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裡總有幾個有威望的老人,為什麼現在基本沒有了?

農夫也瘋狂


以前農村裡總有幾個有威望的老人,為什麼現在基本沒有了?

有威望的老人在農村,確實非常重要。每當遇到什麼大事,都需要請示和請求這些有威望的老人來主持。特別發生矛盾時,這些老人更是公道的化身,可以避免許多矛盾、避免打架等惡性事件發生。

在一些地方,仍然有這樣的威望老人。但是,在更多的地方,都沒有了。

首先,過去那種家族思想淡化了。人們不再圍繞家族幾個字而相處在一起,而是依據性格、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等進行相聚。所以,慢慢地也就淡化了家族思想,有威望的老人地位也就下降了,並最終在很多地方消失了。

其二,文化層次的提高。過去,有威望的老人,大多是資格老、輩份高、有文化的。特別是有文化,會成為有威望最根本的途徑。但是,現在老人中有文化的很少,年輕人中有文化的卻很多。因此,在文化差異下,老人們的威望下降了,影響力也下降了,留下的只是年齡。僅憑年齡,是很難有真正的威望的。

第三,被利益左右了。聽誰的,怎麼聽,過去對威望老人是非常尊重的。然而,今天的人們,大多對錢和利很在乎,看誰的權大、誰有錢,就對誰更尊重。因此,變成了手中掌握著權就有“威望”,否則就沒有威望。顯然,這是一種不太好的結果和格局。


譚浩俊


三十多前,一個和我父親同曾祖父的人,村裡面的人都稱呼他為大佬,我叫他某(他的名字)伯。這是我老家的叫法,一般隔了三代後都是這樣稱呼。我和他的孫子差不多一樣大,都是在一起玩,總覺得他很威嚴,在他面前不敢放肆。他帶著一個獅幫,就是年節舞獅參拜的,平時農閒時練練一些套路武術,有時候他也教教我們幾個小孩。那時候也不覺得他有什麼特別,有一次選村長,投票結果又是上一任的村長,他就發話不同意了,要求重選,結果出來上一任就落選。那時我雖然是小孩,但是喜歡熱鬧,整個過程都會觀看。

初中畢業後到鄰近的鎮上打工,工廠附近有一幫爛仔常來廠裡討廠裡女工的口頭便宜,這幫人中年紀比較大的有一次問我是那個村的,我說是某某村,他說認識我村裡的某某人,我說是我伯,他馬上對我的態度就變了,掏出煙給我抽,說了和某伯多熟多熟的事。

後來去到方圓十多里的任何一個村,一有人問到我是某某村的,都說認識我村裡的某某,似乎以此為榮。

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覺得某伯就是一個類似族長的人,小到鄰里糾紛、家庭糾紛,大到和鄰村發生糾紛等等總是能看到他出面處理調節。到了九十年代,隨著社會的變化,村裡面有錢人越來越多,有錢的人變成村裡面追捧的對象,加上他也老了,就再也不是那個說話好使的族長了。


開過


世道變了,人心浮躁。以前(約1990年~2005年之間)村裡確實都會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可以在村裡主持公道,說的話村裡人都認可。因為以前大家都窮,沒有分別,出去打工的也少,思想還是比較傳統,尊老、尊賢、孝道代代相傳。

現在世道變了,村裡人去南方或者北方發達城市去打工了,賺錢也比以前多了,見識也廣了。每年回家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今年掙多少錢,誰掙得錢多,誰混的好。農村人變得現實、勢力、浮躁了,已經沒有以前的淳樸、忠厚、實在了。在外混的好的,回家之後,大家都趨之若鶩,混的一般的,會被人疏遠,比如聚餐、喝酒、打牌、進城購物等,也不會喊你一起了。以前一起過窮日子的,現在也不常來往了。時間久了,有錢的就會有勢,說話也算數,大家也願意去聽。老人們的意見呢,也基本沒人聽了。

作為一個農村走出來的人,我深刻感受到這種變化。我小時候,爺爺在村裡開造紙廠,家裡有些積蓄,人緣很好,我從小還能穿的起皮夾克,這讓很多小朋友都羨慕,家庭條件還比較好。後來造紙廠關閉了,95年以後,大家都出去打工了,我們家逐漸沒落了。以前天天找我爸打牌的,來我家串門的,也少來了,都去所謂的混的好的家裡打牌喝酒了。父母辛苦供我讀大學,一度還被人恥笑,說讀書無用,不如學武,這樣出去打工沒人敢欺負。後來我來廣州讀研,很多同齡人已經蓋了房子、結婚生子,而我依舊靠父母供著讀書,在別人看來,很不划算。畢業後至今,我工作五年,現已在廣東佛山買了兩套房,在那些人眼裡我也成了有錢人。很懷念以前大家無猜忌的生活。

現在的農村,只看錢,結婚彩禮要到天文數字,相互攀比成風,孝道喪失,道德沉淪。說媒時,女方只看錢,嫁過來之後,像公主一樣被供著,公公婆婆百般供著,而這些女孩子也認為,應該被養著,相互攀比,不出去工作,覺得自己賺錢很丟臉,好似乎這樣會讓人以為老公養不起自己。這種情況在我老家很普遍,本人也非常看不慣。

再說一下孝道。尊老愛幼本是人倫之理,但現在都農村裡,確有很多兒子媳婦,不盡孝道,把風燭殘年的父母趕往破舊小屋居住,自己住著兩層小樓,過著富足的生活。他們也不缺這點錢,為什麼不讓父母過的好一點呢,難道曾經的養育之情都不記得,說什麼老大(二、三)不管我也不管,難道父母辛苦一輩子,就換來這個結局,實在讓人憤憤不平。這種不盡孝道之人,絕對不在少數,而且大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全無羞恥之心。沒想到這裡,本人甚至都不願回老家,身邊這種案例太多。

近20年來,村裡人走出去,賺到了錢,見了世面,人也精明瞭。但傳統的尊老、尊賢、孝道,卻流失了。村裡的老人說的話,大家也都不願意聽了,威望漸漸也沒了。如此種種,令人心痛。在這裡,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挽救當前農村的種種亂象,用新時代的新方式詮釋農村人的新面貌,摒棄惡習,重拾美德。

(個人所見所聞,想到哪寫到哪,如有不妥,請多多包涵。大家可以多多關注我哦,一起交流)


小馬識途君


唉!以前老一輩,一村沒幾個有文化的,大集體或守一畝三分地,沒出過遠門,村中靠一兩個退伍復員或退休幹部老師作帶頭人,在村中有一定威望,有理無理,大家信服,現改革開放,百花爭豔,人才輩出,新一代與老一輩嚮往追求不同,各有各的看法,你上廣東,我上上海,各有成就,你買摩托,我買汽車,你建二層,我建三層,看法不一樣,相聚一起也少了,人情味比以前也淡薄了,人中龍,虎中王,各思其事,老輩不懂新輩的想法,做法,新輩不服老一輩的方式,所現村中威望服眾的能人也少了,時代在改變,各顯神通吧,,,!


淚滴珍貴5971008


現在,農村裡,誰家孩子有出息賺錢多,或者在娶了媳婦,城裡買房子,又買車子了,家裡大人說話就份量重,這就是事實。所謂的份量重的老人,都是以前的生產大隊的大隊長,或者以前書記類的,在現在這個年代,他們已經落伍了,確切地說,他們家落魄了,他們現在掌握不了各家分糧食。過年見到,遞根菸,說句話,簡單的問候,算是年輕人的尊老了。


有文化的二流胚子


有,現在還有,但再過幾十年就基本沒有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的宗族發展旺盛,一個村子就幾個大家族,每個大家族都有幾十甚至上百口子,每個家族裡面總有那麼幾個“老人“,他們德高望重,事必親躬,家族裡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他們拿定主意。他們歲數大,經歷的多,對村裡的大大小小的習俗瞭如指掌,紅喪嫁娶全要他們坐鎮,才能順利進行。

我們家族很大,叔叔伯伯十幾個,我大伯年紀最大,七十多的高壽,是我們這個家族裡的“老大”,德高望重,家裡出了什麼大事,都要請他老人家出山,他懂得多,想的周到,很多事沒有他很難辦成。而且,他在整個村子甚至是附近幾個村子都受人尊重,很多人都來求他辦事,比如這個村的張三和那個存的李四打架了,矛盾實在解決不了,就會請我大爺出面解決,無論再難再棘手的事,沒我大伯解決不了的。

如果誰要是不給我大伯面子,他絕對在村裡混不下去,他家有什麼事絕對沒人敢出面幫忙,真惹急了我大伯,村裡路都不讓他走。記得我們村裡出了一個大老闆,為人蠻橫,瞧不起鄉里鄉親的,別人給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人家,別人家有啥事他也不出錢不出力,沒事就愛臭顯擺。後來,他家裡老人去世,要請村裡的長輩商量事情,可沒人理會他,萬般無奈下,拿著好酒好煙去求大伯幫幫忙,大伯出於情分,這才答應幫忙,村裡其他老人也紛紛過去幫忙,這才讓他家老人一路好走。

現在,村裡的年輕人都出去了,很多也都定居城裡,留在農村的少之又少,老一輩的經驗也沒有傳承者了,許多習俗的細節也慢慢被遺忘了,以後,有威望的老人會越來越少,真是挺遺憾的!

留個關注再走吧,謝謝!


長空無名


不是沒有,而是少了!以前小地方百姓一年到頭禮節多,做客時間也多。家中辦事必須請知書迖理,人緣好的人來幫忙當(提調,總管)一職。久而久之,這幾人一般不會有太大變化。所以就有幾位隨時幫助鄉鄰的老人可稱(德高望重)。因為幫忙都是義務的喲。像我二十多歲就有人來請幫紅白喜事(總管)。時間過去四十年,經我親手幫忙入殮的逝者超四百人!紅事只消幫兩三天,而白事短則一兩天(年輕),長則七八天(老人)。彈指算來,四十餘年紅白事幫過上千回!紅事同齡人結婚就當總管,至孫子女三代都幫。白事連幫三代人的都有好幾家。在我們縣城早就(德高望重)了。這些年辦事簡單,很多小點的事百姓也就不請客了,所以題主所問之原因也就是這樣吧!像我這幾年紅事甚本不幫忙了,去隨禮喝酒就行。但喪事卻不能推婑!今年幫忙入殮的老人也有八九個了。做人也就這樣吧。多做點好事會有好報應的。這也是祖傳家訓之一。

六六老翁。


老七35341


有威望的…基本上有點文化!不是教書的老先生!就是有點社會影響力的…大家都服氣…尊重…如今你看老師校長…孩子打不得罵不得…眼裡那還有老師老先生!小時候村裡一個大孩子帶小孩子去捉魚小孩子淹死了…這個可是人命關天…我還記得我老爸還有幾個叔伯還有村裡的包大爺…去調節…死人的家庭最後同意了…也沒讓大孩子家賠錢…然後大家湊錢給孩子安葬…一家出了20斤麥子…兩塊錢…全村都有付出…大家也沒有意見…誰要是不同意你以後還能在村裡混嗎…那是82年的事情…

上一次回老家…因為宅基地的圍牆…兩家人打架…鬧到派出所…也沒有老人出來解決了…我還說有老爸咋不去管…我老爸說…管不了…



草根會發芽


過去人尊老愛幼,是做在行動上,現在的社會美德是喊在口頭上!我很小的時候,我們家大院裡住著三戶人家,有兩位老人,一個是我的爺爺,一位是另一家的爺爺,我們都喊爺爺。院裡哪家作好吃的,肯定要先給兩位爺爺端去!冬天的時候,人們到街上嗮太陽!我們也要把爺爺摻出去,有人搬椅子,有人拿菸袋!到了街上,村民們也會把最好的位置讓出來,大家幫忙讓爺爺坐下。年紀大的還會過來問寒問暖!和爺爺聊天!現在不同了,前段時間回家,看到街上的老人不要說街坊鄰居不答理,就連他們的孩子,孫子都不願多說話,他們要麼幾個老人坐在一堆,要麼一個人坐那裡,像傻子一樣!看了都心涼!人都有老的時候,不知道將來我們會是什麼樣!


劉龍照


這個問題很普通,現在的農村真的沒有幾個威望高的老人了!


我父親就是村裡很有威望的人,而且在80年代,我父親也就40多歲,還不算老人。由於我父親忠厚老實,做人處事公平公正,所以在我們村裡大到鄰里糾紛,小到兄弟分家,當時的村民幾乎毫無例外,都是請我父親去調解或作為公證人。遺憾的是,父親因病已經離開了我們。


可如今,村裡有點什麼事情,想請個人來牽頭根本都找不出來,就不要說有威望的人了。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基層組織(村委會)管理越來越完善,職能也越來越完善,現在農村的大小事情,基本上都有村幹部在處理。比如鄰里一旦有了糾紛,村幹部就會出面處理,而不需要村民自己找人來處理了。慢慢地,所謂威望高的人的作用就不明顯了,說白了就是以前哪種威望高的人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時間長了,自然就不會再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