,接近型目標可以讓我們獲得一些小的成功,然後獲得效能感,然後再去借挑戰一個更大的目標,不斷的累積最終獲得成功。

③ 樂觀的開發與培養


現實而靈活的樂觀需要我們尊重客觀現實中的積極,比如說我們的努力、能力、資源、經驗累積等,就是都是我們能夠用它來預測未來會有積極結果的重要前提,這就是現實的樂觀。


所以一個樂觀的人,就是讓他能夠不因為謙虛或者看問題角度等問題而故意去忽視積極,只看到消極。而是真實地看到自己積極的一面,包括自身資源優勢、組織資源優勢等,然後達成一個現實的而靈活的樂觀。靈活的樂觀還包括即便我們設定的一個目標沒有實現,我們也可以靈活調整成更適合我們的目標,然後去再次去追求實現,不斷地向前推進。

④ 韌性的開發與培養

韌性的培養就是我們要想應對困境,就不能一窮二白搞建設,需要我們手裡有一些韌性資產去提高韌性!什麼叫韌性資產?比如說我們內心的靈活認知能力就是一個韌性資產;再比如說我們具備良好的自我保護和自我療愈的思維方式這也是韌性資產。

拿失戀來說,為什麼失戀讓很多人感到是人生最大挫折,有的人甚至為此自傷自殺?其實就是看待戀愛問題的靈活認知不夠,戀愛失敗能說明什麼,不適合的人早點分手,結束錯誤去早日找到對的人,這就是一種靈活性認知,對吧?在我們人生的感情豐富性方面來說,失戀其實是增加了一種豐富性的可能性,我們可能會有新的戀愛。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的韌性,這種靈活的有深度的認知能力就是讓我們不去刻板僵化地看待一個問題,或者只看待喪失,而是從各個角度去看到這個喪失帶來的其他積極方面。有了這樣靈活的認知就不容易在重大壓力面前奔潰,而是懂得去找尋成長和機會。

當然,可提高的韌性資產還有很多!羅倫曾提出過一個資產清單,認為一個人有很好的洞察力,思維更獨立,更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更有創造力,更幽默,更有道德,那麼他就更有韌性。所以培養韌性就要積累很多積極內在的東西。


來源 | 心研資訊

ID | xinlisuo

插圖 | 摘自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