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名著真的會改變你嗎?

李勇材


如果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習慣,持之不懈,可能會改變,如果只是偶爾的興趣,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是猩猩我怕誰


不一定一下子就可以改變你,但是一定是潛移默化式的改變你認知,進而影響你的行為,最終在做事的態度上有所改變。

我是一個讀書愛好者,這麼多年了一直都在看書閱讀,最近一兩年開始堅持寫文章。回顧我的成長道路,讀書、讀名著是真的對我的生活有影響的。


我讀書的習慣是初中開始的。當時學業壓力不是很大,有空閒時間。我有個同學,他姐姐是語文老師,比較年輕,愛看書,家裡有不少存書。於是他就把家裡的書拿過來學校裡看,他看完然後給我看。我就是通過他,讀完了第一部大部頭名著:路遙文集五卷集。都是路遙發表的一系列作品,《人生》啊,《平凡的世界》啊,隨筆集《早晨從中午開始》啊這些。

那是幼小的心靈第一次接受思想的洗禮,原來作家是這麼回事兒,有這樣一群人擁有這樣的靈魂,在另外一個地方,有人會為生活這樣打拼?從此孫少平、孫少安的名字刻入了我的腦海深處。孫少平,攬泥瓦工,幹最辛苦的體力活,還不忘記追求自己的夢想,理想的生活,保持天天看書的習慣,最終影響到了現在的我。

當時我叔叔是學校裡的班主任,他辦公室裡經常有學校訂閱的最新雜誌《中學生閱讀》,其中有個欄目是學者談讀書。都是各個大學裡知名學者和作家,談他們成長路上讀到的文學名著,經典書籍。就是通過他們的介紹,我當時聽說了很多文學名著的名字,比如《林海雪原》啊,比如《青春之歌》啊,比如《家》《春》《秋》啊,比如《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啊這些書。當時就在我心裡模糊種下一個念頭:如果我全部都讀完他們所說的這些書,我是不是就可以當作家了呢?雖然以後能不能當作家我不知道,但當時我每週寫的作文,還是比較好的,經常會被語文老師,拿出來當作範文來朗讀。不少女生借我的作文本來讀,極大的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說實話,當作家的夢想,就是從那個時候隱隱開始發芽的。

上高中的時候,高一的班主任是歷史老師,文史哲不分家,他也是一個特別愛看書的人。我就是通過他,第一次發表了一篇詩歌,在我們的校刊《潁河》上。不要小看這樣一份校刊,當時全校師生四五千人,校刊是兩個月才出一期,想要在上面發表文章還是沒有那麼容易的。我和他經常一起談讀書寫作,琢磨了好久的一篇詩歌,拿給他看,他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然後我才有勇氣投稿。然後就這樣發表了。開心了好大一陣子。

那個暑假的時候,他還借給了我四本書,都是最新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比如張仲平的《抉擇》,後來被拍成了電視劇《生死抉擇》。阿來的《塵埃落定》,一個西藏土著的當代變遷史。就是靠著這幾本書,我和當時的一個女同學,約定了暑假的某一天去某一個地方換書。那是我年輕時候,做過的,後來經常回憶的比較浪漫的事情。

那個時候對讀書寫作這件事情,沒有一個系統而科學的認知,一切都是靠著懵懵懂懂的衝動去摸索,不一定找到了哪本書就開看,有了感覺了,就什麼也不想的寫出來。都是非常矇昧而原始的狀態。認識了幾個文學社的朋友,有幾個愛寫作的,現在還經常聯繫。有人詩歌獲了獎,還有人出版了自己的作品。而我自己,到現在也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成績。



但是愛看書的習慣,真的是保留下來了。記得剛剛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在澳門,當時和同事一起聊天,說下班了都在幹嘛。他們都知道我是個書迷,下班了肯定又在看書。可是他們認為我就是讀網上的那些玄幻小說,不是的,我對那些書看的不多,我主要看的還是一些文學名著,經典書籍。這麼多年了,我去過很多城市,搬過多次家,可是有一本書一直伴隨著我,就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要一直帶著這本書呢,就是看到很多作家的推薦,我自己也特別喜歡讀這種文字典雅的故事。

一本文學小說為什麼能夠成為經典名著呢?一定是因為它塑造了一顆偉大而卓絕的靈魂。比如我讀《悲慘的世界》,就是被冉阿讓這樣一個人物形象而震撼。他本來就是個剛剛出獄的小偷慣犯,又一次選擇了盜竊。可是因為這次是偷的一個牧師家的銀器,這個牧師選擇了原諒他,當作是送給他的,讓警察沙威放了他。從此,他的命運發生了劇烈而翻天覆地的變化,二十多年後,他成了另外一個城市的名聲絕佳、眾人擁戴的市長。當初一直追查他警探沙威,都因為這件事情而瘋了。作者雨果的那句名言:比大地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因為此故事而名揚世界。

人生兩大樂事:讀好書,交高人。讀經典名著就是和這些偉大而卓絕的靈魂交朋友。我們的生活可以很簡單,但是我們的精神生活一定要很豐富,和人類歷史上的一切偉大的靈魂交朋友。田無半畝,心憂天下;活在當下,神交古人。孤坐每覺千夫指,獨行猶如萬人睨。這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外在世界的豐富,一定源自我們內在精神世界的富足。我們讀好書,交高人,就是為了在內在精神上有所提升,立志做一個志存高遠的人。我們不一定要攀登高峰,但是一定要在心靈上樹立一座高峰,知道自己不斷地攀登的方向。


楊文華61


個人理解,讀書,是非常有益處的。書,有很多類,每一類書籍都對我們有不同的的啟示教育意義。讀書,分快讀和精讀。快讀只是能讓我們瞭解這本書講了些什麼,精讀一本書卻能讓我們快速成長。所以,精讀一本書,需要投入很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的。

比如讀名著,可能會改變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有可能並不會有什麼改變。一部好的著作,是需要我們在閱讀中一遍讀一遍理解和分析著作中的人物、情緒變化、處事態度,行為方式,以及擁有的能力等,會分析人物的時代背景和個人所處的環境,個人的身心需求,所做的選擇和決定,堅持了什麼,放棄了什麼,他的人生是一個什麼樣的軌跡等等。

再比如讀歷史記實類的文學,在一個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誰,發生了什麼事情。而在同一個時間,在什麼地方,另一個誰,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一個時期,這些人,所做的事情,被稱作了什麼時代,等等。

消遣類的讀物一般都是打發時間的,但並非都沒有益處,只是,需要花掉很多時間,在比較大量的這類讀物中去大海撈針,獲得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簡而言之,快讀書和讀消遣類的書,對我們的價值意義並不是很大,精讀書、讀名著,對我們三觀的形成和樹立,確實有極大的幫助。


火舞冰河


讀書影響的是自己的思維方式,對事物的認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日積月累堅持讀書改變的是個人的形神之氣。當然每個人的領悟能力不同,從書中吸收到的營養也各不相同。

說說我自己吧,小時候家裡很少買書,僅有的幾本連環畫翻來覆去的看,後來讀小學了,父母給我訂《小學生月報》,涵蓋各種有趣的科學小知識,優秀的學生作文,隨著閱讀的積累,瞭解的知識越來越多,不滿足於報紙。悄悄的讀叔叔們的高中課本,偷偷的讀其中的小說。讀小學時花木蘭的機智勇敢和愛國銘記在心,《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種植在腦海裡。

初中後,叔叔們經常給我買小說,《復活》《堂吉訶德》之類的,當時不理解裡面的人物角色,後來再重讀後,逐漸瞭解人物的多面性。在學生時期的每個階段對閱讀一直很執著。高中時學習緊張很少寫東西。大學後近校文學社,經常投稿刊發。剛工作時,公司辦有自己的報紙,每個月員工投稿,一開始自己不是很有信心,領導鼓勵我說你喜歡寫寫畫畫,嘗試著投了一篇,一投還是真被選中刊登了。當時公司有十多個部門,每個部門人數不一,基層部門有近千人,財務部也有十多人。稿子被刊發給我是一個鼓勵,至第一次刊發後每月必投從未間斷過。

我一直保持讀書買書的習慣。每個月都去圖書館借書,從不間斷。過年前特意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乘著假期給自己補養。這個特別的年幸虧有書豐富著自己的假期。



靜默歲月


名著裡包含許多知識與智慧,讀懂了名著,能豐富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讀多了名著及諸多其他書籍,能知天文地理,通古博今。也許改變不了是正直或是世故圓滑的本質。但知識面寬了,做事可以借鑑,會舉一反三。總之,讀書比不讀好,有知識與無知識差別是很大的。讀萬卷書,走萬里路,長知識、長見識。

紅樓夢裡的薛寶琴跟父親經商去過很多地方,見多識廣,有知識、有見識,很受姐妹們喜歡;寶釵從小無書不讀,雖年輕卻無事不通;黛玉五歲開始學四書,到賈府時,四書就讀通了,完成了基礎課的學習,為以後成為詩仙打下了基礎。

名著是古今許多作品中提煉出來的精華,多讀大有益處。


樂觀ww


名著經典一定要讀,而且必須要讀懂,你才能做到與人類的先行者共舞,讀不懂就是瞎耽誤功夫,浪費時光。

現代人有個通病,書都沒讀出個所以然,對書中的一個沒整明白的問題,便吹毛求疵、自以為是,看到一就說是個一,永遠都整些消極膚淺的,很可悲!

不妨細想一下,能夠與人類的先行者共舞,你會吸收多少智慧?你會很容易化解自身的矛盾,當你遇到世間任何事,都有智者跟隨你左右。

那你覺得會不會改變任何人呢!別問傻問題,你該去讀書。謝謝!祝健康平安!注意防護!



素素56792842


讀書不管是名著還是其他,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還是有道理的。名著不假,也要在合適的年齡讀合適得書。有的書是個工具,有的為實用,有的純粹是為了休閒娛樂,至於陶冶情操什麼的,現在小學生都開始研究紅樓呢,出來個寶玉那種書呆子,不通事物,於國於家無望。書要挑著讀,名著也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尤其是以後的社會,書是給自己讀的,不一定非名著不可。合適,需要,喜歡就好了。畢竟以後是智能社會,一個人的領悟能力和社會的接軌能力可能是名著不能提供給你的。



讀書,讀名著可以認知人生的哲理,不一定會改變自己。讀書是領悟一生的學問,可以說一輩子學不完,做不好的事情。比如,讀了許多的名著,有的能熟記在心,但不能改變自己。原因是書裡大都是歷史,裡面的人物,思想,性格,環境都是現實社會的一剖面。因此,一人一歷史,一人一經歷,一人一個性。可以崇拜,但不能複製。社會給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處的感知也就千差萬別。我們所改變的是對事物認知的能力,環境又決定了我們的性格,以此為人處世。

讀書可以提高能力,有能力有可能改變生活質量,但很難改變我們久塑的性格。愛讀書,讀名著是我們的志趣,多多益善,自修人生,有益無害。


香山先生112450437


是的,讀書是我們對知識的認知和掌握,不經意的就會對我們的思考能力產生不可迴避的影響力。讓我們對於事物的判斷和決定有著不可迴避的影響。

這種改變也許都是在潛意識當中不經意的深刻影響著。簡單的舉例來說,比如我們受過教育和沒有受過教育的經歷,對我們的成長和個人生活事業發展行為都有著不可推卸的影響。

所以,有個詞叫學無止境,我們一直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和補充自己的知識能量,而這些知識的認可和接受,都改變了此後對於任何事物的判斷和決定。


清新姐


讀書,能提高自己思考能力,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判斷別人的話語,能快速反擊別人語言上的攻擊。這就是我目前體會。過去別人說我一句,我就是沒反應,過了一天,才想到為什麼我這這樣回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