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與病毒“零距離”仙桃疾控爭分奪秒採集檢測新型肺炎病毒

他們與病毒“零距離” ——仙桃疾控人員爭分奪秒採集檢測新型肺炎病毒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胡純波

每一份檢驗結果,牽動人心。

責任所在,使命使然。疫情發生後,仙桃疾控人員爭分奪秒地採集、檢測新型肺炎病毒樣本,討論疑似病例,分析流行病學,出具最終報告。

靜悄悄的城市,人們已經入睡,他們仍在與病毒打交道。

樣本採集,危險就在眼前

“我們天天與病毒打交道。”31歲的盧超,專門負責疑似病例的樣本採集,每天奔波在各大醫院。用他自己的話說,不是在採集樣本,就是在去採集樣本的路上。

進入隔離病房,盧超需要與醫護人員一樣,穿上三級防護服。樣本主要來自咽部,疑似患者就要被摘下口罩,暴露出來。採集時,再用棉籤在患者咽部攪動。

“異物伸進喉嚨,人會本能地咳嗽、嘔吐。”盧超說,此時,夾帶的分泌物中,可能就存在病毒,採集人員感染的風險驟然增加。此外,因為身穿防護服,長時間呆在隔離病房,一連七八個小時的採集工作不停歇,餓肚子、憋尿更是常態。

常年在疾控一線工作的盧超,比誰都清楚樣本採集工作的危險性。“這是我的職責所在,但我不能把危險帶給家人。”為了安心工作,他早早將父母送回農村老家。

揪出病毒,暈倒在實驗室

“我們的工作,就是給病毒發‘身份證’。”等採集的樣本送過來,實驗室工作人員趙雄峰的緊張檢測開始了。3名檢測人員,相互配合,要第一時間“揪”出病毒。

因為樣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極高的汙染源,高速離心運動下病毒可能會擴散到空氣中,趙雄峰必須長時間在負壓狀態下工作。檢驗人員也需要嚴格按照三級防護的標準進行防護,穿厚重的防護服,戴雙層手套、N95口罩和護目鏡,再加上正壓防護頭套,最大限度減少危險。

“負壓實驗室比較悶,噪聲較大,實驗時需要精力高度集中,一次檢測下來整個人都筋疲力盡。”趙雄峰介紹,首先要提取樣本,然後用核酸檢測儀進行檢測。一批樣本走完流程,最長需要8個小時。

檢測期間,一刻也不能放鬆。“既要保證結果準確性,還要確保自己負重工作時不能虛脫。”趙雄峰坦言,檢測樣本不斷增多,對他們的身體和意志是很大考驗。

“可能是站的時間太長了吧,突然眼前一黑。”一次檢測完畢後,已是凌晨,趙雄峰雙腿一軟,倒在實驗室門口。幸虧同事及時攙扶,才緩過來。

協調指揮,每天300多個電話

全仙桃採集來的樣本,都會送到仙桃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檢測實驗室。疑似患者是否確診,都由這裡出具檢測報告。

樣本的高效採集、檢測、確認,是儘快確定下一步隔離、治療方案的前提。作為樣本採集、檢測一線的“指揮員”,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葉恆平每天要接打300多個電話,協調工作。“實在不好意思,有電話進來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他幾度中斷,接聽電話。

“要對檢測結果負責,也要對同事們的家人負責。”眼下,葉恆平和同事們分成3個採集小組,駐點3個定點醫院。同時,多方協調檢測儀器、試劑盒以及必要的防護物資,保證“快一點,再快一點,人員再安全一點”。

從1月18日採集第一份樣本開始,葉恆平就“泡”在實驗室和採集一線。口罩後的臉龐消瘦,雙眼深陷,透著憔悴。

隨著需要採集、檢測的樣本越來越多,葉恆平和同事們住在單位附近的酒店,遠離了家人 ,沒有了春節,一直處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