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己,为什么?

李明瑾2580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科幻片。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不了解历史,就会被历史所淹没,不看清历史,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我从小就爱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当是被这句话深深击中了,心中立马闪出一句共鸣:要想理解未来,就要让自己淹没在历史的覆辙中。当我看完《人类简史》后,完全被颠覆了,记载的历史是根据历史记载想象出来的。我们的生活是感知的实实在在,却是构建在想象空间里的衍生。

再聊“知行合一”,与王明阳所说的知行合一不是一回事。“知”字,左边一个“矢”,“矢”是射箭的意思,右边一个“口”,“口”是目标。“知”就是指射箭达到了目标。“知”的本来意思是“射箭时看到且达到了目标”,强调的是要正中那个目标。射箭表面上是个行动,但最后射中靶子的结果取决于你的“心”和“知”,这个“知”既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行动。换句话说,射中靶子实际上是你内心真正知道了怎么射箭以后的一种同步方式,如果你的心是不知的,那么是射不中靶子的,即射中靶子本身只是一个同步的结果。

所以,知是未发动的行,行是已经实现的知。理解这句话,需要点想象力。“认知”,本质上是一个行动、一个生产体系(意识与行动的想象合成)。我们的感知结果是我们感知设备的一个呈现和实现而已。举个例子,一台单反相机和一个只有200万像素的早期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设备不一样,或者说,这两张照片是它们各自设备同步的结果——表面上是“行”的不同,实际上是“知”的不同。

知道了什么是“知行合一”(1),原来所谓人生意义的追问就是一个证明,一个从存在到实现该存在之行动的证明。这个时候,就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就是把“道”植入个人的意识里,使之存在,然后必然有一个完成这个意识的行动,这就是“知行合一”(2)。显然,这个标注了(2)的知行合一与前面标注了(1)的知行合一是也不一样的。这就能解释有些人为什么“明白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是前人知行合一的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当下的我在知与行之间缺少一个“知其所以然”的“实践”。对这个实践的“知其所以然”才是对人生意义认知的关键所在。

走着走着就迷失自我,是人生意义的认知与自己的生态位出现了悖论,自己却解释不了。因为大多数人,在一元、二元维度的知行合一看自己,虽然能说到做到,但是随大流,做所谓对的事,这种类型的人,对事物的认知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不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态位。少数人在三元甚至多元维度的知行合一看自己,也就是“去中心化”思维,这样的人是“知其所以然”的人,就知道创建自己生态位的路径和方法,这样的人也就能解释人生意义的认知与生态位之间的悖论。


战略扒井虾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的初心是父母健康,有喜欢的工作,每天开开心心,生活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

小时候虽然不富裕,生活却充满了幻想,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盼望长大因为能赚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法很简单而天真。父母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透支自己的身体去为我们创造无忧无虑的生活!

长大后为了圆小时候的梦想,毅然去了外地上班。每年只有过年才回家,无意间发现父母已经开始变得絮叨,头发开始白了,耳朵不太好使……父母慢慢变老了,此时就想着“父母在,不远游”。后来选择离家近的工作,这期间经常听心灵鸡汤,各种励志,正能量!比如:不要当父母需要你的时候,除了眼泪一无所有!不要当自己回首过去的时候除了蹉跎一无所有……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服务员,无人驾驶,机器人炒菜,机器人主持人……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哪天也被机器人替代了,开始恐慌,又开始迷茫了。再一次选择去外地多赚钱,父母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经常头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磨灭了我的激情,内心充满焦虑。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寻找自我的过程。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朝着自己的的梦想努力奋斗!加油!


培培99381


小时候的生活充满着幻想,长大后却被现实打的一败涂地。小时候有家,有父母的关心关心关怀,自己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长大后一个人在离家4500公里外的地方工作,现实生活的残酷,磨灭了我的雄心壮志,现在的我同样在为生活而烦恼,而立之年的我在人生旅途的选择上充满了艰难,放弃了工作能照顾家人,却为生活资金而烦恼。努力工作却无法照顾父母,看着年迈的父母,我的内心充满着焦虑,对双亲的照顾越来越少,总有一中心酸徘徊不去,特别是父亲车祸以后,行动不便,更是助增了我的迷茫。



制次


如果走的路是别人指路,指路的人不可能永远陪着你,也不可能你走到巅峰却依然可以指导你,这样的话,总有需要自己走路的时候。前面都是别人带领,自己怎么走?不会了,所以迷失了。

如同历史,如同科学,走上寻求答案的路,要比知道一个答案更重要。

历史是依靠文献和考古去推测,而文献又分好多版本,不同的统治者也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改写历史。因此,只看到一个历史版本,完全不可能知道历史真相。有的时候认为历史人物英明,有的时候认为历史人物混蛋,其实历史不是一个人的推动,而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中,这些人物不得不如此。

科学更是如此。从小照本宣科的读书,好比别人指路,在输入知识的同时也失去了探索的勇气。小时候挺厉害,长大了后劲不足,这就是靠人指路的必然结果。所以很多科研工作者最后被迫走向仕途。

如果想不迷茫,怎么办?靠自己的脑袋想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分析问题。

科学太深奥,这里说说历史。

如果说发现历史故事当中的某个人的行为匪夷所思,不要以为他是混蛋,只能说明你得到的资料太少,分析不够。

布鲁诺因为坚持日心说被烧死在广场,但他不是科学家,他是用日心说攻击教会的一个异教徒。教会可以接受日心说,但不接受被恶意攻击。

牛顿28岁开始放弃科研,不是他沉迷于神学,而是创立了现代金融体系。

爱迪生不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只是一个圈养科学家给他赚钱的老板。

曹操不是什么奸人,而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和文学家,历史上著名的父子三个文学家,苏轼家和曹操家。

继续研究问题,别停。如果迷茫,那就是不够深入。


你们服不服我是服了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都忙碌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虽然有很多碌碌无为的人,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在某个阶段一定有过全身心地付出。

就像《牛虻》里说的,“我们的立足点太不同了。”要想让人们的思想在一个领域里达到一致认可,是不可能的。只能各取所需、各有所长,才能在各方面相互帮助理解以期达到完美。

但生活中有各种诱惑,就看你能否抵御住这些,一旦迷失、一旦沦陷,丧失自我良知,放纵自己,不要尊严,不想体面地生活,堕落到让人唾弃,谁也无法拯救你。以前自己所鄙视的人,现在自己也成为了这样的人。

花花世界、灯红酒绿,穿梭在脂香胭红中,享受着那种极度低俗糜烂的生活,当过度地沉浸在自己构建的空虚世界里不能自拔,他的感官已经麻痹,思想开始僵化,判断力完全丧失,浑浑噩噩地打发着时间,总有一天这个泡沬会被外界的纷扰所击破把他打回原形,直面真实的人生。

所以有人呐喊:请不要走得太快,应该停下等等你的灵魂。








风滑过一切


每一个人从小开始都会有一个梦想,可能你是想做高官,可能你想做某一样生意发财,又或者你想做一件造福社会的事情,但是这只是你年轻时候的不成熟想法。
参加工作之后,你会面对跟学校里不一样的社会,有勾心斗角,有繁重的工作,有不公平的对待,但是也有你成功的奖励,不管你经历过哪一样,都会对你的心态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大可能小,但是可以慢慢的腐蚀你,把你从理想中拉出来,你再回首的时候,发现自己可能就跟从前就不一样了!


我曾经看过一段新闻,讲的是国外的一件事情:男子犯了罪站在法庭上等着法官宣判,法官看到他的时候问他是不是在某某学校上的初中,结果男子瞬间就哭了,痛哭流涕的那种,因为女法官说他们是同学,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该男子是一名非常有责任心的人,非常懂事,又很热心的帮助别人的人,男子在这一刻里,仿佛一下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他不知道自己现在怎么变成这样,自己为什么变成为了做坏事的人,也在那一瞬间他释然了,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做人。当他出狱的时候女法官站在监狱门口等他被释放,我相信他以后不会迷失自我了,因为失去过,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严重的错误,曾经善良的心又回到他的身上! 我觉得生活上不会迷失自我的人太少了,因为社会就是大染缸,他会改变你的意志,改变你过去的想法,如果是好事的话那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只能是被生活牵着鼻子走,那就要想一想自己做的事情到底对不对,能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如果你能的话,那时候赶紧改变自己的方向,不要在迷失的路上越走越远...


树荫下的仙


现在常常能听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自己的初心呢?

在这个沉浮的社会中,在许多现实面前,我们终低下了头,任由心游荡,慢慢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当初儿时的我们可能可以有很多理想和梦想,有的想为官,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一番大事业,可你真正的步入了社会,才会知道社会的残酷,才知道当初的理想一文不值。我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初衷,可当我们外出谋业,每天挤在几平方的出租房里苦苦挣扎的时候,每天上班下班挤地铁、挤公交的时候,每天应付着工作上不同的问题的时候,当自己一个人生病躺在床上的时候,当你感到无力又无奈的时候,当你……...。那时候的我们可能早就把自己的初衷和理想抛之脑后。不是我们不想坚持自己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想让自己迷失,而是在现实面前我们太渺小,没有办法去抵抗那些诱惑。有时候自己回想其实迷失自己也挺好的,至少自己身体上会舒服点。

在当今的社会中,在现实面前,初衷和自己当初的理想一文不值,所谓的迷失,可能是自己走上了一个极端而已。


落笔解忧愁


我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也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又有多少人能一如既往的追求自己最初的那份善良和纯真呢?

还是有多数人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己,也许最初的梦想都是积极向上的,可是走着走着还是没能经得住各种诱惑,堕落了自己。比如腐败的官员,他们的初心应该都是要给国家和人民作出一番事业的,可面对权利和金钱甚至美色的诱惑,一步步的背离自己的原则,直到触犯法律,最终迷失了自我,究其原因还是自身思想的腐化,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思想体系的崩溃最终导致 行为习惯的沦陷,不断地去触犯法律。

还有的人,本来经营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可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自己的价值观念也慢慢的发生了扭曲和变化,家庭的责任和关爱,慢慢丧失,没有了担当,也不记得自己的角色和该承担的责任,一步步的背离家庭,也背离良心和道德。

所以我们看到的太多的迷失,都是自我的放任和不坚持,面对种种诱惑,如果我们能保持最初的那份善良和纯真,懂得感恩和担当,坚持当初的那份执着和使命,就不会迷失自己 ,自己还是自己,还能够一如既往的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大人在呼吸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迷失也是纯属无奈,我们不能把控正确的方向,偏离原有的理想或目标,这或许是我们走向另一条成功之路的机会,既然随波逐流,何不在路上另寻天地,迷失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自醒,世间纷扰,生活多变,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坚定意志,不为诱惑所左右,城市的霓虹漂亮,它不能指引你回家的方向,天上的彩虹绚烂,他不是你走向成功的阶梯,不切实际的梦想只会浪费你的时间,真正的做好脚踏实地,任凭别人怎么样,我就是我,成长的路上难免沟沟坎坎,困难只是暂时的,有哪个成功人士不是坎坷万千,拥有光环的背后不是苦难艰辛。人生本来是条笔直的路,就因为年轻我们把它走成了弯路,迷失不是丢失,只要理想还在,自信还在,就一定会优秀的,加油!



鱼袅袅


人走着走着就忘记自己是怎么来的了

人类是容易遗忘的社会动物,忘记历史,背叛历史,甚至不顾未来,把未来历史只交给未来人书写!

为什么我们老是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因为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怎么来的了,忘记了自己刚开始出发是信誓旦旦的使命和责任。这可能是人类生物学上的天性,把基因种子带进了社会历史中。

人走着走着就只剩下走了。从出生到死亡,生老病死,无一例外。从童年是的美丽梦想,从青年时的激情奋斗,从中年开始的生存压力,直到退休后的“一生也就如此”。我们从出生开始,一直在逐渐消耗和丢弃我们的梦想,一直到理想和梦想成为社会的奢侈品为止!还好梦想并没有彻底消亡,作为普通人即使能为别人的梦想做点贡献也是伟大的成就。

人走着走着应该经常回头看看。人类只有经常总结历史,不忘历史,才能从走过的路上吸取些教训和经验,才能面对脚下的沟沟坎坎,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梦想!

人走着走着应该时不时抬头看看前面。我们这一代有这一代的事要解决,还有为下一代发展打下一定基础。我们走路要抬头看路,这样不但给予对未来的希望,更重要是能给我们做好当下的事给予持续强大的力量,不至于让我们身心疲惫。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向未来,前进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