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淦當了一輩子清官,告老還鄉時,為何拉了幾騾車磚頭回家?

袁青旺


孫嘉淦是滿清時代一個著名的大清官,他仕途時間跨越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可謂是三朝元老。孫嘉淦以剛正不阿廉潔奉公著稱,受到雍正和乾隆皇帝的信任。



孫嘉淦在康熙五十二年中了進士,從此進入了官場,開始的時候是擔任翰林院庶吉士。後來在進入雍正時代,他由於剛正不阿敢於直言,最終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視。雍正皇帝先後提拔他擔任國子監司業,工部侍郎,順天府尹,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以至尚書等重要職務。總之孫嘉淦在雍正一朝可謂是官運亨通,先後擔任了多項無比重要的官職。



進入乾隆時期,孫嘉淦依然受到皇帝的重視,最後還擔任了直隸總督這樣重要的地方官職,直隸總督可謂是滿清九大總督之首,地位尊貴自不可說。在朝廷當任官職的時候,孫嘉淦剛正不阿,敢於不畏權貴。而在擔任地方官的時候,孫嘉淦也是努力為百姓著想,發展地方的生產,興修水利,造福一方。



最為關鍵的是孫嘉淦在仕途中一直奉公守法,無比清廉,從不貪汙受賄。滿清是一個貪汙成風的朝代,當時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一說,而孫嘉淦所擔任的官職要遠遠高於所謂的支付。如果他也同流合汙的話,肯定能夠積攢萬貫的家財。但是事實上他一直非常的貧窮,以至於他要告老還鄉的時候,為了使自己不丟面子,在回鄉的車中塞了不少磚頭,打腫臉充胖子。




而有的政敵看到這些之後,向乾隆皇帝私下裡彙報說孫嘉淦事實上是個大貪官,貪汙了這麼多金銀財寶正在往回家運。乾隆皇帝非常的惱努,派人去查,結果發現裡面全是磚頭,也就知道這位老臣的廉潔。最後乾隆皇帝為了獎勵這位老臣,同時表彰孫嘉淦的廉潔奉公,把這些磚頭都換成金銀送他回鄉。


天龍論史


孫嘉淦是清朝中期有名的大清官,同時也是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在乾隆時代他先向皇帝申請告老還鄉,結果用驢車拉了很多東西回鄉,皇帝以為都是貪汙得來的金銀珠寶,結構一查發現都是磚頭。乾隆為了慰藉這位三朝元老,把這些磚頭都換成了金銀。

孫嘉淦在康熙末年參加科舉,並且考上了一甲第4名的好成績,當時已經是康熙52年。要說這麼好的成績,孫嘉淦一定是前程似錦,可是孫嘉淦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他長得比較醜。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當官的人的外表是非常看重的。著名的鐘馗,雖然考中了狀元,但是因為外貌醜陋,所以皇帝不喜歡他,所以導致他含冤而死。

孫嘉淦本來能夠進翰林院工作,由於相貌醜陋,最後只能夠去戶部工作。不過因為他的成績比較好,所以進的部門還不算差吧。在戶部工作的時候,孫嘉欣工作一直兢兢業業,從來不搞貪汙受賄。所以雍正即位之後聽說了他的名聲,就開始啟用他。他也不負雍正所託,把自己本職的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條,後來皇帝還升他為戶部侍郎,管理整個國庫的銀子。

後來到了乾隆朝代,孫嘉淦已經年老,並且在乾隆朝代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才向乾隆皇帝提出告老還鄉。乾隆皇帝開始不肯,還希望他繼續為國效力,後來可能考慮到他確實年邁,所以恩准了他告老還鄉。孫嘉淦得知之後買了十幾個大箱子,並且買了很多驢車,拉著些箱子。有心懷叵測的人,就像皇帝告狀說孫嘉淦貪汙了很多銀兩,用這麼多驢車去拉。

皇帝也非常惱怒,認為孫嘉淦平時完全是在裝清官,實際上卻是個貪汙腐敗的官,所以派人去抓孫嘉淦。後來打開箱子卻發現十幾個箱子裡面裝的全是磚頭,問孫嘉欣是為什麼,孫嘉淦說當時的官員回老家都是帶著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細軟,因為當了這麼多年的官,如果還沒有一點家資的話,恐怕會惹人笑話。乾隆皇帝也被孫嘉淦的行為所感動,所以將他的磚頭全部換成金銀送他回鄉。

在滿清時代貪汙現象非常普遍,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而孫嘉淦的職位比知府級別要高很多,但是他一直都非常的清廉,不貪汙腐敗,這在整個滿清時代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孫嘉淦是清朝時期的一位三朝元老,而這三朝正是康乾盛世年間,此人在朝中一直以廉潔自稱,不過自己在回家的時候拉了很多車的東西,當上皇帝並不知道這些是磚頭。

氣的乾隆皇帝當場大怒,立馬派人堵住他,將這幾車東西打開看到底是什麼,皇帝看後非常的後悔,後來將這些東西全部換成金子來告慰這名三朝元老。

長得醜,別說話

孫嘉淦在康熙朝科舉考試時,考了一甲第四名,相當於現代高考全國的第四名,按照道理再怎麼差勁也夠格進翰林院做事了,但是因此人長相醜陋被當時的考官將他調到了戶部,(古人做官相貌是非常重要,歷史上最典型的就是張居正,儀表堂堂,生來就是做官的料)。

從此他就在戶部兢兢業業的工作,一點也不敢馬虎。由於康熙皇帝已經當了52年皇帝,所以科舉這種事情,大多都是考官說了算,自己沒有什麼好說的。

過了幾年康熙病危,雍正皇帝即位,上位後孫嘉淦再也忍受不了自己滿腹經綸卻毫無永無之地,所以就上書皇帝,他非常氣憤的對皇帝說自己很有才華,但在戶部做小官是發揮不出自己的才能。

清廉而高傲

雍正皇帝看了孫嘉淦奏摺之後,很是生氣,畢竟自己才即位不久,怎麼會識得戶部小官,當場就要以羞辱皇帝的名義,下旨殺死此人。

當皇帝老師知道後,立馬勸他說:我知道此人,他在戶部的官職雖然不大,但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肥差,可此人從沒有收受過一兩銀子的賄賂。現在掌管錢糧的官剛剛被查出貪汙,現在此官職還空著,不如讓此人先做一些時日再做決定,陛下您看可好?

雍正聽了自己老師說的這些話,反而冷靜了下來,孫嘉淦因禍得福當上了錢糧主簿,做了兩個月後,管理的井然有序,皇帝大喜立馬升其為戶部侍郎。掌管錢糧依舊是由他管理,此期間國庫的銀子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隨時都能貪汙腐敗,但是這種情況在他身上一次都沒有出現過。

一車磚頭

乾隆上位後,孫嘉淦已經年邁,不過他還是選擇幫助了朝廷很多年,才對皇帝提出自己想要告老還鄉,一開始皇帝並不準,認為他還能為國效力,現在回老家養老實在是太早了。

但是他決心已定,一直上書皇帝:臣從先皇父親那一代就已經考中了進士,無奈長相醜陋,不堪入考官法眼,因此才落得戶部。現臣老邁昏庸,並不能為國出力,甚至還會給陛下添麻煩,還請陛下準老臣回家。

經過深思熟慮的乾隆立馬告知孫嘉淦,準其回家,聽到這個消息後他買了十幾個大箱子,並買了十幾頭驢車,來拉這些箱子。朝堂上看孫嘉淦不順眼的人就來挑撥離間了,對皇帝說:陛下,孫嘉淦其心不純,平日裡裝出一副勤儉的樣子,但現在要回老家離開京城,狐狸尾巴終於漏出來了。

老來得福

乾隆聽到這些話後當場大怒,命人將孫嘉淦抓回,沒想到抓回他打開箱子後,滿朝的人都傻眼了,這些箱子裡面裝的都是磚頭。他這麼做的目的其實為的就是不被人笑話,做官這麼些年最終還沒有存款,也是為來保住自己和皇帝的臉面。

皇帝看到這一幕感慨萬千,立馬讓人打開國庫將這些磚頭搬出,全部換成金銀,並派軍隊護送孫嘉淦回老家。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作為三朝元老的孫嘉淦到老還鄉卻身無分文,這不僅會讓同鄉笑話也還會讓同朝官員看不起,畢竟從古至今人們都是“笑貧不笑娼”。不過皇帝知道這件事後還是賜了孫嘉淦很多金銀,這也算是給他功達三朝的獎勵。


大國布衣


自古山西多出良臣名將,在清朝呂梁就出了兩個有名的清官。一個是方山的于成龍,另一個就是興縣的孫嘉淦.這裡要說的孫嘉淦,除了清廉,還以耿直、敢言著稱。孫嘉淦考中進士後,從皇帝的文案秘書做起,一直做到直隸總督、尚書這樣的朝廷大員,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說起孫嘉淦敢言,有這麼一則軼事。

都知道雍正上位前,九龍奪嫡鬧得很兇;雍正上位後,把那些個兄弟們一個個清算。談論雍正的兄弟,那就是朝廷的禁忌。孫嘉淦可不管那些,直愣愣上了一道摺子,大體意思就是嘮嘮雍正,應該少打壓兄弟,需多親近骨肉;少打點仗,別收那麼多捐納。

這不是揭雍正的短嗎?雍正當時就怒了,要嚴辦他。幸虧有個輔臣朱軾在跟前,這個人正好也比較正直。朱軾假裝不在意說了一句:“這傢伙夠狂,真佩服他的膽子!”

雍正一聽,明白過來了,哈哈大笑“朕也服他的膽子!傳他覲見,朕要給他升官。”

所以說,明君和良臣是相互成就的。

雍正能容得下敢言的,那麼孫嘉淦也就有機會多幹點事。就是在雍正手上,孫嘉淦的職位芝麻開花節節高。

雍正這樣對他的評價是:孫嘉淦太憨,但他不愛錢。孫嘉淦於是屢屢得到重用,這樣的習性同樣也招乾隆待見。

【孫嘉淦衣錦還鄉】

後來,孫嘉淦告老還鄉,準備從京城回山西老家。

一打點行李,發現很寒酸。自己做官幾十年,不咋愛錢也不貪汙,現在要回老家了,想起兩詞“衣錦還鄉、榮歸故里”。

大佬爺們兒,也有一點好面子的小心思:騎個小毛驢,背個小包袱回老家,還不被鄉里人笑話了?

為了面子,他也夠拼的。僱了好幾輛騾馬大車,裝著十幾口沉甸甸的大木箱子,浩浩蕩蕩啟程了。路人一看:“嚯,這麼多大車,孫大人這寶貝夠多的呀”!這話就傳到有心人那兒了。

有人就向乾隆皇帝舉報:“孫嘉淦是假清廉,真貪官。你看他回老家裝得滿滿溜溜,全是寶貝”。

乾隆下令沿途官員緝拿,孫嘉淦被半路攔住。大家都好奇他有多少金銀財寶,打開箱子一看,傻眼了——全是磚頭。

乾隆也弄清了前因後果,孫嘉淦拿一車磚頭回家,一來為了自己面子,二來也為了朝廷體面。

乾隆一感動,就發話了:“孫老頭還記著為朝廷爭面子,咱也不能小氣啊,把那磚頭通通換成真金白銀!”


爾朱少帥


孫嘉淦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間的官員。他是一個清官,一生沒有掙到幾個錢。沒錢也就罷了,這也很正常。可是為什麼,他回去的時候,卻搞了很多磚頭,裝了十幾口大木箱拉回去呢?

(孫嘉淦劇照)

更有意思的是,他的這些磚頭實際上並沒能拉回故鄉,而是半道上被人劫了,這些磚頭,最終都被換成了金銀。那麼,是誰劫了他,為什麼又把他的磚頭換成了金銀呢?

孫嘉淦不但是一個不愛錢的清官,而且是一個直臣。

當年雍正當上皇帝以後,在性情上有些喜怒無常。他之所以會喜怒無常,是因為他的皇位得到的過程,讓很多人懷疑,而他本人又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因此,如果別人要是在言語上有些挑動了他的神經,他一定會非常生氣。

偏偏孫嘉淦這個人是個直腸子。別人都極力迴避說的話,他卻要直截了當地說。《清史稿》記載:“嘉淦上疏陳三事:請親骨肉,停捐納,罷西兵。”三件事都是在批評雍正的,尤其是“親骨肉”一條,更是誰都不敢說的話。大家都為孫嘉淦捏了一把汗。果然,雍正大怒,要治他的罪。好在當時有個大臣說,孫嘉淦這個人雖然狂妄,不過,我還是很佩服他的膽量的。雍正想了一陣,最後也笑著說,我也是很佩服他的膽量的。最終,不但沒有治孫嘉淦的罪,還升了他的官。

但孫嘉淦並沒有因此收斂,有一次,又和雍正唱起了對臺戲。雍正又要治他的罪。不過想了半天,又說,這個人雖然憨,但是不愛錢,那就讓他去管理銀庫吧。

其實,雍正讓孫嘉淦去管理銀庫,其實是試探他,看他是不是真的不愛錢。結果發現,孫嘉淦果然把賬目管理得清清楚楚,絲毫沒有出錯。因此,雍正又把他提拔為刑部侍郎,接著又兼任吏部侍郎。

(雍正劇照)

乾隆皇帝上臺以後,也非常重視孫嘉淦,先後把他提拔為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重要職務,甚至提拔他為直隸總督。

孫嘉淦雖然當了高官,但是頭腦十分清醒,對下層情況非常熟悉,一直很關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一個村民把紅豆汁灑到自己身體上,剛好村裡發生了一樁小孩被殺的命案。當地政府就把這個村民抓起來,最後屈打成招,判了這個村民的死刑。不過就在即將被處決的時候,作為刑部尚書的孫嘉淦發現了疑點,重新審理,最終那個村民冤情被洗刷。

清朝初年,因為糧食不夠吃,堅決禁止民間造酒。直到乾隆年間,這個禁令還在。不過,其實那時候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而且這樣做,對工商業的發展也不利。因此,孫嘉淦通過一番詳細的調查研究,最終向乾隆上奏,解除了這一條禁酒令。

不過,孫嘉淦雖然受乾隆重用,但由於他直臣的性格,因此,在乾隆年間,官位也一直起起伏伏。被升遷了,又因為得罪了乾隆,又被降職。到退休的時候,他還就是一個吏部尚書。

孫嘉淦告老還鄉的時候,為什麼要把磚頭裝在十多口木箱栽回去呢?原來,當時的民間風氣,一個人退休回到故鄉的時候,大家會看看他在官場是不是混得很得意。而看他是不是混得很得意,就看他回鄉的排場是不是很大。

(乾隆劇照)

孫嘉淦一輩子不愛錢,也沒有什麼財物,回鄉的話,實在沒什麼可拉回去的。可是沒東西拉回去,走在路上確實不好看。孫嘉淦為了避免被鄉人小看,因此準備了十多口木箱。可是,這木箱裡面又實在沒什麼可裝的,車一在路上運行,這木箱必然要彈起來。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事情發生。因此,孫嘉淦把很多磚頭裝在木箱裡,避免尷尬。

不過,孫嘉淦沒有想到的是,他這樣做,雖然避免了在鄉人面前尷尬,卻被其他官員盯上了。他們說,孫嘉淦平常不愛錢,回鄉的時候,居然拉了十幾口木箱的金銀財寶回去。乾隆也感到很疑惑,於是派人在半道上把他攔截下來,打開木箱檢查。結果發現竟然是磚頭。

這件事讓乾隆皇帝大為感動,因此下令沿途的官府,用金銀珠寶把他這十幾口木箱裝滿,作為對他的一種獎勵。

而這一件事,也讓孫嘉淦美名遠揚,71歲去世後,被諡為“文定”,光耀後世。


張生全精彩歷史


提到孫嘉淦大家可能會想到《雍正王朝》裡那個敢和雍正頂嘴最後被年羹堯殺了的孫嘉誠,其實這個孫嘉誠的原型就是孫嘉淦。孫嘉淦不愛錢,喜歡直諫是有名的,有一次直言得罪雍正,雍正就說:“孫嘉淦這個人太憨,但是他不愛錢!”罰他去戶部銀庫效力。


他還有做了一件讓全國人民都感謝的事:雍正年間不許民間釀酒,是孫嘉淦極力上書,力陳百姓釀酒並無危害,才使得民間釀酒得以允許,所以至今白酒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

這個當了一輩子清官的人,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管對誰都敢直諫,就連喜怒無常的雍正他都敢說出“請親骨肉、停捐納、罷西兵”這種諫言!對乾隆更是一篇洋洋灑灑的“三習一弊”專論君主進行告誡。但是他清廉、有才、敢於為民請命,就以這樣不讓人待見臭脾氣在朝廷幾起幾落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乾隆十二年本來都以年老乞求退休,回家養老了,可是兩年後又回朝入職了上書房,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當了個遍,直到六年後去世。這裡就說說他告老還鄉時的一段軼事。



孫嘉淦一生清廉,沒有什麼積蓄,馬上要打道回府了,他突然愛起面子來,倒是不怕自己兩袖清風被人笑話,而是自己當了一輩子官為朝廷效了一輩子力,回家時朝廷也不給點退休金,怕給朝廷抹黑,於是連夜讓人準備了幾個大箱子,裝滿了磚頭,第二天裝上騾車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可是,這臉也打的太腫了,平時看慣了他的瘦骨嶙峋,突然充起胖子來,難免有小人看不慣,於是小報告打到乾隆那裡“這孫嘉淦平時都是在演戲裝清廉哪,背地裡可是個大貪官,他回家的馬車上都裝了幾十箱子金銀珠寶!”當皇帝的一聽貪汙都恨得牙癢癢,馬上派人去查探,當聽說箱子被打開以後是灰不溜秋的磚頭而不是金燦燦的珠寶時,乾隆感動不已,也覺得自己確實該表彰一下這位絕世清官,於是下令沿路官員負責把孫嘉淦箱子裡的磚頭都換成真金白銀!這次孫嘉淦真的賺大發了!



孫嘉淦一直擔任要職活到七十一歲才去世,這無欲則剛也算是他長壽的秘訣了!


墨梅逸清寒


古代的為官之道就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官場腐敗,無官不貪,因此許多人都惦著腳要混進官場,以求榮華富貴,但清朝有一個叫孫嘉淦的人,做了一輩子的官,兩袖清風,告老還鄉時,兩手空空的怕鄉親們恥笑,竟然用磚頭來撐臉面,這是為什麼呢?


歷朝歷代都不缺乏清官和忠貞的大臣,他們的話雖然逆耳,但句句都是肺腑之言,皇帝雖然經常被他們氣得暴跳如雷,終究還是對他們委以重任。

孫嘉淦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諫而出名,他是山西興縣人,早年家境貧窮,於康熙五十二年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因為長相不佳,最初在翰林院擔任庶吉士之類的小官。
但在雍正皇帝上臺後才被委以重任,在雍正繼位之初,大臣們都知道雍正性格陰晴不定,喜怒無常,所以都不敢直言進諫唯有孫嘉淦敢於上疏。
有一次,孫嘉淦給雍正皇帝上了一份奏摺,要求雍正“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可謂一針見血,但句句都戳到了雍正的痛處,眾人都知道雍正因為皇位而對兄弟們痛下狠手,因此孫嘉淦的奏疏不免有含沙射影之意。

雍正看過奏摺後大發雷霆,將孫嘉淦的上級翰林院學士叫過去痛罵了一頓,當時輔臣朱軾恰好在旁邊,便委婉的勸諫雍正,孫嘉淦雖然狂妄,但他的膽量還是讓人佩服的,雍正沉思了半天突然也笑著說,是啊,朕也佩服。
孫嘉淦因禍得福,被雍正提拔做了國子監司業,雍正六年,有任命他擔任順天府尹一職。
乾隆繼位後,孫嘉淦被任命為吏部侍郎,不久又升遷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任吏部侍郎,對於新主子乾隆,孫嘉淦依舊不改往日直言相諫的脾氣,還專論君主“三習一弊”來告誡乾隆皇帝,乾隆對於孫嘉淦的直言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對他很賞識,先是提拔他做了刑部尚書,之後又讓他做了吏部尚書。

孫嘉淦在為官期間,但凡有不公之事,他必定一查到底,因此也處置了很多的冤假錯案,在擔任直隸總督期間,主張朝廷解除對民間禁酒的禁令,滿清入關之際,糧食匱乏,朝廷就下旨嚴禁民間用糧食釀酒,現在國家富強了,糧食都有富餘的了,朝廷就順應時勢,批准了孫嘉淦的奏摺,這樣就解決了百姓的就業和生活等民生問題。
乾隆二十年,六十四歲的孫嘉淦告老還鄉,由於孫嘉淦一直奉公守法,清正廉潔,甚至還經常拿出自己僅有的結餘銀兩來資助受難的百姓,使得孫嘉淦在退休之時依舊是一貧如洗。

孫嘉淦沒有什麼錢財榮歸故里,而擔心遭到鄉紳土財的恥笑,為了充門面,在回家前,他命人找了十幾個大木箱,然後在裡面裝滿了磚頭,就打道回家了。
十幾個為官期間,深受百姓的愛戴,也就遭到了其他官員的眼紅與不滿,曾與他交惡官員立刻報告乾隆,說孫嘉淦這些年一直在演戲,回家時,金銀財寶裝了幾馬車。
乾隆聽了之後大怒,立刻派人前去查看,結果發現裡面全是磚頭,乾隆轉怒為喜,暗暗的佩服他是一個好官,於是下令沿路的官府把孫嘉淦馬車裡的磚頭全部換成真金白銀,作為安家費獎勵給他,好讓孫嘉淦真正的榮歸故里。

這就是好人有好報,孫嘉淦打腫臉充胖子,多少有些無奈,誰都想風風光光的衣錦還鄉,好在乾隆成全了他。








遺產君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個大臣,叫做“孫嘉誠”,此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雖然官位頗高,但家中卻很清貧,因此張廷玉去他家看望他時,還對其尤為讚歎。其實,這孫嘉誠只是《雍正王朝》裡的一個虛設人物而已,實際上他的人物原型是“孫嘉淦(gan)”。不過雖然人物是虛構的,但是兩個人物的性格和做事的風格卻大同小異。

在雍正朝的時候,孫嘉淦也是雍正帝最得意的大臣之一。令人“奇怪”的是,在乾隆時期,孫嘉淦告老回鄉的時候,卻拉了幾騾車的磚頭,這是為何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孫嘉淦這個人物,大家已好更清楚瞭解他;

孫嘉淦這個人敢說大實話,並且說起實話來甚至不考慮雍正帝作為皇帝,天下之主的感受。話說來雍正帝繼位之後,便開始讓大臣們上疏言事。其他大臣因為對這個新上臺的皇帝還不是太瞭解,並且總是聽到他的一些負面消息,所以大家都是泛泛而談,沒有撿要緊的說。但是孫嘉淦則不然,他一口氣就說了三件事。而雍正剛看到他所說的第一件事,就非常之氣憤,孫嘉淦第一件事要求雍正帝要

“親骨肉”。雍正一看自然很生氣,因為孫嘉淦現在只是一個七品小官,居然敢大言不慚地談論自己的家事,這難道不是影射雍正對自己的兄弟們無情嗎?

果然,這件事也引得雍正帝龍顏大怒,立即將這道疏給王大臣,並厲聲責問翰林院掌院學士:“你們翰林院居然還容得下這樣的狂生?”

這掌院學士立馬跪倒在地,一個勁的磕頭請罪,說:“臣一定嚴加管束”。但是有人恨,也有人愛。這是大學士朱軾就說了:“此人確實很狂妄,但是臣很佩服他的膽量。”

過了一會兒,雍正看著朱軾大笑道:“朕也不能不佩服他的膽量!”此刻的雍正是高興的,因為他剛剛繼位,需要的就是這樣敢說話,敢說實話的大臣,而不是那些只會一昧的逢迎獻媚的小人。最後不但沒處罰孫嘉淦,還提升他為國子監司業。

後來孫嘉淦向雍正舉薦一人,但是雍正一看覺得此人不行,就說:“此人不行,不能勝任。”接著還責怪孫嘉淦不識真正的人才,胡亂舉薦。但是孫嘉淦堅持說道:“這個人是可用之才”。這句話一出可犯了皇帝忌諱,因為這就好像是說:你皇帝看人有問題。所以雍正立馬大怒說:“你能保證這個人將來不會因為貪腐而敗嗎?”

孫嘉淦也不示弱,大聲說道:“臣願意為他連保。”

此話一出,雍正就更為憤怒了,立馬把御筆扔在地上,說:“那你給朕寫保狀。”

孫嘉淦毫不猶豫拿起御筆就要準備寫了,這一舉動把身邊的大學士嚇得目瞪口呆,還是旁邊的侍衛反應快,立馬說道:“孫嘉淦,這筆是你能用的嗎?”

孫嘉淦如夢驚醒,趕緊雙手託舉著御筆,說道:“皇上所用御筆,臣不敢握。”雍正見狀也給了他一個臺階下說:“好你個孫嘉淦,原來你還知道有君父啊!”

後來,有些大臣們便藉此事向雍正上摺子彈劾孫嘉淦,但是雍正知道,孫嘉淦為人正直,敢說實話,並且此人又是忠心耿耿的,只是有時候說話太沖了。所以雍正把那些彈劾孫嘉淦的摺子都給壓下來了。孫嘉淦這才免受了責罰。

後來雍正還表揚他說:“孫嘉淦確實夠憨的,但他正直,不愛錢。是個好官。”

沒過幾年,孫嘉淦被雍正提拔為刑部侍郎,兼管吏部。乾隆繼位以後,孫嘉淦還上了一份奠定清代極盛的第一疏——《三習一弊疏》。

我們上文也說了,孫嘉淦是為清官,在退休的時候家中依然是清貧如洗。他的家鄉是山西興縣,出身貧寒,雖然做了一輩子官,受到兩位皇帝的重用,但是卻依然沒有餘財。在告老還鄉的前,他想:我這一輩子,清廉為官,沒有攢下幾個錢,如今也算是榮歸故里,如果過於窮酸,遭那些鄉紳土豪恥笑不說,最重要的是丟了朝廷的臉。

想了良久,便讓僕人悄悄買了十幾個大木箱,在夜裡的時候親手將其裝的滿滿的。便大搖大擺的回家了。後來有人舉報說孫嘉淦回鄉的時候拉了十幾箱的財寶,但是到了關口接受檢查時,官員一打開木箱就驚呆了,原來裡面全是磚頭。這件事也立馬傳到了乾隆耳朵裡,乾隆立即下令,讓沿途的官員用真財寶將箱子裝滿。

以上便是孫嘉淦的一些奇聞軼事,其實,此人的故事還有很多,這裡只是小小的例舉了一兩項而已。當然了,我們不僅看到了孫嘉淦的真誠坦率,更看到了雍正帝的開明。


方圓文史


孫嘉淦(1683——1753),山西興縣人,1713年中進士,歷經康、雍、乾三朝,以為官清廉、心繫百姓、敢言直諫而出名,雍正帝評價他:“朕自繼位以來,敢於直言進諫者,只有孫嘉淦一人。”


孫嘉淦的軼聞典故很多,這裡就說說關於他告老還鄉時的一段趣事:

乾隆12年(1447),孫嘉淦以年老為由乞求退休,得到皇上恩准後,就著手準備回鄉事宜,由於一生清廉,沒攢下多少家財,所以裝到車上東西顯的空空蕩蕩,孫嘉淦想:“這樣一副窮酸樣回到故里,會遭到鄉紳們恥笑的,同時也會給朝廷丟臉。”於是,他讓僕人買來了十幾口厚木箱,並親自往箱裡裝滿磚頭,這樣輜重就浩浩蕩蕩啟程了。


沒想到這事被好事者告到皇帝那裡,說孫嘉淦僱了好幾輛騾車,光金銀珠寶就有幾十箱,乾隆一聽:“好個孫嘉淦啊!原來徒有虛名,其實也是個貪官”,於是下令關卡仔細撿查。這一查露餡了,哪有什麼金銀珠寶,全是破磚頭。乾隆知道後,命令沿途的官府以真金實銀換取箱裡的磚頭,大臣們不得其解,不知皇上為何如此草率地作決定,乾隆說:“孫嘉淦確實是個清官,裝磚頭是好面子,不僅保自己的面子,也保了朝廷的面子,我這是要讓他真有面子。”大臣們聽了後才恍然大悟。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孫嘉誠因為他為官清廉,敢於直諫而著稱,而他的歷史原型,便是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能臣孫嘉淦。


孫嘉淦其人


孫嘉淦,字錫公,號靜軒,山西興縣人。孫嘉淦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中進士,自此踏入仕途。

先後歷任歷任國子監司業、順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


在擔任六部九卿堂官的時候,孫嘉誠不畏強權,敢於直諫,甚至還向雍正皇帝直言進諫,就連雍正皇帝都佩服他的膽量和氣節;而在擔任地方督撫大員時,孫嘉淦積極為百姓著想,發展生產,治理災患,造福一方百姓,贏得了治下官吏和百姓的愛戴。


更難能可貴的是,孫嘉淦無論在什麼職位上,都是非常的清廉,不貪髒,不納財,成為朝中廉吏的代表人物。

  

孫嘉淦以其敢於直言進諫而為人所知。


雍正帝曾感慨道:“朕自繼位以來,敢於直言進諫者,只有孫嘉淦一人。”雍正在位時,在同僚忌憚雍正皇帝陰晴無常、還在想著迎合皇上保全自我的時候,孔嘉淦便上書“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含沙射影,雍正帝自然大怒,正好有輔臣朱軾在旁勸說,雍正帝平靜下來仔細思索後亦對他稱讚有加:“朕佩服他的膽量(朕服其膽)。”後來,孫嘉淦得到重用。


乾隆即位,孫嘉淦時任吏部侍郎一職,上疏《三習一弊書》,直言勸諫皇帝,該《三習一弊書》被譽為“清代奏議第一”。


孫嘉淦告老還鄉為何拉了幾騾車磚頭回家?


因為孫嘉淦不愛錢,他當了一輩子大官卻從來沒貪過,告老還鄉的時候兩手空空太窮酸,這樣會被自己的鄉親父老笑話,也會給朝廷丟面子,於是他就買來十幾口大箱子裝滿磚頭假裝是金銀珠寶,浩浩蕩蕩的回鄉去

當時孫嘉淦這個舉動引起了與他對立的政敵們注意,於是便有人向皇帝告發孫嘉淦表面上廉政背地裡卻貪墨,回鄉的時候帶了好多車金銀珠寶。因此在孫嘉淦回鄉的途中突然遭到檢查,但發現箱子裡面裝的竟然全部是磚頭。皇帝知道了這件事以後特別感動,就命人把那十幾車磚頭換成了真的金銀珠寶,算是賞賜了。

孫嘉淦童年貧苦,但是經過他的勤奮努力考中進士以後,他的官路一馬平川。他跨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時代,是清朝有名的賢臣,以敢於直言勸諫而聞名,這在當時是很少有人做到的,因為雍正帝性格古怪易怒並且愛猜忌,沒人敢直言勸諫,只有孫嘉淦敢,雍正帝看中了孫嘉淦的膽識,提拔他做了大官。

孫嘉淦一生愛戴百姓,向皇上提議了許多惠民政策,有很多也被實施了。封建統治下的每個朝代都會有貪官汙吏的存在,可孫嘉淦並沒有與他們同流合汙,才會有告老還鄉時拉十幾車磚頭回家的軼事典故。

當初孫嘉淦這樣做應該單純只是想為自己撐撐臉面,沒想到會遭來誣陷,好在清者自清,孫嘉淦因為此事因禍得福,真的得到了大筆賞賜。

總結:孫嘉淦是一個官員應有的風采,直言勸諫、不慕名利、踏實肯幹、心繫百姓。我也相信,好人終會有好報,付出也會得到反饋,孫嘉淦的行為雖獲利不多,但收穫了帝王的信任、百姓的敬重,孫嘉淦也成了榜樣,受到後人的崇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