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身为人臣为什么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蓝星永恒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说出这句话的霍去病鼓励了一代代人为国家抛头驴洒热血、建功立业。

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历史上并不是霍去病一个人臣敢封禅祭天,后来东汉的一位外戚大臣窦宪也是因为在草原大破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回去之后并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升官加爵。身为人臣的霍去病在此役结束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加官至大司马,与自己的舅舅卫青官位相同,可以看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是赞成霍去病封禅祭天。

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要举行封禅祭天,一般会选择在泰山建祭坛,还要准备一系列复杂的准备,例如要先洗澡,然后几天不吃东西保持空腹等等,最后皇帝才可举行登封礼。而霍去病身为武将带领军队深入匈奴后方,遇到匈奴左贤王主力大军与之激战,大获全胜斩首七万多人,一直把匈奴人撵到漠北。到达狼居胥山,只是山上堆了一个土坡,面朝中原的南方祭拜,而且霍去病与皇帝的封禅祭天不同,他是在告诉上天,因为大汉将士的浴血奋战,这块领土现在纳入大汉疆土之内。


陆弃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和汉武帝封泰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区别在于一个是狼居胥山,一个是泰山。

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行祭天封礼,在姑衍山行祭地禅礼。有人说霍去病的封禅和汉武帝的封禅不一样,那是大错特错。封就是祭天,禅就是拜地,祭天拜地从来就不是皇帝的专利,任何一个有着华夏鬼神观的人都能干这事。


封禅远古时期就有了,从最初的郊野之祭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拜。当然,后来祭拜名山大川就成了皇帝的专利了,尤其是泰山。古人认为神仙都居住在泰山,登泰山离神仙最近。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禅泰山,其实就是向神仙表功、表示君权神授。汉武帝封禅泰山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只要霍去病不去封泰山或者五岳。随便他封什么都没人管的。而霍去病封的是狼居胥山,那是匈奴人的神山,一个汉臣在匈奴人的神山上祭天拜地,这是给汉武帝的长脸行为啊,汉武帝高兴都来不及呢,怎么会愤怒呢?



守仁读仁


按理来说,古代封禅祭天是帝王才能做的事情,为什么霍去病也敢封禅祭天?难道是因为汉武帝宠信他,舅舅卫青一家地位显赫的原因?

当然不是,虽然汉武帝很欣赏霍去病的才能,但如果他敢做帝王才能做的封禅祭天,汉武帝不可能不惩罚霍去病。当霍去病班师回朝后,汉武帝重重封赏了霍去病,因为他的“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跟汉武帝的登泰山封禅有本质的区别。

古代帝王宣称代表上天统治万民,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正式确立了封禅的基本仪式,帝王封禅的地方一般首选泰山。按照司马迁《史记·封禅书》里面的要求,帝王封禅的条件是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皇帝就可以前往泰山祭天封禅,祈求上天保佑!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不同于帝王的封禅祭天,这是古代武将的一种崇高荣誉,一般只有在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才会这样做,而汉朝时也认为一战而定之后应该告知天地,所以霍去病在把匈奴打得落慌而逃后,举行封禅祭天仪式符合汉朝的规矩。

既然符合汉朝的规矩,那么霍去病在大败匈奴的情况下,还在匈奴腹地2000余里的地方举行封禅祭天仪式,是一件长汉朝志气的事情,汉武帝高兴还来不及呢!


小凌说史


何为封禅?《史记·封禅书》说明了"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记载“上曰:.......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也记录到“天子曰:.......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说明,霍去病在元狩四年攻打匈奴时,不仅俘获大批财物,还在匈奴王帐所在地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霍去病在大胜之后,进行了帝王专属的封禅活动,应该说是彰显了大汉军威,重挫了匈奴的气焰。自汉高祖白登之围后,在汉匈争端中,大汉一直处于守势,匈奴时不时的就会寇边掠夺人口和财物。汉武帝继位后,一反常态,采取攻势,到这次卫青霍去病两路大军进攻匈奴取得大胜,更是彰显了,汉朝威势。两本史书都记载是汉武帝亲口说出这件事,说明霍去病这一封禅举动,非常合乎汉武帝的心情,帝心大悦。汉武一朝,国力昌盛,攻势凶猛,平匈奴、灭南越,武功赫赫,朝中风气尚武。况且,霍去病在汉武帝身边长大,汉武帝对他也颇为钟爱,所以汉武帝相信他的这种行为只是为彰显大汉威武。


燕然居胥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命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领5万精锐骑兵及几十万步兵和后勤人员,越过沙漠,北击匈奴。

此次大会战,卫青出定襄,入大漠,与单于主力决战,创造了杀敌并俘虏一万九千多人的战绩,匈奴伊稚斜单于傍晚慌不择路的逃了,很多士兵也都死的死,俘的俘,逃的逃,单于与王庭失去联系,右谷蠡王找不到单于,以为单于死了,就自立为单于。这是西线战役,此战也有损失,最有名的就是,李广老将军又迷路了,错失了这次大战,最后自杀以谢罪。

相比西线战役,东线战役成果更丰。

骠骑将军霍去病,起骑兵5万,出代郡、右北平,深入大漠一千多里,遭遇左贤王部。由于汉军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进军,使得汉军不需要后勤补给而可以深入大漠千里奔袭,沿途所遇大小部落均成了我汉军之补给站。相对来说,匈奴的补给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汉军“涉离侯,济弓闾”,俘虏单于近臣章渠,斩杀匈奴小王比车耆,转而攻打左大将,缴获匈奴军旗和战鼓(顺便说一下,缴获匈奴军旗和战鼓的将军正是李广之子李敢,并因此封侯)

汉军继续追击至匈奴的圣山之一的狼居胥山,打败左贤王最后的主力,俘虏屯头王、韩王等,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并“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首先,我们先解释一下“登临翰海”。为什么要先解释这个呢?因为本人文思泉涌,不得不发了。所谓“登临翰海”就是登上高山眺望翰海,至于霍去病有没有到达翰海,太史公没说,那就应该没有,因为他们是同朝为官,军队有没有到达翰海,司马迁肯定是知道的。社会上有些人认为霍去病应该是到达翰海了,但证据又不足。本人认为,首先要确定“翰海”是哪里,我认为,翰海就是古代的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而且古代的贝加尔湖面积应该比现在的更大,大到登上山顶就能看到遥远的湖面,就好似你站在崂山看黄海一样。假如霍去病看到了,那么,他所站的山应该离翰海也不算远了。

其次,我们再来好好说说题主关心的问题。这“封狼居胥、禅于姑衍”就是指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如题主所问,霍去病只是一个将军,皇帝的臣子,他怎么有权利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祭祀天地?祭祀天地在古代是非常大的大事,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就是说一个国家只有两件事情算是大事,一个是祭祀,一个就是战争。霍去病按说是没有资格替皇帝办这种事的,但是霍去病做得这件事和皇帝于泰山封禅意义完全不一样。

霍去病行兵至狼居胥山,彻底打败左贤王的势力,俘虏和杀敌七万多人,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的圣山,是匈奴人的发源地之一,此山对匈奴人来说意义非凡。于是霍去病登临山巅,筑高台,祭祀上天,告诉上天他受谁之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于此祭祀天地,并刻石碑立于此地,相当于说此地从此以后就是我大汉领土,在姑衍山祭祀大地也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本人认为,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不过就是宣誓主权而已,但是对后世来说,这个影响确实大,现在读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为此,汉武帝后来专门跑泰山去搞封禅,也有抵消封狼居胥影响的意思。

总之,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告诉天地,这地儿以后就是我汉人的啦,凭什么呢?就凭老子手里的刀剑够锋利,老子背后的国家够强盛。而且《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和《史记•匈奴列传》中都没有写汉武帝对此有什么不满的,不仅如此还很高兴,而且"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这句话就是汉武帝自己说的名言啊,很有诗意啊,就记载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所以,题主可以为冠军侯放心啦。

不知道我的解答题主是否满意,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历史天空下的蚂蚁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一、霍去病当时是汉武帝的宠臣又是他的外甥,霍去病又是汉武帝从小教导长大的,汉武帝绝对欣得过。

二、霍去病本身的政治资本,他姨夫是皇上,姨母是皇后而舅舅又是当朝大将军,不算上霍去病自身的成就,就凭他哪个运气好的没边的身份就算当时的朝臣想说点什么?也得好好掂量掂量呀!

三、霍去病给当时的汉朝带来了什么?都知道汉朝从建国以来就一直被匈奴侵犯而采取和亲政策。一用就是60几年,到了汉武帝时期才停止。而汉武帝敢这样做就是因为俩个人卫青和霍去病,都知道卫青七战匈奴七战七捷,而霍去病16岁就随舅舅卫青出征,十八岁封冠军侯。对匈奴四战四胜,驱逐匈奴2000里赶致欧洲等地这是汉朝需要的。

四、政治意义,有着宣示主权的意义,告诉世人从此这个地方是我们的了,你们千万不要打这里的注意。

五,人家史书上写得很明白,人家是代表汉武帝祭天的,肯定不会有人出来找事呀。


挣一个亿


封禅是天子对天地最隆重的祭礼。封禅泰山一直是功业有成的帝王梦寐以求的理想。通常是在泰山顶登坛祭天,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梁父山除地祭地,报地之功,称为“禅”。

《史记》《汉书》都记载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有人认为霍去病身为人臣而行祭天大礼,在礼制上是“僭越”,这当然是误解。

要知道所谓“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这话,虽然记载在《史记》《汉书》的霍去病列传中,但是这话的用词是出自汉武帝封赏骠骑将军的诏书,《史记》《汉书》只是引用诏书原文,汉武帝他老人家不觉得是“僭越”,又哪来的不合礼仪之说。

要阐明这其中的法理,我们不凡从头捋捋。这就要谈到古代君王履至尊的法统——君权神授,授命与天。 帝王的权力是上天授予,必须是神圣而唯一的 皇上自称天子,是上天的嫡长子,受天命统治人间,因此他在人间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当帝王取得大的功业就要在泰山设坛祭告上天:看,你儿子出息了! 可是匈奴的单于也是以“天的儿子”自居。

吕后执政期间,匈奴单于写给吕后的书这样开头:“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 老上单于给孝文帝的用辞更加倨傲:“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 汉朝皇帝自称天子,匈奴单于也自称天子。

试想,如果上天有两个儿子,两个代言人在人间,谁大谁小姑且不说,更可怕的是衍生的理论,既然可以有两个,就可以有三个、四个甚

至更多。 那么帝国的王朝统治就不再是神圣的,唯一的,甚至可以是谁厉害谁就可以居之。 这样是很可怕的。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汉朝建立之初国力弱也就罢了,现在汉武帝经过卫青、霍去病几次大战,已经把匈奴不断往漠北驱逐,蒙古广阔的草原成了中原骑兵驰骋的牧场。

向天下宣示这片土地的主权,是大汉王朝需要做的,怎么做呢?跟谁说,昭告天下,昭告四海,都不如祭告天地来得名正言顺。

在哪里祭祀?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在匈奴人当初祭祀的地方,这样可以明确表示这片土地易主了。

霍去病只是代表君王向新占领的土地宣示主权 那谁来祭祀,汉武帝不可能自己亲自去,汉武帝要祭祀天地得去黄帝后裔认可的泰山,他要亲自去匈奴祭天的地方祭祀,当然有点降逼格了。 皇帝不能亲自去,可以授权人去,谁最有这样的资格,当然只有霍去病。

卫青打匈奴,还是比较传统的对阵,在消灭匈奴有生力量上是立了大功,但是对帝国财政的消耗也是非常巨大,而霍去病不一样,他是“以匈奴的方式对付匈奴”。 霍去病带领的大汉朝骑兵纵横驰骋漠北,不带粮食,不带缁重,行军作战所需给养直接从敌军中获取,匈奴人你不是经常来边关抢吗?

那我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没有粮草供应的负担,霍去病帅军可以长驱直入。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真的不是文人的无病呻吟!

是血与泪的控诉。

没有祁连山和焉支山的屏障,匈奴已经完全无法抵挡大汉朝的骑兵肆虐草原。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成为武将一生最大的荣光,作为一名武将最大的职责是保家卫国,最高的功勋是开疆拓土。

霍去病不仅开疆拓土,还代表帝王在所征服的土地上祭祀天地,昭告四海,宣示主权,这样的荣誉从古至今数不上几个。

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四,不过话说回来,在生命和功业最灿烂的时刻陨落,也许是上天对霍去病的另一份恩泽。 自古建立莫大功勋的武将没有好下场,真的太多了。 骠骑将军兼大司马霍去病英年早逝。

汉武帝为他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陪葬茂陵,发边地五个郡的铁甲军为他送葬,谥号景恒侯,“布义行刚曰景,辟士服远曰恒”,这样的评价,这般高规格的礼遇,也是古往今来少有的。

身为一名武将,霍去病身前身后的荣光都已经登顶了!


开涮历史


封禅是“封”和“禅”两个仪式的统称。“封”是祭天的仪式,“禅”是祭地的仪式,所以合起来的“封禅”是指祭天地。

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祭天是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仪式,起源于上古时期。

因为这是天与人交流的模式,所以一般都是由“天子”来主持。

司马迁记载有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十二位远古帝王曾先后封禅泰山

从秦至清,有史籍记载以来,共有十二位皇帝举行过封禅仪式,其中大部分是比较“有名”的皇帝,如秦皇汉武、东汉光武、唐高宗玄宗,清康熙乾隆等等。

大家熟悉的是泰山封禅,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有着明确的记载,“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

在东岳泰山筑土为坛祭天叫“封”,目的是报天之功;在泰山下的小山如梁父山祭地,称为“禅”,目的是报地之功。一句话,封禅就是帝王向天地做述职汇报,请求天地的肯定。

为什么古代帝王要在泰山封禅呢?

封禅的起源多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很大的联系,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因此产生原始崇拜,特别是在恐惧的状态下,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更是敬畏有加,于是“祭天告地”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古人认为,群山之中,泰山最高,离天最近,人间帝王应到那儿去祭天,表示受命于天。虽然中国境内比泰山高的山有的是,但在东部地区,泰山是名副其实的老大,而在炎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是主要居住在东部地区,所以在当时的人眼中泰山是最高的山。

封天主要在泰山举行,那”禅“要在哪举行?

禅是要祭地,所以就要比较接近地,需要在海拔不太高的山上举行。事实上,举行禅的地方也是比较固定的,不过没有泰山那么出名,它叫梁父山,在泰山附近。

梁父山虽不高,但山势险峻。

《史记·封禅书》记载,上古帝王在封泰山后,必禅梁父,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七十二家。”

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也是在泰山举行封,在梁父山举行禅。

泰山封禅不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同时还是皇帝向天下昭示国家繁荣昌盛、天下太平的景象,进而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

中国古代帝王之所以热衷于泰山封禅,就是要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秦始皇是第一个到泰山封禅的封建帝王,他当了三年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东封泰山的活动。

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到泰山封禅,是封禅次数最多的封建帝王。

历史上却有一个人,他不是皇帝,却进行了封禅祭天。这个人汉武帝时的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史书《汉书.霍去病传》记载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故事,具体来说是这样的,“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要知道,封禅是古代帝王才有资格干的事情,而且一般帝王还没有资格。

《史记·封禅书》记载,古代封禅过的帝王,有七十二位,不过都是尧舜汤武这样的人。

宋真宗封禅泰山在后世受到了极大的指责。皇帝都受到指责,

可霍去病是一位臣子,他为何“封狼居胥”后,得到的却是褒奖?

因为他的“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跟汉武帝的登泰山封禅有本质的区别。

按照匈奴人的惯例,每逢春秋两季是要举行祭天地仪式的,祭祀地点就在狼居胥山。

可以说这座大山是匈奴人的圣山,不过此时却变成了汉人的战利品

为了羞辱匈奴人,更为了扬我军威,汉军主帅霍去病决定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仪式。


霍去病这样做,只是为了告知天地,这一块土地被汉朝拿下来了,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匈奴,让匈奴从此不敢再南犯,没有“君权神授”这样一个意思在中间。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这是古代武将的一种崇高荣誉,一般只有在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才会这样做,而汉朝时也认为一战而定之后应该告知天地,所以霍去病在把匈奴打得落慌而逃后,举行封禅祭天仪式符合汉朝的规矩。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

太史公有记: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汉武帝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列队的士兵从长安城一直排到了霍去病的坟墓,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以此彰显他对战匈奴时的赫赫战功。


如果您喜欢历史,请关注我!一起交流!


鱼潜的平凡日子


霍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之事,确实让人费解。要知道,封禅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郑重的大事情,只有帝王才有权力封禅,只有在泰山和梁父举行的仪式才敢叫封禅,只有出现了祥瑞才适合封禅。霍去病一介臣子,而且当年他才21岁,虽说斩获匈奴7万人,远追匈奴2000里,但是毕竟没有什么祥瑞出现,他有什么资格封禅?又怎么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封禅呢?

(霍去病"封狼居胥")

先说封禅在那时候为什么是非常郑重的大事。

《史记》专门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记载封禅之事,可见这事多么重要。

我们来看看之前有哪些人封禅过。《史记·封禅书》记载,古代封禅过的帝王,有七十二位,不过都是尧舜汤武这样的人。像孔甲桀纣这样的,是没有资格封禅的。

后来齐桓公觉得自己的功业巨大,想封禅,管仲反对他,说古代只有受命于天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齐桓公还要坚持,于是管仲就给他列举了封禅所需要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世上没有过的“祥瑞”。管仲说,只有这些东西齐备了,才能封禅。齐桓公一看这么复杂,也就算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郑重其事地要封禅。召集了许多儒生研究如何封禅。结果那些儒生各说一套。秦始皇生气了,不听儒生的,自己上泰山、下梁父去封禅。在封禅过程中,遇到下雨,秦始皇跑到树下去躲雨,当时儒生还嘲笑他。

《史记》写秦始皇这样做,其实隐含着他德行不够,没有资格封禅的意思。

(霍去病前往狼居胥山)

既然《史记》认为,齐桓公、秦始皇都没有资格封禅,霍去病怎么会有资格封禅呢?

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是霍去病事先请示过汉武帝,汉武帝授意他这么干的。

汉武帝之所以授权霍去病干这件事,应该有以下一些考虑。

一是路途太远,汉武帝想去无实现

法。汉武帝当然想亲自前去封禅,但一来路太远,去不了;二来天子出行,阵仗太大,不现实;三来霍去病虽然驱逐了匈奴,但是狼居胥山那些地方还不太平,汉武帝也不敢去。

二是汉武帝要找一种办法宣扬自己的功绩。对匈奴取得了如此大胜,不能就这样算了,总得要有个仪式吧。显然,汉武帝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仪式就是封禅。用最重要的仪式来纪念,也说明汉武帝对自己的功业很得意。

三是封禅之事虽然郑重,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礼仪说明。比如说在泰山梁父封禅,那是在战国后期,齐国的儒生为了夸耀齐国搞出来的,古代的帝王封禅并不在泰山梁父。而且封禅需要什么礼仪,历史上也没有记载。孔子在研究“六艺”的时候,就老老实实说过,封禅的礼仪他搞不清楚。秦始皇封禅,诸儒生各说各的,也说明大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安排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禅呢?

(汉武帝封禅)

四是霍去病深受汉武帝的宠爱。霍去病与汉武帝是亲戚,少小年纪,就能建立莫大的功业,帮助汉武帝实现远逐匈奴的梦想。所以,汉武帝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他。再说了,他也不担心霍去病造反。霍去病如果在那些不毛之地造反,也没住的地方,而且会受到汉朝和匈奴的两方夹击。得不偿失,所以他绝对不会这么干。

五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与帝王的封禅意义是不一样的。霍去病这样做,只是为了告知天地,这一块土地被汉朝拿下来了,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匈奴,让匈奴从此不敢再南犯,没有“君权神授”这样一个意思在中间。

六是汉武帝自己会重新到泰山以及梁父封禅一次,以正视听。霍去病的封禅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的封禅在公元前110年。这也说明,汉武帝要通过自己亲自搞一次封禅,来抹去霍去病的历史影响。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封禅书》)


张生全精彩历史


霍去病的这个封狼居胥和帝王泰山封禅的这个“封”不是同一个意思

帝王的封禅是一个很重要的祭祀仪式,祭拜天地,祈求万福的一个仪式。


而霍去病封狼居胥,虽然同样是祭拜天地,但是并非为了祭祀,而是昭告天下,狼居胥山已经是大汉的土地,是以宣誓主权为目的的。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从“刘邦”到“文景之治”,汉朝一直在休养生息,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库丰厚,匈奴的威胁一直在北方高悬,汉武帝决定对匈奴全面开战,于是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卫青我们不说,单说霍去病一路,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余人,俘虏王侯将相约90人,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乘胜追杀匈奴残部至狼居胥山,最后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


霍去病率大军在此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的封禅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更是对主权的宣誓。

在封狼居胥的九年后,汉武帝登上了泰山封禅,告知天地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太平,他是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总结:

封禅即是祭祀的意思,向天地报告。

霍去病封禅一方面是告知天地,另一方面是告知万民,此地已经是大汉土地。

汉武帝封禅是为了向天地报告自己的功绩。

注:只有在天平盛世才能进行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司马迁的父亲当时就是因为汉武帝去泰山封禅时,因为生病,错过了记录这次事件的机会,遗憾而亡,从此才有司马迁开始代写《史记》。可见封禅的意义有多重大。

在尧舜禹以后,汉武帝之前,仅有秦始皇进行过帝王的封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